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660062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08.82KB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6.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C、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
D、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7.一位学者说:
“明初虽然出现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样不朽的小说,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流行。
一直要到弘治、正德以后,这两本长篇小说才得到迅速的刊刻流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版本是嘉靖元年刊刻的,水浒传更是只有嘉靖以后的版本。
”这是因为
A.社会经济繁荣,通俗文学符合一般城镇民众的口味
B.活字印刷术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制与流通更为方便
C.通俗文学地位上升,已列入科举考试的范围
D.政治风气开明,通俗文学的创作不再列为禁书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
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
9.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
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10.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
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初毛泽东则大声疾呼: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八七”会议的召开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
11.据台湾新闻网2013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31日率领30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贸协议过关。
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
由这段资料可见
①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②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
③岛内政治斗争影响经济交流④台商拥护一国两制,推动两岸统一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④
12.叶圣陶说:
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
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
反正是个到,何必急?
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
或说:
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
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
这岂不爽快而有味?
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13.有一位印度学者曾就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1870-1952年之间的国内生产净值的增长率(%)做过粗略的估算,得出如下的比较数字:
年代
中国
印度
1870—1914年
1.0
1.5
1914—1933年
1.7
1.4
1933—1952年
0.9
1870—1952年合计
1.1
对此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殖民地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低
B.与印度相比,中国长期战乱和动荡,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C.近代历届政府压抑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缓慢
D.1933年后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4.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
“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
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15.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其主要内容是:
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
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这表明英国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16.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
“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
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
……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时的时代,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经济文化落后
B.付出的代价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C.二战后,苏联面临冷战威胁,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17.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说明
A.西欧力图摆脱雅尔塔体制的束缚B.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美欧同盟关系趋于解体D.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18.下列历史图片所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19.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
20.乔泊•桑对巴尔扎克说:
“你既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而我总觉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应当的来描绘它。
”下列作品的创作风格与乔泊•桑思想一致的是
A.《大卫科波菲尔》B.《巴黎圣母院》C.《苹果车》D.《等待戈多》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12分)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疆域图元朝行省图
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
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
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
结合元朝行省图,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
(3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22.(11分)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材料一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
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
……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
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
……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4分)
(2)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
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
23.(14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材料一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欧洲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优势地位。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优势形成的政治、经济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1分)(要求:
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
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280字左右。
)
24.(13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
万吨)
年份
1957
1960
1962
1965
钢产量
535
1866
667
1223
粮食产量
3900
2870
3200
3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
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
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5分)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观察材料二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
25.(10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材料一明治政府在抓教育改革方面,肯花大力气、下大本钱,……尽管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
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
……日本迅速地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大批有文化的能够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潜在劳动力;
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据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材料二这次改革不仅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基础,而且冲击了封建文化,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
……戊戌变法是失败了,但顽固派无法扼制由维新变法开始的思想解放潮流。
——周可桢《维新派教育改革的特征及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中教育改革的措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措施的结局。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制约近代中日两国教育改革成效的基本因素。
(2分)
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12分)
(1)特点:
数量少,管辖范围大。
现实原因: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2)创新:
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历史作用:
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借鉴价值:
注重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理;
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
注重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22.(11分)
(1)主张:
通过暴力革命获得自由;
按照社会契约建立政权,保障自由。
原因: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法国深受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2)前提:
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1分)
理解:
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别人的自由;
自由应该由法律或宪法来保证;
要
按照自由的理念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3分)
(3)认识:
促进思想解放;
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发生;
影响公民法治社会的构建。
23.(14分)
(1)政治条件:
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
(1分)
经济条件: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强大经济、军事实力和便利的交通运输。
(2)
水平与评分
论述的视角
论据或史实举例
答题的总体表现
水平1
(9—10分)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如:
大部分国家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
各民族往来增多。
充分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立论角度多重,层次分明,观点与史实相统一,行文流畅,论述结构严谨。
各地文明得到传播和交流。
欧美先进制度、思想、生产方式得到传播。
生产力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
世界贸易额增长;
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化国家;
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工业逐渐起步。
欧美国家主导世界经济。
亚、非、拉美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国际分工明显。
亚、非、拉美地区日益贫困落后。
亚、非、拉美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其他言之有理的,酌情判分。
只有史实,没有视角,不得分。
史实如照抄材料不得分。
水平2
(7—8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4个角度论述,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较分明,论述结构较严谨。
水平3
(5—6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3个角度论述,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较分明,论述结构较严谨。
水平4
(2—4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1-2个角度论述,观点、史实相对一致,层次不分明,论述结构不严谨。
水平5
(0—1分)
没有科学的论述视角,仅列举个别史实。
24.(13分)
(1)心态:
乐观自信;
急于求成。
因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
(2)原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3)历史作用:
奠定物质基础;
培养骨干力量;
积累建设经验;
提供深刻教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东台市 创新 学校 三月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