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648238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14
- 大小:156.43KB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内容
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组织与实施
第五节幼儿园教育评价
第七章幼儿园教师,
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第二节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三节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合作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衔接
学前教育是儿童入小学前的教育,对于儿童的入学年龄及学前教育的起始年龄的界定关系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有何区别,学前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有何意义?
这些是绪论中将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并培养人的活动,但什么是学前教育?
目前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尚未取得共识。
。
学前”,顾名思义,即入小学之前,当儿童入学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需要。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对于儿童接受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出生后至3
岁)和幼儿(3岁-6、7岁)。
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很多分支,比如普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学前教育学则是教育学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黄人颂认为: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对儿童的教育从初生后就开始,从初生到三岁前这一阶段为婴儿教育,三至六岁前阶段为幼儿教育。
三岁前是儿童发展和教育极为重要的时期,婴儿教育和三至六岁前的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性质相近又密切联系的:
因此,学前教育学应统一研究和探讨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
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
在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尚未独立,相关思想主要散见于许多教育家、思想家的各种著作之中,这些思想是零散的、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此阶段,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教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忧育。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他提出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婴儿期开始。
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同样散见于古代的一些著作中。
如《大戴礼记·
保傅》记载周朝统治者注重胎教;
《礼记‘内则》篇中有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的记载;
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思想;
宋代思想家朱熹认为应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为婴幼儿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
(二)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初期)
16世纪-18世纪初期,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繁荣发展,这种时代的变革同样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二相比前一阶段,学前教育思想更加系统、完整。
(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
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一些具有相对完整体系的学前教育著作相继出现。
学前教育学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埋论的奠基人。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推动了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的著作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他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的玩具——恩物;
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
美国教育家杜威著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他认为教育应让儿童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四、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有不同的体现,有人(夏巍、张利洪,2012年度)对。
近二十余年我国学前教育学教材的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发现在这些教材中,“童观、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幼儿体育、幼儿智育、幼儿(60、幼儿美育各(出现)4次(80%),学前教育与社会、游戏、教师及其培训各(出现)3次(60%),环境创设、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流派、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目标任务、课程、教学各(出现)2次(40%),儿董社会性发展、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认知教育课程、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展望、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活动、学前教育与心理教育、婴儿教育、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原则各(出现)1次(20%)”。
在杨晓萍、李静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中,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版的五本具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学教材目录进行了比较,最后发现,这些教材共同关注的对象有学前儿童的体育、德育、智育、美育、游戏和家庭教育六个部分。
在当代,学前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并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典型的研究内容应包括: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前儿童与教师、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这些具体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搜集资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既来源于学前教育实践又领先并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是学习学前教育原理必须阐明的内容。
总的来讲,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但又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事业的特点。
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正确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儿童发展的关系,理解幼儿园和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及幼小衔接等相关理论,明确幼儿教师的权利、义务等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2.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能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澄清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应用刭学前教育的实践工作当中,有利于帮助他们增强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自觉性。
3.有利于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措施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措施和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学前教育的改革需要以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为先导,而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离不开对学前教育现象的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为学前教育实践总结新经验、新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问题,是关于教育在什么时候产生和如何产生的问题,实质上是教育产生、发展的动力问题。
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研究者由于认识上的较大分歧,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教育起源的学说。
(一)生物起源说
这一学说认为教育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生物现象,在人和某些高等动物中存在。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洛(C.Letourueau,1831-1902年)和英国教育家沛西·
能(ThomasPereyNunn.1870-1944年)。
生物起源说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该学说看到了动物学习与人类教育的相似性,从人类本能的角度对教育做出了生物学解释。
但是该学说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把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与动物的本能行为混为一谈,把教育过程看作按照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观点。
(二)心理起源说
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孟禄(P.Monroe,1869-1947年)。
孟禄批评“生物起源说”没有从人的心理方面揭示教育的产生,没有区分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能特征。
他提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在他看来,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儿童总是要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这种模仿心理就是教育的基础。
心理起源说虽然将教育看作人类的活动,但是儿童的“无意识模仿”也不是来自文化、社会的,是来自先天本能。
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三)劳动起源说
条件。
因此说,教育起源于劳动,并随生产劳乏展而发展。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蚕潦说,当然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从人类社会的生活的起源考察,原始人类不仅有爿动,也有社会生活。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生F要。
人类不仅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
因此我国的教育史学家认为: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考古和人类学研究表明,距今约400万年人类就进入到了原始社会,这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社会。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处于原始状态的教育。
但是它不是一个静止状态,经历了从人类最初的教育萌芽,到原始社会末期相对独立的、内容较为丰富的教育。
综观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具有以下的特点:
1.儿童教育采取了公养、公育方式,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的小家庭,教育是在由血缘纽带建立的大家庭中进行的,实行公养公育。
原始社会没有阶缀的划分,生产资料公有。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整个氏族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儿童教育具有民主平等的性质,没有阶级的差别,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2.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没有完全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具体表现为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专职的教育人员,学校教育尚未出现,因此这一时期,没有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分,统称为儿童教育。
3.以生产劳动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原始简单但又多方面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内容总体来看十分原始和简单,但,随着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逐渐扩大和增多,主要包括有:
生产劳动教育、社会知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军事体育训练、宗教和艺术教育等方面。
4.教育手段和方法原始、简单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非常简单观察和模仿来进行,针对年幼的儿童也开展一些8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对儿童进行奖励、赞誉、批评i良行为。
5.老人和妇女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师。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等东方国家,相继进入到人类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从此人类社会开始摆脱蒙昧的原始状态,进入到文明的社会。
进入到奴隶社会,随着脑体的分离、文化的积累和语言文字丰富,教育发展到新的阶段——学校教育产生,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区分。
随着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制度的推行,以父权为中心的真正意义的家庭产生了,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制度已经消失,代之以家庭为单位承担学前儿童的教育。
作为人类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分为奴隶主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阶级。
奴隶主贵族作为社会的统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通过驱使奴隶进行劳动。
教育具有阶级差异及男女的差别,学前教育也具有阶级性和男女的差别。
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持其特权的地位,高度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他们不仅垄断了子女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而且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学前教育。
(三)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封建社会是继奴隶社会以后又一个阶级社会。
社会分成了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
在自给自足的小农和小作坊经济下,社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妇女尚未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
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社会教育尚未出现,学前教育仍是以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学前教育具有阶级的差异和男女的差别。
三、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随着古代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关于学前儿童及教育思想也逐渐萌生和发展起来,但是总的来看,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还很零散、不系统,主要包含在一些政治、哲学等著作当中。
(一)古代中国的学前教育思想
《礼记》是我国记载奴隶社会生活的重要政治著作,其中记载了按照儿童年龄发展而进行的学前教育计划: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男肇革,女擎丝。
(二)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
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为标志,世界进入到近代社会。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代替了封建教育制度,学校教育走向普及。
学前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并逐渐发展到世界各地,学前教育由家庭走向社会。
一、近代西方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以蒸汽机的诞生为标志的第一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的生产代替了手工的劳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生产的方式。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性大生产,改变了传统的小农、小作坊经济,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她们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生活状况十分悲惨。
孩子们通常被置于门窗紧闭、黑暗吭韭的屋子里无人照管,任凭他们哭喊、抽泣和遭受饥饿。
在英国,欧文的幼儿学校在维尔德斯平的大力倡导下,推广到英国各地。
而福禄贝尔的幼儿园也在19世纪50年代传播到英国,并受到中上阶层的欢迎。
福禄贝尔盼幼儿园引入英国以后,英国形成了双轨学前教育制度。
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一轨是为中上阶层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
二、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半逐步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资产阶级的教育家,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儿童教育思想,对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J.土.Comenius.1592-1670年一,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近发教育的奠基人物。
(二)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年)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洛克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他所处的那个英国绅士的越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绅士教育理论。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教育漫话》这本书里,这是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本数育经典著作。
在这本书中,洛克详细阐明了自己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他的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
洛克绅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白板说”。
洛克认为人的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是没有任何特征的一张白纸。
他反对先天观念的存在,认为全部观念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
由此他认为,既然观念不是先天的,那么儿童就在本质上有别于成人。
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因此洛克认为,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
对洛克来说,教育是“绅士的行业”,只有上等阶级才可能“轻松而闲暇”地学习科学和其他知识。
只有从上等阶级中才可能培养出人民的领袖和政治、道德的管理者,让他们受到适当的教育之后,就可以迅速r使社会其他阶级有条理起来。
洛克提出,培养的绅士应当是有德行、有智慧、懂礼节、有学问的人。
绅士教育要从儿童幼年时就开始。
(三)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J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年)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力。
儿童的睡眠应足够,能随着环境以及时间需要的改变而改变。
而在第二阶段的教育中,要注重儿童的感官训练。
为此尽量给儿童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去接触和研究周围一切事物。
这一时期不要直接对儿童进行理智教育,尤其不要强迫儿童阅读书籍,因为孩子的理智在这个时期还处于睡眠状态,这个阶段的儿童也没有道德观念,所以不要教他道德观念,也不要强迫他接受道德规则,应结合具体事物进行教育。
主张用示范的教育方法,教师和父母善良的言行能够对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待儿童的过失,卢梭反对道德说教,他依据自然教育理论提出“自然后果”的道德教育原则,就是让儿童从自己错误行为的不良后果中获得经验,认识到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四)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JohanHeinrichPestalozzi,士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发展贫民教育,在其教育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和《母亲读物》中阐述了学前教育思想。
(五)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奠基人,代表作有
《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基础是宗教神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但在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受到了裴斯泰洛齐的影响。
福禄贝尔首先提出了神本源的教育目的观。
他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和宇宙万物,并赋予了它们神的精神本性,但是这种精神本性并不是一开始就展现出来,而是在人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
教育可以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使人类了解自己。
教育的目的也就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
其次,福禄贝尔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的发展。
人与人胜并非生下来就完整,而是不断发展的。
儿童从“自然的儿童”出发,经由“人类的儿童”最终成为“神的儿童”。
教育要顺应自然.要追随儿童的天性。
人生下来就具有四种本能:
活动本能、认识本能、艺术本能、宗教本能。
这些本能是善的。
人类的恶是由于人类的自然成长受到干扰的结果。
教育应当是容忍、顺应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强制的、指示的。
他反对于涉、压制儿童,也反对给予儿童过多的帮助。
一、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世界进入到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人类社会大动荡、大发展、大飞跃的时期。
在生产力方面,世纪初发生了以电动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世纪中发生了以核子、汁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以网络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正方兴未艾。
在生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取得胜利以后,打破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的局面,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束,到东西方冷战的长期相持与消解,世界格局不断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教育存在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以及体现工业社会与知识社会两阶段现代教育特征。
学前教育也是如此。
现代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表现为:
(一)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在19世纪学前教育机构初创的时期,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工作妇女照看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应仅限于看护,还应对儿童施行促进其发展的教育。
但社会总体上对于学前教育还不够重视。
受20世纪60年代国际间经济和技术发展竞争的影响,人们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竟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竞争,而早期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学前教育受到社会的重视。
美国在1965年实行了“开端计划”,为贫困家庭儿童实行免费的学前教育。
日本则从1964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为期7年的学前教育振兴计划,1972年又在前一振兴计划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实行为期10年的第二个学前教育振兴计划,1991年实行第三个学前教育振兴计划。
法国则向所有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并通过不断的教^
育改革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二)学前机构教育走向普及
在20世纪初,进入到学前机构中接受教育的儿童还是少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就业率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机构不断扩展。
到2[!
世纪80年代,发达的国家学前机构教育走向普及。
法国在1989年3岁儿童入园率为97%,4岁儿童入园率为100010。
日本到1990年3岁儿童入园率为50010,4岁儿童为90%,5岁儿童为95%。
美国到1995年4-5岁儿童人园率提高到98%。
(三)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正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和非正式的儿童活动场所呈广泛、多形式的发展趋势。
现在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很多,名称不一。
有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幼儿学校、保育学校、几童中心、学前游戏小组、家庭日托等名目繁多的机构,这些托幼机构收托儿童的对象、班级的划分、在园的时间等都不一样。
有的按年龄分班,有的混龄;
有半日制、全日制、寄宿制、临时收托等。
为满足儿童的多种需要,有的国家还专门设有博物馆、图书馆和玩具馆等为儿童服务。
(四)学前教育实施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发生了改变。
学前教育的重心也由|20世纪60—70年代“智育中心”,到20世纪80年代注重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学前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方面,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学前教育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方式。
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交流增多,多元文化教育渗透到各国学前教育之中。
(五)以保障儿童权利为中心学前教育民主化
20世纪以来,儿童权利运动不断发展。
1924年,人权组织国际联盟发表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提出了救济、保护儿童,防止奴役和贩卖儿童。
1959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宣告了儿童具有姓名、国籍、游戏、娱乐、教育发展和得到足够营养、医疗保护等权利。
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这是被誉为“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
二、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新的工业革俞呼唤着教育变革,20世纪初教育思想变革运动在欧美掀起,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和欧洲新教育运动交相呼应,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19世纪以来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学前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学前教育思想的研究变得十分活跃,学前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00398 学前教育 原理 各章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