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628535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85.66KB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达尔文:
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思想;
③科学家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1)依据题干信息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牛顿,图二是达尔文。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力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注意从多方面分析原因,要把此题和近代社会联系起来,尽可能多的回答原因,这样才全面,如:
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
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
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
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
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哪两个国家展开?
(2)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用角度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3)“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
根据所学知识,绘一个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三项发明。
(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1)美国,德国
(2)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必须时间,事件相对应)
(4)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
多种方法梳理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等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走在前面的国家。
(2)依据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
”可知,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
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可知,材料二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依据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等。
4.材料论述题
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
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
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等级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
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美国已有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21000架。
汽车和航空工业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玮《世界历史》1989第6期
(1)材料中“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的技术成果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观点1:
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社会生活。
论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
汽车、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使人类的交通由陆地发展到空中,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与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
观点2:
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了工业结构的改变,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观点3:
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
(或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科技的中心)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奥托发明了内燃机,其后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美国人福特利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这些发明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引发了交通领域的第二次革命,又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因此美德用科技改变了世界。
综上所述,美、德是第二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例如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开辟了交通领域的新纪元。
(2)我提炼的观点是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根据材料“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
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5.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主角——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材料二:
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1)举出两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取得哪些成就?
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哪些影响?
(3)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两个新时代,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①爱迪生法拉第本次莱特兄弟。
②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器产品深入到生活诸多领域,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
内燃机的发明,汽车和飞机的研制使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更大发展。
③科学技术是巨大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等。
(任意两点)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德国人卡尔本次发明了汽车;
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等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标志:
1866年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产生了垄断,使资本主义国家步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所以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等等。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爱迪生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
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
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
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
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
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
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
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
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
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曾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间有电流流过。
对此,他做了记载并中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1)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等。
(言之有理即可)
(2)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1)根据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
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
(2)根据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根据材料“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
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可知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即可回答。
解答第三问主要抓住题眼“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
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
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
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
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
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
“好啊!
英雄来了!
”
——费尔南德兹·
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1)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行;
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
影响:
促进人口、货物的流动;
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等。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开始时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得到改善。
(3)态度:
歌颂。
原因:
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凸显了人的力量。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可以得出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再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的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领域变革。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可以得出促进人口、货物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再结合所学知识,交通领域变革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2)依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时期环境问题逐渐得到改善,人们开始不重视环境问题,后来通过改善城市设施等改善环境问题。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
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好啊!
”可见人们对工业化的态度是赞扬、歌颂。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显著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凸显了人的价值或力量。
8.科技是国之利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哪一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材料一中所提及“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这一创新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
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
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英国人阿萨·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2)这段评论反映出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有着怎样的评价?
(1)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解决了大机器生产中最关键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加重。
(从积极与消极两面性回答)
(1)结合材料一,依据所学可知,摆在英国经济发展面前的“急迫的问题”是动力问题,英国的自然资源不丰富,这就促进了英国的科技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广泛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2)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可知,评价一件事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由材料二中“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流出了纯正的金子”“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可以看出思想家从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这个角度评价的,理解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由材料二中“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野蛮状态”,可以看出思想家从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这个角度来评价的,理解为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工人受到的剥削加重。
9.读《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发明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电话被发明B.无线电被发明
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发明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
格拉汉姆·
贝尔出生于英国的苏格兰爱丁堡。
1870年贝尔移民到加拿大,一年后到美国。
1875年贝尔发明电话,1882年他加入美国国籍。
故电话被发明是在美国,故题干图片左边框填A。
伽利尔摩·
马可尼,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
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
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无线电被发明的地点是欧洲的意大利,故图中右框填B。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角逐移到了会议桌上,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继召开,从而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认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不能长久保持?
(2)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1)不能。
因为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能长久保持。
(2)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不能长久保持。
因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成的。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所以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
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
但是体系的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这个体系所依据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势被打破,潜伏的种种矛盾必日益尖锐,新的争夺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这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成的。
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
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
它的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这一体系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1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材料 第二次 工业革命 近代 科学文化 分析 专项 练习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062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