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641049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88.25KB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13.古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14.进化的不可逆性。
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进化的不可逆性:
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
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
(意义:
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15.羊膜卵对动物登陆有何意义?
羊膜卵卵外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壳内有一层不透水的纤维质薄膜(羊膜),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
卵内充满羊水,还有提供营养的卵黄和容纳排泄物的尿囊。
羊膜卵的出现为脊椎动物登陆生活和繁殖后代创造了必须的条件,是脊椎动物征服陆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6.生命从何而来?
生物的共祖是谁?
17.哪一类生物最先登上荒芜的陆地?
18.现今的猴子还会进化成人类吗?
19.什么叫地史时期?
现代全新世生命开始发生地壳固结
——————————————
1.0万年36亿年46亿年
20.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
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
共同的形态特征、构成一定的居群、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
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
21.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是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的物质系统。
22.生命形成的条件
适当的温度、一定的压力范围、液态水、基本的无机和有机物质
23.为什么地球可以存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
1.优益的位置:
地球处于太阳系中的位置距太阳不近不远,太阳的辐射能达到地球正好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
2恰当的质量,质量不大不小,它能保持稳定的大气层,使大气中的主要气体不致逸散。
3.迅速的自转,地球昼夜交替,平均12小时,白天不因日光照射时间太长而使地球温度过高;
晚上不因时间过长热量完全散失。
4.小的公转偏心率,地球轨道偏心率e不大不小,使近日点时温度不会太高,远日点温度不会太低。
5.有较大的固体卫星,月球的存在在保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个参数的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
它的引力影响着地内软流层和板块运动,产生的潮汐使滨海生境丰富多彩。
6.宝贵的液态水,生命离不开水。
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态水海洋的行星。
7.神奇的大气圈,只有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氧和氮组成,这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中有占大气体积约0.03%的二氧化碳,这不多不少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为保持地球表面温度起到温室效应。
24.地球上生命产生过程的三个阶段。
(1)形成有机化合物阶段:
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物(N、H、O、CO、CO2、H2O、NH3、H2S、Hcl、甲烷)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下形成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核甘酸、多糖、类蛋白质、脂肪酸)
(2)形成生物大分子阶段:
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复杂有机物(甘氨酸、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3)形成生命阶段:
复杂有机物经多个生物大分子聚集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初步的生命现象
25.早期生物演化的4次重大事件。
事件一:
从非生物的化学进化,发展到生物进化;
事件二:
生物发生分异,多样性增加;
事件三:
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
事件四:
后生动物出现
26.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
生物进化的特点:
1、进步性发展2、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
)
规律:
器官相关律(环境条件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它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
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
适应(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上,与其生存环境取得良好协调一致。
特化(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有些器官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异);
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
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第3章---原生动物门
1.“虫筳”繁盛于(C-P纪)时期的(盐度正常的浅海)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
2.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3.“虫筳”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
蜓类的演化趋势:
壳体变大;
壳形变化:
短轴型(透镜形)等轴型(圆球形)长轴型(纺锤形,长圆柱形);
旋壁构造复杂化:
单层—三层—四层—蜂巢层—出现副隔壁;
隔壁褶皱:
平直—两端褶皱—全面褶皱↗少数平直;
旋脊:
粗大—细小—消失其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阶段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演化
阶段
C1
C2
C3
C4
C5
特征
小、短
轴、单层
或层式旋
壁
等轴、长
轴,旋壁
三层或四
层式
具蜂巢层
隔壁褶皱
强烈
具拟旋脊
末期出现
副隔壁
开始衰退
直至绝灭
第4章---古植物
1.叠层石的定义及其地史分布
叠层石定义: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是由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藻类等在固定基底上周期性繁殖形成的一种纹层状构造(是由藻类(以兰藻为主)捕获和粘结沉积颗粒而形成一层叠一层或一层套一层)地史分布:
大多分布在前∈纪,28亿年前——柱状叠层石,27-25亿年前——锥叠层石为主,20-6.8亿年前——分叉柱状叠层石,自O纪以来为小型分叉叠层石,不再形成大块礁体
2.叠层石是一类特殊的纹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生物作用和无机沉积作用)的共同产物。
3.现代叠层石发育的典型地区是(西澳大利)国(亚鲨鱼湾)。
4.高等植物的叶脉的类型有哪些?
单脉—叶片中只有一条叶脉,自茎部伸达顶端;
扇状脉—叶脉均匀地几次二歧式分叉,呈扇状展布叶面;
放射脉—叶脉自茎部多次二歧分叉,较直地呈放射状伸出;
平行脉—叶脉只在基部分叉,伸至叶面彼此平行;
弧形脉—叶脉自基部伸出后平行叶缘呈弧形至叶顶汇合;
羽状脉—有一条中脉,自中脉向两侧分出羽状排列的侧脉(分叉或不分叉);
邻脉—侧脉不是从中脉伸出,而是从羽轴长出;
网状脉:
简单网状脉—叶脉或侧脉二歧式分叉并连结成网,复杂网状脉—侧脉单轴式分叉结成网,网眼内又有细网组成次一级小网;
掌状脉—叶内有几条等粗的脉(主脉)自基本一点射出。
5.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
答:
植物演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菌类、藻类阶段:
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
2)裸蕨植物阶段:
志留纪末期——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3)蕨类植物阶段:
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
4)裸子植物阶段:
晚二叠世——早白垩世,对水的依赖性减弱;
5)被子植物阶段:
晚白垩世至今,最最高等的植物
6.什么叫小羽片、间小羽片和间羽片?
小羽片:
长在末次羽轴上的羽状裂片;
间小羽片:
长在末二次羽轴上的小羽片;
间羽片:
长在末三次羽轴上的末次羽片
7.图示磷木的叶座。
第5章---腔肠动物门
1.四射珊瑚的地史分布时期为:
(O2-P末)
2.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主要有(联接孔)、(联接管)和(联接板)
3.四射珊瑚的隔壁包括(主隔壁)、(对隔壁)和(侧隔壁)三种类型。
4.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
5.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
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
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50米,温度16~28度,水体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
6.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上见不到横板,而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又可以见到横板呢?
第5章----软体动物门
1.双壳类是通过韧带、铰合构造和闭壳肌_来完成和控制壳体的开合。
2.依据头足类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以及连接环是否发育等特征,可将头足类的体管分为无颈式、直短颈式、弯短颈式和全颈式四种类型。
3.简述双壳类的壳体特征。
1)具有两片钙质外壳,由外套膜分泌的;
2)两壳对称、大小相等,但就每瓣壳而言,前后不对称;
3)通过韧带、铰合构造、闭壳肌控制两壳的开合 ;
4)铰合的一侧为背、相对的一侧为腹;
5)壳顶(或壳喙)偏向于壳的前背部,同心状纹饰前端密、后端稀;
外套湾位于后端
4.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铰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铰齿和齿窝构成栉齿、古异齿、异齿、厚齿、弱齿、贫齿型
5.如何判断腹足类壳体的旋向?
腹足类的旋向判断方法如下:
将腹足类的壳体的塔尖朝上,壳口朝着观察者,口在左侧者,则为左旋壳,反之为右旋壳。
6.图示头足类的缝合线类型及其地史分布
始现于晚寒武世(∈3),-早古生代(Pz1)全为鹦鹉螺类,-晚古生代到中生代(Pz2-Mz)菊石较为繁盛,-中生代(Mz)被称为菊石的时代,-白垩纪末(K2)菊石绝灭,-新生代(Kz)以内壳类繁盛为特征
第5章---节肢动物门
1.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是(寒武纪与奥陶纪)时代的标准化石,生活于_正常浅海_环境中。
2.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及其特征。
后颊类面线:
面线后支与头颊后缘相交;
前颊类面线:
面线后支与侧缘相交;
角颊类面线:
面线后支与颊角相交;
边缘面线
3.莱德利基虫属节肢_动物门三叶虫纲,其繁盛于早寒武世时代。
4.试述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
分布时限:
寒武纪至二叠纪最繁盛期:
寒武纪,占统治地位退居次要:
奥陶纪,不占统治地位急剧衰退:
志留纪至二叠纪,只留少数类别灭绝:
二叠纪末
第5章---腕足动物门
1.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
腕足类
双壳类
单瓣壳
两侧对称
两侧不对称
大小不等
大小相等
分背,腹
分左右
对称面
垂直两壳接合面
位于两壳接合面上
固着构造
肉径孔
足丝凹口(缺)
齿和槽
分别在不同壳
在同一壳上间列
2.腕足类的肉茎主要用于D。
a运动b.生殖c.开闭壳d.固着
3.腕足动物的铰齿在哪一个壳瓣上?
腹壳
4.长身贝类的繁盛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石燕贝类的繁盛时代为(S-D-C-P)。
第5章---笔石动物
1.笔石动物生活于(海洋)环境中,是(奥陶纪-志留纪)地史时期的标准化石。
2.树形笔石的胞管可分为(正胞管)、(副胞管)和(茎胞管)三种类型。
3.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
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
目
笔石体形态
笔石枝
胞管
胎管
生活方式
时代
树形笔
石目
树枝状
锥状
扇状
枝多、不规则
或规则分枝。
单列
正胞管、副胞
管和茎胞管
胎管端部
不露裸
固着底栖
少数漂浮
C3~C1
正笔石目
多简单
枝少、规则分
枝。
单、双四列
正胞管
露裸,
胎管尖向上
漂浮
0~D1
4.笔石页岩相?
黑色页岩中含大量笔石,几乎不含其他化石,并含有较多的炭质和硫质成分,常见黄铁矿化,反映一种较深水的滞流还原环境---指相化石
第5章---古脊椎动物
1.试述脊椎动物演化的重大事件?
2.从猿到人的发展演化经历哪些演化阶段?
森林古猿腊马古猿南方古猿人
3.始祖鸟与中华龙鸟
过渡型化石:
始祖鸟、中华龙鸟
具爬行类特点:
头骨双孔型,无喙,颌上有齿,胸椎彼此未愈合,尾椎多达20个,骨骼不中空,前肢具三个分开的肢
具鸟类的特征:
全身披羽毛,前肢基本成翼,后肢及腰带似鸟类
4.恐龙包括爬行动物什么亚纲的那两个目?
爬行纲双孔亚纲的蜥臀目和鸟臀目
第6章---遗迹化石
1.遗迹化石的定义:
是古代生物在底层内或底层层面上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留下的痕迹,被沉积物而充填、埋藏后,再经后期成岩的石化作用而形成的。
2.遗迹化石的主要类型。
1、居住迹 2、爬迹 3、停息迹 4、进食迹 5、觅食迹 6、逃逸迹 7、耕作迹
3.遗迹相的概念
指一定沉积环境条件下的遗迹化石组合,是根据同一或相似沉积环境条件下多种遗迹化石的组合或遗迹群落来体现的。
4.遗迹相模式类型及其特征。
陆相(斯柯茵迹、白蚁巢穴迹、默米亚迹) 过渡相(蛀木虫迹、螃蟹迹、曲带迹)
海相(钻孔迹、舌菌迹、石针迹、二叶虫迹、动藻迹、类砂蚕迹)
第7章
1.地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演化史、沉积演变史和地壳构造发展史_三大方面。
2.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化石层序律是英国工程师_史密斯_提出的。
3.解释地层叠覆律。
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
4.地史学的定义。
地史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生物界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动力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和推论地质时期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和地表生物界在时间上的发展和演变历史。
5.岩石地层单位可以分为(群)、(组)、(段)、和(层)四级,其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
6.全球岩石圈板块可以划分为:
欧亚、印澳、美洲、太平洋、非洲、南极洲。
7.依据地壳是否发生俯冲和消减大陆边缘可以分为(稳定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两种类型,前者如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后者如海沟,岛弧等
8.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时代)的含义。
9.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沉积旋迴的概念。
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
瓦尔特定律:
只有在地理(空间)上彼此有横向毗邻关系的那些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在垂向层序上依次叠覆。
10.简述板块学说。
(1)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上覆刚性岩石圈和下垫塑性软流圈;
(2)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其驱动力来自地幔对流物质;
(3)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缘则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4)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位移可达几千公里。
运动中各板块间或分散裂开或碰撞焊合或平移相错,由此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11.古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等方面。
12.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宇)、(界)、(系)、(统)、(阶)和(时代)六级。
13.沉积环境的判断标志为(生物标志)、(物理标志)、(化学标志)。
14.威尔逊旋迴分为(胚胎期)、(初始洋盆期)、(成熟大洋期)、(衰退大洋期) 、(残余洋盆期)、(消亡期)六个阶段。
15.多重地层单位可以概括为(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两类地层系统。
16.一个地层与相邻地层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17.地层对比的可操作性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何谓相分析?
相分析的原则并叙述其含义?
19.何谓地层划分,划分地层的方法有哪几种并分别叙述其含义。
地层划分:
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
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岩性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连续岩层可以划分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岩性不同的地层体应该划分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
古生物进行地层对比(运用古生物进行地层对比的依据:
标准化石、组合带);
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划分对比;
磁性地层对比;
地震地层划分对比
20.穿时性。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学及地层结构等特征确定的,而这些特征是随沉积环境的变迁或沉积作用方式的演变而变化的。
因此,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不一致,或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斜交。
这种现象称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
21.简述岩石地层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的关系。
22.用生物化石对比地层通常使用(标准化石)、(组合带)。
23.简述历史大地构造分析的内容。
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和与之相关的构造-岩浆-变质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方法。
24.单位层型,界线层型,金钉子。
单位层型:
即地层单位的典型剖面,作为说明和识别一个地层单位的标准。
界线层型:
给定和识别一个地层界线作标准用的一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个特殊点,即“金钉子”
25.河流相沉积的特点。
“二元结构”:
底层沉积(河床粗粒)和顶层沉积(堤岸、漫滩细粒)的垂向叠加。
“二元结构”的多旋回性
第8章----前寒武系
1.前寒武系的主要特征。
1时限长(46-5.4亿年);
2地层普遍变质,岩浆活动发育;
3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
4生物化石稀少;
5酸性和还原大气圈和水圈;
6矿产丰富。
2.地球早期的水圈是如何形成的?
3.地球早期大气圈是如何的演化的?
4.前寒武纪生物界面貌有哪些特点?
5.简述前寒武纪华北板块的成因历史。
太古宙→陆核的形成期
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
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
6.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华北地区,岩性以变质岩为主。
7.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晚震旦世时期。
8.南华纪(成冰纪)~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地层在我国宜昌峡东地区发育完整,自下而上依次发育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9.何为雪球事件?
主要内容:
8-10亿年的格林威尔运动引起大规模的剥蚀和沉积,CO2的消耗量超过火山作用的补给量,CO2的减少导致地球降温成雪球,全球年均气温-50C,海水表层冰厚1400m,水和碳(生物产率几乎为零)循环几乎停止。
该特征在6-8亿年前至少发生过4次.
雪球说主要证据:
新元古代的大陆冰盖可达赤道(古地磁);
新元古代冰碛岩(雪球期)上均覆盖碳酸盐(高CO2的火球期);
冰碛岩上碳酸盐的13C(纳米比亚)与火山源CO2的值一致。
意义:
雪球事件加速了生物演化。
从最早(20亿年前)的真核生物-10亿年期间最复杂的有机体是丝状海藻和单细胞原生动物。
而雪球事件后的几千万年间就演化出Ediacara和复杂的体腔动物。
因严酷的环境可产生基因突变.
第9章----寒武纪
1.张夏组属中寒武统,长山组属上寒武统。
2.名词解释:
小壳动物化石
小壳动物化石出现于震旦纪末期(灯影组中的圆管螺),繁盛于寒武纪,个体微小(1~2mm),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统称为小壳化石(smallshellyfossils),包括软舌螺、腹足类、腕足类、单板类、海绵及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的物种,出现于最古老的三叶虫之前。
3.结合华南地区早寒武世不同类型的沉积特征、生物组合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说明补偿与非补偿的概念。
4.从沉积组合、生物组合、岩浆活动及构造古地理等方面总结对比华北地区、扬子地区与东南活动区的地史特征。
第9章----奥陶纪
1.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笔石、三叶虫和鹦鹉螺等。
2.华北唐山奥陶系剖面自下而上发育有冶里组、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和上马家沟组的地层
3.华南地区奥陶纪自西向东,为稳定类型的扬子区,相对活动类型的江南区和东南区,海域性质自西向东表现为陆棚陆表海→边缘海→岛弧海。
4.以湖北宜昌剖面为例,简述扬子区奥陶纪地层发育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湖北宜昌剖面为扬子板块的奥陶系标准剖面,以正常浅海灰岩为主,闭塞滞留非正常海页岩为辅的灰岩与页岩互层,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如下:
上覆地层:
下志留统,上奥陶统:
五峰组:
黑色页岩,滞留非正常浅海;
临湘组:
含泥裂纹瘤状灰岩(泥质灰岩),正常浅海;
中奥陶统:
宝塔组:
灰白色.灰褐色龟裂纹灰岩,正常浅海;
庙坡组:
黑色页岩与薄层泥质灰岩互层,滞留非正常海;
下奥陶统:
牯牛潭组:
灰色薄层瘤状灰岩,浅海;
大湾组:
上部壳相灰岩,下部灰绿色岩夹瘤状灰岩,滞留非正常海—浅海;
红花园组:
含燧石结核的灰黑色灰岩,浅海;
分乡组:
薄层灰岩夹黄绿色页岩,闭塞非正常浅海;
南津关组:
薄层灰岩夹生物碎屑、鲕状、燧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正常浅海;
下伏地层:
上寒武统
5.对比华北地区、扬子地区与东南活动区奥陶纪在地壳的构造变动、沉积组合类型及沉积厚度等方面有何差异?
第9章----志留纪
1.简述我国华南地区志留纪的地理面貌及沉积特征
答我国华南地区在志留纪地理面貌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各地志留系的岩相和沉积厚度有显著差异,可分为:
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
1)上扬子区:
早志留世早期,上扬子陆表海周围被古陆、水下隆起所围绕,形成半闭塞的滞留海盆,盆地主体处于非补偿状态,形成黑色笔石页岩相沉积。
早志留世晚期~中志留世早期:
上扬子地区海侵不断扩大,逐渐转为正常滨浅海环境,发育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底栖生物发育,形成壳相和礁相生物组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生物 地层学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