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方标准D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630990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235.04KB
北京地方标准D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地方标准D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地方标准DB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起草人:
目次
Contents
1总则
1.0.1为推进北京市供热计量收费制度改革,实现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的要求,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对热计量及其相关节能技术在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及节能改造工作中的应用加以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
条文说明
1.0.1供热计量的目的是在保证供热质量、改革收费制度的同时,实现供热和建筑节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国家采取措施,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
由于室温调控等节能控制技术是热计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体现热计量节能效果的基本手段,因此热计量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不仅仅是简单安装热量表。
基于这个出发点,本规程的重点为热计量及其相关节能设计和调控技术,而不是仅规定热计量方式和计量器具。
1.0.2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地区新建和改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也适用于既有节能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含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和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中的供热计量改造。
1.0.3热计量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1.1热计量heatmetering
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供热量、热用户的用热量进行的计量。
2.1.2集中供热系统centralheatingsystem
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连接,由热源向多个热用户供给热量的供热系统。
又称集中供暖系统。
“供热系统”,广义上是对为建筑物供应所需热量的设施的总称;
包括热源设备,为生活热水供应热量的一次热媒输送系统(不包括生活热水用掉的热水量),为建筑物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供应热量的热媒输送系统和末端设备等。
当仅指为建筑物供暖时,本标准也称为“供暖系统”。
2.1.3热量结算点heatsettlementsite
供热方和用热方之间通过热量表计量的热量值直接进行贸易结算的位置。
2.1.4热量计量装置heatmeteringdevice
热量表以及对热量表的计量值进行热分摊的、用以计量用户消费热量的仪表。
条文说明热量计量装置包括用于热量结算的热量表,还有针对若干不同的用户热分摊方法所采用的仪器仪表。
2.1.5热量表heatmeter
用于测量及显示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能量的仪表,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所组成。
由部件组合而成时,称为组合式热量表;
当部件组成不可分解的热量表时,称为整体式热量表。
2.0.5热量表结构见图1
A—计算器B—流量传感器
C供水温度传感器(贴有红色标签)
D—回水温度传感器(贴有蓝色标签)
图1热量表结构示意图
2.1.6热量测量装置heatmeasuringdevice
一般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组成,用于计量热源、热力站以及建筑物的供热量或用热量的仪表。
条文说明热量测量装置包括符合《热量表》CJ128产品标准的热量表,也包括其他的用户自身管理使用的不作热量结算用的测量热量的仪表,其流量传感器测量精度和检定要求可适当放宽。
2.1.7分户热计量heatmeteringinconsumers
以住宅的户(套)为单位,以热分摊计量或热量直接计量方式对每户的用热量进行的计量。
2.1.8热分摊heatallocation
在热量结算点内(通常为建筑物内)的各独立核算用户之间,通过设置在用户内的测量记录装置,确定每个用户的用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进而计算出用户的热分摊量实现分户热计量的方式。
2.1.9一次水和二次水primarywaterandsecondarywater
在通过换热器间接供热的供暖系统中,热源侧的热媒循环水为一次水,用户侧的热媒循环水为二次水。
对应的循环水泵则称为一次侧循环泵和二次侧循环泵,简称一次泵和二次泵。
2.1.10一级泵和二级泵primarypumpandsecondarypump
在热源直接供热的供暖系统中,热源侧的循环水泵为一级泵,外网或用户侧的循环水泵为二级泵。
2.1.11静态水力平衡阀statichydraulicbalancingvalve
具有良好流量调节特性、开度显示和开度限定功能,可以在现场通过和阀体连接的专用仪表测量流经阀门流量的手动调节阀门。
简称水力平衡阀或平衡阀。
2.1.12自力式压差控制阀self-operatedifferentialpressurecontrolvalve
通过自力式动作、无需外部动力驱动,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控制压差保持恒定的调节阀。
简称压差控制阀,又称定压差阀。
2.1.13自力式流量控制阀self-operateflowlimiter
通过自力式动作、无需外部动力驱动,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控制流量保持恒定的调节阀。
简称流量控制阀,又称定流量阀。
2.1.14散热器恒温控制阀thermostaticradiatorvalve
与供暖散热器配合使用的一种专用阀门.可人为设定室内温度,通过温包感应环境温度产生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即可调节流经散热器的热水流量从而实现室温恒定。
简称散热器恒温阀或恒温阀。
2.1.15户间传热heattransferbetweenapartments
同一栋建筑内相邻的不同供暖住户之间,因室温差异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2.1.16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automaticcontroldeviceofheatingload
安装在热源或热力站,能够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结合供热参数的反馈,通过相关设备的执行动作,实现对供热量自动调节控制的装置。
2.1.17耗电输热比(EHR)electricityconsumptiontotransferiedheatquantityratio
2.1.18设计工况下,集中供暖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热负荷(kW)的比值。
室外供热系统outdoorheatingsystem
自供热热源或热力站出口起,至建筑物供热管道入口止的供热系统。
简称室外系统或室外管网。
2.1.19室内供暖系统indoorheatingsystem
自建筑物供暖管道入口起,至末端供暖设备止的供暖系统。
简称室内系统。
2.1.20户内供暖系统householdheatingsystem
设置于住宅户(套)内的供暖系统。
简称户内系统。
2.1.21共用立管commonriser
多层或高层住宅内,用以连接各层户内系统的垂直供回水管道。
区别于传统的连接各层散热器的房间内立管。
3基本规定
3.1.1集中供热的新建、改扩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设置热量计量装置。
3.0.1强制性条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相关国家标准,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安装热量计量装置。
本标准适用的“改建”建筑,是指改变使用功能,并且其机电系统完全重新设计施工的情况。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属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应同步实行供热计量改造,安装热量计量装置。
3.1.2集中供热系统应有可靠的水质保证措施,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采暖空调水质》(GB/T29044)和《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DB/T##)
3.0.2供热系统水质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热水供热系统中管道、阀门、散热器经常出现被腐蚀、结垢和堵塞现象;
尤其是设置热计量表和自动温控阀等,对水质的要求更高;
因此保证水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是实施供热节能设计和热计量的前提。
水质保证措施包括热源和热力站的水质处理、楼栋供暖入口和分户系统入口设置过滤设备、采用塑料管材时对管材的阻气要求、非供暖期间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满水保养等。
3.1.3既有民用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应符合以下原则:
1保证室内热舒适要求;
2同步实行水力平衡、热源(热力站)供热量控制和优化运行等系统节能技术,保证系统调节达标;
3通过热量表对节能改造效果加以考核和跟踪。
3.0.3本条规定了既有民用建筑集中供热系统进行热计量和节能技术改造时应遵循的原则。
1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都是不合理的,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应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保证房间热舒适,不应以牺牲室内热舒适环境、不能达到供热标准来实现节能。
但如原来室温过高,也没有必要保持,应降低到热舒适温度。
2只有在水力平衡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热源总体调节和室内温控、计量才能起到节能作用,在热源处真正体现出节能效果。
在诸多节能技术之中,水力平衡技术是其它技术的前提。
水力平衡做不好,不但不能节能,甚至会影响供热质量。
同时,既有建筑室内温控改造也应在热源节能和热网平衡达标的前提下开展进行。
3提倡在改造工程中热计量先行,是为了对于改造效果加以量化考核,避免虚假宣传等行为,鼓励节能市场公平,为能源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同时,在关注热量计量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热源的耗水、耗电的分项计量工作。
3.1.4新建、改扩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不应为减少户间传热而对户间楼板和隔墙做隔热处理。
3.0.4在邻户内墙做保温隔热处理的做法,既增加了投资,又减少了室内空间,不如将投资用作建筑外保温上。
提高整个建筑的保温水平,真正实现整栋建筑节能的目的。
3.1.5新建、改扩建建筑的室外和室内供热系统的管道布置方式宜采用异程式。
3.0.5一般认为供热管网同程式布置各环路长短一致,能够容易地达到水力平衡,实际并非如此。
以图2为例,同程系统通过对两端支路1和支路7所在环路的平衡计算,可确定供回水干管各段阻力和系统总阻力,以及干管和其他中间支路的节点压力和立管的资用压头。
当某支路资用压头过大或过小时,该支路管径将需很小或很大,可能通过调整管径也无法满足要求,需重新调整干管管径。
因此同程式布置的水力平衡必须对每个支环路进行资用压头和实际阻力的校核计算和干管的反复调整,甚至需要通过计算机反复迭代计算,否则不但系统达不到水力平衡,支路阻力较小时可能会有一些支路的资用压头为零或负值,使该支路出现滞留和倒流现象,例如图中4、5支路。
有文献指出,即使同程系统通过调整管径能够达到管网水力平衡,当末端用户进行调控时,对其他用户的影响较大,即管网的水力稳定性同程系统不如异程系统,尤其是中间支环路。
实际工程中,当因设计计算或其他原因使系统未达到平衡要求,一些散热器不热时,异程并联环路通过阀门一般均可调节成功,但同程系统中间支环路(不是典型的并联关系)无法调节成功的实例很多。
目前关于静态水力平衡阀的设置示例和调节方法,均是针对异程系统的,还较少关于同程系统的调节方法和理论分析。
对于异程式各环路远近不一致造成不平衡的问题,可在设计时采用适当加大靠近末端的干管管径(干管少变径)解决;
即有利于水力平衡,又可增加系统稳定性,且与同程式系统需要较长的回水干管比较,并没有不经济。
上述分析说明,同程式对水力计算的严格程度和复杂程度超过异程式,且同程式难以调节也不经济。
因此本条推荐室外和室内供热系统的管道布置方式均采用异程式布置。
图2同程系统布置及管路压力分析图
4供暖负荷计算
4.1.1供暖设计应计算每一供暖房间的热负荷和每一栋建筑的耗热量指标,并应将计算结果标注在施工图纸上。
4.0.1强制性条文。
规定集中供暖系统应进行热负荷计算,是为了避免采用估算数值进行供暖系统施工图设计,导致房间的冷热不均、浪费建设费用和能源。
负荷计算结果是选择散热器等供暖设备的规格数量、确定管道直径、选择热源设备、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和选择平衡设施的基本依据。
建筑物的热计量更是应以供暖设备与房间负荷的良好的匹配为前提,才能够实施,因此必须严格执行。
将计算结果标注在施工图纸上,是为了核对所选散热器等末端散热设备的散热量是否与房间热负荷匹配,对房间能够达到设计温度,以及分户热计量的准确性等十分必要。
4.1.2常规供暖热负荷计算和室内外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4.0.2根据1971~2000年的统计数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附录A对室外气象参数进行了修订,但仅给出了处于北京市区某气象台站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为-7.6℃。
对于北部远郊县,其室外温度更低,可以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提供的北京市各地区室外气象参数的规律简化确定。
例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密云地区可比城区低2℃,海拔较高的延庆地区可比城区低4℃。
4.1.3实行分户热计量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等主要居住空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宜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2-4℃。
4.0.3“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2℃”举例如下:
《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普通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不应低于18℃,则分户热计量的普通住宅最低设计标准宜提高到20℃-24℃;
原来按20~22℃计算的标准较高住宅,则宜按22~26℃计算。
提高室内计算温度的原因如下:
1)住宅的分户热计量,源于供暖费用的改革和以热作为商品的特性,因此宜为居住者留有一定幅度的热舒适度选择余地。
2)实行分户热计量后,用户有可能在室内无人时降低室温设定值,房间形成间歇供暖,设置较多的散热器可缩短室温升温时间。
4.1.4实施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应按集中热源为连续供暖的条件计算供暖负荷。
除燃煤锅炉房外,不应考虑热源状况附加系数。
4.0.4根据《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的规定,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应按热水连续供暖进行设计。
但在燃煤条件下,由于热源设备的具体操作条件或运行管理水平不尽相同,有些小型燃煤锅炉房等不能保证全日均满足建筑物所需供热负荷,因此在实际设计中,根据热源的不同状况,常对基本供暖负荷作适当的附加修正。
由于燃气、燃油或电热的运行条件优于燃煤,可以全日满足建筑物所需供热负荷,如再作附加修正,供暖负荷的裕量过大会对系统的调节和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故不应沿用燃煤锅炉房对基本供暖负荷作附加修正的做法。
4.1.5实施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因各户室温差异而形成的户间传热附加负荷,可按每m2房间使用面积5W计算。
且户间传热量仅作为确定户内供暖设备容量和计算户内管道的依据,不应计入户外共用立管和干管热负荷和建筑总热负荷内。
4.0.5因室温差异而形成的户间传热附加负荷的数值,是在以下计算条件下,对不同建筑和供暖类型,采用动态负荷模拟计算方法进行室内外传热计算后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1)假设本户供暖,邻户不供暖,次邻户供暖;
并采用以下邻户不供暖发生概率:
邻户数量为4时取50%,邻户数量为3时取67%,邻户数量为2时取100%。
2),对北京城区整个供暖季进行逐时负荷计算,采用最冷日逐时计算结果的平均值。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户间传热量的大小确实与户内使用面积存在着近似的比例关系。
且户间传热量按单位面积平均值进行计算,是将通过户间楼板和隔墙的传热量按房间面积均分到户内各房间,可避免邻户正常供暖时个别房间过热;
当存在户间传热时,考虑到一户内各房间可通过敞开的门达到温度均衡,对于住宅各房间的实际温度影响不大。
4.1.6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特性达到节能幅度50%的要求时,计算结果为10W/m2;
达到节能65%的要求时,计算结果为7W/m2;
为保险起见,目前北京市一直采用10W/m2。
计算过程中还可以看出,由于邻室为供暖房间,完全不供暖的房间的室温仍然可达到11℃左右;
根据本规程9.4.2规定,供暖管道阀门不能完全关闭,使房间最低温度不低于14℃,因此户间传热附加负荷应略小于7W/m2。
目前新建和改扩建建筑已经开始执行75%的节能标准,户间传热量更加降低,经计算取为5W/m2。
同一热源系统的各幢建筑,均应按同一标准进行供暖负荷计算。
4.0.6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生同一热源系统各个建筑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和数据进行负荷计算而造成室内温度的显著差异。
有的是因为一个区域内的各幢建筑在不同时期建成(例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修改,见本标准第4.0.2条条文说明),也有的是因为多个设计单位分项承担同一热源系统的各幢建筑设计。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很难处理,因此在设计前期应妥善协调,统一负荷计算标准。
5热源和热力站
5.1.1热源选择设计及供热供回水温度,锅炉房或热力站布置和供热规模,循环水泵的选择设置,管网敷设和保温等,应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的有关规定。
5.0.1热源包括热电厂、热电联产锅炉房和集中锅炉房;
热力站包括换热站和混水站。
热计量仅是供热系统节能的手段之一,实施的前提保证是热源和热力站设计的所有节能环节,均应按有关节能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5.1.2热源或热力站必须安装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
5.0.2强制性条文。
制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供热量总体调节的节能措施。
设置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优化运行和按需供热,其功能包括能够根据气温变化自动调节供水温度的质调节,以及能够根据末端的流量需求改变系统流量的量调节。
对于高于60℃供水温度的散热器供暖,质调节和变流量系统的量调节都应自动进行。
一般采用比较简单和经济的气候补偿器。
它能够根据室外气候变化自动调节供水温度,从而实现按需供热。
气候补偿器还可以根据需要设成分时控制模式,如针对办公建筑,可以设定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室温需求,在上班时间设定正常供暖,在下班时间设定值班供暖。
结合气候补偿器的系统调节作法比较多,也比较灵活,监测的对象除了用户侧供水温度之外,还可包含回水温度和代表房间的室内温度,控制的对象可以是热源侧的电动调节阀,也可以是水泵的变频器等。
对于60℃及其以下低温供水的空调系统等,因水温调节范围较小,其重点应为自动量调节,具体做法见5.0.3条文说明。
5.1.3以城市热网、地区供热厂和大型集中锅炉房供应的高温热媒通过设置换热器间接供热的低温侧二次水系统,以及采用二级泵的锅炉直接供热系统,二次泵和二级泵应符合下列要求:
1系统要求变流量运行时,应采用调速水泵;
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宜为陡降型;
循环水泵调速控制方式宜根据系统的规模和特性确定。
2系统要求定流量运行时,宜能够分阶段改变系统流量。
5.0.3本条强调了供热量总体调节中量调节的节能措施。
1供热系统的量调节
以往的供热系统常仅采用质调节的方式,这种调节方式不能很好的节省水泵电能,因此,量调节正日益受到重视。
同时,随着双管系统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等室内流量控制手段的应用,水泵变频调速控制成为不可或缺的控制手段。
水泵变频调速控制是系统动态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水泵节电的重要手段。
2二次泵和二级泵的调速要求
城市热网、地区供热厂和大型集中燃煤锅炉房一般采用高温水为热媒并大温差输送,在热力站通过换热器产生二次水供热。
对于相对小型的集中锅炉房则常采用直接供热系统,常为锅炉侧设置一级泵,为负荷侧设置与一级泵直接串联的二级泵,举例如下:
1)各种燃气锅炉对供回水温度、流量等有不同的要求,运行中必须确保这些参数不超出允许范围。
燃天然气的锅炉,当用户侧回水温度过低时,烟气冷凝对碳钢锅炉有较大腐蚀性。
采用二级泵水系统可以使热源侧和用户侧分别按各自的要求调节水温和流量,既满足锅炉防腐及安全要求,又满足系统节能的需要。
2)当用户有一种以上水温需求时,水温较低的系统可以通过设置二级泵混水获得,比间接换热减少换热器阻力。
换热设备不需要保持流量恒定;
由于直接串联的一、二级泵之间平衡管的设置,二级泵变流量不会影响锅炉的流量。
因此,当系统要求变流量运行时,要求间接系统的二次泵和直接串联系统的二级泵应采用调速水泵。
3系统要求变流量运行及其控制措施
系统要求变流量运行,指室内为双管系统并在末端或并联支环路设置两通温控阀时,由于温控阀的频繁动作,供暖系统具有变流量特征,需要热源的供热流量随之相应改变,以保证末端调节的有效性。
设置二次泵或二级泵时,上述要求可通过水泵变频调速节能控制手段实现。
当采用锅炉直接供热的一级泵系统时,锅炉在一定范围内需要流量恒定或保证最小流量,因此应采取在总供回水管道之间设置压差控制的旁通阀的措施。
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采用陡降型有利于调速节能。
根据系统的规模和特性,可选择以下三种变频调速控制方式之一:
1)控制热力站进出口压差恒定:
该方式简便易行,但流量调节幅度相对较小,节能潜力有限。
2)控制管网最不利环路压差恒定:
该方式流量调节幅度相对较大,节能效果明显;
但需要在每个热力入口都设置压力传感器,随时检测比较、控制,投资相对较高。
3)控制回水温度:
这种方式控制简单,但响应较慢,滞后较长,节能效果相对较差,因此不推荐在大系统中采用。
系统要求定流量运行时的量调节措施
当室内或户内为单管跨越式系统时,为定流量供暖系统。
可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分阶段改变系统流量,节省水泵能耗。
可以设置双速或变速泵,也可设置两台或多台水泵并联运行,通过改变水泵转数或运行台数进行系统量调节。
但后者多台泵并联时,如停止的水泵较多,由于系统阻力减小,运行的水泵流量有可能超过额定流量较多,以至电机功率超过配置功率,因此必要时水泵可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以防水泵超负荷运行。
4水泵台数的确定
考虑额定容量较大的水泵总体效率较高,台数不宜过多。
当系统较大、单台水泵容量过大时,应通过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增加水泵台数。
5.1.4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应放置于通风遮阳、不受热源干扰的位置。
5.1.5对在同一供热系统、用热规律不同的热用户,宜实行分时分区调节控制。
系统设计时,应为热用户能够实现分别调控和计量创造条件。
5.0.5本条文的目的是将住宅和公建等不同用热规律的建筑在管网系统分开,实现独立分时分区调节控制,以节省能量。
北京市某供热系统采用控制阀,在冬季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地方 标准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