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六上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680706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7.81KB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上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上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小学科学六上科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3.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2.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2.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3.让学生正确认识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探索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
播放万里长城视频,接住课件图片:
钻木取火→时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工业时代
自古以来,人类就善于借助身边的一切事物来帮助生活生产。
随着各种工具的的广泛使用和进步发展,人类的本领越来越大,许多宏伟的工程,许多不可思议的壮举,都成了现实。
机械是神奇的,它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二、回顾统计:
(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
1.小组谈谈自己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
用他们来做过什么事情?
学生:
把小组谈论的结果写入同步探究上的表格中。
教师:
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图文并茂出示各类工具。
2.分析观察,统计学生们使用工具的经验。
同一种工具能做哪些事?
有共同点吗?
板书初步概括各种工具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后板书)
三、指导探究:
(选用什么工具好?
1.利用这些特点,师生互动,引出选用何种工具好?
我们先观察下铁钉、螺丝钉、图钉有什么不同?
讨论生活中拔钉子、起图钉、拧螺丝的多种方式。
小组讨论后,选择做这三件事各自最适用的工具并说明理由。
汇报:
(课件连线题)
拔钉子剪刀
镊子
拧螺丝钉开瓶器
羊角锤
起图钉螺丝刀
小刀
理由:
2.实践应用,深化认知。
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的选择,说说选择的理由。
(阅读书P3)
(1)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
(比较省力)
(2)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橇动。
(3)利用绳子和轮子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
小结:
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四、揭示概念,拓展延伸。
1.谈话: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雄伟的长城。
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就能撬动大块大块的岩石,组成了一幅令世人震惊的宏图,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
2.现在科学上,就把在工作时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叫做机械。
(板书)
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四、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探究》上的“自我评价”
2.课后搜集一些人类利用简单机械的壮举。
(万里长城、金字塔……)
【板书设计】
使用工具
钉书机(特点)镊子(特点)……选用
工具剪刀(特点)开瓶器(特点)……省力方便
螺丝刀(特点)羊角锤(特点)……简单机械
【教学反思】
2.杠杆的科学
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
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
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类别里的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并且,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一)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
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1.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2.借助示意图,识别杠杆类工具。
1.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2.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生活中善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习惯。
对杠杆尺进行研究,认识杠杆的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课件视频:
1.奥运会中女子四人划艇获得金牌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录像。
2.播放了建筑工地上的场景的录像片段。
无论是生活生产中,还是为国争光的体育赛场上,处处都有杠杆的身影。
二、认识杠杆
1.结合视频中的撬棍图片,出示杠杆的科学概念: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2.课件出示撬棍撬木箱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后,找出撬木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个位置,圈在在学生的记录纸上。
结合学生分析的情况,板书展示用力点、阻力点、用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结合生活实际,重复巩固知识。
上一课中学到了许多的简单机械,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
(可结合教材p4,观察分析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锥子、擀面棍等是不是杠杆工具——只有锥子和擀面棍不是杠杆工具,其他4个均是杠杆类工具)
并说明理由(代表性地找一找三点)。
三、探究杠杆的秘密。
(一)设疑:
刚才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工人叔叔利用撬棍轻易的撬起了大块的水泥砖,而获得冠军的运动员们似乎划得非常吃力。
那么杠杆到底省不省力呢?
(二)实践:
我们就借助杠杆尺来研究这个问题。
1.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杠杆尺上有支点。
把杠杆尺当作撬棍,左边挂上的钩码当作被撬动的重物,把右边挂上的钩码当作撬动时我们用的力
2.借助课件,学生设计:
如果我们在杠杆尺的左边第X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随机抽取2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说明理由)
3.还有其他方法吗?
4.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X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
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
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小组自定义左右位置及钩码数,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多注意数据记录的多样化,随时进行提醒。
(三)整理、分析:
1.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记录纸)
A.当点到支点的距离于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力。
B.当点到支点的距离于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力。
C.当点到支点的距离于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2.反思:
我们在收集数据时,哪些方法值得向大家推荐。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的特点是: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特点是: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板书:
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撑起地球!
”,就是这么一根无形的杠杆,却让人们充满了想象。
看来,杠杆还有许多奥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发现!
2.生活中还有哪些杠杆类工具呢?
杠杆的科学
省力
费力
不省力也不费力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
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一、游戏导入
游戏:
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
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
哪种是费力的?
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
(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课件出示情景图。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
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
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
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
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
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总结后板书)支点离阻力点近,离用力点远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反之则是费力杠杆。
支点离阻力点和用力点的距离相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给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
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
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5.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观察杆秤的构造,说说是怎样使用的。
2.俗话说:
“称砣虽小,能压千斤”,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3.制作小杆秤(老师全程指导)
小杆秤制作步骤:
(1)把一根小手指粗的竹筷或直木棍(长约30~50厘米)打磨光滑;
50克钩码1~10个,其中一个用钓鱼线系好做秤砣。
(2)自制一个秤盘,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并固定在秤杆上。
(3)在秤砣与秤盘间选择适当的位置系上一个绳套,作为初次实验的平衡点。
(4)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盘小杆秤刻度,在称盘内每次加一个砝码(50克),移动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杆的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4.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5.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作业设计
2.课后给自己做的小杆秤再加根提绳,画上刻度。
思考:
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支点、阻力点、用力点
支点离阻力点近,离用力点远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反之则是费力杠杆。
支点离阻力点和用力点的距离相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轮轴的秘密
从回忆使用水龙头的经历开始,认识像水龙头这样由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被称为轮轴。
观察水龙头的构造,试想如果取下水龙头上的轮子,直接去拧轴,还容易打开水龙头吗?
进而可能产生“轮轴为什么能省力”的科学问题,促成开展研究轮轴作用的活动。
通过组装一个轮轴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要学生记录下每次实验的数据,在小组内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轴上用力比较费力。
通过玩一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在轮上用力比在轴上用力要省力。
再进一步提出猜测,如果轮换成更大的,否会更省力呢?
学生实验探究。
最后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应用了轮轴原理的地方。
如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开关、门锁把手、扳手,等等,在找的过程中巩固对轮轴的认识。
知道什么是轮轴,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通过螺丝刀游戏和两次在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数据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通过活动体会和感悟轮轴是如何省力的,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经历轮轴的研究过程,建立轮轴的完整概念。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一、了解轮轴构造
1.(出示实物水龙头)这是什么?
谁能把它拧开?
老师再给你一样东西,把它们组合起来,你再来试一试!
前后两次拧水龙头,你有什么想说的?
2.为什么加了一样东西就能轻松的拧开水龙头呢?
3.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水龙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每部分有什么特点?
4.归纳:
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轮轴的秘密》。
二、玩变形轮轴螺丝刀
1.认识螺丝刀
(课件出示螺丝刀)螺丝刀是轮轴吗?
哪个是轮?
哪个是轴?
螺丝刀的确是轮轴,只不过它的轮和轴为了人们使用的方便变长了。
2.“吊水瓶”游戏
下面,让我们来玩一玩螺丝刀!
我们要用螺丝刀这个轮轴来吊起这瓶水,老师向大家推荐两种玩法!
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
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
你觉得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老师还有两个要求:
第一,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
第二,吊水时必须把水瓶口吊到与桌面基本相平为止。
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交流:
这两种玩法,哪种省力?
哪种费力?
在玩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三、轮轴原理深度研究
1.(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个轮轴,你知道它哪部分是轮?
哪部分是轴吗?
2.我们就借用这个轮轴来作进一步研究。
现在老师要在这个轮轴的轮和轴上分别吊一个钩码。
为了防止钩码掉到地上,可将轮轴朝向盒子的内部!
我们先拿出系有线的钩码,把线头放进轮上的凹口中,在轮上绕几圈。
然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在轴上再挂上一个方向相反的钩码。
如果我把手放掉,轮上和轴上的钩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知道结果?
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如果轮轴没有平衡,请你想办法把轮轴调平衡。
4.现在老师还要为这个轮轴加上一个轮圈,组合成一个新的轮轴,(教师操作组装轮轴)这个轮轴与刚才的轮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老师在这个轮轴的轮上挂一个钩码,同学们还能把这个轮轴调平衡吗?
5.分析数据,交流汇报。
6.如果老师再将这个轮轴的轮扩大,在轮上还是挂一个钩码,你能猜一下这个轴上需要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两边的平衡?
四、拓展整理
1.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出示组合式水龙头)为什么加了这个东西,水龙头就能够轻松的拧开?
2.这就是轮轴的秘密。
老师有一个疑问:
我们都知道汽车是很重的,而驾驶员却能很轻松的转动汽车轮子,他靠的是什么呢?
3.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应用了轮轴?
2.生活当中的轮轴还有很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这些轮轴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轮轴的秘密
轮
轴
水龙头
螺丝刀
5.
定滑轮:
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
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体验这种向下拉绳子而旗帜能够向上升的现象,初步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定滑轮的作用是:
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会移动的轮子。
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来搬运。
这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动滑轮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6.
7.
8.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
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
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
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
2.
3.
4.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
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转化,再扩展到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本单元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总第课时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教 小学 科学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