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接入网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613333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61.66KB
用户接入网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用户接入网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户接入网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频率
参数
B1(f1-f4)
B2(f3-f4)
f1
f3
f4
NTU(输出)
数值
1.5
0.2
20
18k
100k
LTU(输出)
单位
UIpp
Hz
1.1.3信号传输延时
单路信号传输延时是指两个方向上,T参考点和V参考点之间传输延时的均值,规定其值不超过1.25ms。
1.2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1.2.1音频特性
a)插入损耗
因为加入分离器使得1020Hz插入损耗增加,增加值应≤1.0dB。
b)衰减失真
成对POTS分离器引起的附加衰减失真相对在1kHz处的损耗在0.3~3.4kHz间的任何频率上不应超过±
1.0dB。
c)延时失真
由成对POTS分离器引起的在0.6~3.2kHz频率之间的包络延时失真应<
200μs。
d)回损
回声损耗(ERL)、低频振鸣回损(SRL-LOW,约300~500Hz)和高频振鸣回损(SRL-HIGH,约2200~3400Hz)在各种测量情况下应符合表2规定。
在PSTN和POTS接口的最小音频回损表2
测量位置
ATU_C
分离器
ATU-R
ERL
(dB)
SRL-low
SRL-high
PSTN
有
8
5
无
POTS
6
e)对地不平衡度
1)纵向输出电压
ATU-C呈现给U-C接口及ATU-R呈现给U-R接口的纵向分量,在100Hz~1MHz频域内,在任一4kHz波段内任1s内平均得到的有效电压<
-50dBv。
2)纵向转移衰减(LCL)
在PSTN和POTS接口处的LCL,在0.3~1kHz处应>
58dB,在3kHz处应>
53dB。
1.2.2ADSL线路接口的性能
a)回损
在U-C和U-R参考点,在ADSL频带的标称阻抗为100Ω。
在30~1100kHz范围内对应100Ω的回损应≥10dB。
b)纵向转移衰减(LCL)
在U-C和U-R接口处的LCL,在20~1100kHz频域内的LCL>
40dB。
1.3混合光纤同轴网(HFC)
HFC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1.3.1接口参数
a)数字基带接口特性
SNI(业务节点接口):
应符合GB7611中关于2048kbit/s接口规定。
UNI(用户网络接口):
应符合GB7611中关于64kbit/s和2048kbit/s接口的规定。
b)音频接口特性
符合GB6879的相关规定。
c)射频接口特性
见表3
射频接口特性表3
射频接口特性
SNI
UNI
标称阻抗
75Ω
输入口回波损耗
48.5~223MHz:
≥10dB
223~550MHz:
≥7.5dB
550~750MHz:
5~42MHz:
≥13dB
输出口回波损耗
输入口电平
92dBμV
<
80dBμV
输出口电平
92dBμV
60~80dBμV
插头
F型
1.3.2传输性能参数
5~42MHz射频传输性能
1)幅频响应:
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不大于±
1dB,在任何0.5MHz频率范围内,幅度变化不大于0.25dB。
2)载波互调比:
广播电视≥74dB(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
≥61dB(对电视频道内多频互调干扰)
3)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63dB(如果上行传输两路以上的视频信息)
4)载噪比≥50dB(如果上行传输两路以上的视频信息)
d)48.5~750MHz射频传输性能
1)广播电视:
2dB,在任何0.5MHz频率范围内,幅度变化不大于0.5dB。
调频广播:
任何频道内幅度变化不大于2dB,在载频的75kHz的频率范围内,变化斜率每10kHz不大于0.2dB。
2)载波互调比
广播电视:
≥57dB(对电视频道的单频干扰)
≥54dB(对电视频道内多频互调干扰)
≥60dB(频道内单频干扰)
3)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54dB(对电视频道的多频干扰)
4)载噪比CNR见表4
载噪比CNR表4
前端到光节点
光节点到邻频变换器
邻频变换器
广播电视
≥48dB
≥49dB
调频广播(单声道)
≥44.5dB
调频广播(多声道)
≥54.5dB
e)模拟基带话音性能参数,符合GB6879的相关规定。
f)模拟电视视频性能参数
1)微分增益DG≤5%
2)微分相位DP≤5度
3)亮度-色度延时不均匀性≤100ns
4)亮度-色度幅度不均匀性≤0.5dB
g)电视图像的主观评价,符合GB74.1的相关规定。
h)话音通道衰减,模拟话音全程衰减2dB≤A≤7dB,频谱资源采用低分割(SUBSPLIT)分配方案,将各种业务信息以及上行和下行信息划分到不同的频段,如表5所示。
HFC频带分配表5
波段
频率范围(MHz)
业务
R
5.00~30.0
(上行)电视及非广播业务
R1
30.0~42.0
(上行)电视业务
I
48.5~92.0
模拟广播电视
FM
87.0~108.0
调频广播
A1
111.0~167.0
Ⅲ
167.0~223.0
A2
223.0~295.0
B
295.0~463.0
Ⅳ
470.0~582.0
数字或模拟广播电视
Ⅴ
582.0~750.0
电信业务(电话、数据和VOD等)
1.4同步数字体系(SDH)
1.4.1电接口规范
a)PDH支路的电接口参数
SDH光缆系统可配有2048kbit/s、34368kbit/s和139264kbit/s电接口,其参数需符合GB7611要求。
b)155520kbit/s的电接口参数
SDH光缆系统应配有155520kbit/s电接口,其参数需符合《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暂行)》的要求。
1.4.2同步定时要求
SDH光缆系统应纳入已有的数字同步网结构,成为其有机的一部分。
我国数字同步网采用分级的主从同步方式,任一网络单元的同步定时都应最终跟踪至PRC。
线路终端时钟的定时要求
a)频率准确度
SDH设备时钟自由振荡时的输出频率准确度应优于4.6×
10-6(测试时间不少于1个月)。
b)保质工作方式(可选)
SDH设备时钟可具有保持工作方式,具体要求应满足ITU-T建议G.813。
c)时钟带宽
SDH时钟的带宽应处于1~10Hz范围。
d)频率牵引范围和失步范围均应为±
4.6×
10-6。
1.4.3运行、管理和维护
1.4.3.1管理功能
a)故障管理
1)告警功能
设备管理系统应该至少能支持下列告警功能:
能识别故障,并能进行故障定位;
能报告所有告警信号及其记录的细节;
具有告警过滤和遮蔽功能;
能够设置故障严重等级;
激光器寿命预告警。
2)监视参数
在SDH物理接口监视的主要参数有:
发送信号状态;
输入信号丢失(LOS);
激光器偏置电流。
3)外部事件告警
设备管理系统还应能收集与端站有关的告警(如无人站的开门告警和火灾告警等)并能上报。
b)性能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提供下述性能管理功能:
能按照G.826建议对误码性能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并能以ASCⅡ码文件形式传给外部存储设备;
能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
能对性能监视门限进行设置;
能存储和报告15min和24h两类性能事件数据;
能报告“当前”和“近期”两种性能监视数据;
能支持近端或远端环回测试功能。
c)配置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能提供下述配置管理功能:
能支持单向环的配置管理;
能支持1+1或1:
n保护倒换功能;
保护倒换参数可以设置、存储、检索和改变;
实际网络的配置应能按请求以图形方式在网管设备屏幕上完成;
能支持通道的交叉连接和配置;
能支持定时源优先级的选择。
d)计费支持功能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能提供下述与计费有关的功能:
与通道有关的数据(例如连接的时间和持续间隔、影响传输质量的损伤时间等)应有连续30天的存储记录可供调用;
上述数据应能以ASCⅡ码文件形式传送给外部存储设备。
e)安全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至少能提供下述安全管理功能:
XX的人不能接入管理系统,具有有限授权的人只能接入相应授权的部分。
应能对所有试图接入受限资源的申请进行监视和实施控制。
1.4.3.2软件要求
a)一般要求
软件应按模块方式组成,每个模块彼此独立,而且每个模块的改变和升级不得影响其他模块。
模块之间的接口必须有明确无误的定义和详细的文件记录。
对软件系统的主要要求有:
容易维护;
功能测试和模块修改简单;
全部软件及其模块清楚易懂。
b)安全性
软件系统应有保护机制防止过载引起的差错,特定元件的过载不应对设备或功能单元产生有害影响。
程序和只读数据必须有保护,内部测试机制必须能测试其主要功能,发现故障并产生告警信号。
一旦出现软件差错或电源失效后,系统应返回正常工作状态。
c)软件修改应能借助更换模块的方式来进行,修改工作不应影响控制活动和业已存在的数字信号连接。
1.4.3.3运行、管理和维护接口
a)TMN接口
SDH光缆系统至少在每一端能提供符合ITU-T建议M.3010要求的Q接口,以便与TMN相连。
SDH光缆系统与站内网管理系统之间的Q接口采用ITU-T建议Q.811和Q.812规定的CLNS1无连接模式协议栈,与远端网元管理系统之间的Q接口采用CLNS2无连接模式协议栈。
b)工作站接口
SDH光缆系统的终端站应配置与工作站的通信接口,接口特性应符合F接口的要求,目前可采用ITU-TV系统建议的规定。
c)使用者接口
SDH光缆系统的终端站应为使用者(即网络提供者)提供一个64kbit/s的接口,可用于建立临时性的数据/电话通信通路连接,接口特性符合GB7611的要求。
1.5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1.5.1比特率与帧结构
1.5.1.1比特率
各次群的标称比特率和容差见表6
各次群标称比特率和容差表6
基群
二次群
三次群
四次群
复用信号
2048kbit/s
±
8448kbit/s
30×
34368kbit/s
20×
139264kbit/s
15×
支路信号
可能是话音信号也可能是64kbit/s
100×
1.5.1.2帧结构
基群信号的帧结构应符合GB76113.3.1节规定。
二、三和四次群的帧结构见表7。
二、三、四次群数字复用帧结构表7
复用信号比特率(kbit/s)
支路信号比特率(kbit/s)
支路数
帧结构
8448
2048
4
比特编号
34368
139264
帧定位(1111010000)
(111110100000)
向对端数字复用设备发出的告警指示
留作国内使用的比特
从各支路来的比特
组Ⅰ
1-10
11
12
13-212
13-384
1-12
13
14-16
17-488
码速调整公务比特CJ1
码速调整公务比特CJ2
(CJ2,CJ3,CJ4)
码速调整公务比特CJ3(CJ5)
从各支路来的可用作码速调整的比特
组Ⅱ
1-4
5-212
组Ⅲ
组Ⅳ
5-8
9-212
5-384
9-384
5-488
组Ⅲ-Ⅴ
组Ⅵ
9-488
帧长
每支路比特数
每支路最大码速调整率(kbit/s)
标称码速调整经
848
206
10
0.424
1536
378
22.375
0.436
2928
723
47.56
0.419
1.5.2中继段衰减及带宽
对最大中继段长度的最低要求是,在BER≤1×
10-11条件下,多模光纤系统应符合表8所列之值;
单模光纤系统应符合表9所列之值。
表8和表9中S与R点间的最大衰减应包括光缆富余度和中继段总衰减。
多模光纤系统S与R点间的传输特性表8
标称比特率
(kbit/s)
标称波长
(nm)
光源类型
S与R点间的特性(BER≤1×
10-11)
最大衰减
总的3dB光带宽的最小值
(MHz)
1310
LD
LED
46
30
40
26
35
22
50
27
18
100
注:
对于短中继段,最大衰减值可适当放宽。
单模光纤系统S与R点间的传输特性表9
最大色散
(ps/nm)
不要求
28
300
1.对于短中继段,最大衰减值可适当放宽。
当线路传输速率不等于本表速
率时,最大衰减可参照本表要求另行规定。
2.为了增加中继段长度,最大衰减值可高于28dB(例如31dB)。
3.该值表示在1270~1330nm工作波长范围时139264kbit/s系统最大可能的色散值。
为了优化系统设计,必须把系统工作波长的最大色散限制到<
300ps/nm时,可通过限制系统工作波长并靠近光纤的零色散波长来实现。
1.5.3光端机和光中继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
当S点的平均发送功率可根据中继段长度确定。
当采用LD作光源时,一般为-9,-6,-3dBm;
当采用LSD作光源时,一般不小于-30dBm。
1.5.4光端机和光中继机的接收灵敏度
当BER≤1×
10-11时,在接收机输入端连接器C之前的R点处的最小平均接收光功率(即接收灵敏度)应符合表10所列之值。
光端机、光中继机接收灵敏度表10
标称比特率(kbit/s)
标称波长(nm)
光检测器类型
接收灵敏度(dBm)
PIN-FET
≤-52
≤-48
≤-41
PIN-FEN
≤-37
1.对多模系统,长波长的标称波长为1310nm;
2.当线路传输速率不等于本表速率时,可参照本表要求另行规定;
3.对于短距离的应用,在满足SR点间最大衰减前提下,适当放宽要求。
1.5.5光端机和光中继机接收光功率动态范围
10-11时,在接收机输入端连接器C之前的R点处的光功率动态范围应不小于20dB。
二、传输介质的基本技术要求
2.1光纤和光缆
2.1.1光纤的基本要求
a)光纤的种类及应用
在接入网环境中传输距离很短,因而本标准规定只使用1310nm波长性能最佳的单模光纤,即G..652光纤,它可以应用在1310nm和1550nm两个波长区。
b)模场直径和几何尺寸
由于光纤基模场强分布不局限于纤芯之内,因而单模光纤纤芯直径的概念已不再适用,而采用模场直径的概念来代替。
模场直径是表示基模场强窨强度分布集中程度的度量。
光纤在1310nm波长区的模场直径标称值应在8.6~9.5μm范围,偏差小于10%。
光纤的包层直径为125±
2μm。
c)模场同心度误差
光纤的模场同心度误差不应大于1μm,一般应小于0.5μm。
d)弯曲损耗
光纤在1550nm波长区的弯曲损耗应不大于1dB(暂定)。
e)衰减常数
光纤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区的衰减常数应分别小于0.5dB/km和0.3dB/km。
f)色散系数
G.652光纤的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最大零色散斜率为0.093ps/(nm2.km)。
在1288-1339nm范围应不大于3.5ps/(nm2.km)。
h)截止波长
G..652光纤在22m长光缆上的截止波长≤1260nm,在2~20m长的跳线光缆截止波长≤1260nm,在短于2m长跳线光缆上的截止波长≤1250nm。
i)光纤筛选张力
为了保证光纤的长期寿命,用于接入网光缆的光纤筛选张力不得小于8N(牛顿)。
测试停留时间均不少于1s。
2.1.2光缆的基本要求
a)光缆的种类
以结构形式分,光缆有枪套层绞式、骨架式、中心束管式和带状光缆等4种。
以敷设方式分,光缆有直埋、管道、架空、水底和局用光缆等。
b)光缆的机械性能
光缆的机械性能应能经受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曲挠、钩挂、弯折、卷绕等项符合国家标准GB.7425光缆机械性能试验的要求。
c)光缆的防护性能
光缆应具备防潮、防水性能。
此外,还应根据使用条件及安装环境的需要具备防白蚁、鼠、昆虫咬,以及防腐蚀、防雷等项符合国家标准GB.8405光缆环境性能试验的防护性能要求。
e)光缆的接头盒
光缆的接头盒应具备优良的机械性能,并具有防潮、防水性能。
接头盒内的光纤接头的质量对连接光纤的强度不应有明显影响。
2.2双绞线
接入网YD/T838-1997《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2.3同轴电缆
接入网所用的同轴电缆应满足YD/T897-1997《接入网用同轴电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三、网络性能要求
3.1误码性能
3.1.1度量参数
3.1.1.1n×
64kbit/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参数
a)误码秒比(ESR)
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出现的误码秒数与总可用时间秒数之比。
b)严重误码秒比(SESR)
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出现的严重误码秒(SES)与总可用时间秒数之比,SES表示BER≥1×
10-3s。
3.1.1.2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参数
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是以“块”为基础的一组参数,所谓“块”指一系列与通道有关的连续比特,对SDH而言,BIP-n属于单个监视块。
当块内的任意比特发生差错时,就称该块是误块(EB)。
进而,误码性能参数的评价只有在通道处于可用状态时才有效。
a)误块秒比(ESR)
当某1s具有1个或多个误块或至少出现一个异常或缺陷时称为误块秒(ES)。
在规定测量时间间隔内出现的误块秒数与总的可用时间之比称为误块秒比(ESR)。
b)严重误块秒比(SESR)
当规定测量时间内出现的SES数与总的可用时间之比称为严重误块秒比(SESR)。
c)背景误块比(BBER)
扣除不可用时间和SES期间出现的误块以后所剩下的误块为背景误块(BBE)。
BBE数与扣除不可用时间和SES期间所有块数后的总块数之比称BBER。
3.1.2误码性能规范
a)n×
64kbit/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
接入网系统从V参考点到T参考点之间n×
64kbit/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应满足表11的要求。
接入网n×
64kbit/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指标表11
速率
ESR
SESR
等效BER(泊松分布)
n×
64kbit/s
1.2×
10-2
1.5×
10-4
1/n×
1.87×
10-7
b)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
接入网系统从V参考点到T参考点之间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应满足表12的要求。
误码性能主要适用于不中断业务测量,也可用于中断业务测量。
接入网高比特率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表12
BBER
等效BER
2048kbit/s
2.4×
10-3
10-5
1.17×
10-9
34368kbit/s
4.5×
1.31×
10-10
139264kbit/s
9.6×
6.89×
10-11
155520kbi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用户 接入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