精题分解届高三历史二轮材料题集锦1复习类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709347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223.02KB
精题分解届高三历史二轮材料题集锦1复习类Word文档格式.docx
《精题分解届高三历史二轮材料题集锦1复习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题分解届高三历史二轮材料题集锦1复习类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政治环境:
冷战局面出现,美国的包围,后来苏联的封锁。
历史事件:
一五计划建设,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两弹一星发射成功。
(4)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
原因:
(1)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
(2)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分)
(5)尽管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会遇到太多麻烦,但是我们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必然能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2010·
黄埭中学高三教师调查卷)(15分)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
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
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
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
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材料三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
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4分)
(2)据材料二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
(3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
(1分)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2009年10月1日,中国将举行60周年国庆大阅兵。
假如你要参加阅兵典礼后的群众游行方队,请你为这个方队展示新时期科技或思想成就的主题提一个建议。
【解析】本题主要以阅兵为主线考查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
(1)问主要归纳毛泽东在建国前的伟大功绩;
(2)主要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倾错误的表现和影响;
(3)通过材料可以提炼信息,产生的原因就是邓小平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4)可以从多个角度设计。
【答案】
(1)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领导抗战胜利;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4分)。
(2)表现:
制定了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分)影响: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心声:
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
(1分)原因:
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
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4)如:
展示“神舟”飞船的模型、高举“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标语等。
(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教、外交等方面任选角度进行设计。
)
3.(2010·
浙江瑞安中学高三月考)(20分)“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
革命后达到鼎盛。
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
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
晋商和徽商:
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
(1分)宁波帮:
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
从材料中就可找出各自的不同。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
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
(4分)
君主政治观: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
(1分)经济发展观: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1分)根源: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该问要结合课本上关于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和材料来回答。
分析经济根源时要从经济的角度进行思考,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
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
“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
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
”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3)近代以来,宁波曾两度对外开放。
请列出宁波两度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宁波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对外开放。
(2分)1984年宁波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
抓住鸦片战争这一时间界限中关于宁波的相关内容来概括。
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中的相关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成为开放城市之一。
(4)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6分)
受到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
宁波帮敢为天下先,敢于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
宁波地方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和商业传统;
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等。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6分)
“崛起于五口通商后”一句指的是《南京条约》中开饭宁波为通商口岸。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其他内容可以言之有理。
材料四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
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
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5)联系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说明“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的原因。
(2分)同时分析指出“宁波帮”企业在近代发展中的阻碍因素。
特点:
浙江商人诚信;
善于创新,团结;
具有现代商业意识。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也可,(2分)。
阻碍因素:
封建主义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从宁波商人体现出来的积极因素方面进行思考。
4.(2010·
辽宁瓦房店高三月考)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
食货》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
议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的原因。
(4分)
第一问诱因提取材料信息“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使其)务本于内”,务本是从事农业生产;
受诱原因利其田宅;
结果是商鞅变法的作用;
第二问,“秦之锐士”是由于商鞅变法在军事上实行的措施的结果。
(1)“诱”因:
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2分)“受诱”因:
“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2分)结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原因:
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
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
5.(20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
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
匈奴列传》
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
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其明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羊百余万。
……是岁,元朔二年也。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匈奴传》第六十四
材料二阅读下图
材料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正月下诏亲征噶尔丹,二月康熙帝亲统六师启行,征噶尔丹。
——作者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汉武帝处理民族问题的举措。
(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汉武帝和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的异同。
(8分)
材料一的信息“和亲”“卫青”,材料二是张骞通西域可以判断处理民族问题的举措;
第二问注意联系康熙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对内平定三藩之乱,抗击葛尔丹的叛乱;
对外抗击沙俄的侵略。
jb1000
(1)和亲、战争、出使。
(2)相同点,都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汉武帝采取推恩令,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
(2分)都采用战争方式打击少数民族的侵扰;
汉武帝北击匈奴;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不同点:
汉武帝对内以和、战兼用的方式维护多民族国家;
康熙帝对外抗击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4分,每点2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试卷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II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写在答题卡内。
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
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
2.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墨子说:
“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
曰:
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
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4.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5.我国原始瓷器的出现和制瓷技术开始成熟分别是
A.夏商与两汉
B.商周与魏晋南北朝
C.春秋与隋唐
D.隋唐与两宋
6.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
8.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9.唐中期改变征税标准,反映的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D.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10.指南针最先用于航海;
火药最早用于军事分别在
A.北宋、唐末B.北宋、元朝C.北宋、南宋D.南宋、元朝
11.明代宋濂在《銮坡集》中指出:
“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者漫不加省。
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焚书坑儒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八股取士D.满洲人不适应汉族文化
12.“改土归流”的实施
①使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单位②明朝西南地区都由流官治理
③有利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④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④
13.历史兴趣小组选用下列四图制作一个展版,最能反映展版主题的是
A.中国古代民族交往融合方式多样
B.中原政权注重加强与蒙古族的交往
C.中原汉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D.历代中央政府重视西北边疆的统一与稳固
14.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特点的是
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
15.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
16.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从根本上决定于
A.中国在海外贸易中处于劣势B.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C.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清初东南沿海人民抗清斗争对清政权
17.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④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9.从基础和技术观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其主要特点是
A.通过手工工场长期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发展到近代机器大工业
B.基本上从无到有,移植西方近代生产方式
C.近代企业的投资者多为官僚、地主、商人
D.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20.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成为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21.近代中国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用木头和泥土塑出一个人的偶像,称它为神。
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煌的神龛里;
人民崇拜它,认为它是不可思议地强有力的。
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它推倒、踩在脚下,并把它抛进肮脏的池塘里,假如有人发现了它,再把它拣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么,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经失去。
”作者利用这段话讽刺的最有可能是
A.孙中山让权予袁世凯B.清朝皇帝宣布退位
C.康有为流亡国外D.袁世凯复辟帝制
22.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
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2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出的情况最为准确的解释是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24.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关键因素是
A.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北京大学的办学体制完备
C.《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
D.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北大宣传新思想
25.“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这个观点不适用
①洪秀全的“拜上帝教”②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④文艺复兴运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0分.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
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
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驭
轮船,造放炸炮。
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默入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各国事务函》
如铜、铁、洋务等类,皆关民生用日,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国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致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才用极绌,丛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跨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需要,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
……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阕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材料三:
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
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势力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
……地方上有几个高级官员造成和平的外交策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鸿章。
他后半生尽力维持和平,从不轻言战争。
——摘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
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民族独立,二是国家富强,当时一种观点(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就自然解决了。
——摘自《中国革命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
有何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目的是什么?
有何作用?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到,洋务派在抵抗外来侵略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从材料三,四中可以看到,洋务派执行的是什么外交政策?
并说明其意图。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洋务派在寻求富强的途径上有哪些致命的弱点?
(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臣窍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
……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
否认教权,求守教之解放也;
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
女子参政,求男权之解放也。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为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概括指出上述各派主张的共同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解 届高三 历史 二轮 材料 集锦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