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班家长会发言稿与大学元旦晚会主持词汇编.docx
- 文档编号:2067626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24KB
大大班家长会发言稿与大学元旦晚会主持词汇编.docx
《大大班家长会发言稿与大学元旦晚会主持词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大班家长会发言稿与大学元旦晚会主持词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大班家长会发言稿与大学元旦晚会主持词汇编
大大班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今天上午的家长会,今天上午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
关于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境地。
古人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所以说,这既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始阶段。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起点上走得更好呢?
一.认识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小学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条件与幼儿园有许多不同,因此,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
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
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
新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对孩子们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对新入学的儿童是有一定难度的。
家长必须了解这种变化,及早伸出温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
1、学习时间不一
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3-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
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可以在园内午睡两个小时左右,小学的孩子,中午一般没有午睡。
一年级学生除每周上24节课以外,还有较多的集体活动,如午间集会、快乐一刻、早读、早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等等。
小学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幼儿园。
这些都要求儿童具备承受重任务和快节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质。
2、生活制度不一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所学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方法虽然也力求直观性、趣味性,但较少采用游戏等形式,而以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为主。
在游戏中,心理活动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占较大比重;而进入小学的学习对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要求较高。
3、人际关系不一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
而小学是一个班5、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大便了怎么办?
口渴了怎么办?
小学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增多了,除了课内、课外,还在校外、家里互相来往,除了本班,还有同年级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往。
4、要求不一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吃饭、玩好,长得白白胖胖就满足了。
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100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因此,情绪受到影响。
另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
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
二.让孩子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一)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孩子在家里,衣食住行,几乎都有父母细心照顾,在父母照料下生活,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
为此,家长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十小时睡眠时间。
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有选择、有节制地观看电视节目,如新闻、动物世界、少儿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等,并要适当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督促孩子自觉遵守一天作息时间。
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从而使孩子情绪高涨,达到智力振奋的良好学习状态。
另外,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
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餐巾等;学会在活动、游戏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其它用具等。
4、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桌、书包、文具,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5、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叠衣服、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
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
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
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
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6、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
人们常说: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它不仅是自身素质的表现,更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展。
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所以家长应该配合学校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1、学习方面
孩子一上学就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学习。
学习是他们的基本活动,上课是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和培养品德的主要途径。
上学之后他们是否愿学、爱学?
能否学好?
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涉及到学习兴趣、欲望、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等问题。
家长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培养。
(1)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儿童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
它是儿童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求知欲是儿童力求认识、探索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一种意向活动。
孩子对周围不明白的事物或现象,总爱问个“是什么”、“为什么”,都想知道,都想懂得,这就是求知欲的表现。
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就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积极地去探究,也就能自觉自愿,主动愉快地去学习。
所以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力,也是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
孩子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工具又是书本。
家长应经常提供一些课外书给孩子看,这是很有益处的。
可以告诉孩子:
“自己识了字,自己会看书,能懂得许许多多的道理,多好啊!
”从而激发孩子热爱书本的兴趣。
(2)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但是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当回事。
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
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等。
所以,平时要培养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孩子多交流,关心了解孩子,培养孩子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不少家长会抱怨:
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不仅要接送,回家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
其实,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
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
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
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态度是否认真。
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
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②培养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珍惜时间的习惯呢?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比如以20分钟作为一个学习阶段,在开始学习之前,应先提醒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上厕所、削铅笔、找本子等。
当学习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致志不随意离开座位,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即使大人有事,也不能去打搅孩子。
要等这一学习时段结束了再说。
大人的这种态度特别有利于培养起“学习时间必须一心一意”的观念,从而养成孩子珍惜学习时间的习惯。
当然。
20分钟的学习时段一到,就应该让孩子休息了。
可以休息5分钟,超过了5分钟不利于孩子在下一个学习时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而达不到5分钟有不利于孩子消除视力和脑力的疲劳。
休息时必须离开书桌,干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但不能懒洋洋地躺着或坐着,这样会影响下一个学习时段的精神状态。
(4)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
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
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
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
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
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特别是入小学后,心理活动要求增高,因此,家长要在观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综合力、分类力、判断推理力几方面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
如解答应用题"河里有一群鸭子,游走了三只,还剩三只,原来河里有几只鸭子?
"孩子都能回答出6,但是具体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些孩子就会说“减法”,“6-3=$2。
这就是孩子在思维中的障碍,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变化前后的关系。
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知道的数,什么是不知道的数,帮助孩子理解“谁与谁比,知谁求谁,谁大谁小”的关系,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凡知识型的内容,都有孕含着智力活动的要求,家长如果能在智力要求上把握契机,那么孩子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智力也会较好地发展。
切不能孩子提出问题后,父母只回答结果不讲过程应付了事。
(5)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
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五个音节,每个音节写三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五个音节写一遍的,有一个音节写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个音节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
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2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
因此,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家长会 发言稿 大学 元旦晚会 主持 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