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646987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25KB
有限空间作业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有限空间作业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人员应佩戴包含信息公示牌相关内容的工作证件,现场监护人员应持有限空间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并佩戴标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监护”字样的袖标。
信息公示牌内容:
作业单位名称与注册地址,主要负责人姓名与联系方式,现场负责人姓名与联系方式,现场作业的主要内容。
作业前准备:
设备安全检查
1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2开启出入口
开启有限空间出入口前,应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检测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
作业者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
安全隔离
3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有限空间的通路。
4气体检测
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5气体检测
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应采取措施,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
应对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
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检测时应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
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作业环境判定
作业负责人根据气体检测数据,依据评估标准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判定。
正常时氧含量为19.5%~23.5%。
低于19.5%为缺氧环境,存在窒息可能;
高于23.5%可能引发氧气中毒。
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否则存在爆炸危险。
当进行有限空间的动火作业时,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
粉尘或有毒气体的浓度须低于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所规定的限值要求。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执行相关标准。
机械通风
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
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风。
应向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不应使用纯氧进行通风。
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应全程运行。
二次气体检测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
机械通风后;
气体检测时间与作业者进入作业时间间隔10分钟以上时。
二次判定
作业负责人根据二次气体检测数据,依据评估标准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重新进行判定。
个体防护
应根据危害程度正确选择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包括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和呼吸防护用品等。
作业现场应至少配备1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作为应急救援设备。
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电气设备、照明用具应满足防爆要求。
有限空间临时用电应符合GB/T13869《用电安全导则》的规定。
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36V。
手持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露的有限空间作业,手持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
作业安全
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作业者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作业者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作业过程中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随时采取必要措施。
作业过程中应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对有限空间持续通风。
作业安全:
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
a)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
b)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
c)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
d)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
监护
监护者应在有限空间外全过程持续监护。
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实时掌握监测数据,并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
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
监护者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
清理现场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撤离现场。
应急救援方式
应急救援可分为自救、无需进入的救援和进入救援。
自救是最佳的选择。
进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进入人员发现有任何的暴露变化或者其他的报警提示,进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
应急救援:
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报警;
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
受困人员被救出有限空间后,应第一时间对受伤人员做简单的处理,以减轻伤害。
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严禁作业。
必须“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通风、检测不合格,严禁作业。
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无监护人员和防护措施,严禁作业。
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培训不合格,严禁作业。
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气体检测:
检测要求
作业前30min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作业中断超过30min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
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
取样点应包括受限空间的顶端、中部和底部;
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
测试次序为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
注:
千万不要凭感觉判断封闭场所内部是否安全。
作业监护
a)作业监护人员必须检查作业人员的作业许可证和携带的防护用具,并应做好作业监护记录
b)作业监护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具,坚守岗位,严密监护
c)发现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作业监护人员应即纠正,并使其撤离有限空间
d)作业监护人员不准离开岗位。
在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发出呼救信号时,作业监护人员应立即发出营救信号,设法营救
e)应标明作业警戒区
作业前应公布作业方案、对作业内容、危害等进行教育
受限空间作业实施作业证管理,作业前应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作业人员的职责
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受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
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审批人员的职责
审查《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到现场了解受限空间内外情况。
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作业证》由作业单位负责办理
《作业证》所列项目应逐项填写,安全措施栏应填写具体的安全措施
《作业证》应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
一处受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作业证》,当受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作业证》。
《作业证》一式三联,一、二联分别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持有,第三联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存查,《作业证》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
必须特别强调的内容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作业负责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内容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并指派作业监护人。
作业人员和作业监护人必须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等。
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前、作业中,作业负责人和监护人应进行检查、确认并签字,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在受限空间实施作业时,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受限空间有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
另外,同一项目未施工完,但中断施工30分钟及以上,再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准进入。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必须取样分析,取样应按照有关规定具有代表性,特别是置换通风后的气体。
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如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受限空间内温度应适宜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作业过程中应对受限空间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确保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良好。
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作业环境特点,合理安排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适时轮换作业或休息。
如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时间较长,至少每1小时检测分析一次有害气体、氧气含量;
如检测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检测频率;
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进入有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等气体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
同时,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应放置在作业人员能看见和听到报警的合理位置,禁止放在工作服口袋内。
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进入有坍塌危险的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应预先清除有坍塌危险的物品或采取预防措施(如设置保护棚、应急通道与提升工具);
进入有淹溺危险的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应设置防水挡墙(门)、紧急通道与提升工具,穿戴潜水服。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进入受限空间。
此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所用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小于24V的安全行灯,金属设备内或特别潮湿作业场所作业,其安全行灯电压应为12V且绝缘性能良好。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若受限空间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机具。
动火作业要严格按照公司动火管理规定办理有关许可手续;
同时伴有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止坠落的安全措施(包括在行走表面、工作平台、脚手架、梯子上采取防止人员坠落的措施)。
6.应急管理
包括作业单位在作业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或措施),配置相应的应急器材(包括消防器材),并进行相应的应急培训、演练;
每次作业前应对所有应急器材进行检查确认;
当出现人员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器具进入受限空间施救,并有专人在外部负责联络,严禁不具备条件的盲目施救。
作业完工后,经作业人员、监护人与作业负责人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部,确认无人员和工具及杂物后,方可封闭离开。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明确如下事项;
①未接受专门培训及取得许可证的人员不得进入需许可进入的有限空间;
②进入前应清楚、理解并遵守公司的相关控制程序;
③进入前应明确一切物理性危害;
④进入前和进入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测试及检测氧气、可燃气体、有毒物浓度和爆炸危害等;
⑤按进入程序要求,使用防坠落、应急救援、气体监测、通风、照明及通讯器材等措施;
⑥始终保持与有限空间外界的监护人员的联系,可以通过口头、电话或对讲系统进行,这样可以确保监护人员和进入监督人员能够在紧急的情况下通知疏散和向相关应急救援人员示警。
有限空间进入许可证;
2、进入有限空间的准备工作:
(1)确定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
(2)确定有限空间类别,识别是否需许可;
(3)确定需要的安全防护器材;
(4)确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及应急救援器材;
(5)确定有限空间的位置与性质,进入目的等;
(6)确定使用的通讯联络方式;
(7)同时还应该确认进入人员、现场监护人员。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一般要求
作业前:
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2、对有限空间作业应确认无许可和许可性识别。
3、先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4、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5、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一般要求
6、应选用合格、有效的气体和测爆仪等检测设备。
7、防爆、防氧化的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隔离式呼吸保护器。
8、检测人员应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针对作业危害因素制定检测应急措施。
9、建立健全通讯系统。
10、配备齐全的应急救援装备。
作业中:
1、所有人员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2、加强通风。
3、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
4、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
5、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人孔通道出入口应设置安全标志。
6、作业人员在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内部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标志。
7、当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不的强行作业。
8、发生事故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有效的、正确的措施进行急救。
10.安全操作规程。
10.1按照“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自然或强制通风措施,必要时应测定其氧气含量(应在19.5%以上,23.5%以下),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严禁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10.2有限空间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10.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10.4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用电安全。
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或电焊作业时,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10.5不得使用行车等运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10.6作业场所要有足够的照明光线。
10.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10.8存在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10.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10.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10.11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10.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0.13在缺氧、有毒有限空间环境作业,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必要时拴戴救生绳。
作业现场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10.14进入有限空间需要进行登高、动火等作业,要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许可。
10.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10.16作业结束后,由有限空间所在车间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有限空间。
附有限空间作业“三不进入”原则:
●没有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
●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不进入。
●监护人不在现场不进入。
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AQ3028—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CJJ6-2009《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DB11-852.1-2012《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1部分:
通则》
DB11-852.2-2013《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2部分:
气体检测与通风》
DB11-852.3-2014《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
防护设备设施配置》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于2013年5月20日总局令第59号公布,根据2015年5月29日总局令第80号修正。
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帐
根据有限空间定义,对本企业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
根据辨识结果,统计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
确定各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
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序号
所在区域
有限空间名称或编号
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
可能事故
后果
防护
要求
作业
形式
审批
责任人
现场
有限空间辨识管理台帐(范本)
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三)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培训应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
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五)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限 空间 作业 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