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652958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79
- 大小:83.64KB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
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
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
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
次、下、回、趟、场"
代词:
(略)
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
,只有"
很"
极"
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
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
的、地、得、所、似的"
;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
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
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喂、哟、嗨、哼、哦、哎呀"
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
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语法
(一)什么是语法
?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
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
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
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
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
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
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
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
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
”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
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
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
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
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
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
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
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
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语法”这个术语,在人们的实际运用中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语言结构规则本身;
一是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
比如“这样说不符合语法”,这句中的“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
“语法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这句中的“语法”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
在需要加以区别的时候,人们把前者叫做语法,把后者叫做语法学。
(二)语法的特点
1、抽象性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结构规则是有限的,而人们说写出的句子则是无限的。
有限的规则之所以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是因为语法具有抽象性特点。
例如“勇敢地战斗”“很好”“认真学习”,这些语句在具体意义上毫无共同之处,但在结构上却有共同之处:
都由状语加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结构。
又如“名词不能用‘不'
否定”这条规则几乎适用于所有名词,“山、水、学生、衣服、街道、文化、语言、足球”等等,前面都不能出现“不”。
抽象的语法规则表现在人们说写的话语中,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它是客观存在的。
儿童在学习母语时,能用已学会的词语说出没有听过的句子,就是因为掌握了抽象的结构规则,能自行组织具体的句子。
成年人学习外语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抽象性是语法最重要的特点。
2、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
其稳固性主要表现在历史继承性和不可渗透性两个方面。
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可以从汉语的发展中很明显地看出。
现代汉语“主+动+宾”这种结构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
如“河杀我?
河不杀我?
”(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中辑》。
其中“河杀我”就是“主+动+宾”结构。
此外,现代汉语的连动、兼语、双宾语等结构,也是先秦两汉汉语中常见的。
如“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王赐晏子酒”(《晏子春秋》)。
这些都体现了语法惊人的稳固性。
语法的不可渗透性,可以从语言的接触中看出来。
在语言接触中,会出现大量的借词,但语法体系受到的影响却很小。
外文汉译时必须接受汉语语法规则的支配,如英语中短语或从句作定语时放在中心语之后,但译成汉语时,必须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前。
3、民族性
人类思维的规律是一致的,但不同民族表达同一思维的语法形式却不尽相同。
例如,汉语数词与名词间要出现量词,而英语则不需要量词。
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是“定+中”,而傣语的则是“中+定”。
汉语的动宾结构是“动+宾”,而日语的则是“宾+动”。
英语的谓语动词有词形变化,而汉语的则没有。
二、语法单位
语法规则离不开具体的语法单位之间的联系,因而,在全面研究各种语法规则以前,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断都是语法单位。
例如“他是学生。
”“他”分别可以用“那个人”“你昨天见到的那个人”等替换下来;
同样,“是”“学生”也可以用别的词语替换下来。
“他”“那个人”“你昨天见到的那个人”等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
这些可以相互替换的单位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同,都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小的是语素。
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依次是词、词组和句子。
(一)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既是词汇单位,又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我们在词汇部分已经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二)词
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既是词汇的主体层级,又是高一级的语法单位。
词汇部分讨论它的构造,语法部分讨论它的句法功能。
“独立运用”和“最小”是区别词与非词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
所谓独立运用,是指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
所谓最小,是指不能扩展,即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词和词组都可以“独立运用”,但词组不是“最小”。
如“白菜”与“白布”都可以作为造句的单位,但“白菜”不能扩展,是词,而“白布”可以扩展为“白色的布”,是词组。
词和语素的定义中都有“最小”二字,但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而语素只是“最小”,不能“独立运用”。
例如,“危险”可“独立运用”,是词;
若再分成“危”和“险”便不能独立运用,只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
(三)词组(又名短语)
词组又叫短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语法单位。
词组可分为两类:
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
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交际有需要马上就能按照有关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短语叫做自由词组。
(四)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
口语中的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句子前后都有间隔性的语言停顿;
书面语中的句子则要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语气和停顿。
作为语法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词和词组是造句单位;
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
词、词组可以成句,那么,它们与句子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词语所叙述的内容是否与现实发生特定联系。
词、词组是造句单位,没有语气,不能与现实发生特定联系。
而句子是使用单位,为了适应具体环境中的交际需要,必须有特定的语气。
带上了语气也就同现实发生特定联系了。
例如,词典里找到的“好”只是一个词,但在对特定事物进行评价时说“好!
”,则是一个句子。
“禁止吸烟”是一个词组,但当它出现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提醒人们不要吸烟时则是一个句子。
词的构成
现代汉语词语按照语法结构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单纯词可以是一个单音节语素,也可以是一个多音节语素(包括双音节语素)。
按音节的多少,单纯词可以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
(一)单音节单纯词
单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
例如:
家、走、清、五、番、很、的。
(二)多音节单纯词
多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也就是多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
多音节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和音译词。
1.联绵词
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根据音节之间的结构关系,联绵词可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⑴双声联绵词:
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
琉璃、崎岖、尴尬、璀璨
⑵叠韵联绵词:
两个音节的韵母或韵腹和韵尾相同。
烂漫、傀儡、辗转、腼腆
⑶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两个音节的声母韵母都不相同。
铿锵、蛤蚧、玳瑁
2.叠音词
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谆谆、潺潺、翩翩
3.象声词
象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
扑通、哎呀呀、哗啦啦、叽叽喳喳、劈里啪啦
4.音译词
音译词是按外族词的发音用同音近音汉字转写的词。
休克、蒙太奇、厄尔尼诺
二、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组合而成的词。
合成词中有的语素有实在意义,能体现词义的主要意思,这种语素叫词根,如“管理”中的“管”和“理”。
有的语素意义不那么实在,只能附在词根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这种语素叫词缀(也称“语缀”),如“老鹰”的“老”,“乱子”的“子”。
合成词可以分为复合式合成词和附加式合成词两大类。
(一)复合式合成词
由两个或几个词根组合而成的词叫复合式合成词,也叫复合词。
按照结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复合词分为以下几类:
1.联合式(又名并列式)
语素之间的关系不分主次,平等地联合在一起。
a.贸易 语言 猛烈 群众 智慧依靠(同义联合)
b.首尾 异同 褒贬 早晚 出没 始终(反义联合)
c.领袖 骨肉 眉目 爪牙 笔墨 犬马(类义联合)
d.狐狸 宝贝 质量 窗户 睡觉 动静(偏义联合)
a组是,构成这些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
b组是,构成这些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c组是,与a组不同的是,两个语素结合以后通常产生新的意义。
如“领袖”不是指“领子和袖子”,而是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体组织等的领导人”d组是,两个语素只有一个语素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语素意义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只起附加、衬托作用。
如“狐狸”只有“狐”的意思,“狸”的意义消失;
“质量”只有“质”的意义,“量”的意义弱化
2.偏正式
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
前一个语素是修饰性或限制性的,是“偏”的部分;
后一个语素是被修饰或被限制的,是“正”的部分。
a.汽车 象牙皮包 倾销 鲜红 四季
b.雪白 笔直金黄冰凉瓜分飞快
从“偏”的部分看,a组分别表示类别、领属、质料、方式、性状和用途和数量。
b组“偏”的部分是以事物或动作作比,含有“像……一样”的意思,如“雪白”就是“像雪一样的白”;
“飞快”就是“像飞一样地快”。
因此,它们不是主谓式。
3.补充式
语素之间有补充说明的关系。
前一个语素是被补充或被说明的,后一个语素是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的。
a.治安推翻 跳远 附近 传奇
振兴 充实 镇定 流畅 调和
b.书本 纸张 布匹船只 车辆
a组前一个语素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两个语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有“因……而……”的意思,如“治安”是“因治而安”的意思,“推翻”是“因推而翻”的意思。
b组前一个语素是名词性语素,后一个语素是量词性语素,从“量”上对前一个语素进行补充说明。
它们通常表示这一事物的总称,都只能作为集合概念使用。
4.动宾式
语素之间有支配或关涉关系。
前一个语素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
a.理事 司机 点心 隔壁 围腰 管家
b.破产 动员 失策 关心 出版 开幕
c.露骨 缺德 满意 悦耳 动人 称心
d.到底 顺便 索性 依次 照旧 尽量
a组两个语素组合在一起构成名词;
b组两个语素组合一起构成动词;
c组两个语素组合一起构成形容词;
d组两个语素组合一起构成副词。
5.主谓式
语素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前一个语素是被陈述的对象,后一个语素起陈述的作用。
a.地震 霜降 日蚀 国营 球赛 心得
b.心疼 眼花 目击 体贴 自修 杜撰
c.风流 心虚 年轻 嘴硬 胆大 心细
a组两个语素组合一起构成名词;
b组构成动词;
c组构成形容词。
6.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语素重叠而成。
这是一类结构方式比较特殊的复合词。
a.爸爸 姐姐 叔叔 娃娃星星 刚刚 稍稍
b.跌跌撞撞 婆婆妈妈 花花绿绿密密麻麻
a组由两个语素重叠而成,其意义同单个语素(字)的意义一样。
b组两个语素重叠后再组成一个词,语素不重叠的“跌撞”“婆妈”等不是词。
(二)附加式合成词
以实语素为词根加上词缀构成的词叫附加式合成词,也称派生词。
加在词根前面的叫前缀,加在词根后面的叫后缀。
附加式合成词可以分为前加式和后加式两类。
1.前加式
由前缀加词根构成的词叫前加式合成词。
现代汉语中的前缀主要有“老、阿、初、第、小、可”。
老乡、阿姨、第三、小姐、可观。
2.后加式
由词根加后缀构成的词叫后加式合成词。
现代汉语中的后缀较多,而且呈增长趋势。
主要有“子、儿、头、者、家、手、员、巴、性、化、气、然”。
骗子、盖儿、想头、长者、党员、结巴、个性、神气、淡然。
后缀还包括一些有某些表义表情作用的叠音成分“乎乎、溜溜、腾腾、滋滋”。
圆乎乎、气乎乎、酸溜溜、顺溜溜、热腾腾、乱腾腾、美滋滋、乐滋滋。
词缀是附加成分,一般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常起语法作用,如“阿、小、子、儿、头”都是构成名词的标志,“化”是构成动词的标志,“然”是构成形容词和副词的标志。
有时表现出某种附加意义。
如,“第一、第二”的“第”表示次第。
更多的是增添一些感情色彩意义。
如,“老”加在姓氏前,表示亲切;
构成动物名词时,有凶猛或可憎的意味。
“老师”有尊敬的意味,“老乡”有亲昵的意味,“老虎”有凶猛的意味,“老鼠”有憎恶的意味。
有的没有意义或意义模糊,如“桌子”、“石头”中的“子”和“头”。
现代汉语中还有极少数中缀,如“不”(“黑不溜秋│花不棱登│白不呲登)、“里”(叽里咕噜│叽里旮旯│滴里嘟噜)、“巴”(“俗头巴脑│笨嘴巴舌│苦心巴力”)等。
汉语的词缀是由词根演化而来的,因此许多词缀都还保留有实义。
比如“初一”的“初”,是从“起初、初次”的意义虚化而来。
如“老话”、“老张”、“老鼠”这三个“老”的意义是由实到虚的,“老鼠”的“老”意义完全虚化。
如何把这种同形的词缀与词根区分呢?
一般根据意义、位置和读音,可以把同形的词根和词缀区分开来。
如“老人”、“老将”、“衰老”中的“老”是“年岁大”的意思,意义实在,是词根;
“老师”、“老婆”、“老大”中的“老”意义虚化,构词时位置固定,是词缀。
又如“子女”、“宠儿”中的“子”和“儿”意义实在,都是词根,“兔子”、“盖儿”中的“子”和“儿”意义虚化,位置固定,则都是词缀。
(三)合成词的层次性
三个和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常常是多层次的,各个层次都有其结构关系。
电 力 自 动 化
└———偏正———┘
└偏正┘└—附加—┘
└主谓┘
三、短语词和离合词
(一)短语词
短语词是指构成词的几个语素的凝固程度比词松一点,又比短语(词组)紧一点,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语言单位。
a.来得及来不及禁不住了不起
b.按理据说|不公不惜|之流 也罢 的话
c.甚而至于 转瞬之间 总而言之
a组是比较典型的短语词,介于词和短语之间。
b组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由短语压缩凝固而成,如“按照情理→按理”。
二是由短语中的语素削减而成,在意义上还没有达到高度融合,如“不公平→不公”。
三是由语素直接组合而成,意义上也没有达到高度融合,如“之流、也罢、的话”等。
c组更接近短语,“甚而至于”可说成“甚至于”、“甚至”,当然后者也是短语词,不过更接近词。
这些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它们是短语词。
(二)离合词
离合词是指结构比较松散、可以拆开使用的词。
构成词的语素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拆开使用、插入别的语言成分时便是短语。
这类词主要是具有可分离性的动宾式合成词。
“喘气→喘口气│喘不过气│喘了半天气”“负债→负了债│负一身的债│债都负不起了”
四、缩略形式和缩略词
(一)缩略形式
为了称说方便,使事物称谓中的成分进行有规律的节缩或省略叫缩略。
缩略以后的语言单位叫缩略形式(简称)。
缩略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提取式
⑴提取固定短语中的有代表意义的语素缩略而成。
数字控制→数控保证价值→保值 对外贸易→外贸
⑵提取固定短语中有代表性的一个词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
2.共素式
共用几个并列成分中的一个共同语素。
寒假和暑假→寒暑假
3.标数式
概括原来几个词语表示的事物的共性或相关性,再加一个数词组成。
包修、包换、包退→三包眼耳鼻口身→五官
(二)缩略词
有的缩略形式形成了紧密结构,凝固成为一个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这就是缩略词。
如“文娱、扫盲、港商、夺冠、定编、保鲜”等。
(三)缩略的原则表义明确无误;
避免同音形式;
要注意规范。
词的分类
一、词的分类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所谓词的语法分类就是依据词的语法特征(也叫语法功能)对词进行分类。
词的语法特征主要表现为:
词的造句能力、词的组合能力和词的形态变化。
1、词的造句能力。
指能否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以下简称句法成分)。
根据这一语法特征,可以把词分为两大类:
实词和虚词。
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
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
例如,老师和学生配合得很好。
“老师、学生”作主语,“配合”作谓语,“很”作状语,“好”作补语,因而它们都属于实词。
“和”“得”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属于虚词。
有了实词,我们就可以造一些简单句子了。
而只有虚词则不能造句。
比如,有了“你”“看”“电视”这三个实词就可以组合成“你看电视”这个句子。
而“了”“吗”“吧”这些虚词是无论如何不能组合成句的。
但是,实词若有了虚词的帮助就可以表达更多的意思。
如“你看了电视。
”“你看电视吗?
”“你看电视吧?
”。
2、词的组合能力。
指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
实词和虚词的继续分类就是根据词的这一语法特征来进行的。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能受形容词修饰而不能受“不”修饰的词是名词。
如可以说“新的机遇”,不可以说“不机遇”,所以“机遇”是名词。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的词是介词。
如“从北京”中的“从”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名词“北京”之前,是介词。
根据词的组合能力,可以把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七类;
把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为了适应研究和教学的需要,也可以把实词分为两类:
体词和谓词。
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的词称为体词,包括名词、数词、量词。
经常充当谓语的词称为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
叹词和拟声词比较特殊:
它们能单独成句,但在句法结构中通常不跟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
可以把它们归入特殊的词类。
3、词的形态变化。
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
有些词不用去考察它们的组合关系而从形态上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词。
如前缀“老”是名词的标记,因而带有前缀“老”的词都是名词。
“老外、老板、老师、老李”等便是。
能与“们”组合的是名词性词语。
“A-A”是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AABB是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
在给词分类时,词的形态变化只可以作为一项参考标准,因为汉语只有部分词有上述变化方式。
词的类别意义在辨别词性上也不失为一项参考标准。
所谓类别意义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词的意义,而是指概括了的某一类词的意义。
如名词是人或事物的名称,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等。
词的类别意义与词的语法特征是密切联系着的。
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的词一般也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具有形容词语法特征的词一般也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一般来讲,根据词的类别意义就可以确定其词类。
比如,有人问你“书”是什么词?
你根据它属于“事物名称”一类,很快就能判断它是名词,而用不着去讨论它的语法特征--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不受“不”的修饰。
但有的词从类别意义上看没有明显的差异。
如“偶然”和“偶尔”,“打仗”和“战争”,从类别意义上就很难看出它们的词性,这时必须依据它们的语法特征来确定它们所属的词类。
“偶然”能作定语、谓语和状语,如“偶然的发现”“这件事情很偶然”“偶然听到”,可确定为形容词。
“偶尔”只可作状语,如“偶尔听到”,是副词。
“打仗”能受副词修饰,不能受数量词组修饰,如可以说“不打仗”,不可以说“一场打仗”,可确定为动词。
“战争”能受数量词组修饰,不能受副词修饰,如可以说“一场战争”,不可以说“不战争”,是名词。
因此,我们把词的类别意义作为参考,把词的语法特征作为区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一、名词
表示人、物、时、地的词。
如“书、山、纸张、报纸、文章、鲁迅、北京、现在、上边、中间、前后”。
(一)名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一般能受数量词组修饰。
如“两个鸡蛋、三本书、一个人、五年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汉语 词语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