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机电安装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064396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2.99KB
泵站机电安装施工方案.docx
《泵站机电安装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站机电安装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泵站机电安装施工方案
排水泵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
根据图纸设计,本工程施工步骤先下部后上部,先进行泵房下部结构施工,泵房下部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所以混凝土浇筑是泵房结构施工的关键。
泵房下部结构施工完后进行泵房上部结构和附属用房施工,再进行泵房及附属用房的装修施工。
中间穿插机电设备安装。
泵站结构施工完后进行室外工程。
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如下。
1、施工测量放线
工程经理部测量班在与业主、勘测设计单位接桩后,对本标段施工范围之内的桩位(包括导线点、水准点等)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及时做好导线点与水准点的复测与加密工作。
在确定线位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现场面设高程、位置的控制桩。
桩位设在四周永久建筑物上,所有控制桩由专业测量人员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进行校核。
根据导线控制点和加密导线点,用全站仪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定的定线关系和参数,按极坐标法测设出各控制点,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
开工前以及进场后,组织测量人员在监理工程师的协调下,对相邻合同段连接处的水准点、座标控制点进行闭合测量,并统一平差,将高程和座标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施工过程中,每三个月对合同段内的水准点和座标控制点检测一次,并将检测结果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核。
每次测量记录,都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并装订成册;每个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及时做竣工测量,并做好记录,妥善保管。
2、沟槽降水
以管井降水为例
2.1施工布置
根据施工现场地下水埋藏情况、基坑开挖深度及勘查院勘查报告的建议,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方案,即在基槽四周布设一定数量的管井降低地下水,以满足施工对降水的要求。
根据泵站施工进度,在需开槽的地段提前一步进行降水。
在开槽前提前7天进行打井降水。
之后随时对水位降低情况进行观测,静水位开始稳步降低至距槽底1~2M即可开始组织土方机械进场,降水与开槽同步进行,以保证开槽见底时水位降至槽底1m以下。
2.2降水井施工
2.2.1、施工工艺流程
井点测量定位→钻机就位→钻孔→下滤水井管→填滤料→空压机洗井→安装潜水泵抽水
2.2.2、主要技术要求
(1)管井成孔方法采用回转钻机成孔,井位、井径、深度、井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孔深大于设计深度0.5m。
(2)对回转钻机成孔,井管安放前清孔(清水返浆),泥浆比重不大于1.15g/cm3。
(3)降水井通长采用无砂砼滤管,接头用铁丝、竹批固定,管口高出地面0.3~0.5m。
(4)填充圆砾滤料,粒径为2~7mm,符合级配要求,杂质含量不大于3%,不得使用机械填充,以防分层和不均匀冲击井管,砾石从底填到井口下1.0m左右,上部用粘土封口。
(5)安设水泵前按规定洗井,采用压缩空气洗井,直至水清砂净。
洗井在下完井管填好滤料后4小时内进行,注意补充滤料,最后封孔。
(6)安设水泵前要对水泵本身及控制系统做一次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下设。
上部要与井管口固定牢固。
(7)正式抽水前作单井抽水实验,预测降水效果,如效果不理想,采取补加降水井或其它措施,确保满足基础施工的要求。
(8)降水配合期内必须按要求定时测量动水位及观察井中的静止水位,每天至少观察两次,并做好记录。
井点使用时,基坑周围井点采用全部抽水方法并保证基坑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9)抽出的水经管汇集中到沉淀池,再排到指定的污水排放点。
3、土方工程
3.1土方开挖
1)先由测量人员放出开槽上口线。
对于有现况地下管线经过的地段需先进行地下管线调查。
由人工挖探坑,确定现况地下管线位置、高程。
与新建管线没有冲突才可进行开槽施工。
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按下式计算:
B=D1+2(b1+b2+b3)式中
B——结构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
D1——结构的外缘宽度(mm);
b1——结构一侧的工作面宽度,统一取500mm;
b2——结构一侧的支撑厚度,取300mm;
b3——采用明沟降水时进沟槽两侧设置排水明沟,根据水流大小,取500~700mm。
1)采用机械挖槽、人工清槽。
由北向南,自西向东进行基坑开挖。
运土车辆从东南侧坡道出土。
基槽内坡道处土由挖掘机在坡道上挖出。
2)测量人员跟铲盯槽。
随时测量槽底高程、槽底宽度。
要求槽底不得超挖,需留下15cm用人工清除至原状土。
3)人工清理边坡,每次开挖深度在1至1.5M,随后进行边坡支护,支护完成后进行下一步作业。
东南侧坡道(出水管沟槽与出土坡道)在深度大于4M处均进行支护加固。
4)在沟槽东南侧开挖坡道,运土车辆由坡道上下。
此坡道在施工后期为泵房出水管位置,出土坡道利用管线沟槽位置。
5)槽边1.5M外,沿沟槽走向设1.5M高(加两道横杆)的钢管护栏,并涂刷明显的涂料,间隔20M设警示灯。
将运土车辆的坡道出口设在东南侧,与施工区临时道路相接。
6)如槽底位于含水层中,要在槽底用人工开挖出30x30cm的排水渗沟,沟中用粒径3cm的碎石填满。
基槽四周开挖50x50cm的排水沟,基槽四角设2x2M深2M的集水井,将槽底表层滞水经渗沟排至槽边的排水沟并流至集水井内,用水泵抽走。
如槽底土质含水量较大,由于施工人员走动,易扰动地基土。
在见底后,在表层上铺撒15cm碎石拍实。
3.2钎探
成槽后需对槽底土质进行标准钎锤钎探实验,确认地基承载力大于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采用测绘局指定的标准穿心锤,钎探点以梅花型布置,钎探深度2.1m,随钎探随覆盖,并做好记录,请建设、监理、勘察、监督站等有关单位联合验槽,经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3土方回填
3.3.1填土前将基坑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理干净,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
3.3.2检查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果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
3.3.3回填土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铺摊后随之耙平。
3.3.4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3.3.5回填时在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高差不可大于0.3M,以免把墙挤变形。
3.3.6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3.7修整找平:
填土全部完成后,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补土夯实。
4、边坡支护工程
依据土质、埋深以及周边建筑物情况,确定边坡支护形式。
5、钢筋工程
5.1原材进场检验
本工程所有钢材均符合规范要求的产品。
每批钢筋进场前必须审查材质证明,经过外观、力学实验复检合格并申报监理认可后方可开始加工、使用。
对复检发现的不合格钢材及时进行退场处置,防止混用于工程上。
5.2钢筋加工
钢筋放样应经济,减少浪费,准确,保证施工设计要求。
在第一步钢筋生根时,预留出一段长度的钢筋,保证在现场见证取样后,钢筋长度还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本工程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完全能保证工程的钢筋供应。
加工时严格按加工料表进行加工,分清连接形式,加工好的成品钢筋要严格进行分类,保证满足现场钢筋进度要求。
5.3钢筋绑扎
5.3.1一般要求
1)钢筋绑扎前先熟悉施工图纸及规范,核对钢筋配料表及料牌。
钢筋绑扎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设计要求执行。
2)在施工前将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把施工图纸消化透,明确绑扎顺序,并加强现场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化管理。
3)钢筋搭接长度、钢筋的保护层、钢筋接头位置、锚固长度及锚固长度的起算位置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
4)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先研究逐根钢筋的穿插就位顺序,减少绑扎困难,避免返工,加快进度。
钢筋过密时,先进行放样,提前采取措施。
5)在施工前将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把施工图纸消化透,明确绑扎顺序,并加强现场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化管理。
5.3.2构造要求
1)当钢筋长度不够时,板面负筋在跨中搭接,板底钢筋在支座处搭接,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总量的25%。
2)双向板底部受力钢筋,短跨方向的钢筋放在长跨方向的下面,上层钢筋则反之。
现浇板上留洞尺寸小于200mm时钢筋不切断,绕洞边通过,当板上留洞尺寸大于200mm时按图纸设计配置加强筋。
5.3.3基础钢筋绑扎
1)施工顺序
弹线→底板下网筋→放垫块→搭设钢筋马凳支撑结构→底板上网筋→墙体插筋
2)操作要点
在垫层上按图纸弹线,要求弹出墙边线、中线和集水坑的轮廓线。
钢筋绑扎顺序:
先绑扎底板下铁钢筋,再绑扎底板上铁钢筋,钢筋采用机械锥螺纹连接,锚固长度35d,最后是墙体插筋。
底板下网筋绑扎的同时,需绑扎定位卡子,其间距为1000mm。
在基础底板上下网片之间架设Φ20、间距1500mm的钢筋马凳,马凳长度为1m,两端为人字形支脚。
预留墙体插筋时,在插筋的上部和下部各加三道水平筋固定防止钢筋偏位。
5.3.4墙体钢筋的绑扎
本工程墙体钢筋φ18以上采用机械锥螺纹连接,其它绑扎,搭接长度55d,锚固长度35d。
1)施工顺序
弹线→绑扎竖向筋→绑扎水平筋→加拉钩、套塑料垫块→检查
2)操作要点
(1)墙体钢筋接头形式采用绑扎搭接,每根钢筋的接头相互错开,同截面的接头率不应大于50%。
(2)绑扎墙竖向受力钢筋时,要调正后再绑扣,绑扣时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凡是搭接处要绑扎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绑扎铅丝必须朝内。
(3)绑扎墙体钢筋时,水平筋拉通线,竖筋吊垂线,必须做到横平竖直。
(4)墙体钢筋定位靠钢筋定距框,定距框钢筋直径同墙体竖向钢筋直径,可以保证所有墙主筋间距准确全部到位,保证保护层完全正确。
5.4钢筋的连接方式
φ18以上钢筋钢筋采用机械直螺纹连接,其它绑扎。
5.5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钢筋净保护层厚度:
底板40mm、板30mm、梁35mm。
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位移,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均等质量通病,拟在结构施工阶段墙、柱钢筋绑扎时,上口设置钢筋定距框,以控制墙、柱主筋全部到位,保证保护层完全正确。
采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专用定位卡子代替传统砂浆垫块,保证钢筋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底板下层铁采用硬塑料垫块支设,上层铁采用钢筋马凳架设,马凳间距1m,墙体、柱插筋除采用箍筋、水平筋加固外、还采用定型水平定位箍筋将墙、柱钢筋固定,确保钢筋的位置。
墙体、柱钢筋根部、上口增设定位钢筋、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面宽度和钢筋位置。
5.6钢筋绑扎质量控制
5.6.1接头位置、搭接和锚固长度控制
1)钢筋的接头位置必须保证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不大于50%,否则对长短不一的接头位置进行调整。
2)钢筋的搭接长度55d,锚固长度35d。
5.6.2钢筋骨架质量检查
钢筋绑扎分项工程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国家标准
企业标准
1
板钢筋网间距
±20
±15
2
柱、梁箍筋外包尺寸
±5
±4
3
柱、梁主筋
间距
±10
±8
排距
±5
±4
4
柱、梁箍筋间距
±20
±15
5
基础底板马凳铁高度
±5
6
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
±10
±8
梁柱
±5
±4
墙板
±3
±3
钢筋绑扎完毕后严格按照规范中有关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标准的列项进行检查,实行质量三检制,检查标准为企业标准,该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6、模板工程
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顺序:
基础整平→搭设施工脚手架→安装纵向支撑→安装第一层模板→调整并临时加固→安装第二层模板……→安装内撑→纵向支撑安装→横向支撑并加固。
a)据测量人员放出结构的边线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泵站 机电 安装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