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最新押题资料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709005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64.26KB
考研最新押题资料文档格式.docx
《考研最新押题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最新押题资料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超前或滞后)。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这一原理启示我们,要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关考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举什么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什么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备什么状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什么行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相互关系:
这四个
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辫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l)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3)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反映观念上层建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的体现。
相关考点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文化与先进文化。
最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包括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
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2.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意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律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令国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并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支力和思想保证。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紧迫性。
(1)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2)当代中国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3)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巫待解决。
相关考点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2题
2011年,NBA经历了长时间的停摆,与此同时,“占领华尔街”运动在美国爆发并蔓延至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表明,资本主义远非某些人所说的是“终极的”、“完美的”社会形态._试结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原理,部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NBA停摆及“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典型体现,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不断加剧以及资本主义墓本矛盾不可调和的社会现实。
2004年的考研政治“工人持股”这一当代资本主义中“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为考点命制分析题。
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既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也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同时还涉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2012年考生在复习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3.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特征。
4.“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相关考点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1.表现。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国家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
终身雇佣;
职工持股;
实行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1)资本家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
经济危机的形态发生的变化表现在:
(1)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
(2)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
(3)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
(4)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政治制度的变化—
(1)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2)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力有所扩大。
(3)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
(4)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2.原因:
(1)根本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2)工人阶级的斗争。
(3)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4)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的改革
3.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相关考点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第三,通过国家的收人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第四,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千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加快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相关考点3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和实质
1.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2.实质: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相关考点4“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1)两个必然:
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
(2)两个绝不会: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社会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该种必然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必然性,后者讲实现必然性的条件。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并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这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能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解决。
相关考点5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曲折性
1.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促进事物自我发展、螺旋上升。
2.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2)方法论意义:
对待事物要科学分析,不能一味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
3.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意义,既要充分注意困难,又要对前途充满信心。
4.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
第3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1921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和艰苦卓绝的探索。
请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人物,阐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及其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需要深入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就课程属性来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是一门历史课,而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在“要”。
纲举目张,核心要领才能了然于胸。
这两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的考查方式都是要求考生从大尺度上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丰功伟绩,以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考生在复习备考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的抗争及其历史启示。
3.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及其重要意义。
相关考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其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交替作用,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反对帝国主义。
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等就属于这种情形。
第二,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例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辛亥革命等。
第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样尖锐。
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候,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就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帝国主义势力就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
太平天国后期清政府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就属于这种情形。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2.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相关考点2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和历史启示
1.抗争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历史启示:
(l)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这个先进社会力量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相关考点3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的第一件大事及其意义
第一件大事:
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相关考点4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的第二件大事及其意义
第二件大事:
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同时,党带领人民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相关考点5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的第三件大事及其意义
第三件大事:
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结:
(1)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2)事实充分说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3)事实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第4题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太空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
在现代社会,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请结合国情分析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请结合党成立以来团结禾带领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对这一论断进行分析说明。
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相关内容毫无疑问是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重大问题。
题。
然而,这一考点在过去数年内被考研政治命题所忽视,这是很不正常的。
2011年11月,中国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步走”太空战略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成就,将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这一问题是“热点问题”、“多年未考的重大理论问题”的重合,应该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
考生在2012年的备考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处理好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创新的重要意义。
2.理论创新和实戏创新及其相互关系。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途径。
5.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和任务。
相关考点1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1,理性因素的含义及其作用,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
(1)指导作用;
(2)解释作用;
(3)预见作用。
2.非理性因素的含义及其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
(1)动力作用;
(2)诱导作用;
(3)激发作用。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它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相关考点2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
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之道。
相关考点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
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
(2)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②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③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包含以下内容: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3)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4)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相关考点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要求。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途径。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三个要求: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相关考点5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最新 押题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