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题旧人教版原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651694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33KB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题旧人教版原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题旧人教版原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题旧人教版原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新思想的特點:
既有鮮明的時代變化印記;
又有濃重的封建綱常色彩。
(2)洋務運動:
其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制度是主體,技術是工具)。
其口號是“師夷長技以自強”(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鎮壓人民反抗,抵禦外來侵略,維護清朝統治)。
前期旗號“自強”;
後期旗號“求富”。
3.資產階級思想
(1)早期維新思想:
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啟蒙思想的傳入,在洋務派中產生了早期維新派,代表人物是王韜、鄭觀應。
他們在經濟、文化上的主張類似於洋務派,在政治上主張實行君主立憲。
實質是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2)康梁維新思想:
其特點是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君主立憲)和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
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維新思想的理論基礎。
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表《變法通議》,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
“公車上書”使維新思想轉變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維新派同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圍繞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要不要提倡西學等進行,實質上是封建主義思想同資本主義思想的正面交鋒。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3)辛亥革命:
20世紀初,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中心是上海和東京,章炳麟、鄒容、陳天華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
“三民主義”綱領中,“民族主義”重在推翻封建統治;
“民權主義”(核心)重在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民生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
革命派與保皇派(維新派—保皇派—立憲派)的論戰(中國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圍繞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進行,實質是資產階級內部不同派別關於鬥爭方式和政權形式的鬥爭。
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和“實業救國”成為當時並存的兩大社會思潮。
(4)新文化運動:
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在政治上要求實行民主政治,袁世凱在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逆流,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新文化運動(中國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產生。
前期指導思想是民主和科學。
《新青年》是主要陣地;
北京大學是主要基地。
前期內容主要是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它徹底批判了封建正統思想,但沒有辯證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思想,更沒有同工農群眾鬥爭實踐結合。
(5)新三民主義:
1924年,國民黨一大通過了《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在民族主義方面增加了反帝及國內各民族平等的內容,在民權主義方面增了反帝的個人和團體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的內容,在民生主義方面增加了節制資本的內容,這在實際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使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礎。
4.無產階級思想: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
新文化運動後期,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舉起社會主義大旗;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以後,有計畫、有組織地宣傳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促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2)“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毛澤東通過《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長期存在?
》、《井岡山的鬥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闡述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
它把土地革命、武裝鬥爭和根據地建設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它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
(3)1942年延安整風,既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
毛澤東的三篇相關文章是《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
這次整風的主要內容是:
反對主觀主義(整頓學風)(放在首位,強調中國革命要結合中國實際),反對宗派主義(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整頓文風)。
這次整風,徹底清算了“左”和右的錯誤,為爭取抗戰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4)毛澤東思想:
它在中共七大被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它是黨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它包含土地革命、武裝鬥爭、遊擊戰、工農聯盟、統一戰線、持久抗戰、群眾路線、黨的正確領導等許多層面。
但它的思想精髓是: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5)“兩個務必”思想:
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6)1957年整風:
背景是三大改造完成後國內敵後矛盾已基本解決;
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中,提出必須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主題,按照“團結—批評—團結”公式進行;
內容是反官僚主義(放在首位,因中共已經成為執政黨)、反宗派主義、反主觀主義;
目的是要全黨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利於社會主義建設。
(7)真理標準問題討論:
它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8)鄧小平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其發展過程有:
恢復工作是醞釀;
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產生;
十二大提出特色理論;
十三大社初基本路線;
十四大市場經濟體制;
十五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以及十五大確定鄧小理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還包括“一國兩制”構想。
二、規律小結
1.中國近現代各主要階級的革命、改革與建設思想,都帶有明顯的階級和時代特性。
2.這些思想既是各階級對救國救民道路探索的成果,也是總結前人教訓,借鑒國外經驗的成果。
3.中國近現代各主要階級革命、改革與建設思想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把世界潮流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
三、熱點冷點
1.中國近現代各主要階級的主要思想主張的內容與評價,是歷年高考的熱點。
2.中國近現代各主要階級的思想與當時歷史背景的聯繫,是高考的冷點。
3.注意縱向聯繫近現代史不同時期的思想成果,橫向聯繫同時期中外歷史上的主要思想。
四、高考題例
1.(2005全國Ⅲ卷文綜14)為了推翻清朝的統治,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其教義綜合了多種思想,主要有()
①西方基督教教義②資產階級啟蒙思想③農民的平均主義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06廣東歷史7)鴉片戰爭前後,有識之士為了扭轉學問與現實脫節、空談義理的風氣,積極提倡()
A.經世致用 B.求富求強 C.師夷長技以制夷 D.工商皆本
3.(2007北京文綜16)下列體現洋務派“求富”主張的實踐活動是()
A.創辦江南製造總局B.開辦輪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機器製造局D.設立農工商總局
4.(2006重慶文綜19)在近代中國,將“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由器物層面擴展到制度層面的較早提倡者是()
A.魏源B.張之洞C.王韜D.梁啟超
5.(2007四川文綜16)在近代中國,系統闡釋了民生思想並把它作為綱領的政治派別是()
A.地主階級洋務派B.資產階級維新派C.資產階級立憲派D.資產階級革命派
6.(2007江蘇歷史8)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歷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關於兩者共同點的表述,錯誤的是()
A.都是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B.都提倡民權和西學
C.都始於反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D.都抨擊封建思想文化
7.(2008廣東歷史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對他的評價:
“自戊戌以來,舊則攻吾太新;
新則攻吾太舊……”該思想家是()
A.康有為B.梁啟超C.嚴複D.胡適
8.(2008全國文綜Ⅱ卷15)在清末,革命派與維新派的根本分歧在於()
A.對西方列強的態度B.是否實行“平均地權”
C.政體變革的方式和目標D.應否推行議會制度
9.(2006廣東歷史16)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我國政治生活的主題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A.1957年的整風運動B.反右派鬥爭擴大化C.“反右傾”鬥爭D.“文化大革命”
10.(2006廣東歷史17)1975年的全面整頓和1978年關於真正標準問題的討論,二者的共同點是()
A.破除“兩個凡是”B.“批林批孔”
C.批判“四人幫”D.糾正“文革”的“左”傾錯誤
11.(2008山東文綜27第
(2)、(3)、(4)小題)
材料二梁啟超認為,舊中國在家庭倫理方面發展了高度的個人道德觀,但……在公共
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夠的。
這樣,他否定了儒教中國的狹隘忠誠和以家庭為中心的自私觀念,而主張集體的民主和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
—-[美]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
材料三通過把工作轉移到家庭之外,工廠也從不同的方向吸引父親、母親、孩子遠離家庭,從而改變了傳統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傑裏•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這一運動的收穫是空前的……這種社會細胞-家庭改革,對於提高人民的政治熱情,挖掘潛力建設我們的祖國,是會起著重大推動作用。
——《華北區貫徹婚姻法運動總結》(1953年)
(2)根據材料二,說明當時中國社會的家庭倫理觀有什麼變化。
(2分)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變化的原因。
(6分)
(3)據材料三、四,說明推動家庭變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4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後中國家庭倫理關係有什麼新變化。
(4分)
(4)“父母在,不遠遊”的觀念曾對中國傳統家庭生活產生過重要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你如何看待這一觀念?
(5分)
高考題例答案及解析:
1.C識記拜上帝教的三種思想來源。
2.A熟悉新思想萌發的思想基礎。
3.B輪船招商局屬於“求富”的洋務派民用企業。
4.C熟悉早期維新派的君主立憲主張。
5.D聯繫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
6.CC項僅適合新文化運動。
7.A聯繫1925年地主階級頑固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對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態度可知。
8.C明確革命派與保皇派論戰的實質。
9.A熟悉1957年整風的背景。
10.D從實質上待這兩個歷史事件。
11.答:
(2)(從重個人到重整體,從經濟、思想、社會矛盾等方面分析原因)變化:
在注重個人道德觀的同時,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養。
原因: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西學東漸,民主思想的傳播;
民族危機的加深。
(3)(經濟和政治因素要明確清晰)社會經濟的發展(或社會化大生產);
國家的政治變革(或政府政策推動)。
(如果籠統回答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最多給2分)
(4)(辯證看待)這一傳統觀點有其積極意義,應重視傳統觀念的現實價值;
不應固守傳統,這一觀念在當今的淡化是一種社會進步。
五、新題預測
1.林則徐、魏源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其實質是C
A.使中國人瞭解了世界的形勢
B.在軍事上引進了先進技術,增強了抵禦外來侵略的實力
C.啟迪人們去認識世界,探索救國之路
D.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視,開始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2.“中國文物制度迥異外洋獉狉(草木叢雜,野獸出沒)之俗,……必謂轉危為安,轉弱為強之道,全由於仿習機器,……庶幾取外人之長技,以成中國之長技,不致見絀於相形,斯可有備而無患。
”以上最有可能是誰的觀點B
A.林則徐B.李鴻章C.梁啟超D.陳獨秀
3.在中國近代史上,封建頑固派指責他“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
“他”指的C
A.孫中山B.袁世凱C.康有為D.陳獨秀
4.20世紀初,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論戰。
保皇派認為革命將破壞社會秩序,造成內亂,必將引起外國干涉,招致亡國滅種的危險。
革命派認為革命以建立民主政治為目的,不是爭權奪位,不會引起內亂;
革命不以排外為目的,不會招致外國干涉。
據此推斷,不正確的結論是B
A.保皇派反對以暴力推翻清政府B.保皇派反對建立民主政治
C.革命派對建立民主政治的困難估計不足D.革命派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
5.新文化運動初期,陳獨秀在《青年雜誌》上撰文指出:
“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於政治,自覺其居於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
……共和立憲而不出於多數國民之自覺與自動,皆偽共和也,偽立憲也。
”“吾國年來政象,惟有黨派運動,而無國民運動也。
”對以上言論理解正確的是B
A.反對文化領域的復古逆流B.國民的民主意識是共和立憲的根本保證
C.反對國民黨實行一黨專政D.發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國民大革命運動
6.1957年我黨決定進行整風運動,要求遵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以達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目的。
這表明D
①當時整風運動著力解決人民內部矛盾②當時整風運動已經轉入反右派鬥爭
③整風運動開始擴展到黨外④整風運動的初衷是統一思想,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教案 中国 现代 思想史 专题 旧人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