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中培养幼儿创意能力的实践设计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681664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32KB
《手工制作中培养幼儿创意能力的实践设计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手工制作中培养幼儿创意能力的实践设计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工制作中培养幼儿创意能力的实践设计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工制作”课程中,需要我们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使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学习,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目前,较为系统的手工制作课程并不多见,从教材的选择来说,现在的教材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教学评价方面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强调像不像而轻视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我们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从“立足园本”,“基于行动”出发,将正确的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行为的转化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行动研究过程面向全园教师,直接指向行为现场,促进教师对于创意手工这一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2、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培养幼儿创意能力,通过看、听、学、思、议等方式引导教师发现问题,进一步激活教师的内驱力,清晰认识创意二字,挖掘教材,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3、本课题将与教学科研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使科研成为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一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通过开展手工制作实践活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学校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核心问题。
学校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既是挖掘和展现已有文化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改造并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
2、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增强教师挖掘课程资源的意识,转变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为教师专业发展找到合适的时机和途径,做到多方兼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3、手工制作活动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调动孩子的参与意识,真正地让手工制作活动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让幼儿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不含主持人)10人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5人,四人是小学高级职称,另外还有两位分别是常州市教坛新秀和区级骨干教师。
论文省、市级获奖或发表20多篇;
他们带班教学多年,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事教学和研究;
他们团队意识、研究水平较强,与课题主持人共同开展过区级课题的研究,积累丰富的研究经验。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1)本课题2008年11月向常州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提出课题立项申请,并于2009年1月得到批准正式成为区立项课题。
通过一系列的实施过程,在2010年11月顺利结题。
为了使课题得以滚动,持续发展,在2011年7月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获得立项。
(2)教师通过对《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论手工制作对儿童创造力开发的独特性》等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已逐步完成观念的改变,在日常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将创新的理念融于其中。
幼儿园开辟了幼儿创意手工专用活动室和班级创意手工区域,为相关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场地、设备、材料、指导教师等条件。
(3)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指导,对研究过程进行专业引领。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核心概念界定
1、“手工”:
指用手操作,又指用手的技艺做的工作。
折、捏、剪、贴等许多的形式和表现手法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装、面装、块装)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
2、“手工制作活动”:
是一种最能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活动,它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3、“创意”:
指所创出的新意或意境,又指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设计,即以创造性的思维做指导,克服思维的定向性,从多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kgz儿童学习网-儿童学习资源中心
4、“幼儿创意能力”:
指在手工制作中,以创造性思维为指导,自主设计制作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作品的能力。
小班从模仿到初步创意,中班尝试创意、逐步培养能力,大班放开创意。
支撑性理论
1、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新纲要》指出: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法,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生活既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内容的本身。
”
2、借鉴赫尔巴特的教学论,设计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学课程。
赫尔巴特认为,课程的编制要以人的“多方面兴趣”为轴心。
“多方面兴趣”指“经验兴趣、思维兴趣、审美兴趣、同情兴趣、社会兴趣”等。
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应高度重视兴趣对幼儿学习的重要影响,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直观、活泼的教育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他的“审美兴趣说”,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通过艺术教育,最终实现“陶冶德性”的教育目的。
3、吸取赫伯特·
里特的儿童艺术教育观,优化教学方法。
赫伯特·
里特非常重视儿童艺术表现和儿童游戏的关系,里特将艺术活动设定为一种“自由表现”,尽管他认为:
“自由的表现”不一定是“艺术的表现”,但就儿童艺术而言,其艺术表现活动的确与“自由的表现”密切相关。
所以,他坚信“自由表现的一切形式和游戏是一致的。
”因此,在组织幼儿艺术活动时,采用一种游戏的态度,是一种较合适的优化教学方法。
六、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研究目标
1、通过手工制作活动的研究,为开展手工制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种操作模式,逐步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手工制作活动课程。
2、通过手工制作活动的研究,充分挖掘身边可利用资源,能将多种材料整合、利用。
3、通过手工制作活动的研究,让幼儿的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以开发,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幼儿对作品、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4、通过手工制作活动的研究,打造手工制作中有特色的幼儿教师,完善手工制作在我园的资源配置,切实地将教师的长处发挥极致。
5、通过手工制作活动的研究,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长远意义,共同探索培养方法。
研究内容
(一)“手工制作”活动资源的开发
1、乡土化、本土化的制作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春江地域,物产丰富,是“鱼米之乡”。
这儿春天有形态各异的长江三鲜、成熟的麦穗、新鲜的蔬菜;
夏天有成熟的玉米、鲜嫩的莲藕;
秋天有各种水果、蟹壳……这些材料既是幼儿熟悉的又是幼儿喜爱的。
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还能使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同时激发幼儿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
2、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重视家园合作,充分利用家庭中的人力、物质资源,通过宣传、沟通、邀请、指导、亲子制作、分享展示等形式,促进幼儿园创意手工活动的有效开展。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使环保与课题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这一有效的资源。
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我送环保袋”、“做花灯”等活动,将环保创意传递每个人心间,丰富活动的多样性。
(二)“手工制作”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
1、以多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幼儿对创意手工活动的兴趣,以丰富的活动方式持续调动幼儿进行创意手工的积极性。
说一说,用童稚的语言说说美的感受;
想一想,用聪明的脑袋创造无限的遐想;
做一做,用灵巧的小手做做美的物品;
变一变,演绎变废为宝的艺术过程;
玩一玩,放纵心情体验美的艺术历程。
2、创设良好的创意手工活动环境和心理氛围,把握好创意手工活动的开放性、变通性,提供开放可变通的艺术操作工具和材料。
活动不局限于折、捏、剪,可以采用撕、刻、缝、印、拼、摆、拓、染、扎、捞、贴等多种方法的综合。
让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促进每位幼儿在创意手工活动中有个性地发展。
(1)创设自由选择的环境
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学校设有“创意手工”资源中心,设立每日“百宝箱”,发动社区、家长、幼儿共同收集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和物品(盒、瓶、纸、棒、扣等等),归类投放,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班级中专设材料箱、材料架,摆放幼儿随时收集来的废旧材料,布局也要尽量合理,使各种材料便于幼儿取放自如。
幼儿可以随时按制作需要随意选取材料,为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2)营造赋有安全感的环境
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
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
教师的具体表现是接纳孩子的一切作品,允许反复进行尝试,不以自我的主观意愿左右幼儿的行动,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教师理解幼儿的选择的需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重视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形成平等的师幼关系。
3、与主题活动相融合。
结合主题,制定出相应的课程计划,实行主题统领,进行主题审议、计划制定和实施等。
将与课题相关的课程明确指出,使得教具与玩具得以废物利用,把课题贯穿在一日教学活动中,两者有效结合,实行长效管理。
4、创意系列课程的开发。
在已有三年研究的基础和专家的引领下,对创意系列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删选、增减,各个年级组围绕孩子的年龄特征,重新梳理出每类材料相关的小中大的课程体系,每两周开展一次创意手工活动,每月
开展一次教研观摩活动,确保课题活动的有效落实,使之同材料不同技法、同技法不同材料等方面有所创新。
针对以上两个研究内容,我们在大中小年龄段分别大致梳理成以下两张表格:
(如大班年龄段)
内容
大班
材料的开发
上学期
下学期
木夹子、蛋糕盘、光盘、一次性快餐盒、果冻盒、纸杯、塑料袋、树叶、卷纸筒。
纸盒、水果包装网套、酸奶盒、纸杯、瓶子、牛奶盒、火柴、易拉罐、报纸、布。
主题活动课程
1、美术:
我设计的班级标志2、科学:
有用的纸
3、科学:
聪明的中国人
4、美术:
京剧脸谱
5、美术:
种子贴画
6、语言:
拼小人
7、美术:
心愿树。
小书签
2、体育:
花样鞭炮
有趣的影子
春天的颜色
风筝
6、音乐:
捏面人
7、科学:
变魔术
特色课程
1、动物爱心夹
2、纸盘变变变
3、好玩的废旧光盘
4、有趣的螃蟹
5、小乌龟6、纸杯娃娃
7、飞天小猪8、彩色塑料花
9、树叶贴画10、圣诞树
1、我来造汽车
2、泡沫花3、卡通酸奶盒
4、燕子5、梨花开了
6、瓶子穿新衣
7、中国结8、火柴贴画
9、易拉罐巧变动物10、服装设计师
亲子活动
废旧材料制作比赛
义卖活动
其他
赠送环保袋
点花灯
实施策略
材料的
开发
1、利用家长资源
2、教师准备装饰材料和提供半成品
2、教师准备装饰材料
1、集体教学活动形式:
美术:
我设计的班级标志、美术:
京剧脸谱、美术:
心愿树
2、亲子制作形式:
3、区域活动:
手工:
4、游戏活动:
科学:
小书签、
2、游戏活动:
体育:
花样鞭炮(想象和创编)
3、区域游戏:
音乐:
会变魔术的水
1、集体教学
2、每月一次教研活动
2、每月一次教研活动
废旧材料制作比赛(见方案)
义卖活动(见方案)
制定方案,社会实践
(三)“手工制作”活动的评价研究
1、在评价时着重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评价,关注幼儿创意手工活动的过程,注重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挥的过程。
关注幼儿参与活动,将重点放在“幼儿是怎样创造的”,而不是“幼儿已经创造出了什么”,关注幼儿创造过程中方法、经验的获得。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目标进行调整,使过程成为幼儿能力的最佳体现和表现。
同时,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自主、自信的环境,对幼儿的结果予以肯定,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性,全面发挥评价功能,使评价结果更具教育性、激励性、导向性,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幼儿、课程等有效发展的手段,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
另外,可以利用幼儿“作品”欣赏和讲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对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增加有趣的欣赏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促进幼儿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评价原则:
(1)注重过程评价。
关注幼儿的制作过程,让评价激励活动的延续。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幼儿原有的建构水平来进行评价,评价可全员参与,采用师幼同议、幼幼讨论、个人介绍等方法,充分展示幼儿的个体发展。
(3)激励性原则。
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挖掘幼儿内在的潜能。
(4)当前评价与长远评价相结合。
2、及时记录,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记录”只是一种方法或手段,有了记录就有了各种信息,或许信息为的是对它们进行加工,成为提升对幼儿的认识和理解的依据,成为幼儿、家长和其他人员交流和沟通的基础,成为改进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出发点。
记录能让我们看到幼儿的发展和他们学习过程,能让我们看到教师与幼儿、家长与社区各种人员之间的互动,能让我们看到教师们的反思和他们的专业成长。
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注重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教师观察记录后的反思,通过对幼儿创意作品的记录、对幼儿课题课中的表现与行为记录、对每月课题活动后的反思,对课题课实践后的反思等这一系列的过程性资料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
针对研究内容和评价原则,我们在大中小年龄段分别大致梳理以下评价表:
(如小班年级组)
小班年级组创意手工活动评价标准
活动名称
执教者
执教时间
教师
发展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一般
1、活动设计考虑到幼儿的手工发展和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2、为幼儿创设具有吸引力的物质环境、轻松的心里环境。
3、提供适当的手工制作的材料、工具供幼儿操作,习得相关的技能。
4、活动中能根据幼儿的现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5、结合创作指导幼儿认识基本材料、学习相关工具用途
6、教学策略符合幼儿特点,并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7、坚持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
幼儿
1、感知相关的材料性能及工具的用途。
2、观察、练习运用基本的手工工具进行相关操作。
3、锻炼手的力度与准确性
4、乐意学习有控制的进行手工制作
5、欣赏美的手工作品,认可自己或他人的制作成果。
6、初步了解撕贴、折、捏等方法
研究过程
(一)筹备申报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
(1)确定成员,成立课题组。
(2)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理论的学习。
(3)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4)建立“手工制作”资源中心,收集各种可利用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
(二)实施探索阶段(2011年12月-2013年12月)
(1)制订每学期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
(2)根据方案精心设计“手工制作”课程,并进一步优化。
(3)开展课堂研究活动。
(4)开展外出培训、专家指导、理论学习、反思交流等活动。
(5)边研究边调整行动方案。
(6)做好研究资料的归类及整理工作。
(7)迎接课题中期评估。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7月)
(1)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接受结题评估。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和研究方法。
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结合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和学习,使研究更加深入和有效。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与那种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对象不受研究者或实验事态影响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课题组成员兼具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进程中采用反思、观摩等行动研究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结果体现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之中,是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也是课题的行动策略。
3、观察法:
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1、严格的课题管理机制的保障
(1)课题管理网络
园长—副园长—教科室主任—课题组长—课题副组长—课题组成员。
(2)课题管理制度
《教科研制度》、《考核实施细则》等。
2、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的保障
(1)每学期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课题论文。
(2)每学期邀请专家进行课题指导。
(3)每学期自学一篇相关课题文章,写下反思。
(4)每月一次课题会议,汇报交流课题工作,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5)每月一次进行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营造研究氛围,增强研究意识。
(6)每月进行观察记录、作品记录、课题反思。
(7)每班创设创意区角,每天开展手工制作。
3、已有研究成果的保障
近年来,教师们在此课题区级立项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园本化课程内容,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研意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形成了较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4、师资力量的保障
本课题的核心成员由园长、业务园长、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和园内专任教师组成。
成员都曾参加过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教师作为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能发挥较好的骨干带头作用。
5、硬件投入的保障
(1)我们成立了教师阅览室,以便课题组成员从理论专著上获取信息。
(2)我们为每个办公室都配置了电脑,并安装了宽带,让课题组成员从网络上了解教育教学最新的资讯。
(3)我们创建了自己的网站,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窗口。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
《手工制作中培养幼儿创意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文稿
2011年8月
黄萍
精心设计“手工制作”课程,并进一步优化。
教学设计
2011年8月-2013年12月
刘亚美、赵青
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
作品、照片、活动实录
陈洁、韩萍
收集有关活动案例,并进行整理分析。
案例集
倪元美、丁晓芬
最终成果
汇编专题论文集
论文集
2013年12月-2014年7月
陆凌云
汇编活动案例集及幼儿作品集
徐晓芬、张亚晋
举办课题结题鉴定会
赵腊美、黄萍
九、我们的困惑
1、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创意手工课程的具体内容,我们又要注意些什么;
3、如何监测幼儿在此课题中的发展情况?
4、以上问题的科学性及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工制作中培养幼儿创意能力的实践设计研究 手工 制作 培养 幼儿 创意 能力 实践 设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