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618742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9.65KB
语文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文档格式.docx
《语文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解析版安徽省合肥市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美国举行的2018跳绳世界杯中,中国队以绝对优势让五星红旗多次闪耀在赛场最高处。
令人惊奇的是我国队员大多以学霸小学生为主。
B.不到一天,孩子们又在双胞胎溺亡的青岛野海滩游泳了。
悲剧为什么没能让更多人警醒呢?
难道大家不知道侥幸心理是最致命的暗流?
C.今天的中国,正经历成长的风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
D.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答案】A
本题考查语病。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令人惊奇的是我国队员大多以学霸小学生为主”句式杂糅,选项把“大多是学霸小学生”和“以学霸小学生为主”两句杂糅到一起,应该改为“大多是……”或“以……为主”,两种句式选取一个。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比如A项把“大多是……”和“以……为主”两句杂糅为一处。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曾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后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在攻打樊城时,水淹七军威名远扬,终因轻敌兵败麦城。
B.《水浒传》中“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都是突出刻画英雄人物武松形象的精彩篇章。
C.《西游记》中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触犯天条之后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修成正果,成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D.《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薛宝琴、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答案】D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D项,“金陵十二钗指的是……薛宝琴”错误,应把“薛宝琴”改成“巧姐”。
“金陵十二钗”主要包括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本题考查的范围较广,每个选项考查一本名著,主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红楼梦》。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因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国的三个降将而得名。
B.“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句中的《诗》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诗经》,后世诗人常表达的“黍离之悲”即源于《诗经》中的《黍离》篇。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调动官职,多指贬官,句中的“迁客”即指降职到外地做官的人。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节”指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答案】C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迁’多指贬官”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故应是“多指升官”。
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语主要有:
谪、贬、放、左迁、窜、左除、左降、左转。
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升、擢、拔、迁、晋、进、加等。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6.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
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
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题干“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答题抓住各句中关键词语分析,①“八月”“登高”②“拜婵娟”“怅假期又一年”③“生前”“沅湘碧潭水”④“火树银花合”“明月”,答案为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
各诗题目分别为:
①(唐)王缙《九日作》;
②(唐)罗隐《七夕》;
③(宋)梅尧臣《五月五日》;
④(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登高,指重九登高的习俗。
这一活动具有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特点,故属节令性的一种民俗体育活动。
古人登高,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之日进行,但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也有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
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
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
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
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
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经典,应当注意细心领略和体会作品的艺术风格。
,,。
。
,。
比如,可以格外注意其叙事的角度与方式,注意语言的节奏、语气、修辞,乃至句式等等。
①有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不无道理
②包括题材、结构、风俗描写、人物塑造等
③也可以从语言艺术入手
④风格形成的条件比较复杂
⑤我们欣赏与把握大师经典的风格
⑥但多种因素中有一种特别重要,那就是语言
A.④⑥①⑤②③
B.④②⑥①⑤③
C.⑤②③④⑥①
D.⑤③②④①⑥
横线上文讲到“风格”,比较四个选项,虽然④和⑤都提到“风格”,但④比⑤更适合连接上文,因为前者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而且后者中的“大师”在上文没提到。
于是排除C.D选项。
再比较A.B选项,②更利于说明④中的“复杂”一词。
做题时结合上下文,使用排除法较好。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与鉴赏(36分)
(一)诗歌鉴赏(3分)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在冬春之交,作者停舟北固山下,眼望大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
B.首联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飘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D.颈联中“生”“入”二字有拟人意味,写出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残夜”“旧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哀伤凄婉的情绪。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D项,“‘残春’‘旧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哀伤凄婉的情绪”分析不恰当。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
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
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
【乙】
曾子
(1)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
"
华而睆,大夫之箦
(2)与?
子春曰:
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
呼!
曰:
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曾子曰然斯季孙(3)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曾元曰:
“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
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选自《礼记.檀弓》)
注:
(1)曾子:
曾参,孔子弟子。
(2)箦(zé
):
席子(3)季孙︰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
9.下列句中对加点字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躲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C.幸而至于旦(侥幸)
D.举扶而易之(更换)
10.下列对乙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B.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C.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D.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C.乙文抓住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言简意赅,而人物神情宛肖、呼之欲出。
如文中用一“止”字活现出子春对童子发问的斥责,用一“呼”字活现出曾子对童子发问的鼓励。
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所推崇的礼义精神,乙文中“曾子易箦”这一行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的具体表现。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答案】9.C10.B11.C
12.你爱我比不上他(童仆)爱我。
君子从道德原则的高度去爱护人,小人却以姑息迁就的方式去爱护人。
我还苛求什么呢?
【9题详解】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对加点字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C项,“幸而至于旦”,“幸”如解释为“侥幸”,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这段话是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经不起挪动,希望能等到天明,再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幸”应解释为“希望”。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曾子曰:
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这句话的含义是“曾子说:
‘是的。
那是季孙赐给的,我没有换它下。
(曾)元,(扶我)起换竹席’”,这是曾子对曾元说的话,“曰”表示对话,可以先断开,“然”解释为“是的”,应单独成句,“斯……也”是判断句,且“也”一般做句末语气词,应断开,“元”指“曾元”,这是曾子喊曾元,断开,故选B项。
【11题详解】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内容、写法的理解和分析。
C项,“如文中用一‘止’字活现出子春对童子发问的斥责,用一‘呼’字活现出曾子对童子发问的鼓励”错误,从文中来看,子春听到童子的发问,怕惊动老师,用一“止”字活现出子春对老师的尊重爱护之情;
用一“呼”字活现出曾子病重的虚弱和惊觉之状。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尔”,你;
“不如”,比不上;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都是状语后置句,应为“君子以德爱人”“细人以姑息爱人”,“以”,介词,用;
“细人”,小人;
“吾何求哉”,宾语前置句,应为“吾求何哉”,“求”,苛求;
句中的三个“之”都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乙参考译文:
曾子卧病在床,病情危急。
乐正子春坐在床边,曾元、曾申坐在脚头,童仆手拿蜡烛坐在角落。
童仆说“华美而光滑,(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吧?
”子春说“住口!
”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
”(童仆又)说“华美而光洁,(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
”曾子说“是的。
(曾)元,(扶我)起换竹席。
”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经不起挪动,希望能等到天明,再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
”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他(童仆)。
君子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小人爱人以无原则迁就。
我还要求什么呢?
只要能死得合乎正礼,就行了。
”(大家)扶起(他的身体)然后更换竹席,他回到席子上还没躺安稳就去世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①《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成人不自在。
②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
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
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
这还不行。
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
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
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
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
还是不行。
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③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
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
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
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④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
不完全是。
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金箍儿”。
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
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是怎么戴上的?
是他自己戴上的。
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
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
“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
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⑤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
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
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
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⑥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
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
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
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及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全文观点:
B.第二、三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强调了孙悟空与社会人的不同:
拥有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C.第四、五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
D.第六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14.文中“如来佛的掌心”“金箍儿”“八十一难”都有象征意味。
其中“金箍儿”意味着_____;
“八十一难”意味着________。
【答案】13.B14.
(1).“金箍儿”意味着对绝对自由的约束;
(2).“八十一难”意味着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
【13题详解】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及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概括文本内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突出强调了孙悟空与社会人的不同:
拥有绝对意义上的‘自在’”错误,选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二、三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神话传说中的孙悟空与原生态的人以及社会的人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内涵的能力。
首先理解词语的本来意思,如“金箍儿”本指金属制的箍,用以束物;
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如“金箍儿”在第四段,“‘金箍儿’。
……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解析 安徽省 合肥市 一中 学年 上学 新生 入学 素质 测试 语文试题 Word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061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