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6生态环境的保护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689075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86.11KB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6生态环境的保护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6生态环境的保护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6生态环境的保护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
3.(2012年高考天津卷)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
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
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___(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本题以河流污染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元素是组成磷脂分子的必需元素,也是组成ADP和ATP的必需元素,细胞通过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二者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
ADP+Pi+能量ATP。
(2)由图示信息知,由于P1和P2采样点环境条件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其结果是浮游植物种类差别明显。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较P1采样点的低,其可能的原因有:
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浮游动物的天敌数量较多,水体污染严重等。
P2采样点无机磷浓度高,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水体溶解氧较低。
(4)生物群落中的氮元素可通过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同时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氮元素也会随排泄物或遗体等流向分解者。
(1)磷脂 ADP+Pi+能量ATP
(2)自然选择 (3)B
(4)
题组二、生物多样性问题
4.(2014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
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它们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并不矛盾。
B
5.(2012年高考江苏卷改编)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故A正确;
小种群不利于对基因的保存,也就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故B错;
新物种产生需要较长时间,故C正确;
人类不恰当地活动,如过度放牧、乱捕滥猎等会超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故D正确。
6.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下表显示中华绒螯蟹某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的中华绒螯蟹之间表现出( )
群体间
群体1与群体2
群体2与群体3
群体1与群体3
某基因片段差异率
15.1%
16.2%
15.3%
A.生态系统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生境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表中所列中华绒螯蟹之间基因片段的差异,本质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属于遗传多样性。
一、选择题
1.(2015年银川质检)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
E·
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
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
2.(2015年惠州模拟)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A项错误;
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C项正确;
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4.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人类排放的废物增加
B.能量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环境污染的形成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生物圈作为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样具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使生物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等,其中以后者为主。
生物圈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三级结构是物质循环的闭合回路。
当废物释放量超过净化能力时,使物质循环的回路部分阻断,而造成环境污染。
5.A、B两个湖泊原来的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
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A湖10m以下和B湖80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比较A、B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受到污染的湖是A湖;
A湖和B湖中的植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而动物的分层现象则由食物、栖息场所等导致;
由于污染,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但这不能影响能量传递效率;
A湖10m以下和B湖80m以下没有植物分布,因此这部分区域主要分布的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6.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但如果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
其次是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引起土壤元素的改变或者是减少,从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功能的更新换代或破坏)。
7.(2015年潍坊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易地保护,A项错误;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项错误;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项错误。
8.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B.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黄花刺茄可取得优势地位
C.控制黄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化学防治最好
D.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因为没有天敌,黄花刺茄的入侵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A错误;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黄花刺茄的控制最好使用生物防治,C错误;
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条件适宜,缺少天敌,D错误。
9.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
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与所在环境中同一营养级生物进行竞争,而导致侵入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从而减少侵入地的物种,破坏侵入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单。
C
10.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
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入该湖。
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
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
A.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认真审题不难发现环境污染的同时,生物种类减少,生物的减少导致污染物净化减慢,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错误,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正确,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如破坏生态环境、掠夺式开发、乱捕滥猎及盲目引种等;
D错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而是应建立合理的开发利用机制。
12.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见右图。
其中P表示磷;
N表示氮;
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
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工湿地可将生活污水完全净化
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N去除效果好于P
C.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都是同步的
D.从1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
本题考查人工湿地的作用、水体富营养化等。
根据信息判断,人工湿地可以将生活污水净化,但最终不能完全净化,故A项不对;
污水中N最终含量低于P,故人工湿地对污水中N的去除效果更好,故B项对;
8~10月份,人工湿地污水中N和P的减少是同步的,但11月份N继续减少,而P含量增加,故C项不对;
从整体上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净化能力,图中没有信息反映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故D项不对。
二、非选择题
13.“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原孢子的产生和菌丝体生长;
鲤鱼的游动,又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
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表现在:
①生态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济效益:
(2)“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________锐减。
(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
(1)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人工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其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捕食关系,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3)分析该模型不难发现,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
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引起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1)①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竞争 捕食 生物多样性 (3)N2 P2 (负)反馈
14.(2014年沈阳质检)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2000年之前是沿岸城市工业排污的主要渠道。
2001年沈阳境内37处排污口被切断,同时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以降解污水中有害的有机物。
从2006年起,沈阳每年都会向浑河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虾、螺等生物,以改善生态环境。
但违反“禁止捕鱼”的行为也时有出现。
专家指出:
浑河鱼不宜食用,因为部分鱼体内生存着一种乳白色小虫,即“日本鱼怪”,它会使鱼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还会使鱼丧失生殖能力,但“日本鱼怪”可以入药,有解毒、止痛之功效。
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距排污口较近的水域,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排污口的下游,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3)污水处理厂的建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4)切断排污口以控制干扰程度,使污染不超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
(5)向浑河投放鱼、虾、螺等生物,目的在于增加________,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更复杂,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日本鱼怪”与鱼的关系为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日本鱼怪”在医学上的应用体现了它的________价值。
(1)距排污口较近的水域,浮游植物数量较少,光合作用产生的O2少,同时,由于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需氧型微生物为主的分解者经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大量减少。
(2)由于上游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下游水中的无机盐含量大大增加,从而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3)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加快了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速度,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河流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5)向浑河投放鱼、虾、螺等生物,可以增加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使食物链(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以提高生物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6)“日本鱼怪”与鱼的关系为寄生,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体现了它的直接价值。
(1)浮游植物数量少,产生的O2少 由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大量的氧气被消耗(或答“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分解而大量消耗”)
(2)有机物降解后产生的大量无机盐 (3)物质循环 (4)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5)生物多样性(或答“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或答“食物网”;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寄生 直接
15.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__。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___________。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____________,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________________。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控。
(1)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物种数量少,恢复力稳定性高。
水体受污染后生物死亡导致微生物数量增加,促进水体溶氧量下降,导致鱼类等死亡,又进一步促进环境恶化,说明调节过程中,最初的变化经调节后变化更大,从而说明该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
(2)由图示可知,该生态系统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新增加的是生态塘和潜流湿地的工程设施。
栽植水生植物或放养滤食动物,可促进对N、P的利用,从而达到水体自我净化的目的。
(3)前一池塘的上层水流流入后一池塘底部,使得水层充分与植物和动物接触,从而增加水的溶氧量和提高饵料利用率。
(4)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这样后面池塘的N、P含量越来越高,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植物、动物生存。
(5)该养殖系统经过各个养殖塘后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因此可通过排出部分水,再补充其他水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
(1)高 正反馈
(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净化作用 (3)增加水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5)补水和排水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6生态环境的保护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 标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生态环境 保护 训练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