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065574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90.28KB
兰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解析.docx
《兰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详细详细解析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冲刺模拟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记录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实忽略了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当下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观点,为证明当时对汉字产生怀疑的情况依然存在。
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D.文章第五段在论证汉字教学可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时,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那么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落后”论者、“汉字难学”论者与“儿童识字有害”论者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C.探索汉字教学的新途径,既有益于国内的汉字教育,也有益于汉字在海外的传播。
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都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答案】1.C2.D3.D
【解析】
1.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汉字……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项,“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
D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逻辑错误,原文中“产生兴趣”与“以字养德”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或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故选C。
2.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D项,“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说法错误,第五段没有引用论证。
故选D。
3.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说法错误。
从原文看,只有“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故选B。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
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
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
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
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
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身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
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
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
其实人早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头脑的人大都不跟狗计较,有句俗话:
狗咬了你你还能去咬狗吗?
与狗相咬,除了啃一嘴狗毛你又能占到啥便宜。
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
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在乡下,家家门口栓一条狗,目的很明确:
把门。
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
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
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转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
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
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
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
狗自然咬得更起劲。
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
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
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
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
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
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
需要交配时,两家狗主自会商量好了,公母牵到一起,主人在一旁监督着。
事情完了就完了。
万不可藕断丝连,弄出感情,那样狗主人会嫉妒。
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
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
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
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
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
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能活到老,是件“不容易的事”,一方面得有狗的本性,同时又得具备仰主人鼻息的异化“人性”。
B.文章从第4段开始,从狗看家护院与主人的微妙关系的角度,道出“狗这一辈子”的艰难处境与尴尬命运。
C.文章结尾意味深长,无论说“狗”还是道“人”,这都是历经沧桑变幻,阅尽世事后的一种彻悟。
D.在作者笔下,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被奇妙地各自独立,从而展现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
5.这篇文章语言上有其独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文章所写的狗与你平时所了解的狗一样么?
为什么?
【答案】4.B5.①笔调舒缓,作者以一副乐天安命的姿态,摇曳多姿地,舒缓地表达自己对生命与万物的独特体验。
②幽默诙谐,作者以“狗咬了你你还能去咬狗吗?
”等语言体现一种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6.不一样①作者笔下的“狗”与“宠物”无关,是“本色动物”。
②本文所写的“狗”与人类平等,是村庄的一份子。
一样①对人类忠诚,看家护院。
②是人类的伴侣。
【解析】
4.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技巧的分析,有结构作用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
考生需要先浏览每个选项,明确考查的角度,然后再分析正误。
D项,“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被奇妙地各自独立”错误,从文中来看,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被奇妙地叠化在一起。
如文中说“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州市 第一 中学 届高三 考前 最后 冲刺 模拟 语文试题 Word 详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