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新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630911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0.83KB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新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新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新教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
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
楚人:
楚国人。
鬻(yù
):
卖。
誉:
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
陷:
穿透。
利:
锋利。
以:
用。
弗:
不。
应:
回答。
5.教师范读。
概括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质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个人无法回答。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
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
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班级交流讨论: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
告诉我们:
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
(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为楚人想办法,自由发言。
3.说话不要前后矛盾,说话要有逻辑性。
说话之前先思考这样说是否合适。
自相矛盾
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物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安妮的一生
安妮·
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备受父母的宠爱,上学后又深得老师的喜爱。
1942年7月,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迫害全家躲进普林森河畔小屋,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
这位13岁犹太少女在日记中记下了她的孤独和恐惧,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后被人告发,1944年8月被捕,1945年3月死于集中营,年仅16岁。
(二)《安妮日记》一则
最亲爱的吉蒂:
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佛,我渴望着,真的渴望着一切:
交谈、自由、朋友、独处。
我渴望……哭一场!
我觉得我仿佛要爆炸。
我知道哭会有帮助,可是我不能哭。
我浮躁不安。
我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从窗框的细缝呼吸,感觉到心在跳着,好像在说:
“终于,满足我的渴望吧……”
我想,春天已经在我内心里。
我感觉到春天在苏醒,我在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1944年2月2日
星期六)
(1)辨字组词。
宠________
期________
孤________
庞________
斯________
狐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孤独——________
期盼——________
祝愿——________
渴望——________
(3)安妮渴望得到哪些东西?
(4)是什么使安妮无法得到她渴望的东西?
(5)读过这两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你对安妮说些什么?
【答案】
(1)宠爱
;
期待
孤独
庞大
斯文
狐狸
(2)孤单
期望
祝福
盼望
(3)她渴望着一切:
更渴望和平。
(4)战争,为争夺不正当利益而掀起的战争。
(5)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如:
宠爱、庞大;
期待、斯文;
孤独、狐狸。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其中注意:
孤独:
独自一个人。
所以“孤独”的近义词是“孤单”。
期盼:
期待;
盼望。
所以“期盼”的近义词是“期望”。
(3)、(4)考查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找出答案即可。
(5)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课外阅读。
木匠张三
张三是个小木匠儿,他的本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人们都这样叫他,我也跟着叫。
初次见面,我对他就颇有好感——午休时分,别人都横七竖八地躺着休息,只有这小伙子实在,干活不惜力。
去的次数多了我才发现,重要的技术活儿总是少不了他,装推拉门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师傅摆弄了半天装不上,张三一上手,不到半个小时就完事了。
在这支装修队里,他拿的是小工的钱,干的却是技工加小工的活儿。
原来,年仅19岁的张三,已经有了四年的“工龄”。
15岁时,父亲让他学裁缝。
家里老少七口,只靠二亩薄田根本不行。
可是张三觉得,一个小伙子学裁缝。
浑身的力气使不出,便自己作主干起了木匠。
他心灵手巧,又肯卖力,技艺日见长进,每月下来,也有千儿八百元的收入寄回家里。
半年以后,一天晚上,我正在新居里伏案赶写一篇文章,忽然门铃响了,打开房门,一眼让出是张三。
“啊,是你,请进。
”张三依然那么强健,那么充满青春的活力,只不过衣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我:
上身穿一件白色T恤衫,下身穿一条深蓝色牛仔裤。
一晃,近二百个日日夜夜如水逝去,这中间张三遭受的坎坷与艰辛,以及获得的成功与喜悦,一切尽在不言中,全部融在了他递给我的名片上。
那名片的头衔是:
华普家居装饰公司施工队长。
“张三,不错呀,进步了!
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自语道:
“进步了吗?
”随即又自我否定说:
“这不算进步,还是在为人打工。
”我愕然了:
“怎么?
你也想当老板?
”他反问我:
“您不是说过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现在,我还只有当老板的打算,没有当老板的实力,不过,再过几年,资金和经验积累得差不多了,我倒真想回家乡拉起一支装修队,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呢!
——好个张三,我真为你高兴!
(1)理解和体会加横线字词的意思。
衣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多。
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
(2)作者为什么通过张三之口,引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
(3)文章中的张三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新潮:
跟上社会流行的风气。
②羞涩:
不好意思。
(2)因为第一,在于说明胸无大志,不想大有作为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有大作为;
第二,表明张三不满足现状,不仅只是当个施工队长,而是要当老板;
第三,揭示张三内心世界在于不断奋发进取。
(3)①勤劳能干,不顾惜自己的力量。
②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③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奋发进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意思,不难写出“新潮”:
“羞涩”:
作者通过张三之口,引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因为第一,在于说明胸无大志,不想大有作为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有大作为;
张三的勤劳能干,不顾惜自己的力量、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奋发进等等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4.课外阅读。
感
动
去年冬天,沈阳某商厦突发大火,三层楼都被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围住了,大火逐渐向上蔓延,即将吞噬着商厦三楼趴在窗口呼救人的性命,有的人不顾危险选择跳楼逃生,有的渐渐被浓烟熏倒了,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头戴坦克帽的叔叔不顾消防队员的劝阻,身穿厚厚的皮袄硬是闯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海中。
据一位被救者回忆,当她感觉自己离鬼门关不远时,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坦克帽”来。
“坦克帽”背起她,探索着向外走去。
在“坦克帽”的背上,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救了!
当她被消防员接过时,心想:
我一定要报答我的救命人。
可是,等她转过身准备问问“坦克帽”姓什么,住在哪儿时,却看见“坦克帽”又冲进火海中,只留下那永远印在她心里的背景。
就这样,“坦克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火海,先后从鬼门关抢回11条性命。
当“2005——中国骄傲”节目主持人将“坦克帽”叔叔请上台时,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瘦弱、矮小,可是他留给我的形象却是无比崇高、伟大。
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
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
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他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那番朴实的话语,却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我冲进去救人时,并没有多想,我知道,危险的确存在,可我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吞噬:
________
豪言壮语:
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________的浓烟
________地承受
________的烈火
________地蔓延
________的皮袄
________地摸索
(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4)“坦克帽”叔叔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冲入火海?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1)吞食;
并吞。
气魄很大的话。
(2)滚滚
默默
熊熊
悄悄
厚厚
慢慢
(3)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
(4)因为“坦克帽”叔叔想到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5)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词语意思,难度不大,第二题考查搭配,在文中可找到答案,难度不大;
第三题在文中画出排比句,排比句式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读文中可发现,坦克帽之所以一再冲进火场,是因为“坦克帽”叔叔想到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5.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
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
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
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
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
“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
”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
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要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
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
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
“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
”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
我便笑妈妈:
“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
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
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
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
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
“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
“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
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来,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
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
“呦!
我真的吃到了!
”我说:
“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
”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
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有删改)
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第③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赏析句子“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5.你如何理解第④段“妈妈”不愿意去外面的餐馆,也不那么爱吃新鲜的鱼肉和时令蔬菜?
说明说你的看法
6.小小的花边饺子里,凝聚了浓浓的母爱。
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父爱)。
(不少于50字)
1.第一件事:
小时候妈妈借捏花边饺让“我”和弟弟吃肉馅饺子。
第二件事:
长大后“我”用类似的方法让妈妈吃糖馅饺子。
2.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3.承上启下。
4.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锅中饺子的形态,表现了场面的欢快、有趣。
5.①妈妈年纪大了,确实不愿意多走动,也不喜欢接受一些新鲜事物。
②更多的是妈妈为儿子着想,不愿意让儿子破费,体现了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6.略
6.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着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
树太大了,不好整棵地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
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
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
“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
”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提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检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面。
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
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瓣,可是他们能包涵。
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
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
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
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
“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
妈妈迎了上来,责问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
“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
”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
“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妈妈说:
“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
”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
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本文第①②段写了“我”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事,有人认为这件事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去,你认为呢?
2.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
3.“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不应删去,理由:
①通过对拖树根后父母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了父母对“我”的包容和理解;
引出“我”后来的种种怪癖,表现了父母对“我”的包涵。
②为下文父母在海边为“我”寻找“痴心石”打下伏笔。
2.“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
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
3.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
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
4.提示:
肯定或否定这种做法均可以,但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
7.
拯救老妈
余显斌
他特别烦老妈,一会儿敲门进来,让他吃饭;
一会儿又拿一件衣服,给他轻轻披在肩上。
他屡次受到影响,气坏了,一白眼睛说:
“老妈,你不能安静一点儿啊?
老妈拿着一盘水果,长叹一声,张张嘴,想说什么,又没有说,无声地走了出去,轻轻地关上门。
他安下心来,又进入了新的战斗中。
这是一款新开发的游戏,叫作《拯救母奈》,大概是从一个古老神话《沉香救母》中衍出来的。
老妈被捉,压在一座名叫“千仞不倒山”的大山下,受尽折磨和苦难。
作为儿子,必须去救老妈,。
他披盔戴甲,手里拿着一把威力无穷的降魔刀,亮光闪闪,一路冲杀过去。
路上,有雷神,有雨神,有二郎神,甚至还有齐天大圣拿着金箍棒赶来阻拦。
他用尽全力,可是,沿路总有杀不尽的妖魔鬼怪,打不完的各路神仙。
他有些心焦火急,一头汗珠。
可又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天黑了,他打到深夜,实在受不了,他会趴在来上,打上一个哈欠。
天亮了,他揉一下眼睛,接着开始。
饿了的时候,手一伸,旁边放着吃的东西,是老妈悄悄送来的。
老妈每次来,站在他身边望一会儿,想说什么,怕他生气,又没有说,轻轻走了出去。
他拿过东西,两下吞咽下去,接着又开始游戏。
渐渐地,他感到,老妈没再来啰嗦了。
屋子里静静的,甚至没有了老妈的一丝声音。
老妈已经出去了。
当时是他闯关最紧张的时候,隐隐约约中,他听到老妈一声叹息。
然门响了,又轻轻关上了。
太阳光照在窗户上,亮亮的,如一片温馨的水光,然后又移到椅子上,接着又慢慢移到脚下。
天,再次黑了,他感到有些饿了,甚至能听到肚子里咕咕地叫着。
他本能地伸伸手,去拿旁边的食物吃,可是旁边空的,什么也没有。
他的手机此时响起来,他没工夫接,继续忙着。
手机响个不停,真讨厌。
他想,将手伸进兜里,关死手机。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打败了二郎神,接着又打败骑着风火轮冲来的哪吒,让他提着他的火尖枪,逃回姥姥家去了。
最后,他腾云驾雾,规尽变化,与斗战胜佛大战一千回合,两人惺惺相惜,结成生死之交,相偕飞向千仞不倒山。
站在山顶,他大喊一声:
“老妈,我来救你了。
”随着喊声,一刀剁下去,神山被缓缓剖开,老妈从山中缓缓走出。
他和老妈相拥,泪如雨下。
他胜利了,伸伸腰,走出游戏。
天,已经彻底黑了。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
他终于想起老妈,大声喊道:
“妈,妈—”没人答应,屋内是一片怕人的空寂,还有浮荡周身的孤独。
他猛地想起,老妈出去两天多了,怎么还不回来,甚至也不来个电话?
他转了两圈,突然一拍昏沉沉的脑袋,忙打开关死的手机,叩响了老妈的号码。
手机响了一会儿,那边通了,他问:
“妈,你在哪儿?
那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15 自相矛盾 教案 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