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658642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25KB
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
(3)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指名学生回答。
练习:
解比例:
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
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出示表格:
比、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
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并议一议,相互交流。
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教师举例:
5∶6==()÷
()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
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表格。
(2)学生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板书:
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
=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
3000000表示
②比例尺20:
1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
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指名说。
(多点一些基础较差的人说)
(3)巩固练习。
①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m,在平面图上用7cm的线段表示。
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cm。
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学生独立作业后再集体订正。
答案:
①1∶5000②400km。
【课堂作业】
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再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第2篇
1.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记忆和沟通分数与比、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求比值。
8∶4=48∶12=16∶8=
24∶18=40∶16=15∶5=
.准备题。
(1)找出下列分数中相等的分数,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找的?
(略)
学生找出后,教师作引导性提问:
它们为什么相等?
谁能完整地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内填上适当的数。
3÷
4=()4=()40=()÷
12=0.75
58=5:
()
6:
7=()7=()7
9:
()=():
16
由上面这两组题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5:
8可以写成5/8。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下面的比是怎样变化的。
200/240=20/24=10/12=5/6
↓↓↓↓
200∶240=20∶24=10∶12=5∶6
独立观察,思考:
比的前项、后项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组讨论:
看看上面的这个例子,想一想:
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进行小组总结后,小组间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2.概括比的'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1)让学生在例2中找出你认为最简单的整数比,明确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2)出示例3:
化简下面各比。
①15∶12②14∶56
③30∶60∶120
师生共同观察,找出各组比的特征,然后进行分析、化简。
第①题:
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如何化简?
(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是互质数为止)
第②题:
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什么数,怎样才能把它们转化成整数比?
(学生观察分析后,独立探索化简的方法,再交流优化的化简方法)
学生交流完后,教师进一步作小结: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的,一般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它们转化成两个整数比,再进一步化简。
第③题:
这个比有什么特点?
(三个数的连比)又如何化简呢?
化简两个整数比的方法对于化简三个整数连比是否适用呢?
学生讨论后尝试化简,填在书上。
教师提示:
在三个数的连比中,比号不表示除号。
三、巩固练习
1.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试着将第67页“试一试”中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学生化简后交流反馈,说说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方法及注意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时,第一步一般都化成整数比,接着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成为互质数。
2.出示练习题:
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比最简单的整数比比值
54
34∶67
5.8∶2.9
200∶150∶26
讨论:
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求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
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完成后用投影仪集体订正。
4.拓展练习。
(1)六(3)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化简比?
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第3篇
教学内容:
《比和比例》教案
教材第84页例4,练习十七第2、4----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
出示课题
二、正、反比例的意义
1、例4:
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正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
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两种量的积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k(一定)成正比例
y=k(一定)成反比例
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四、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2、举例:
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A.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
B.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说明理由,写出等量关系式
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
D.解比例并检验
五、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4----7题。
六、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
(二)
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B.判断两种量成时难免比例;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C.设未知数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
E.解比例、检验。
比和比例知识点整理六年级第4篇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待你们来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大家有没有信心?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
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
34.5:
2.710:
6
80:
44:
610:
1/2
你是怎样分类的?
教师说明:
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
两个比相等4.5:
2.7=10:
612:
16=3/5:
4/580:
4=10:
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
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60∶40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4.5/2.7=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2)引导概括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老师刚才写出的这些式子叫做比例,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把比例的意义总结出来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比例的意义。
)
(3)判断。
举一个反例:
那么2:
3和6:
4能组成比例吗?
为什么?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
(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比值求出来以后再看。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5)反馈训练
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和12:
635:
7和45:
9
20:
5和16:
80.8:
0.4和4:
2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课本,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有关。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说出黑板上各比例的内外项。
(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的内外项之间,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比例的基本性质),大家想不想研究?
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4.5X6=27
两个内项的积是2.7X10=27
“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板书:
4.5X6=2.7X10
(4)计算验证,达成共识。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性质呢?
”让学生分组计算判断前面的比例式,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
(5)引导小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计算,大家,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概括出来?
教师归纳并板书: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着4.5/2.7=10/6)“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
内项呢?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6)判断。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
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反馈训练: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
4和6:
8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一)判断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2.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8:
2和1:
4能组成比例。
(二)、用你喜欢的方式,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
9和9:
12
(2)14:
2和7:
1
(3)0.5:
0.2和5:
2(4)0.8:
0.4和0.3:
0.6
(三)填空
(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的积是(),如果其中一个内项是2/3,则另一个内项是(),如果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
(2)如果2:
3=8:
12,那么,()x()=()x()。
(3)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是()、(),组成比例是()。
(4)如果5a=3b,那么,a:
b=():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
如果能,能组成几个?
2、3、4和6
拓展题:
猜猜括号里可以填几?
5:
2=10:
()2:
7=():
0.71.2:
2.5=():
25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什么是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2、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例 知识点 整理 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