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600162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92.46KB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20-P21)
MIS的战略作用: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
以客户为中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面向整个供应链成为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的基本动向。
在信息化程度较强的环境下,企业的资产、流程、文档都用信息管理,决策者所需的关键信息,随时随地可以在企业中获得。
开发新产品、雇佣员工、订单管理,以及协调产品和服务均通过信息完成。
全球信息化也为企业带来了威胁,消费者能在全球市场上一天24小时选择商品,因此,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对单位的繁荣与存亡非常关键。
一个企业要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
可以说,建立MIS不是可要可不要的,而是必需的,是符合发展趋势的,是企业战略性的选择。
MIS面临的挑战:
对于软件产品来说,有:
(1)设计的MIS不符合企业的目标。
(2)MIS需要和管理流程融合。
(3)需求不明确,变化因素多。
(4)MIS的实施是涉及面广,参加人员多的复杂系统工程。
在MIS的开发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外界和内部的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等。
社会风险包括战争和内乱、国际关系、国家政策、外汇汇率、通货膨胀、新技术发展、同行竞争等引起的风险。
经济风险包括设备价格、税收变化、工资变动、人员的变化、工期变化等因素引起的风险。
技术风险包括系统规划、分析、实施、文档、维护阶段的风险。
管理风险包括领导素质、计划、人员组成、准备、协调等方面的风险。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
P40本章思考题:
1、简述管理的职能?
(P24)
(1)计划。
管理的计划职能就是要选择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决定实现这种目标的行动方案,从而为管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
(2)组织。
它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
(3)指挥。
它是指对所属对象的行为进行发令、调度、检查。
(4)协调。
它是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
(5)控制。
控制职能是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察,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工作能按原计划进行。
或者,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
2、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带来了组织结构变革?
(P28)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组织环境的激烈变化,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质的组织结构形式,虚拟组织、扁平化组织等尤为突出这些新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通过企业的组织重构,简化内部组织结构,尤其是弱化了等级制度,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知识的分享和每位成员参与决策过程,使得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敏感、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实力。
3、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
二者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P31)答:
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旦组织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它又会反过来促使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与管理的不断变革。
变革后的信息系统、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再次作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由此产生了一个循环。
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是互动的关系。
具体地说,一方面,组织的目标决定着信息系统的目标,组织的变化以及企业外界环境商业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的竞争范围,提高为顾客服务的水平。
4、企业流程再造的含义,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P34-35)
企业流程再造(BPR)是对企业流程所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使企业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业绩指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信息技术支持业务流程优化与重组。
应用信息技术的流程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在信息时代,信息流指引物流及资金流的方向和流量,信息流是企业业务流程的载体。
信息技术增加了提高流程质量的潜力,现代企业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流程创新,优化或重组新流程。
信息技术使信息流动最佳化,从开始到结束都使用数字信息流动以简化整体的流程,流程交接点和经手人也减少,从而提高了流程运行质量。
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的技术基础,它使企业克服时空的限制,流程沟通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企业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等企业应用系统用于支持整个组织流程的协调和整合。
5、企业资源计划是如何发展形成的?
(P36-37)答: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企业为了有效控制物料需求,率先引入了一种量化方法,即订货点法。
这种模型在当时的环境下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产品复杂性的增加,订货点控制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不能反映物料的实际需求,往往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而不断提高订货点的数量,从而造成库存积压,库存占用资金大量增加,产品成本也随之提高,削弱了企业竞争力。
于是,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理论。
物料需求计划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MRP是根据在主
生产计划表上何时需要物料来决定订货和生产的。
将MRP的功能扩充到成本管理,延伸至经营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就形成制造资源计划。
这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生产管理方法,属于“推”式管理模式。
MRPII以计算机为手段,能够以手工无法比拟的效率处理复杂的计划问题。
MRPII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交货期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库存,以降低生产成本。
它与MRP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包
含了财务管理和模拟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MRPII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ERP。
第三章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P68本章思考题:
1、计算机硬件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
(P42-43)答: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类?
(P48)答:
按照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因特网。
(1)局域网是在小范围内将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围设备互联而形成的网络。
(2)广域网是将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多个计算机系统或局域网通过通信线路互联从而实现数据通信的网络。
(3)城域网是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企业、单位、多个局域网进行互联而形成的通信网络。
(4)Internet又称为国际互联网络,是从美国国防部1969年建立的高级研究项目部门网(ARPANET网)发展而来。
3、访问Internet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P52)答:
一般使用电话线和数据专线两种方式。
(1)通过电话线可以使用普通拨号方式。
(2)通过数据专线连接方式。
4、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P45,54)答:
数据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的对象;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计算机中
所存放的大量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查询并提供一定处理功能的大型系统软件,是用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的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及其管理、维护和使用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使用人员的总和,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于数据库系统的一部分。
5、关系数据模型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P55)答:
关系数据模型主要包括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关系模式五部分。
(1)关系:
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二维表,二维表名就是关系名。
(2)元组:
关系的一行(表中的值)即为一个元组。
(3)属性:
关系的一列(字段)称为属性。
(4)主码(关键字):
在一个关系的若干属性中指定一个用来唯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这个被指定的属性称为该关系的主码。
(5)关系模式:
在二维表中的行定义即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
一般表示为:
关系名(属性1,属性
2,……,属性n)。
6、E-R图如何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P57)
具体转换可以根据以下规则:
(1:
1)的关系转换为2个关系表,(1:
n)的关系转换为2个关系表,(m:
n)的
关系转换为3个关系表。
E-R图类型
1:
1
n
m:
转化表格的个数
2
3
转化规律
A(A1,A2,…,Am,B1)
B(B1,B2,…,Bn,A1)
A(A1,A2,…,Am)
B(B1,B2,…,Bn)
C(A1,B1,C1)
转化说明
实体A的关键字是A1,通过属性B1与实体B联系,B1是实体B的关键字,实体B通过属性A1联系实体A,形成1:
1的联系。
实体A的关键字是A1,实体B的关键字是B1,实体B通过属性A1与实体A联系,形成1:
n的联系。
实体A的关键字是A1,实体B的关键字是B1,添加实体C,实体C的关键字是(A1,B1),形成多对多的关系。
7、Access有哪些特点,这对于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有什么帮助?
(P58)
Access的主要特点如下:
(1)Access操作简单,与Office中的其他组件,如Word,Excel等,具有相同的操作界面、一致的设计风格。
因此,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数据转换方便,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将其他系统的数据导入和导出,避免了许多数据重复录入的工作。
(3)数据对象丰富,七种对象类型,基本满足了一般用户的需求,使许多没有程序设计基础的用户也能使用
它完成各种数据处理任务。
同时,它还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模块功能,这使得Access既可以作为后台
的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也可以作为前端系统开发平台。
8、Access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分为哪几种,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
(P62-63)
表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情况,在实际中:
(1)一对一的关系并不常用,因为两个具有一对一关系的表,可以合并为一个表,这样可能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2)一对多关系是关系中最常用的类型。
(3)多对多关系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实际操作中可以拆分为多个一对多的关系。
9、Access中数据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P60)
文本、备注、数字、日期/时间、货币、自动编号、是/否、OLE对象、超级链接、查阅向导等。
10、Access中包括哪几种查询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P65)
在Access中主要有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和SQL查询。
(1)选择查询是最常用的查询类型,即是根据指定的查询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获取数据并显示结果。
(2)交叉表查询将来源于某个表中的字段进行分组,一组列在数据表的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的上部,然后在数据表行与列的交叉处显示表中某个字段的统计值。
(3)参数查询是一种利用对话框来提示用户输入准则的查询。
(4)操作查询与选择查询相似,都是由用户指定查找记录的文件,但选择查询是检查符号特定条件的一组记录,而操作查询则是在一次查询操作中对所得结果进行编辑等操作。
(5)SQL查询是用户使用SQL语句来创建的一种查询。
11、Access中查询1985年出生的人员记录有哪些准则表达式?
试分别表示出来。
(P66)答:
主要有三种准则表达式:
Between#1985/01/01#And#1985/12/31,Year([出生日期])=1985,Like”*/*/1985o”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开发方法
P97本章思考题:
1、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中有哪些活动?
(P69)
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分为战略规划和执行规划两个层次。
战略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计划;
执行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化。
通过战略规划的制定,可以使系统的开发严格地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以保证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够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同时,也可以使各种独立开发的应用系统良好衔接,对企业业务形成全面的支持,使各种应用系统与组织环境相匹配,实现信息系统开发的经济效益。
战略规划活动主要包括:
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制定资源配置计划,确定子系统的开发次序,等等。
2、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
如何应用关键成功因素法?
(P71)
关键成功因素就是指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是分析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关键因素识别企业的主要信息需求和相关工作的规划方法。
即关键成功因素法是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信息需求的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德主要步骤如下:
(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
需要遵循信息系统规划与组织目标的一致原则;
(2)识别关键因素:
识别关键因素,包括子因素。
⑶分析信息需求:
明确关键因素的性能,分析信息需求,进行企业系统规划。
通过CSF方法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组织目标与信息系统规划的一致性。
3、什么是业务系统规划法?
U/C矩阵与系统模块存在何种关系?
(P72)
企业系统规划是根据企业目标制定MIS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该方法根据企业目标分析企业过程、数据类等,
然后再从数据类分析出系统的主要功能(子系统、模块),最后建立基于目标的企业规划。
U/C矩阵的过程主要是指逻辑相关并能够完成管理功能的活动。
数据类是指支持上述活动的相关数据。
通常是围绕活动的输入和输出形成的数据类,如计划、材料表等。
定义过程和数据类的关系,U(Use)代表使用,C(Create)代表创建。
将C和与之紧密联系的U画在一个框中,这些框便构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
4、生命周期法的主要文档包括哪些?
(P76)
生命周期阶段
阶段性成果
说明
系统规划
可行性分析报告
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否存在。
初步调查及技术、经济、社会可行性研究。
提出项目管理计划并获批准。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报告(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解决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详细调查、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
研究并确定新系统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报告(系统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
解决新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进行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研究并确定新系统物理设方
系统实施
程序、测试报告、用户使用说明书等
安装硬件和软件、程序编写、系统测试、人员培训、系统试用,并转换为新系统。
系统运行与维护
进行记录、修改记录等
系统运行后,对系统进行监控、评估
5、原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P79-80)
主要优点:
(1)便于满足用户需求。
(2)开发时间短、效率高。
主要缺点:
频繁的需求变化使开发进程难以管理。
由于需求依赖用户修改意见,如果用户本身考虑不周,可能会造成系
统偏离开发方向。
6、什么是订货点库存控制法?
它需要确定哪些参数?
(P90)答:
库存订货点法是指制定一个数量额,当库存达到这个数量水平时便可下达订单去采购订货的方法。
这种控制模型必须确定两个参数:
订货点与订货批量。
7、MRPII与MRP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如何理解ERP?
8、供应链在哪几个方面可以辅助决策?
(P94)
(1)生产:
市场需要什么产品?
数量是多少?
什么时间需要?
这些都与生产计划相联系;
(2)存货:
在各阶段需要存货的品种、数量以及再订货点,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
(3)选址:
设备和存货安排的位置;
(4)运输:
运输工具的选择,如航空、卡车、海运、铁路等,比较它们的费用及风险。
9、电子商务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P97)
(1)B2C电子商务。
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即网上企业销售产品给消费者,属于传统商务中的零售业务。
(2)B2B电子商务。
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即网上企业销售产品给其他企业。
(3)C2C电子商务。
是指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即消费者销售商品给其他消费者。
(4)B2G电子商务。
是指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电子商务。
即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各类信息的电子化变换。
第五章系统分析
P124本章思考题:
、
1、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前,如果不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能造成什么结果?
可行性分析主要从哪几方面进行?
(P99)
如不进行可行性分析而盲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可能导致所开发的系统因不能满足需求而失败。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可行性分析主要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
2、系统调查主要从哪几方面展开?
一般可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P103-106)答:
系统调查是对企业和组织现行系统及其周围环境现状的了解,从而掌握与系统开发有关的基本情况,确定信息需求。
(1)现有系统的基本情况。
(2)开调查会。
(3)信息需求、处理手段和信息资源。
(4)信息化现状。
一般可用的调查方法有:
(1)研究资料法。
(3)用户访谈。
(4)问卷调查法。
(5)实地观察法。
(6)发电子邮件。
3、对现行系统的分析与优化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P110-113)
(1)重新审定系统目标。
(2)对管理模式的分析和优化。
(3)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功能确定、处理手段的落实)。
(4)业务流程优化。
(5)数据分析(收集、来源、去处、存储和流量)。
4、数据字典包括哪几类条目?
试给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类条目的数据字典。
(P119)
数据字典中主要有六类条目:
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和加工处理。
5、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P114)
(1)确定新系统目标。
(2)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
(3)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关系。
(4)确定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6、系统分析报告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P123-124)答:
(1)引言。
说明项目名称、功能、背景资料、文本所用的专门术语。
(2)项目概述。
简要说明本项目在系统分析阶段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
(3)现行系统的调查情况(系统详细调查)。
(4)分析和优化。
(5)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产生。
(6)其他。
(7)实施计划。
第六章系统设计
P155本章思考题:
1、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原则是什么?
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大致应包括哪些?
(P125-P126,P154-
P155)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系统分析中所提出的逻辑方案为基础,根据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初主、客观条件,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系统的划分、功能结构等问题,从提高系统的运行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去完成系统物理方案的设计,使企业能从信息系统的应用中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等。
主要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注意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灵活性及可变性原则。
灵活性是指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3)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4)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不仅追求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效益,还应尽可能减少系统不必要的开销。
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
(1)功能结构设计
(2)代码设计
(3)数据库设计
(4)用户界面设计
(5)物理系统配置方案设计
(6)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
2、简述模块的要素及模块化的基本思想。
(P128)答;
一个模块应具备四个要素:
输入输出、处理功能、内部数据和程序代码。
(1)输入和输出。
模块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去向都是同一个调用者,即一个模块从调用者处取得输入,进行加工后再把输出返回调用者。
(2)处理功能。
指模块把输入转换成输出所做的工作。
(3)内部数据。
指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
(4)程序代码。
指用来实现模块功能的程序。
模块化基本思想就是:
把系统功能自顶向下地、由抽象到具体地划分为多层次的独立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一直分解到能简单地用程序实现为止。
这些模块以某种结构形式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
3、模块结构图的导出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P130)答:
一种方法是规范地由数据流程图导出初始模块结构图,另一种方法是系统设计者根据功能等因素直接进行功能结构设计。
4、简述代码的种类并举例说明。
5、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根据第五章的案例背景,将本章数据库设计举例中未给出部分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完成,完成后可以与第九章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核对。
(P139)
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包括:
用户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等六个阶段。
6、如何选择输出方式?
(P146)答:
除特别指定外,输出方式应根据输出的内容、格式特点、用户需求情况等因素决定。
需要送给其他有关人员或者需要长期保存的材料必须使用打印机打印输出;
需要作为以后处理用的数据,可输出到磁盘或者磁带上;
需要临时查询的信息,则可通过屏幕显示。
7、输入设计的原则有哪几条?
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有哪些?
(P146-P147)
(1)输入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信息系统 课后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