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692996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41KB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院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属于司法裁判活动
B.公布失信人名单有助于形成尊重法律权威的社会氛围
C.公布失信人名单有助于形成尊重法律权威的社会氛围
D.失信人迫于“面子”和舆论压力配合执行不属于守法行为
4.
比例原则是行政执法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下列行政行为中,符合比例原则的是()
A.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禁止本地超市出售外地企业的肉类制品
B.在一年一度的马拉松比赛当日,实行比赛沿线地区临时交通管制
C.在对企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前,举行听证会听取其申辩
D.为迎接创建卫生城市评比检查,决定检查期间早点摊、夜宵店均不得营业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第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件时应当参照。
”下列对于该规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参照指导性案例审理类似案件体现了“同案同判”的要求
B.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
C.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性案例属于立法活动
D.指导性案例是当代中国的判例法
A
6.
我国刑法规定,“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冯某贪污公款21万元,法院依法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
法院在该裁判中运用的主要推理方式是()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归纳推理
D.辩证推理
7.
2017年8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
互联网法院将涉及网络的案件从现有审判体系中剥离,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网上案件网上审”。
A.法院对网络新科技的运用并不影响司法效率
B.法院对网络新科技的运用必然提升司法公正
C.互联网法院是网络新科技在司法领域运用的产物
D.法院运用网络新科技审理案件体现了司法的能动性
C
8.
下列关于宪法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的区分由宪法学家罗文斯坦最早提出
B.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划分标准是宪法是否具有成文的形式
C.以制定宪法的机关为标准,可将宪法分为民定宪法和共和宪法
D.根据宪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可将宪法分为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9.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城镇实行全民所有制
D.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0.
下列关于宪法修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修改权的主体是修宪机关
B.我国宪法修改的程序和普通法律相同
C.我国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D.宪法修改有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两种形式
11.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下列事项中,属于该立法权限的是()
A.环境保护
B.税收征收管理
C.外贸基本制度
D.外贸基本制度
12.
根据我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全面依法治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
根据选举法,下列关于直接选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县级人大代表的选举由县级人大常委会主持
B.当选人数少于应选代表名额的,应重新投票
C.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该次选举无效
D.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14.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公民财产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民行使财产权,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B.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公民财产权规定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
D.国家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依法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并赔偿
15.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B.上级监察委员会监督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C.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D.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6.
根据《礼记·
王制》的记载,商朝对“乱政”和“疑众”均处以“杀”。
下列行为中,属于“乱政”的是()
A.析言破律
B.行伪而坚
C.作淫声异服
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
17.
唐朝天宝年间,长安城商贩张三、李四因争抢生意殴斗,李四持刀将张三刺伤,在辜限内张三因伤死亡。
依唐律,李四应论处的罪名是()
A.斗殴
B.伤害
C.杀人
D.强盗
18.
宋朝元丰年间,开封府民人钱某与赵某因相邻土地的田界问题发生纠纷,钱某欲告官解决。
按照《宋刑统》的相关规定,官府可以受理钱某词状的时间是()
A.四月初一
B.六月十八
C.八月十八
D.十月初一
19.
民国十四年秋,教育部佥事周树人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教育部对其的免职令。
依据北洋政府时期的法律,受理该案的机构是()
A.大理院
B.平政院
C.高等审判厅
D..法部
20.
关于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婚姻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一夫一妻制
B.规定了保护妇女儿童原则
C.确立了婚姻自由原则
D.明确了登记结婚以订婚为必经程序
二、多选题(共10题,共30分)
21.
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有()
A.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体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C.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D.体现继承中国法律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ABCD
22.
法律不是万能的,导致法律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有()
A.法律的实现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条件
B.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变动性之间存在矛盾
C.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制约和影响
D.有些社会关系不适宜由法律调整
23.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该论断直接体现的法治理念有()
A.程序正义理念
B.法律至上理念
C..权力受制约理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
BCD
24.
某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时,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对民法通则的有关条款作了解释。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该法院采用了比较法解释方法
B.该法院运用了文义解释方法
C.该法院采用了比较法解释方法B.该法院运用了文义解释方法
D.该法院的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25.
某村5名初中生辍学,家长听之任之。
镇政府对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他们送子女返校读书。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学生家长应保障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C.镇政府有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职责
D.子女教育应由家长负责,镇政府的行为侵犯了家长的监护权
ABC
26.
子女教育应由家长负责,镇政府的行为侵犯了家长的监护权()
A.赵某辞职被接受
B.钱某加入外国国籍但定居北京
C.孙某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接受侦查
D.李某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
ABD
27.
根据我国宪法,公民人身自由的内容包括()
A.住宅不受侵犯
B.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C.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8.
历史上以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的朝代有()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AB
29.
在清朝司法实践中,幕友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幕友的表述,正确的有()
A.幕友须精通复杂的律例
B.幕友由各级官府衙门任命
C.以专办刑事审判实务的刑名幕友地位为最高
D.幕友是各级地方官及中央司法部门长官的政法顾问
ACD
30.
幕友是各级地方官及中央司法部门长官的政法顾问()
A.分总则和分则两编
B.确立罪刑法定主义
C.设“保安处分
D.侵害直系尊亲属犯罪加重处罚
三、问答题(共3题,共30分)
31.
简述法律的基本特征。
规范性和普遍性;
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
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国家强制性;
严格的程序性。
32.
简述我国宪法上公民的监督权。
公民监督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和国家赔偿请求权。
批评建议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和要求改正的权利;
控告检举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指控、进行检举的权利;
申诉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决定不服,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
国家赔偿请求权是国家机关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受害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
33.
简述汉代的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是由西汉董仲舒首倡的一种司法审判方式,它以儒家经典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判决根据;
其最重要的原则是论心定罪;
促进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对后世影响深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律硕士 法学专业 基础课 考试 模拟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