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模高分作文点评语文doc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629127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2.83KB
深圳二模高分作文点评语文docWord文档格式.docx
《深圳二模高分作文点评语文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二模高分作文点评语文doc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为今用方能文化勃兴
张冬兰
08
做一个行儒道的少年
57
陈玉颜
09
儒之仁礼,树人也
王新刚
10
儒礼与时变,谦和有底线
梅龙华
编号:
01号
考生号:
0308201915
得分:
(标题回应材料给出的任务,只要“人人行之”,就可以“社会大和”。
当然,这里的“之”指代的是儒家文化,“大和”为理想世界。
扣题明显。
)
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呼应题目要求,符合交际语境,也非常得体),在如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略显多余)竞争激烈的高速时代(中),儒学文化的崇高社会理想与现实可能性的矛盾愈发激烈。
儒家崇尚的“和而谦”的现实性令许多人怀疑。
是将其囿于头脑而不付诸行动,还是施而行之却损失个人利益?
(选择疑问句的运用,引人思考。
不过,这两个问题均为否定,下文似乎应有明确的回答,但年二下段却没有直接回答,思路有了断裂。
依我之见,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当以同一为主流,并非“你死我活”。
且儒家文化乃面向社会的道德规范,唯有人人都成为其践行者,才能让理想促现实,让社会大和之新风吹拂。
(用正面回应上一段的问题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有更直接的回答会更好。
在当世,儒家文化之显用(“显用”是重用的意思,在此与下文语意不符)有其背后的根源。
其一,是当今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所受熏陶不足,难以从主观上将其外化。
这位同学刚才提到“挤上公交车”一事便是典型例证。
认可不等同于理解,更远低于“推己及人”外化于行的要求。
其二,现实生活中的利己主义、过度浮躁及激烈竞争是使儒之精华难以实行的重要原因。
人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忙碌于高速运转的生活让我们无暇他顾,难免转身,将这份古老而又智慧的行为典范抛之脑后。
最后,社会差异的拉大让儒家文化的影响面变窄也是使其难以全面铺展的重要原因。
综上三者,我们已然理清其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的原因。
(归因分析,标志词明显,显得很有条理。
此法可学,能较好地体现写作者的思辨力。
归因分析的好处两两点:
一是必然要够扣住材料的事件和关键词,绝无跑题之可能;
二是紧扣任务要求,向深处探寻,见出深刻。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生活中践行儒家文化的必要性,与儒学在当世的价值。
正如龙应台所说:
“传承文明远不止为了怀旧,而是生存之必须。
”儒家文化以其特有的以维护社会和谐为意旨的伦理规范,已行走于中华大地数千年,指引着泱泱中华代代绵延、和谐共治之路。
其确有难以传承的部分,但毋庸置疑,它所倡导的理念——谦让与和气值得我们每个人弘扬。
再者,今之中国乃朝气蓬勃向前发展之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与儒家文化不谋而合。
(此段是析因之后的深入分析,以退为进地进行强调践行儒家文化的必要性,有层次上的递进,但是在素材的索引上有些匮乏。
泰戈尔有言:
“古老的种子,隐藏于生命的胚芽内部,只需播种于广阔的土地。
”面对儒家理想和当今现实的矛盾,我们又该如何紧推其统一的主流呢?
于个人,我们应该通过对儒家文化的深层了解与主动学习,将此种谦让、和谐的大儒气质内化于心,万不可让现实之弊弃之不顾。
“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叹息。
”诚哉斯言,唯有个体聚为合力,儒家文化才可以最大地发挥其经世大用。
同时,发挥教育对年青一代的引导作用与熏陶作用,让优秀的儒家品质触化于学生的血液,亦可让“人人行之,社会大和”的美丽延续。
(此段的引用论证很典型。
借名句言己意,也是善假于物的体现,既为材料给出的问题给出建议和措施,也有情感上的呼吁和倡导。
诚然,倡导行儒之约束并不是要求人们不切实际地放弃自身的利益。
而是鼓励人们认识到自身利益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如古之儒商张裕,在守规则,行谦让,讲和气的基础上亦实现了自我价值,成为了流芳千古的榜样。
(在倡导的过程中给予原则上的提示,体现了思维的严谨性。
在生活中,也许一人谨尊儒道无益于大局之改善。
但若人人将儒家文化内外于心,外化于行,这阵和谐而安然的馨香将遍闻于八方。
(有效有力有升华的概括。
【点评】
文章标题态度明确,观点突出,立意准确。
结构清晰,先表明儒家文化与践行之间的矛盾,然后分析产生此矛盾的原因,进而尝试得出解决此矛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线索清晰,有一定的层次脉络。
在论证方法上,该生的运用比较灵活,把设问、举例、引用结合地比较自然,不露痕迹,同时也会运用“以退为进”、“适当总结”和“起承转合”的论证技巧。
但是在个别段落的素材还不够充实,引用论证不能完全代替实例论证。
不过,该文给出的建议多是一些较为空泛的倡议和呼吁,少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还不够“落地”。
(龙城高级中学
魏巍)
【胡兴桥总评】
“文章合为时而著”,“子思”回应母校学子的“困惑”,主要是要处理“文化”与现实的“尴尬”问题。
该考生最重要的得分段是第三段。
在第三段中,该考生集中笔力,比较深入地阐述了儒学流于“肤浅”的三层可能性的原因探讨,非常难得。
这一段启示我们:
在考场行文中,抓住题旨的“关键”,冷静深入地加以思考与剖析,是多么的重要!
02号
6055260104
(一个“守”字,暗含了对儒家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大同”在此应指“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守得”与“方得”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关系,道出了坚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用词精练,巧妙的回答了原材料的问题。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作为学长,我非常高兴你对儒家文化有如此现实的考量。
的确,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我想告诉你,守得儒道,方得大同。
坚守儒家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大益处。
(开篇有强烈的角色意识,直接回答了同学的提问,宛如学长子思亲临现场,语言亲切,观点明确,末句正好体现了写作思路。
儒家文化以“仁”和“礼”为核心,弘扬道德和至善的力量,但听上去没有任何强制力,这也许正是你担心的来由。
但你的担心却是以仅有你一个人去践行这种道德行为立论的前提的,故而略显单薄。
但如果设想人人都践行并弘扬这种理念,其中的美德力量也必然能引导个人行为规范,推动社会向大同并轨。
如果这样说不够清楚,那么我就从“守”、“破”、“离”三方面来进一步解释一下。
(此段起衔接作用,化身为子思的作者开始循循善诱,从提问同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拈出“强制力”这一核心词,可谓简省而有力;
进而分解出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应了“分析分析”,分而析之的话。
守,即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三毛曾经说过:
“心之如何,有如万丈迷津,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你对待儒家文化,就应当保持类似的态度,不管别人怎么做,不管世界怎么变,你坚持礼让,坚持以德服人,其实是你坚守自我,不向逆流妥协的体现。
况且如果人人都能在喧嚣中守得一份儒家文化的宁静,那么又何惧被争抢无序的人群侵夺了正当的权力?
(怎么守儒道?
此段给出了答案:
坚守本心。
强调个人的坚守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承,突出了个人的坚守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引用名言有力度,阐述主题显思想。
破,即打破惯性思维,看到这个世界好的一面。
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在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固了向善的道德堤防,大部分市民已十分理性,道德的社会集体认可度在稳步提升,诸如你提及的乱象已基本无迹可寻。
故而你这种十分现实的考虑很好,但社会已经悄然改变,你的忧虑大可打消了。
(该如何看待儒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施行困扰?
破,心向阳光,看社会的积极面。
这是子思给出的回答,引导学子正视社会的积极转变。
此段遣词造句尚需斟酌,譬如“诸如你提及的乱象已基本无迹可寻”,此句既不吻合原材料,也不能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离,即锐意创新,给儒家文化找到一条通往现今的路。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儒家文化如果一成不变,确实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所以如果你能在保持儒道积极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将其与时代要求相符合,那么更多的人会乐于接受它,并主动践行儒道,而不会再有这些顾虑。
(又如何解决儒道在现实生活中的施行问题?
离,锐意创新,积极变革。
该怎么变革?
与时俱进。
能用“离”字去论证主题,体现了作者的创新之思。
此段重在进行措施分析,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思路颇好,但稍显笼统,不够具体。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
“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身影投射在自己面前,成为前路的阴影。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本应是指引社会前进的明灯,如果你过度忧虑,它也会变成前进进路上的阴影。
所以,希望你记住,坚守儒道,方得大同,为儒道守破离,你会看到世界和谐的风景。
(引用泰戈尔名言,进行反面思考,重申论点,坚守儒道创和谐,印证标题,前后照应。
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也希望你能坚持热爱儒家文化。
(发出倡导,子思谦谦有礼,真挚诚恳。
学长子思
X年X月X日
此文亮点纷呈,能在考场上写出如此佳作,实属难得。
1.眼中有要求,心中有观点。
文章处处有子思的身影,作者有强烈的对话意识和角色意识,很好地完成了作文材料中的驱动性要求;
标题即是观点,结构对称,立意准确鲜明。
2.结构层次明,概念意识强。
文章从“守”“破”“离”三个维度层层论述,先论个人坚守,再论个人态度,后论儒道要施行的具体做法,说理循序渐进,论证思路清晰;
文中对“守”“破”“离”三个词阐释到位,有很强的概念意识。
3.卷面颜值高。
此文书写美观工整,一见亮眼,易得阅卷老师青睐。
几点异议,和大家商榷:
一是遣词造句需思量,表述要准确,要联系原材料和社会现实;
二是论据稍显不足,第五段论述略显空泛;
三是对于“守”“破”“离”的理解与阐释。
“守破离”源自于日本剑道学习方法,后发展到其他武术与行业,守指最初阶段须遵从老师教诲达到熟练的境界,破指试着突破原有规范,离指自创新招数另辟出新境界,这三者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
此文作者相当睿智,借用这三个词,颇有新意,尤其是对“离”的解释和原来内涵相似。
由此说来,对“守”“破”的解读是否要和原内涵相关?
三者之间是否要有内在关联?
杨慧
评)
结合作文原材料,合理选择角度与对象,采用书信体成文,是一部分考生在文体上创新的首选,我要说的是,书信体不是得高分的必由之路。
本文虽然采用书信体,但是行文中体现的“思想性”远远超越了“文体”本身。
围绕“儒学的现实困惑”,该考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守破离”三个维度加以阐释,虽然不一定科学准确,但基本上能自圆其说,这番勇气与胆量,可为广大考生示范!
03号
0304205054
(标题套用孔子名句,深得儒家文化的奥义;
且该标题切中题意,很好地传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态度,显现出儒家功底不薄,本身就是很得体的表达。
这位同学问得很好。
相信有很多人有相同的疑问:
儒系青年该如何生活?
(“儒系”二字,由“佛系”演化而来,接地气的好词。
)儒家文化,自孔子以来,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几千年也没能阻挡儒学发展的脚步,自有其原因。
(第一段针对学子的困惑,针对性地“回应”,虽显生硬,却也恰到好处。
儒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
(第一句富有哲理。
)每个人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个人的儒文化。
每个人对待儒文化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认为儒文化能让自己平心静气,有些人认为儒文化使得他们的精神得到熏陶……于我而言,儒以为己任,不亦乐乎?
(本段通过罗列对儒家文化的各种态度,最后表明自身的态度,视野开阔。
挤公交车是当今生活的一大“难题”。
上班的人多,上班时间集中,车次少造成了搭乘公交车的必须要挤的状态,可这与生活中坚持儒文化并没有什么冲突,儒系青年会告诉你:
总有办法解决的。
(笔头一转,针对“挤公交车”来思考“儒系青年”的做法,切合题目的“任务驱动”,好。
孔子当年游列国劝诸侯而无果,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儒学的传播。
庙堂中儒学无法传播,江湖中仍有它的立足之地。
孔子杏坛讲学,培养了多少杰出人才!
他的弟子子贡、子路、子由等,以及他的儿子孔鲤,都是十分出色的“大儒”,他们有的进入了朝堂,有的居于范世(凡世),有的甚至无法温饱。
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儒文化上的造诣,以及他们:
“儒以为己任,不亦乐乎”的高尚情操。
子思我,愿意亦此。
(此段结合“子思”对儒家文化的深入思考,切合“子思”的学术背景与身份,考生眼里有“对象”,难得!
不是每个人都有张载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但每个心中有儒文化的人,只要对儒文化抱有善意,给与足够的尊重,也可以成为一个“儒者”。
(引用张载的名言打头,笔头倏然转至如何成为一个现实中的“儒者”,文脉跌宕。
“儒者”如何挤公交呢?
他们一般采取平和的心态,坐不上车就等下一班。
但若一直坐不上呢?
“儒者”会告诉你,早起十分钟,往回坐几班站,自然就有车可以上了。
所以,儒文化在生活中并不会阻碍你,有时,它还能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结合现实,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有一定的说服力。
“人之初,性本善”。
从小我们就接触儒学文化,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背出《论语》中的名句,每个人都有成为儒者的潜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当你成为一个心中充满儒文化的人后,你周围的人也将受你的影响,成为一个心中有儒学的人。
慢慢地,儒学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迈入“儒者”的行列。
当人人都认为“儒以为己任,不亦乐乎?
”时,儒者们“挤不上公交车的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
(对现实中的问题,该考生首先认为“人们”是有儒家文化潜质的,然后认为儒者是可以相互“感染”的,这样论述,层次较为明晰。
人们称赞孔子,称赞儒学,肯定二者在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人们对于儒文化的理解逐步深入。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兴办孔子学院,研究和学习儒文化。
作为看孔子直系传人的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爱它、敬重它呢?
(结合儒家文化流行的现实,最后一句反问,很给力!
身为一名“儒者“,我深感:
与儒为伴,不亦说乎?
我坚信,在不远的未来,”儒者“将会越来越多,共同构建美好社会!
(点题扣题,简短有力。
本文在首段直接回应任务,不仅体现了强烈的对话意识,而且能够准确把握材料核心,提出“儒系青年该如何生活?
”的问题,且该句化用当下流行词语“佛系青年”,用“儒系青年”俏皮而亲切。
第二自然段继续阐释儒学与生活的关系,并以此为立论基础,提出了中心:
第三自然段回应材料任务,针对“有位同学”的问题,指出“挤公交车”与儒文化冲突时的态度。
第四、五自然段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等人在儒学上的理想和造诣,指出作为“子思我”和“每个人”践行儒学的方向。
第六第七自然段写“儒者”面对“挤公交”时应采取的态度,进而影响周围的人,人人践行儒学。
第八段通过儒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进一步指出其在今天的意义。
尾段呼应开头和标题,扣题紧,观点明。
文章主体部分从儒学的价值和意义、古人对儒学的践行、当下的每个人应如何践行儒学三个层次展开,结构合理,紧凑严谨。
内容上用例丰富,充实饱满,能巧妙准确地引用名言。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现实中儒者可能挤不上公交的原因思考不够,轻描淡写地用“这与生活中坚持儒文化并没有什么冲突”、“总有办法解决的”话来模糊回避问题,降低了本文的思想含量。
赵燕
考场中遵从“任务的驱动”,是我们写好考场作文的第一要务。
本次作文得分的三条依据分别是:
1、扣住子思的“回应”;
2、抓住“儒家文化的现实的尴尬”;
3、提出儒家文化的“现实出路”。
应该说,本文就是按照这种思路来进行的,很好地完成了本次写作的各项“任务”,虽然可能在行文上不一定句句经得起推敲,但瑕不掩瑜,这样的文章当然可以进入优秀类行列!
04号
0304101083得分:
——答同学问的一封信
(标题亮出观点,直接表明“子思”对某同学提问的回答。
同时用第二人称“你们”,不仅回应了现场提问的同学,而且把回答扩展到在场的所有同学。
写作任务完成得细致具体。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不同于“儒家文化”,在概念使用上还需要更加准确。
“需要你们来拾起”虽然强调了现场同学的责任,但是其言外之意又有“社会已经抛弃之”之意。
以对全社会的否定来肯定现场同学,这种思维方式不太可取。
不妨将“你们”换为“我们”。
另外,副标题需要居中。
亲爱的同学:
(文章属于现场回答。
以书信的形式呈现,似乎不妥。
不得不说,你所提问题很有实际意义,也恰到好处地点中了儒家文化在当世的“短处”。
是啊,在如今,挤公交车时着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若是还顾及着礼让他人,那八成是与公交车无缘了。
但是,相比于放弃礼仪,我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在当今社会,短时间内可能的确无法做到让人们在坐公交车时礼让他人,自觉排队。
但是,在将来那个由你们
这一代人撑起的新时代,未尝不可以!
(开篇对写作任务进行回应,先用形象的语言肯定了该学生的提问,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将来那个由你们这一代人撑起的新时代,未尝不可以”,将标题的观点具体化,但又不是简单地重复标题。
但首段太长,手写体占了11行。
不妨在“是啊”前分段。
考场作文,首尾段要简洁,3——5行便好。
独句成段也可。
相信以你的学识(你)一定知道,(强调写作的交际性,现场感,体现语言的得体性。
句首若加“同学”二字,现场交际感或许更强。
)中国在古代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星海中,儒家所倡的“礼”“仁”等观念在那里熠熠生辉了数千年。
但是,清朝以降,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在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本土文化的倒行逆施之下,几近支离破碎,到了如今,甚至约束人们自觉排队也无法做到。
儒家文化似乎已是穷途末路。
可是,孰不知,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五百载,犹有诸子百家力挽狂澜。
秦汉定鼎以后,中国还是那个知书达理,五常皆齐的中国。
(论据有力,语言简洁。
以历史的沿革为例进行论证,彰显广阔的阅读视野。
)相信,到了如今,在你们对伦理道德,对礼仪廉耻的坚持之下,定能还社会风气一个朗朗乾坤!
在那时你的后人一定不用提出如你一般的问题了。
(将历史与现实对接,呼唤当代年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忘语境,照应任务。
在拾起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回应标题。
)你们可能避免不了被质疑,被嘲笑,而你们最好的回应,不是自降身份与人争吵,而是心无旁鹜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付诸实践。
(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不是……而是……”这一句式用在议论文中呈现观点,甚好!
)信仰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用来管理别人的。
在每个红灯路口,只要你驻足停留,就算大部分人都忘却了“红灯停,绿灯行”,也会有人停下来与你一同守候;
在每个公交站台,只要你选择不推不挤,就算大部分人都忘却“孔融七岁能让梨”的典故,也会有人与你一同减少人群的拥挤。
(再次举例论证。
历史的宏大叙事与现实的具体事例相结合,论述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现实的时代感。
对偶句,增强文章气势。
)要每一个“你”都能弯腰拾起传统文化的花朵,属于你们的芬芳时代终将到来。
(照应第一段提出的观点。
陆游说,笑儒冠自来多误。
(引用陆游的《谢池春》诗句。
宕开一笔,展现学识。
)我却想说,如今正需要你们这一代读书(明理),肩负复兴的责任。
古有大儒以“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如今也需要你们来拾起落寞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文化之根。
(!
)(结尾发出倡议,升化主题。
二零一八年四月
子思于深圳
(格式错误。
应先署名,后写日期。
同时,宜删去“于深圳”。
考场作文不便透露自己的身份,包括地域、学校、真实姓名等)
【总评】
本文表达流畅,长短句的交错使用让文章张弛有度,既灵动又凸显了思维的严谨。
考生具有清晰的交流意识,写作中同时顾及到了“你”和“你们”,写作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
论述儒家文化而不流于空洞。
宏大历史观的呈现,体现了考生丰厚的积累,消解了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
具体问题的探讨不流于呆板,“在每个红灯路口”“在每个公交站台”两个长句子的使用,表现了考生良好的语言素养。
历史与现实的两相对照,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当然,概念的游离,格式的错误是本文明显的瑕疵。
全文只有四个段落(考场作文6——8段为宜),表明考生思考问题的逻辑链条有些局促。
书写可以更工整清晰。
(深圳市翠园中学
宋伟丽)
05号
0304103200
(揭示关键词——克己)
子思笃古好儒,于高中时代便颇有文名。
毕业后,受邀回校讲演,其间遭一生诘问:
“夫子倡‘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等道理,但若真将之推及生活,岂非连公车都挤不上?
(概述材料,提出话题。
我若子思,必会回答:
夫子所倡之‘礼’、‘德’皆非针对某一单一个体,而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
试想,若人人克己自律,等公交车时自会排队等候,又何谈‘挤’呢?
(提出中心观点——若人人克己自律,公车何须挤?
此生有此疑问,自是未得肯綮(不准确)。
夫子生于春秋战火之中,其时周室辙东,王纲渐坠(化用《三字经》“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诸侯作(坐)大,攻伐益甚。
在那个年代,道德之标杆欲倾,故宣圣提出‘克己复礼’,希冀能以此扶正人们的道德观念。
因为在当时若仅凭夫子一己之力,是不可能阻止大国间的相互征讨的,所以他希望人们自己觉悟,人人克己、推己及人而近取诸譬,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
(分论点1:
孔子提倡是人人克己复礼。
人人克己,自然不会出现争抢的行为。
宣尼公“礼”、“德”,不仅有人人自我约束的意义,也有“上行下效”的意味。
譬如他说“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统治者就好比天上太阳、月亮,他的德行是为人所效仿、歌颂的。
相悖于法家冷酷的法治、术治、势治,先师更是提倡“焉用杀”?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曹,草上之风,必偃”。
有了一个楷模供人效仿,民皆会如子来(化用《诗经·
大雅·
灵台》“经史勿亟,庶民子来”),根本就不需要严加管理。
处在一个人人争相追逐贤能,去恶向善的社会中,怎么还需要为挤公车而发愁呢?
(分论点2:
孔子还提倡贤者的榜样作用。
君子引导,小人归礼。
两处引用均出自《论语》,引用准确贴切,有说服力。
当然,在春秋那时,夫子的思想是很可笑的,是以子路宿于石门是见讥于守门侍卫(经典被动句,好!
)。
但将夫子的理论推广到当今的社会,必定是有极大价值的。
社会本就是人与人组成的共同体,穷其根本便会发现,治理社会便是修身正心。
改革者如同向浊水中加入清水,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此句逻辑不通,可删!
),而自律者则使自己这滴水变得澄清。
若千千万万滴水皆为清澈,社会这条河流又怎会污浊呢?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必然之后”,固夫子之“礼”,能使人耻且格,即有了人之四端,又为何会不顾廉耻,去与人争抢而上公车呢?
(重申观点,以比喻出之,生动。
但此段功能定位不清晰,作者似乎想在与法家的对比中推进文章,但遗憾没能往前推进文意,只是前一自然段的重申。
君子之于道,颠沛造次亦不能去之,何况只是为了赶几分钟,就抛却礼义,与人争抢,挤上公车呢?
何况,沐浴在人人自律的社会氛围中,就算跖民复生,也会谦让排队的吧!
(重申中心观点,总结全文。
1、书写清晰。
2、文章段落精干、条理清晰、引用合理。
文章密切关注写作要求——回应学生对儒家学说如何规范当今社会秩序的疑问。
文章简要引述材料之后即亮出中心观点,然后分两个方面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 高分 作文 点评 语文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