絜矩之道如何让员工自动自发的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628182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57.63KB
絜矩之道如何让员工自动自发的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
《絜矩之道如何让员工自动自发的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絜矩之道如何让员工自动自发的管理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中国人喜欢暗地自主
3.制度常使得主管无能为力
4.中国人的变化弹性大
5.人希望自主自动
第四讲以人为本重视领导力
1.要善于把握人性
2.凡事将心比心
3.人不是资源
4.管理者应该重视领导能力
第五讲絜矩之道的内涵(上)
1.何谓絜矩
2.中国文字是活的
3.制度要有弹性
第六讲絜矩之道的内涵(下)
1.不同环境规矩不同
2.中国特有的“规矩”
3.规矩是变动的
4.絜矩之道的内涵
第七讲絜矩之道是管理的根本
1.管理三要项:
安人之道
2.管理三要项:
经权之道
3.管理三要项:
絜矩之道
4.絜矩之道是管理根本
第八讲人应该自律有仁心
1.人应该自律有仁心
2.从事工商业要有仁心
第九讲有限范围最大自由
1.自由有一定范围
2.在规矩范围内自主
3.自主要讲求合理
4.人人守分有规矩
第十讲让员工合理的自动自主
1.自我意识促成自动
2.提供让员工自动的平台
3.主管要以身作则
4.守规矩方能自动自主
第十一讲人喜欢自主害怕自动
1.自动并不真实存在
2.喜欢自主害怕自动
3.用无形方法管理下属
第十二讲用心使彼此互动
1.让下属自动的艺术
2.将心比心达成默契
第十三讲絜矩之道的管理应用
1.巧妙帮助下属不犯错
3.将心比心防止本位
4.处理责任问题的艺术
5.无形管理促成主动
★课程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为什么西方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如此缓慢?
中国企业的管理突围之路究竟在哪里?
中国人、中国的企业具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中国式管理无疑是管理者们需要探究的方向,但是其核心究竟是什么?
☆中道管理是中国式管理最核心的思想体系,不掌握中道管理,无以掌握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和全貌。
中道管理系列课程由四部分构成,高屋建瓴、重点剖析,全面展示了中国式管理的智慧所在。
☆絜矩之道篇立足于中国人喜欢主动害怕被动这一特点,阐述如何让员工自动自发的管理之道,以期帮助管理者摆脱管理中的被动境况,充分调动和发挥出员工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改善管理效果。
【本讲重点】
自己的意识产生自动行为
要用感应的力量让他自动
有感有应大家都乐于自动
不施加任何压力才算自动
用心来感应是有效的途径
最好由上级先做好榜样
喜欢自主害怕自动
员工不可能完全听从命令,一切依组织的需要而行动,因为人都有自觉,人都需要自主。
中国人特别喜欢自作主张,擅自做主,但是,每次自作主张的结果常常是挨骂、受罚,因而形成了被动服从、偷偷自主的不正常现象。
表面服从,暗地里自作主张,会造成企业管理中的很多困扰。
中国人总是希望每个人都守制度,而自己却可以为所欲为,享受特权。
如果别人享受特权,他就觉得特权应该打倒。
人常常是很可怜的,对自己与对别人总是双重标准,看别人没有一件事情是好的,看自己统统是很完美的,这是典型的偏道思想。
就是因为人类有偏道的倾向,所以才需要常常规律自己走向正道,走向中道,这就是自律。
【案例】
人从哪里来,西方人是偏道思想,人是上帝造的,人是自然进化的。
而中国人的答案很简单,人是天地生的,我是父母生的。
我从来都说我从父母来,最早的人从哪里来,自然生成的。
中国人永远是人本位,神本位的人比较少。
人是自然所造,所以要谢天谢地。
人是父母所生,所以要有孝心,要讲究孝道,这就是中华文化。
害怕自动也是自主
人们自己的意识常常使自己不敢自动,可见害怕自动、不敢自动、或者不愿意自动,都受到自己的意志力所控制。
自己使自己被动,自己使自己不敢自动,自己使自己不愿意自动,事实上都是自己的一种自主行为。
一个人如果自己决定要被动,那么他人就很难逼使他自动,顶多推一步动一步,但还是被动的。
自己决定不自动,他人就毫无办法。
如果自己决定要自动,那么他马上就会自动起来,从被动变成真正的自动。
一个人要自动,而且要自动到合理的地步,才是大家所欢迎的。
如果自动到不合理的地步,那是所有人都讨厌的,所以一个人要自律,就是要求自己时时刻刻要动脑筋,困而后知。
中国式管理是生长在一个很穷困、很艰难的环境中的,而美国式管理则是产生在相对富裕、资源很充足,而且不需要动脑筋的地方。
因此中国企业的主管要努力让部属能够自动,部属也同样要努力使主管自动。
被动是很辛苦、代价很高的,而自动却是很轻松、很愉快,没有后遗症的,絜矩之道真正的用途就在于让人们能够产生自动自主的心态。
中国的黄河,专门跟人类开玩笑,黄河百害只有一利,可是西方的河却都是对人类很配合的。
中国的湄公河即澜沧江,需要水的时候它充满了水,要晒谷子的时候,它水干干的。
而黄河是专门跟人类捣乱的。
所以,中国人天生就会动脑筋,当遇到一个脑筋特别发达的人,要用很单调、很刻板的事情去规定他限定他时,是行不通的。
老板的话永远是对的,因为就算他一百个不对,下属也不能当场说出来,否则就叫顶撞。
而事后说,他很容易接受,当场说,他下不了台,就会恼羞成怒。
所以,下属在平时要养成习惯,上级所有的指示都说是是是,虽然明知道不是,但也不能讲,要等回去以后,把自己的困难再倒出来,告诉老板说我碰到这样的困难。
老板就会说既然碰到困难,就这样改好了,他就会随时改变。
人对于外来的压力,总希望加以抗拒,以免自己承受不了,危及自己的身心健康。
而不施加任何压力,人就无从抗拒,从而形成自动的行为。
这就说明在企业的管理中,上司要让下属自己产生压力,而不是对他施加压力,只有这样,下属对自己内心所产生的压力,就会无从抗拒。
自己的内心所产生的压力,有所反应,便是自动的行为。
要让下属自动自发,上司就必须从自己做起,不施加任何压力给对方。
絜矩之道就是将心比心,就是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有办法去控制。
管理与工程是截然不同的,工程定了就不能改,而管理定了随时可以改;
工程是有答案,而且是有一定的答案的,而管理虽然也有答案,但是不可能有一定的答案,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管理。
控制有两种,一种叫无形的,一种叫有形的,西方人是讲究有形的控制,而中国人讲究无形的控制,而且要加上全面,无形全面控制。
西方人会用仪表来控制,会用流程来控制,会用标准差来控制,这都是有形的。
如果一个经理戴了一只名贵的手表,西方人就无法去控制,而中国人是会控制的。
总经理会在某一天问人事部门经理,那个生产部王经理,怎么突然间戴一只名表,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是中国人最聪明的地方。
中国人会从那种好像不重要的东西中来发现重要的弊端。
愈逼愈没有效果
当发现部属愈推愈推不动,愈逼愈没有起色的时候,领导者必须提高警觉,因为这已经是物极必反,失去效果了。
部属时时期待推、催、逼、压,来时勉强承受一下,而去时马上变成耳边风,不当一回事,这时候又期待下一次的推、催、逼、压,然后再一次把它当作耳边风。
到不逼不行,逼也不行的时候,管理就失灵了。
俗话说“人不畏死,奈何以死逼之?
”此路不通的时候,最好反过来想一想,人未必真的喜欢被动,也未必真的需要推、催、逼、压。
人大多喜欢自动,不喜欢被动,可惜很多领导者往往误以为人喜欢被动,产生了很多不正当的管理行为。
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可以救国,却无法治国。
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
不能解决交通问题,所有的城市都有交通问题,科技再发达也无能为力。
科学没有办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科学没有办法解决人类喜欢打小报告的问题。
科学不是万能的,人类除了科学以外,一定还有哲学、文学、艺术,而这些东西才是使人生多彩多姿的东西。
人并不喜欢被动
人并不喜欢被动,恰恰相反,人是喜欢自动的。
一个人自动的时候,心甘情愿去做事,心情十分愉快;
一个人被动的时候,心里不情愿,做起事情来,不是拖拖拉拉,便是敷衍塞责。
同样一个人,自动和被动的时候,就可以成为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人。
你不妨时常问一问自己:
到底自己比较喜欢自动,还是真的喜欢被动?
调查访问的结果往往证明人大多喜欢自动,并不喜欢被动。
管理的错误心态
在拖拖拉拉的风气中,最严重的问题,反而是产生一种不正常的管理心态:
非严管不可。
严格管理,采取紧逼盯人的方式,凡事推、催、逼、压,好像不如此,就没有人做事,惟恐对部属宽恕一些,大家就会更加偷懒。
于是把不正常的推、催、逼、压看成正常的做法,并且变本加厉,愈催愈急,愈逼愈紧。
管理的错误心态,导致管理的不良态度,产生不良的管理效果。
絜矩之道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将心比心才能获得下属的拥戴和配合。
絜矩之道其实要注意言为心声,俗话说“相随心转”。
经权之道用现代的话叫做与时俱进,时间、环境、人都在不断的变化,相应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在变,即以不变应万变;
絜矩之道用现在的话就叫做和谐社会,人要成长只有靠和谐。
科技在进步,永远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叫做风险性,如果一切都是可计量的,那根本就没有风险性可言,任何企业都有相当的风险性。
絜矩之道才是根本,领导要安人,如果没有絜矩,就无法安;
要改变,没有絜矩,就无法改变。
质量管理不是要做出最好的东西,而是做出最合理的东西,质量是要求合理,而不是求好。
很多西方企业领导者的观念很像中国人。
但是,写书的人本身不是这种高端的人,反而要顾虑到更多数的读者,所以他不可能写出太高深的东西。
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只要当到,他很多观念其实跟中国人是差不多的,因为天下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马马虎虎就是最好的意思,而不是差劲的意思。
一个人镶假牙,如果这个假牙几百年都不会坏,那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人已经死了,那么假牙很好又有什么用?
还会导致整个牙周变动,再好也没有用。
品质不可以求最好的,因为成本太高了,是一种浪费。
人性化管理,应该是心连心、心交心,用此心感应彼心的过程。
心的感应力,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在有效。
部属认真地以上司为表率,模仿上司的言行,这便是有效的感应。
上司体贴部属的苦衷,处处为部属着想,也是一种感应。
有感才有应,有应才会引起更多合理的感。
上下级间彼此都用心,自然会心语相通,不至受到语言、文字的障碍。
多用心、少用言语,多以行为来表示,少耍弄嘴皮,就比较容易在上下级间产生感应。
自动也可以变成不自动,而不自动又随时可以变成自动,这是中国人最擅长的。
一个主管就要努力想办法让自己的部属自动,而不是等他自动。
如果一个主管天天都被部属问该怎样做事,那这个主管就是失败的。
一个主管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很强的判断力,让部属自动,就只有尊重他,只有问他问题,他才会学会自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主管在遇到下属问他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反问部属,你的看法怎么样?
最后没有一个下属敢空着脑袋来问他,下属一定有了充分准备才敢来问他,因为他知道主管有这一招,随时会反问回去。
而主管在听完下属的汇报后不可说很好,否则就表示主管要负责任。
相反应继续问问题,这样下属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中国人有一个特性是外国人比较难接受的,叫做不明言,而西方人是明言的。
如果西方人讲话不清不楚,所有人都会讨厌他,看不起他,而中国人如果讲话讲得很清楚,就很可能死得非常快。
现在很多人喜欢把话讲得清楚,表示他口才好,其实全错了。
下属不主动,主管往往要负很大的责任,主管总习惯把话讲得很清楚,这样下属就不会动脑筋,主管也不能够将下属的主动性调动出来,反而把下属搞呆了,这对公司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现场是随时在变化的,就算主管很有水平,很专业,也永远搞不清楚现场的状况。
所以,主管要抓大放小,原则性的事可以决定,而细节不要去参与,这样下属才有办法做事情。
【心得体会】
人从小喜欢自动
人常被骂到不敢自动
人被骂时仍然暗地里自主
阳奉阴违很可怕
人要对自己负责
人希望自主自动
人必须自主,才能够明白自作自受的道理。
人应该自动,才能够获得有利的生活能力。
小孩子最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本身就是一种自动的学习。
小孩子喜欢工作,常常自动做这做那,忙个不停。
他们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看起来相当不听话,实际上是一种自主的表现。
人会自动,同时也喜欢自动,这是上天给人最有利的生活能力,也是上天对人必须向自己负责的最好启示。
自动,才会勤劳工作;
自主,才必然承受自作自受的后果。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与员工间经常会出现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效用,因此必须缩短这种距离。
中国人写计划书,对象不同内容就会不同,领导一个指令下去以后,常常造成上下很多误会。
如果一个领导很草率地对下属说,你给我写一个策划书,下面就不讲了,他的下属就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写。
下属晚上回去写到三更半夜,写了2000多字,第二天领导说你写那么多干吗呢?
他就会很生气,你不早讲,我熬了夜,你才这样讲。
后来领导要他改成300字,他更气,早知道这样我昨天下午就写完了,何必搞到晚上?
懂得管理的领导交待下属给自己写计划书的时候,会交待他三点:
第一点这个是写给谁看的;
第二点大概要几百个字的篇幅就够了,你不必那么费劲或者说这次你要费点劲写多一点,大概一两千字;
还有第三点是最要紧的,一定要给出时间表。
一切事情如果把时间因素拿掉的话,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因为,下属不清楚上级什么时候要,如果第二天就要,他还没写完,或者他拼命赶完了,结果上级一个星期以后才要,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不愉快。
如果他交给上级的时候上级不在,找他要的时候,他又不知道在忙什么,这些问题常常使得彼此情绪很不好。
所以,站在下属的立场来设想,下属才会很愿意接受上级的指令,否则他会从心里产生抗拒的。
中国的工作说明书与美国不同,其中多了其他这一条,在美国没有其他这一条,工作可以顺利地完成,而在中国如果没有这一条,就会导致很多后果。
首先很多事情很多工作没有人做;
其次对主管来讲管理中缺乏弹性。
因此,中国人会用很多无形的东西,而絜矩之道大部分都在讲无形的东西。
很多主管到最后会被下属架空,主要的原因就是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心。
当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心的时候,下属很容易反控制、反授权。
中国人习惯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况,切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不畏死,奈何以死逼之。
一旦下属对上级毫不畏惧的时候,上级就完全没有用了,制度会使得主管无能为力。
一个人如果对主管一点畏惧的心理都没有,完全只是按制度走,那么主管就很难去领导他。
主管今天给下属奖励,如果是按照制度给的,他一点都不感谢你,因为他是按照制度应该拿的,为什么要感谢你呢,而且他还会抱怨,这个规定已经三年了,都没有调整,物价都涨了,三年前奖励两千块,现在还是两千块,他一百个不满意。
按照制度来激励是没有效果的。
因为,下属完全没有感谢的心理,之所以中国人会给主管比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就是这个道理。
换句话说,同样一件工作,主管会认定你有贡献,给你比较大的奖励,也可以认定你没有贡献,他装着没有看到。
所以,企业中很多地方是需要制度的。
但是,在奖励、激励这方面,最好是没有制度的。
宏基公司很有名,而且管理得很好,在宏基公司上班是不用打卡的,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趋向于不打卡。
因为打卡只有一个功能,就是提醒员工要下班了。
而如果不打卡,他根本就忘了下班,因为他工作还没有做完,怎么知道该下班了呢?
所以,很多管理者没有想到这一点,以为打卡很好。
高科技公司是很少打卡的,而且只有蓝领阶层才可以打卡,白领阶层不可以打卡。
有很多东西中国人没有搞清楚就乱用,结果搞错了。
发工资的事情很普通,但在菲律宾却是月初发也不对,月末发也不对。
因为菲律宾人只要今天领了钱,明天就没有人来上班。
所以,菲律宾的老板最怕这种情况,他不是怕把钱发出去,而是发了以后,第二天没有人来工作了。
所以那里的老板只好每个星期发一点点,让员工第二天还得来,发薪水要与心理挂钩才行,不能说爱怎样就怎样。
有时候小孩子只要自动,大人就会责骂他,说他不听话,爱乱动。
结果小孩子爱自动,却被骂得不敢自动;
小孩子爱自主,也被骂得不敢自主。
大人一方面希望孩子独立,不要太依赖父母;
一方面又把孩子骂得不敢自动、自主,这就是一种矛盾。
希望孩子自动自发,可是又常常加以责管,骂到孩子不敢自动自发,这是教育上的失误。
管理上也是一样,部属被骂到不敢自动,上司反而责怪部属被动,这是十分可笑的。
西方人认为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西方的管理中有一种功能、一种方式叫做领导。
但在中国组织是组织,管理是管理,领导是领导,是不一样的,人们会把领导的成分提得很大。
现在的中国是过度的管理,而缺乏领导,中国人大部分的功效是在领导,而不是在管理。
人们过分地泛管理化,就好像管理涵盖一切,这是错误的。
高层是以领导为主,中阶层以管理为主,这是中国的特色。
所以只有巩固领导中心,从来没有加强管理功能,如果加强管理功能,只会使士气越来越低落。
中国人强调以人为本,很多事情要把它串联起来,就知道该怎么去调整。
怎样才能使人自动,这是领导的核心问题,而管理是谈不上让人自动的,一个制度化使每个人都一样,要让一个人自动,就只有靠领导。
领导得好,干部很自动,领导者很轻松;
领导得不好,干部很被动,领导就会很吃力。
美国人是比较固定的,他守法就很守法,他听话就很听话,这个人不守法就不守法,不听话就不听话,没有区别,他是分开的。
而中国人不是,同是一个中国人,有时候很规矩,有时候非常不规矩,有时候很有信用,有时候完全没有信用。
中国式管理的沟通有三大特色:
第一句话,我告诉你,你就不要告诉别人。
但外国人不会这样,既然你告诉了我,那么我要不要告诉别人,是我的事。
第二句话,你如果要告诉别人,就不要说是我说的。
外国人说是你说的就是你说的,你不能告诉别人是我说的。
第三句话,你如果告诉别人硬说是我说的,我一定说我没说。
在中国,絜矩之道对领导者的影响很大,当他讲话的时候,就会想对方是否能听得进去,这很重要。
听得进去才会讲,听不进去就不会讲。
而西方人是有话就说,不管对方是否能听得进去,二者基本不同在这里。
所以一个中国人是否懂得沟通,就看他开口说话人家听不听得进去。
如果连听都听不进去,这种沟通等于零。
因此为了要让对方听得进去,领导者就必须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来听听这句话,感受如何,这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者应当只说该说的话,而不说想说的话。
当领导者看到一个员工时,如果一眼看过去就认定他是被动的,那就无法领导他。
相反如果假定他是自动的,那么就很容易领导他。
今天要搬这张桌子,领导看到一个员工说,帮我把这张桌子搬到那边去,他可能会告诉你,我今天没有办法,因为我手痛,如果平常的话,我一扛就过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没有手痛,你搬过去好了,为什么要让我搬呢,他心里的话从来不会说出来的。
所以,要听一个中国人的话,不要听他嘴里讲话,要听他心里的话。
当主管是不可以这样发号施令的,讲话之前先看看对方,这是很重要的。
对方手上有一个小贴布,你没有选择,第一句话问他你手怎么样啦,不要谈工作。
他马上会说没有怎么样。
主管说你手痛,算了,我自己搬好了,他马上说,你走开,他就搬走了。
因为他是自动的,他要做的事情不会觉得有什么不愉快,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不是你欺负他,这两种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不自主,根本就不能生存,样样靠别人,自己迟早活不下去。
部属被骂到不敢自主,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实际上部属还是不放弃自主的机会,不过是暗地里自作主张,表面上服从而已,这样就可能养成部属阳奉阴违的坏习惯。
阳奉阴违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不相同,是一种只顾自己不顾整体的不良行为。
暗地里自主,不如让部属有参与的机会,鼓励他自动、自主。
职位越高的人,越不可以有话实说、有话直说,而是要讲得稍微拐个弯,抹个角,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西方所缺乏的就是阴阳的观念,而中国人所擅长的却正是阴阳的观念,有刚就有柔,有威就有恩,是应该两边都照顾的。
有一个电脑公司在下雨的时候接到客户的电话说,他的电脑坏了,叫派人去修复他的电脑。
如果在美国,电脑公司遇到这种事情,接电话的维护工程师只有两种答案:
一种说好,过一五分钟我会来,一种是今天雨下得那么大,我不能来,他讲得很清楚。
而中国人是不会的,中国人接到电话都讲第三种话,你们那边没有下雨吗?
他不会说我来不了,他心里在想:
你没有良心嘛,雨这么大,还叫我来?
一般的主管都会跑去骂他,年纪轻轻这么没有敬业精神,而这种方式往往是没有用的。
因为他很可能会告诉你,报告主管,我这两天一直想找你,你太忙了,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我告诉你,我下个星期不干了。
弄了半天,情况越来越严重了,越有本事的人越不受这个气。
若用中国式的管理方式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客户打电话过来让去修电脑,那个维护工程师说,你那边没有下雨吗?
他这是不满意对方了。
这时主管就可以告诉他,雨这么大,你不要去了。
中国人很奇怪,你说雨这么大不让他去,他马上会讲,雨是很大,但是客户电脑坏了,我怎么可以不去呢。
你说你要去就等雨小一点再去。
他马上讲,这个雨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现在就要去。
主管就说,要去小心一点。
他就很痛快地去了。
这就叫做借力使力、顺水推舟。
他之所以不想去是因为这种客户钱没有交,还到处讲公司的坏话,他有气。
可见他是对的。
这时你就跟他讲,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客户的话,工程师去了以后,就会很感动因而改变态度,如果你不去,他和你的裂痕会越来越大。
他会说你讲的有点道理,我去好了,他就会去的。
对一个人要先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然后你再告诉他道理,他多半是容易接受的。
人在气头上,讲什么道理都没有用。
要先想办法让他心平气和,你再向他讲道理,就会非常有用。
中国人有一种毛病,表面上答应实际上不去做,这叫做阳奉阴违。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阳奉阴违,而是上级的政策照做办,但是实际落实有困难,下级就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落实上级的政策,这不是阳奉阳违。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两种典型的不同态度:
一种是在把上级的政策贯彻、落实时,下级会有所调整,而下级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政策;
另一种是落实政策的时候下级会拐个弯,给自己牟取更多利益,营私舞弊。
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不好,不可轻率地下结论。
将心比心有一个很好的标准,就是看你是为公还是为私。
一切为公,怎样变都是对的,就算变错了,别人也会原谅你;
但如果是为私,所有人都会指责你。
中国人是根据看不见的动机来进行论断的,而西方人是根据看得见的结果来论断的。
中国有两句话:
一句话叫做不以成败论英雄,另一句叫做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中国人会两边兼顾。
西方人说这个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而中国人说好,一定会加上一点不好,说不好一定加上一点好。
中国人比较实际,因为他们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相当多的缺点,但不可能没有优点。
所以,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员工 自动 自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