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药一习题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597101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37.49KB
西药药一习题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文档格式.docx
《西药药一习题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药药一习题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30μg/ml
C、20μg/ml
D、15μg/ml
E、10μg/ml
7、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联合用药,首剂量(负荷剂量)的计算公式
8、经过6.64个半衰期药物的衰减量
A、50%
B、75%
C、90%
D、99%
E、100%
9、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浓度75%所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为
A、1个半衰期
B、2个半衰期
C、3个半衰期
D、4个半衰期
E、5个半衰期
10、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中与X0成正比的是
A、tmax
B、Cmax
C、ka
D、k
E、F
11、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中的吸收速率常数的计算可采用
A、残数法
B、对数法
C、速度法
D、统计矩法
12、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C、达稳态时的AUC0-T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0-∞
D、多剂量函数与给药剂量有关
E、理想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一般是通过调整给药剂量X0及给药时间τ来获得的
13、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14、同一药物分别制成以下各剂型,MRT最大的是
A、片剂
B、颗粒剂
C、散剂
D、溶液剂
E、注射剂
15、代表了药物在体内滞留的变异程度的是
A、零阶矩
B、一阶矩
C、二阶矩
D、三阶矩
E、四阶矩
16、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A、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B、改变药物疗效
C、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
D、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
E、作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
17、生物利用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A、血药浓度法
B、尿药数据法
C、药理效应法
D、唾液药物浓度法
E、胆汁药物浓度法
18、可认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相对生物利用度AUC范围是
A、70%~110%
B、80%~125%
C、90%~130%
D、75%~115%
E、85%~125%
二、配伍选择题
1、A.Cl=kV
B.t1/2=0.693/k
C.Css
D.V=X0/C0
E.AUC=FX0/Vk
<
1>
、生物半衰期
A
B
C
D
E
2>
、表观分布容积
3>
、清除率
2、A.V
B.Cl
C.Cmax
D.AUC
E.Css
、评价指标“表观分布容积”可用英文缩写表示为
、评价指标“稳态血药浓度”可用英文缩写为
、评价指标“药-时曲线下面积”可用英文缩写为
4>
、评价指标“清除率”可用英文缩写为
3、A.
B.
C.
D.
E.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血药浓度公式
、残数浓度方程
、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
、达峰时间
5>
、峰浓度
4、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5、
对于多剂量给药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稳态血药浓度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蓄积系数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蓄积系数
6、
、稳态血药浓度
、当剂量较低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当剂量较大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半衰期
7、A.MRT
B.MDIT
C.MDT
D.MAT
E.MRTiv
、平均滞留时间
、平均崩解时间
、平均溶出时间
、平均吸收时间
、平均处置时间
8、A.100~120ml/min
B.80~100ml/min
C.50~80ml/min
D.10~50ml/min
E.<
10ml/min
、肾功能正常的成年男性肌酐清除率
、轻度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
、中度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
、严重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
9、A.V
B.BE
C.AUC
D.Cl
E.F
、吸收系数
、生物等效性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10、A.肠肝循环
B.生物利用度
C.生物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单室模型药物
、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的药物
、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
、服用药物后,主药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
、体内药量X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
三、多项选择题
1、关于速率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速率过程的速度与浓度成正比
B、零级速度过程的速度恒定
C、速率常数越大,表明其体内过程速度越快
D、速率常数的单位是时间的倒数
E、零级速率常数与浓度有关系
2、Css表示
A、坪浓度
B、最高血药浓度
C、最低血药浓度
D、稳态血药浓度
E、平均血药浓度
3、血管外给药中的F为
A、吸收系数
B、消除系数
C、吸收占剂量的分数值
D、消除占剂量的分数值
E、生物利用度
4、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A、C=k0(1-e-kt)/Vk
B、Css=k0/kV
5、用统计矩法可求出的药动学参数有
A、Vss
B、t1/2
C、Cl
D、tmax
E、α
6、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
A、比例法
B、一点法
C、两点法
D、重复一点法
E、重复两点法
7、影响给药方案的因素有
A、药物的药理活性
B、给药时间
C、药动学特性
D、患者的个体因素
E、给药剂量
8、以下属于生物等效性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是
A、方差分析
B、双单侧检验
C、(1-2α)置信区间
D、贝叶斯分析
E、统计矩分析
9、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包括
A、生物利用速度
B、生物利用时间
C、生物利用程度
D、生物利用过程
E、生物利用结果
答案部分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单室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药动学模型。
当药物进入体循环后,能迅速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并很快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都属于这种模型。
【该题针对“药动学基本概念、参数及其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生物半衰期表示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
【答疑编号8】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从临床角度考虑,分布容积大提示分布广或者组织摄取量多。
【答疑编号7】
【答案解析】只有A符合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该题针对“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0】
【答案解析】此题较简单,经过一个半衰期剩余药量为1/2,经过两个半衰期之后,剩余药量为1/4,三个半衰期之后剩余药量为1/8。
所以经过4个半衰期后剩余药量就是1/16。
【答疑编号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剂量即为X,本题X=200mg,V=5L初始血药浓度及静脉注射瞬间的血药浓度C0,C0=X/V=200mg/5L=40mg/L=40μg/ml;
C=C0e-kt=40μg/ml*e-0.3465*2=20μg/ml
【答疑编号2】
7、
【答案解析】首剂量用X0来表示,所以在CD中选择,且药物固定后是一个固定的常数,C中有变量t不对,所以应选D。
【该题针对“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8、
【答案解析】利用公式:
衰减量=1-(1/2)n可以计算得出答案,n等于半衰期的个数。
【答疑编号5】
9、
【答案解析】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fss=1-(1/2)n,n=-3.323lg(1-fss),n=2→75%。
10、
【答案解析】药物的tmax由ka、k决定,与剂量大小无关。
而Cmax与X0成正比。
【该题针对“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答案解析】血药浓度曲线由多项指数式表示时,可采用残数法求出各指数项中的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a的计算即可用残数法。
残数法是药动学中把一条曲线分段分解成若干指数函数的一种常用方法。
1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由于V及K都是所给药物的“生理学”常数,故只能通过调整给药剂量X0及给药时间下来获得理想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直观理解,只能认为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是介于稳态最高血药浓度(Css)max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Css)min之间的一个血药浓度,这个浓度的局限性在于它无法提供血药浓度的波动性。
【该题针对“多剂量给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13、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静脉注射时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方法。
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剂量即为X0,本题X0=60mg=60000μg。
初始血药浓度即静脉注射的瞬间血药浓度,用C0表示,本题C0=15μg/ml。
V=X0/C0=60000μg/(15μg/ml)=4000ml=4L。
故本题答案应选D。
【该题针对“非线性药动学”知识点进行考核】
14、
【答案解析】口服固体制剂时,在吸收进入体循环前需要先崩解成颗粒,后经溶出,成为溶解在液体中的药物,再被吸收进入体循环。
因此,固体制剂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应包括固体制剂的平均崩解时间(MDIT),药物的平均溶出时间(MDT),溶出药物的平均吸收时间(MAT)和药物在体内的平均处置(分布、代谢、排泄)时间(MRTiv)。
所以片剂的MRT最大。
【该题针对“统计矩分析在药动学中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15、
【答案解析】零阶矩代表药物的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一阶矩代表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情况,二阶矩则代表了药物在体内滞留的变异程度。
16、
【答案解析】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简单归纳如下:
(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
(2)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临床上合并用药引起药源性疾病或导致药物中毒的报道不少。
开展了TDM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对确定合并用药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3)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开展TDM对防止药物过量中毒和药物急性过量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作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及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手段。
【该题针对“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17、
【答案解析】血药浓度法是生物利用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该题针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18、
【答案解析】若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AUC的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在80%~125%范围内,且Cmax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在75%~133%范围内,则判定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答疑编号6】
【答案解析】对于公式题目首先记住表示方法,半衰期用t1/2表示,表观分布容积用V表示,清除率用Cl表示。
【答案解析】评价指标“表观分布容积”的英文缩写为Vd
【答案解析】评价指标“稳态血药浓度”的英文缩写为Css。
【答案解析】评价指标“药时曲线下面积”英文为areaunderthecurve,简称AUC。
【答案解析】评价指标“清除率”的英文为clear,简写为Cl。
【答疑编号4】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公式,注意掌握。
【该题针对“双室模型给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个模型下的血药浓度公式,注意区别。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多剂量给药的公式,注意掌握。
【答案解析】此题考察的是非线性药动学的公式,这类公式的特点是公式中含有Vm或Km,此外要记住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表示方法。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统计矩原理中各种名词的缩写,注意区别掌握。
【答案解析】肌酐清除率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肾功能正常的成年男性肌酐清除率为100~120ml/min,轻度肾功能减退者为50~80ml/min,中度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可降至10~50ml/min,严重肾功能减退者<
10ml/min。
一般药物的肾清除率与体内肌酐清除率成正比。
【答疑编号9】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各参数的表示方法,注意掌握。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药动学的一般概念,注意区别掌握。
单室模型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
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是肠肝循环。
主药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是生物利用度。
体内药量X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是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在体内衰减一半所用的时间是半衰期。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一些药物存在主动转运或载体转运,当药物浓度大到一定程度后,载体被饱和,药物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无关,速度保持恒定,此时为零级速度过程。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静脉滴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逐渐上升,然后趋近于恒定水平,此时的血药浓度值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用Css表示。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F为吸收系数(0≤F≤1),表示吸收占剂量的分数值,或称其为“生物利用度”。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E选项是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原始公式,当t充分大时可简化为公式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统计距应用。
用统计距法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可以求出半衰期、清除率、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等,不能求出达峰时间和混杂参数。
故本题答案应选ABC。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
比例法、一点法和重复一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药 习题 第九 药物 体内 动力学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