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理论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683923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97KB
有效教学理论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
《有效教学理论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理论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负担过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教学层面说,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习题、测验题的编制等研究的不深入、不到位,从而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
在这种情况下,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不得不拼时间、拼题海。
这些高消耗、低效率的作法,必须在有效教学的深入实施中加以认真的解决。
提出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新课程改革自2005年已经全面推行,新课改对教师将是一次彻底的洗礼,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将改变我们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教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校的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尽人意,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还不够强。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名称大家都知道,但对课程改革怎么改,课堂教学怎么上还是一片茫然。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状况。
我们做了一个测试,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课能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听讲就不错了,在二分之一听讲的学生中有记住教师讲课内容二分之一的就不错了,在二分之一能记住教师讲课的内容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的不足二分之一。
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大约在八分之一左右,效率是很低的。
存在着不少的课堂教学方法呆板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低微的现象。
或表面、片面理解课改理念,致使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热而乏效的状况。
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
很多教师对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很茫然,对课程改革的实质并不清楚,一面抱怨课程的空洞,一面按老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低效的教学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恰逢此时,上级教育部门大力推行有效教学,为我校这一问题的带来了解决良策。
学校认真研读有效教学相关理论,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标准》,从实际出发,打造高效活力课堂,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实施能力。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因素。
即:
学生投入、教学投入以及社会文化影响,可以说教学的有效性是这几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投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是学生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因素,包括学生倾向性(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类型、对科目的认知基础)和学生原有动机(学生受家庭影响对学习的一种认识,区别于课堂中所激发的那种动机)。
学生投入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所以可以被看成是影响有效教学的一个较为稳定的因素,但并不是说是不可改变的,而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加以影响的。
例如学生在某一节课的学习能力倾向往往受到原有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强烈影响,但是就任何一个特定的课程来说,学生的变量可以认为是固定的。
教学投入是师生投入在教学中的时间、精力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
教学投入是教学的可变因素,也是调控教学的内在因素。
教学投入包括教学设计、应有教学时间以及教学评价。
教学投入对教学的影响可以通过两种与时间相关的变量为中介:
教学效率和有效教学时间。
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以及正确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会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是公众性的事业,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仅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社会、社区、政策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教学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可行的。
这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外在因素,也是现代教育强调人的社会性、主体性价值的体现。
有效教学的各种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运作的过程。
要使各个因素处于最佳运作状态,发挥整体效能,就要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那么如何做到教学效益最大化呢?
1、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比如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环节的学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哪些内容要重点讲,哪些内容可以不讲,但所讲的一切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者不能随心所欲。
3、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
分清主次,层次清楚,才能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难异程度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科学、切实、灵活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有效教学目标是基础,关键还看怎样有效实施,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
首先要要进行有效讲授,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
有效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
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
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其次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多么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提问和解答相结合。
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再次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6、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理念
一、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
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
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
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我的教学有效吗?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
五、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综合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
实施有效教学,就要发挥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教学投入这一可变因素的作用。
所以,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就要在树立现代教学效率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提高有效教学时间,完善有效教学的评价制度,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1)树立现代教学效率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调控着教学行为。
要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发挥各要素的作用,就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效率观、评价观、教学过程观。
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看,最主要最直接的是树立现代教学效率观。
科学的教学效率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想基础。
现代教学效率观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
在现代社会,“效率至上”、“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
师生的教学效率意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效率既要反映教师教的效率,又要反映学生学的效率。
教师不仅自己必须有强烈的效率意识,还要帮助学生增强效率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求知的主动性,并能配合教师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反对那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只强调吃苦耐劳,不讲学习效率;
只看教师教了什么,不问学生学了什么的观点。
要树立这样的观念:
教师要教得轻松,学生要学得愉快,并能学有所得。
(2)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创设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教学媒体和创设教学反馈机制等一系列策略、方法、步骤。
正确的设计思路和科学的设计方法,对建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一要创设良好教学情景;
二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师生两大主体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
三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四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过程,即如何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的问题。
教学设计有如媒介的作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将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
1、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
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
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
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教育家罗杰斯指出:
“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
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
同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调控和制止学生的不良心理行为;
二是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
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道渠成。
2、研究教与学关系,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两大主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教师要把受教育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以保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作用。
这里所说的主体参与,不仅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参加合作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而且还是指通过连续的、经过阶梯向前推进的、递进式的参与学习活动,由初级水平不间断地发展到高级水平,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
其推进能否成功,关键是科学地重组教材、设计,使受教育者置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位置。
所谓的“主体位置”,不是摆脱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作用(教师主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参与以探索为中心的学习,在学习中与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体参与必须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主体参与的强弱决定着主体性发展的水平。
二是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这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
三是承认、尊重、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灵感、信念、直觉等非理性因素来塑造主体人格。
四是有发展主体的时间和条件。
3、研究教学目标,强化课堂教学目标意识
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师却在枝节上大讲特讲,造成无意义的知识重复和遗漏,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一个直接原因。
制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要在深刻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列出学科知识体系,制定出学科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章节,每一课时,形成学科“目标群”。
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4、研究教学过程,注重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只有强化教法、学法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一是要体现师生的双主体作用;
二要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打天下的窘况,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
四要综合应用讲解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要体现教学效益,实现少时低耗、高效优质。
教学方法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教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
开展学法指导,要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要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教学有法,学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
师生要及时总结,积极探索,重视教法、学法的创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3)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由于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教学的效率越高。
我们把取得有效收获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有效教学时间”,把教师和学生投入在课堂中的时间总量称为“应有教学时间”,课堂教学的量化公式: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应有教学时间×
100%。
有效教学时间是学生实际花在学习任务上的时间,更多的受学生控制,主要是教学质量和教学设计的结果。
现代对有效教学时间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他实际花在任务上的时间是有明确联系的。
如果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是100%。
事实上这不可能,因为课堂上还存在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教学时间的耗费。
因此,教学要尽量减少、进而排除无效或负效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定时实施,按时完成,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拖堂现象,减少课堂无效教学时间的花费,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
目前,课堂教学的严重问题是:
师、生双方占有时间比例的严重失衡。
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所以必须合理确定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比例安排。
把被教师强占的时间夺回来,还给学生,把学生从“灌”、“抱”、“喂”中解放出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眼、动手、动脑的时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在参与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4)完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评价应是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的统一,是综合内外各种因素而不仅是对课堂教学标准进行评价的统一,是综合考察学生知识增长,能力发展,个性、情感培养的统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考分为唯一标准,以考试为唯一方式。
其带来的弊病已使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导致教学走进应试教育的死胡同。
所以必须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体现素质教育管理开放性的格局。
1、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评,不仅消除学生由他人评价引起的极度焦虑,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对学生个性发展和适应生活的能力的培养也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因此,教学评价,应将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并且把评价和自我评价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质量的评价要在教学活动的准备、起始、进行和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采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对教与学持续地作出预测、指导、诊断和判定。
因此,单靠历来沿用的单元测验是不够的,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调整并丰富调整结构。
让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3、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注意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运用,特别应重视定性方法的运用。
近几年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强调评价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交流。
定性评价有利于评价者明确地肯定成绩,清楚地说明问题,指出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常见的定性评价方式是评语评价。
4、注重知识与态度、情感目标相结合。
以往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时,较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而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目标的达成度重视不够,这样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
一是导致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是导致教师过分注重当前效益,而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是使得教师不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影响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5、课堂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有效教学的标准不能拘泥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的范畴,它不仅取决于是否遵循了那些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艺术性,而且还要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和文化的因素集合起来。
所以,要优化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的育人环境。
家长和社区应成为素质教育的支持者,努力配合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有了优化的育人环境,学生走到哪里都会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加强学生与社区、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师生间互动,并以班级的社会结构及学校机构为基础的一个积极、互动的知识建构的过程。
有效教学实施途径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
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
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
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
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灵魂。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
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
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
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
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1、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
清晰、简明。
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
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
适量、适度。
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
灵活、恰当。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 教学 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