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112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702335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93.64KB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112Word下载.docx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11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危机时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112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eywords:
crisisafterTheTimes;
China;
Theopeneconomy;
development
目录
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1
二、后危机时代,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挑战2
(一)全球贸易保护壁垒形式多样化,贸易摩擦增多2
(二)国际投机资本对中国金融监管的能力挑战增加4
(三)面临通胀和形成新的资本泡沫5
(四)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空前加大5
三、后危机时代,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机遇6
(一)国际金融体系重建提升我国经济影响的机遇6
(二)为人民币拓展国际业务营造新的空间7
(三)企业国际化的机遇8
四、后危机时代,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方向9
(一)加强国际协作积极参与构建全球的制衡机制9
(二)加强金融机构监管能力和水平,严防国际投机资本进入中国10
(三)切实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11
(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后危机时代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1
五、总结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14
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美国经济内部结构不均衡是导致此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后危机时代必然要谋求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是全球经济重新找到制衡点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目前,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在上升,欧元区失业率已接近10%,日本失业率创出二战以来最高值,英国二季度失业率是15年来最高,美国达到10.2%创26年来最高(如表1)。
时间
国家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美国
4.8
5.8
6.0
5.7
5.6
4.7
4.9
5.9
9.4
9.8
日本
5.0
5.4
4.3
4.1
3.9
4.0
5.2
5.1
欧元区
8
82
8.9
9.0
8.2
7.8
9.5
10
2001-2010美日欧失业率情况比较表1
数据来源:
基于GTA数据统计
各国的货币政策将谋退路,美元贬值带来的或许是出口的短暂增长和贸易收支归于平衡,其国际地位下降带来的将是大面积的资本流出和美国国力的衰落。
此外,美元贬值和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大幅上升,也是美国乃至全球央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美联储当前面临的难题是如何适当的给予市场收缩货币政策的预期,从而提升全球对美元的信心,同时又不让这种预期不会过早的影响到美国的基础利率水平,打压经济体活动,从而延长自身的经济恢复。
此次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国家未能幸免。
新兴市场新一轮泡沫正在酝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新兴市场国家中,由于中国和印度财政刺激政策的积极效果,亚洲经济前景明显好于拉美、中东、东欧,但近期亚洲经济增长的加速有可能会消失,因此,对新兴国家来说,只有增加内需才能维持增长。
与此同时,投资者正不断的将资金投注于新兴市场资产和大宗商品市场,以规避不断走弱的美元风险。
资本的大量的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将增加这些国家经济的脆弱性。
市场上流动性比较充裕,一旦资产泡沫形成,可能威胁至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
通胀上涨对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则构成较严峻的挑战。
这些经济体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带动全球复苏,但当前除了大宗商品涨价引起的物价上涨,新兴经济体还遭受由发达国家银根泛滥引发的输入型通胀。
提高利率通常是收紧银根、控制通胀的有效手段。
然而,新兴经济体却面临两难境地:
提高利率不及时可能导致通胀失控,反之势必吸引更多热钱涌入、也难以平抑通胀。
另一方面,不断涌入的热钱还将推高新兴经济体本币币值,对其竞争力构成压力。
“发达经济体的低利率让新兴经济体决策者的日子更难过,”《经济学家》周刊说。
在绑定美元利率的政策下,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着一个无法解决的困境:
提前加息会吸引“热钱”进入,而不加息的结果同样是资产泡沫。
二、后危机时代,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挑战
(一)全球贸易保护壁垒形式多样化,贸易摩擦增多
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导致贸易保护措施泛滥且频繁发生,贸易摩擦增多,阻碍了国际贸易发展。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增值性、创新性等特征,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对新技术产业发展都非常重视,从而会加快该产业的结构趋同速度,因而国家间在该领域的竞争也会越加激烈,贸易摩擦也将日益频繁[1]p(114).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多样化、隐蔽化、综合化的特点,并且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扩散。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三大重要趋势即美国消费率有所下降导致世界市场容量缩小,许多国家金融服务缩水,更加重视制造业等实业,新兴市场在国际上的分量越来越大。
这预示着世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国际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新一轮的贸易摩擦呈现产品高端化、形式多样化、地域全球化的特点。
贸易摩擦的形式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337知识产权调查外,许多国家还针对我国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环境、劳工保护等方面增加壁垒,而且贸易保护手段叠加使用,比如针对一个商品同时发起反倾销和特保调查。
一些国家反倾销的力度加大,反倾销调查中产业损害与进口量结合起来,只要进口国产业发展出现问题,就可以对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
贸易保护新手段更多的以保护措施和特别保护措施来表现。
(如表2)
全球贸易保护措施统计
截至日期
所有措施数量
绿色措施数量
黄色措施数量
红色措施数量
受影响的部门
截至2010.09.02
1226
246
342
638
69
截至2010.04.08
855
116
286
454
79
截至2009.11.30
610
70
294
基于GTA数据统计表2
贸易摩擦的主体已经从发达国家转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影响尤为重大(如表3)。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安全、环保、气候、碳关税等绿色壁垒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更加的明显。
发达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制定了苛刻的标准和严格的合格评定程序,且内容十分的广泛,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须达到一定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造品同样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绿色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范围和数量增长的数度,尤其是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
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资料显示,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
受影响的最大的前10国家(表3)
排名
所有措施数
绿色措施数
黄色措施数
红色措施数
已实施
措施数
未实施
未实施数的黄色和红色措施数
实施红色措施的实施者数
1
中国
607
106
180
321
475
132
118
2
450
117
93
240
395
55
45
3
德国
425
98
100
227
362
63
54
53
4
法国
370
83
205
316
44
5
英国
368
84
202
314
42
6
意大利
365
81
88
196
309
56
48
50
7
345
78
184
289
荷兰
329
77
74
178
280
49
41
9
韩国
324
73
170
277
47
59
时
比利
320
66
75
179
272
40
笔者根据GTA数据库统计,截至2010年9月2日。
(二)国际投机资本对中国金融监管的能力挑战增加
后危机时代在全球经济失衡、美元不断贬值、欧洲经济增长依然相对乏力的背景衬托下,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结构的调整,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逐渐引人注目,良好的经济增长预期空间和投资机会也开始吸引国际投资者的注意。
尽管与欧洲快速发展、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亚洲资本市场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恰是这种预期收益和风险也提供了诱人的机会。
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因素、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使得亚洲国家的货币升值已经成为一种市场预期,似乎也为投资亚洲资本市场提供一定的保险系数。
因此,如果说从国际资本市场上流到欧洲的资金主要是以稳健投资为主的话,那么流到亚洲的资金则更多地具有投机性。
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一国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这就要求监管当局对本国金融机构的海外业务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
然而,由于我国金融监管和金融控制手段滞后,在控制国际资本流动方面经验不足,导致此次危机中我国银行对外投资损失严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扩大,未来短期资本流动蕴含的风险对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更值得我们警惕。
首先,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最终会在外汇市场上形成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这种升值压力与经济增长自然形成的升值压力不同,是一种虚幻的升值压力,这无疑将会打击我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损害实质经济基础从而给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波动。
其次,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兑换成人民币以后在国内市场的投资和流动,造成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也使得国内经济形势出现过热的倾向。
再次,由于国际投机资本大都是通过违规方式进入国内的,因此很难进行准确的统计。
这种情况与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东南亚国家面临的窘境比较类似,政府即难于进行准确的形势判断,更难以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面临通胀和形成新的资本泡沫
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一致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中注入了大量资金大规模信贷推高的通胀预期和资产价格的攀升,将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一旦形成资产泡沫,将为未来经济埋下隐患。
从2003年开始,我国逐渐进入通货膨胀时代,与之伴随的是我国货币发行增长率远超过GDP增长,根据所研究案例,近一半国家的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德怀尔和哈弗(DwyerJrandHafer)通过定性分析,也发现在多个国家,无论长短期内,货币增长和通胀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2]p
(2)。
后危机时代我国面临巨大通胀压力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部原因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增长,而货币供应量过多是由信贷剧增和贸易顺差造成的。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使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美、日等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以及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拉动需求增加是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根本动力。
首先,美、日的量化宽松政策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提供了货币条件;
其次,实体经济的逐步恢复将使需求回暖。
始发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危机的后遗顽症是就业市场疲弱。
最近的数据显示,这两个市场都有回暖迹象: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就业市场虽然萧条,但出现了额外进展,劳动力就业状况可望于2011年持续向好;
美国全国不动产商协会(NAR)公布,2010年11月已签约成屋销售指数上升到7个月来的高峰,说明美国房市正在缓步复苏。
另外,美国制造业和零售业也有好转迹象。
从这些指标看,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恢复。
而我国重要资源商品的对外依存度高,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52.5%,铁矿石对外依存度69%,80%的大豆需要进口。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果近期内再度放松银根,增长速度提高,同时通胀速度攀升,资产价格再次做大,房地产价格再次上升,将会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沫[3]p(28)。
私人资本无法进入利润丰厚的垄断行业,把资本投入实体经济获利少且来钱慢,炒作固定资产获利丰厚且来钱快,所以大量游资都用来炒作固定资产,甚至实体经济中的部分流动资本也转移到对固定资产的炒作中来,严重损害了危机后中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空前加大
产业结构趋同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长期存在的一个结构性问题,最早被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存在却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期的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以前,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三线布局思路的指导下,国家大量资源和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从而使得经济基础较差的中西部地区也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地区产业存在同构化现象[4]p(187)。
中国经济结构存在总舵问题,首先产业结构总体不合理。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
第二产业目前的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20年,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着规模效益差和专业化程度低的缺陷;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技术、科技、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已经严重阻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
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大量过剩,而高科技的现代产品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海洋技术、新型电子技术等却依赖进口。
再次,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压力巨大。
老工业基地的振新困难重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不容乐观,并在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没有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自己的特点。
最后,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低下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速放缓一般是调结构的最佳时期,同时我们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5]p(45)。
我国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形成时间长,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另一方面,世界上主要国家包括欧、美、日等都在酝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整个世界将掀起新一轮的的科技革命,形成新能源和新绿色经济等一系列国际竞争的新高潮。
对于相对欠发达的中国经济来说在世界新竞争的环境下中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后危机时代,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机遇
(一)国际金融体系重建提升我国经济影响的机遇
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体系变革,随着欧美经济的下滑,新兴国家的迅速发展,从长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将持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的“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一文中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其中包含的意图也耐人寻味,根据周小川的理论,特定国家的货币垄断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其发行由该国的经济形势左右的状况在理论上是不合适的,在历史上也比较罕见[6]。
同时,金融危机是各国相对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10%,对外贸易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1亿人。
我国累计利用外资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接近2500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我国出口格局有四大改变,首先,我国在全球的出口地位得到提升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总额5215.3亿美元,同比下降21.8%;
德国1-5月份出口总额607亿欧元,同比下降24.5%,跌幅超过我国。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预测,今年我国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其次,我国出口的区域格局不断改善,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占我国总出口一半以上,对美日欧比重下降到50%以下。
再次,我国已形成稳定的出口基地,在经历两轮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出口基地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势头,且在国内的出口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最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快速迁移,机电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仍然存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机电产品出口份额反而有所提升,今年上半年该比重提高到了58.8%。
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
(二)为人民币拓展国际业务营造新的空间
随着美欧经济的下滑,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虽然短期内美元的主体地位难以撼动,但长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方向演变,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短期内,IMF比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更看好中国的前景,IMF预计中国今年可能会增长9.6%,CPI指数增速会在2011年底从目前的6%跌至4%[7]p(15)。
中国将把人民币的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结合起来,稳步提高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的竞争力。
为此,中国将积极推进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加快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推进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外汇储备。
同时,将加强与欧元区、拉美、东北亚、金砖四国等的区域协调,广泛建立自由贸易区,努力推动建立一个多极化的制衡机制。
建立防范人民币国际化负面影响的机制,制定科学的风险应急预案与预警体系。
国际货币区域格局调整。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急剧下降,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的步伐加快。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数量逐步扩大,国际地位相应提高。
目前,香港已有41家银行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2008年以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已达240亿元;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正在试点,试点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
我国与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本币互换已达6500亿元。
当然,由于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以及受其他因素制约,要真正成为国际性货币还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但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
例如,中国的股票市场市值位列全球第二;
债券市场方面,虽然自2005年人民银行推行短期金融债券,特别采纳市场发行管理机制后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以及“一行三会”、发改委、财政部等共同组织的多头分散管理打架的体制,2009年中国债券市值只占同期全球的4%,同期美国、欧元区、日本分别占39%、22%、和18%;
至于金融衍生品中国只是刚刚处于萌芽状态[8]p(6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扩大到所有国家,进出口企业与金融机构不再持观望态度,而是积极开展业务,极大的加强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关系,有效的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本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机制,更加有利于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振兴。
不仅为金融机构开辟了更多为企业服务的渠道,有利于提升全球人民币清算服务能力,而且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有利于抓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机遇,强有力的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稳定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形成有效的经济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从而进一步开拓人民币国际业务。
(三)企业国际化的机遇
危机往往意味着契机,复杂的时代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多重发展困境的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具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面临以下机遇:
(1)人口城镇化创造巨大内需,扑拉哈拉德指出,全球有超过40亿人口生活在金字塔的底层,而这部分群体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如果企业能够克服传统的偏见,运用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来服务BOP市场,则在获得盈利和增长的同时能提高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机 时代 中国 外向型 经济发展 思考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