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资料自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586275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42.60KB
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资料自考Word格式.docx
《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资料自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资料自考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第一节领导
1、领导:
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体,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的属性:
(1)领导是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
(2)领导活动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尤其还具有社会属性。
3、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了领导的本质的原因:
(1)领导的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决定领导活动中主导要素得以形成。
(3)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4)社会属性不受自然属性改变的影响,仍然决定着领导的本质。
4、领导的特征:
(1)领导认识的特征:
1)原则性2)超前性3)综合性4)创造性5)系统性
(2)领导实践的特征:
1)依附性2)目标性3)组织性4)协调性5)超脱性
5、领导的基础:
领导基础:
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
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
影响力:
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
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及其构成是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
6、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
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就必须正确处理指挥员和勤务员,主人和公仆、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
必须
划清资本主义国家所说的服务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强调的为人民服务之间的界限。
第二节领导者
1、领导者的本质:
领导者与其他社会实践主体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
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性质和作用应当是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三
位一体的有机统一。
2、领导者的特征:
(1)拥有职权:
职权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力,职权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范围,
职权有客观内涵,与领导者的个人的主观特征无关。
(2)负有责任:
1)政治责任2)工作责任3)法律责任
(3)提供服务:
(4)富于创新:
(5)多重角色:
3、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1)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
(2)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
(3)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
第三节被领导者
1、被领导者的本质:
指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属性。
2、被领导者的特征:
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职务或担任较低职务
3、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
(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
(3)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
4、什么样的被领导者才是“好的被领导者”?
(1)要服从领导
(2)要支持领导
(3)要监督领导。
第四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1)相互信任的关系
(2)相互促进的关系
(3)相互支持的关系
(4)相互转化的关系
(5)相互监督的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第一节领导的职能
1、领导职能的地位:
(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
(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2、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
1)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领导是为实现某种组织目标而开展的活动,目标应该看成是领导工作的起点。
2)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引导的中心环节。
3)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
(2)指挥:
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3)组织:
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组织结构的合理配置,取决于组织结构内在要素的存在形式和组合方式。
要求组织结构是一个由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反馈五个部分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系统,要求组织结构具有全方位的建制,并具有生机勃勃的应变能力。
(4)协调:
1)通过积极的促进来达到新的平衡。
2)通过严肃的纠偏来维护正常的秩序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善于协调,统筹兼顾。
应坚持平等、公正、彼此尊重的原则;
坚持顾全大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
坚持行政目标一致的原则。
(5)监督:
(6)教育:
1)政治思想教育是实现领导决策的保证,尤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重要职能之一。
2)业务技术教育是帮助群众完成具体业务的保证。
3、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1)决策:
决策能力包括:
1)分析问题的能力2)逻辑思考的能力3)创新能力。
要注意:
1)要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机遇。
2)要不仅实事求是,还要恰如其分,
3)要善于运用冲突,论证中的冲突有利于激发想象力。
4)要具有自我否定的批判意识。
5)要善于评价。
(2)用人:
现代人才观认为,凡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服务的人,都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领导者用人要注意:
1)能级、能质对应。
2)优势定位。
3)结构优化。
(3)思想政治工作:
1)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应被教育者的思想发展变化规律。
2)依靠群众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第二节领导的原则
1、领导的总原则:
(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
(4)群众路线原则:
2、领导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1)组织体制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
2)人员序列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
解决两种关系:
1)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2)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2)分层领导原则:
1)分层领导由领导幅度所决定。
2)分层领导与领导职能相适应。
3)分层领导应该促进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3)系统整体原则:
(4)权责一致原则:
1)职务与权力分离,就会使领导出现工作“虚位”。
2)权力与责任的分离是官僚主义产生和泛滥的基础。
3)职务与利益相脱离会使领导工作缺乏必要的动力。
(5)民主公开原则:
1)能够较好地体现出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2)将有助于领导决策。
3)是群众对领导实行民主监督的前提。
4)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7)“相结合”原则:
1)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其次,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文件精神。
最后,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有关事件的性质、特点和本质。
3)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要把长远目标划分为若干阶段和步骤,使当前任务成为长远目标的一部分。
其次,要在当前任务中选好重点,并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最后,要根据长远目标,抓好战略对策,保证当前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章领导观念
第一节领导观念与科学领导的关系
1、领导观念:
领导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其形成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2、领导观念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
(1)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人们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2)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人们在领导工作中采取不同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
(3)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4)不同的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者采取不同的评价人和事的尺度。
第二节时代与领导观念的更新
1、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
(1)从国际来说,世界形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旧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2)今天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兴起新的技术革命的时代。
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3)今天的时代,还是激烈竞争的时代。
2、传统领导观念必须更新:
(1)应该认真对待和清理过去的领导观念。
(2)领导观念更新是不能割断历史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
我们所说的领导观念更新,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那些符合时代需要,有利推进四化建设的正确的、进步的、优良的新观念,摒弃或改变那些已经过时的、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旧观念。
领导观念更新的基本方向:
1)在指导思想上由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封闭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型转变;
2)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并迎接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领导方式上应是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3)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经济、大科学的发展需要,在工作方法上应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第三节现代领导的新观念
1、依法治国观念:
依法治国: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具体要求:
1)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2)必须强调法律的极大权威,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必须把立法、守法、执法紧密结合起来。
4)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战略观念:
现代领导者要有战略观念,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必须高度重视战略问题。
本质特征:
1)全局性2)长期性3)层次性
怎样树立战略观念?
1)要重视战略依据的研究。
2)要善于提出战略思想。
3)要明确地选择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4)要大力抓好战略实施。
必须强调,战略观念必然要求树立大局观念。
3、现代化大经济观念:
特征:
1)从以自给自足为特点的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
2)生产固然仍为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已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经济活动。
3)越来越实行改革开放。
(1)要树立系统观念
系统的特点:
1)整体性2)层次性3)功能性。
(2)要树立市场观念
1)要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2)要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
3)要充分认识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3)要树立竞争观念
(4)要树立信息观念
信息的特点:
1)可扩充性2)可共享性3)时间性。
(5)要树立效益观念
4、改革创新观念:
(1)改革意识
(2)创新和进取精神
表现在:
1)要敢于和善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以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去支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面斗争。
2)要有永不满足的态度。
3)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不甘落后,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
4)要积极推进知识创新工程。
(3)开放观念
要求:
1)领导者在对外开放中,要善于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观察、思考和比较,增强我们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奋起直追的观念和斗志。
2)领导者要面向世界,放眼全球,勇于投身世界经济和技术竞争的激流,决心拼搏一番,并获得胜利。
3)领导者在开放问题上要虚心又要自信,做好批判地吸收的工作。
(4)未来观念
1)领导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战略思想。
2)领导者要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科学预见性。
3)领导者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未来科学。
5、新的价值观念: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领导者应把知识、人才看成最有价值的东西,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2)在金钱、财富观念上也要更新,作出新的解析。
(3)还要树立新的时空观念。
1)充分认识时间是无比宝贵的,学会珍惜时间2)要善于抓住时机3)要重视讲求时效。
第五章领导与决策
第一节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
1、决策活动的基本特征:
(1)针对性
(2)目标性(3)实施性(4)选择性(5)优化性
2、经验决策的主要特点:
(1)这种决策方式一般说来是个人的决策活动,主要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素质做出决断。
(2)这种决策方式,本质上讲是以决策者的经验为基础的,所能处理的信息量有限,一般说来是一种定性不定量的的决策。
3、科学决策的主要特点:
(1)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决策过程中特别注意依靠各种智囊组织,注重各种专家的横向联系,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共同完成某个决策活动。
(2)强调将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决策的分类
(1)依照决策者在管理组织中所处地位不同――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
(3)最优决策、满意决策。
(4)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5)确定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
5、决策的模式:
(1)理性决策的模式:
强调决策必须严格地依照科学程序进行,注意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决策,注重决策过程中的定量分析,甚至不惜建立起复杂的数学模型。
西蒙提出“满意标准”的问题,主张决策者以较为符合现实条件的满意目标来取代追求理想条件的最优目标。
(2)渐进决策的模式:
美国的林德布洛姆
在决策问题的分析上,渐进决策认为人们的分析能力有限,不可能对与决策有关的所有问题作详尽分析,而是将分析集中在相关的主要问题上。
渐进决策把决策看作是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而有助于决策的连续性,渐进决策强调决策是个渐变过程,保持决策的稳定,有利于防止社会的动荡,渐进决策主张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各种条件来进行决策,同理性决策模式相比,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3)综合决策的模式:
美国的A埃泽奥
利用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模式的长处,又注意克服二者的短处,综合地有选择地利用了上述两种模式的原则和方法。
认为,当社会环境没有剧烈变化,原有的政策无需重大变动的,就应更多地利用渐进决策模式的原则和方法,减少实际分析问题的范围和内容,找出那些影响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做出变化较小的新决策,以便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决策是领导者首要的基本职能,决策是贯穿于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
基础,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
第二节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
1、科学决策必须符合的四个标准:
(1)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
(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
(3)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
(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
2、科学决策遵循的原则:
(1)客观原则
(2)信息原则
(3)预测原则
(4)程序原则
(5)可行原则
(6)选优原则
(7)“外脑”原则
3、科学决策的程序(过程)
(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
决策目标的制订必须满足几条检验准则:
1)目标是有的放矢的;
2)目标是具体的;
3)目标是系统的;
4)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5)目标是符合规范的。
(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第一步轮廓设想,第二步细部设计。
(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
对方案进行正确的评估和选择,一是要有合理的评选标准,二是要有科学的评选方法。
评选方案的方法有1)经验判断法2)数学分析法3)试验法。
(4)实施方案,完善决策
1)编制实施计划,把决策具体化;
2)组织实施力量,保证决策方案的实现;
3)落实实施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4)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检查发现决策方案实施中的问题;
5)纠正决策偏差,必要时进行决策修正或追踪决策。
4、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实质上是对原有决策问题重新进行的一次决策。
追踪决策与一般决策相比,有新的特征:
(1)回溯分析
(2)非零起点
(3)双重优化
(4)心理效应
第三节决策中的领导者
1、现代决策体制的二大特点:
(1)决策中的“多谋”与“善断”的相对分工;
(2)决策的制订和执行的相对分工。
2、决策体制的三大系统:
(1)决策的信息系统
(2)决策的智囊系统
(3)决策系统
3、决策活动中,领导者的主要职责:
(1)考虑决策目标的确立;
(2)组织决策方案的制订;
(3)负责决策方案的抉择;
(4)领导决策方案的实施。
4、领导者对决策方案的抉择方式
(1)集体抉择:
缺点:
1)速度慢,有时会议而不决,贻误时机;
2)职责不清,因每人分担一份责任,常会导致互相推诿,无人负责。
决策时注意的问题
1)通常只有事关大局的重大问题宜采用集体抉择的方式,而不要事无大小统统依靠集体决定。
2)集体抉择就应当充分讨论,允许发表各种意见,真正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3)事先周密准备,事后一致执行。
(2)个人抉择:
优点:
责任明确,抉择迅速。
1)个人抉择难免受个人知识、经验的限制;
2)个人抉择容易造成个人专断。
5、对领导者抉择的基本要求:
(1)时效性
(2)系统性(3)民主性(4)合法性(5)灵活性
6、智囊团成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1)应当是博才的专家,必须是既具有一门专业知识,又是学识渊博、思路开阔、目光敏锐的人。
(2)应当具有服从科学、服从真理、服从事实的品质,而不能是看着领导的眼色行事、报喜不报忧的人。
7、领导者应在几方面发挥好智囊团的作用:
(1)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预测;
(2)对决策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并对其详细的分析论证;
(3)对决策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咨询;
(4)对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分析。
8、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
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是“多谋”和“善断”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取代。
一方面,领导者必须保证智囊团的独立研究,甚至允许其唱对台戏,而不把个人的意见强加给他们,更不允许领导已经作出结论,而只让智囊团论证自己结论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领导者又不能让智囊团代替自己决策,不能完全为智囊团的意见所左右,要考虑到智囊团的意见,但不能让他们代替领导者选择方案。
第六章领导与选才用人
第一节衡量人才的标准和领导选才用人的意义
1、人才的特点:
(1)创造性
(2)历史进步性(3)社会性(4)专业性(5)相对性
2、人才的类型:
(1)依据工作性质――理论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
(2)自身素质的不同――发现型人才和再现型人才。
(3)发挥作用的不同――组织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3、衡量人才的标准:
其具体内容,就是德才兼备,具体化为“四化”即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4、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1)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
(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将起着关键作用。
5、人才选拔原则: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6、选拔人才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1)正确处理资历与能力的关系,反对论资排辈,大胆选拔新秀。
(2)正确处理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关系,既不能把知识分子与人才等同起来,又要克服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种种偏见。
(3)正确处理学历和水平,领导经验与文化程度的关系,既要反对对学历论人才,也要反对以经验论人才。
7、人才选拔制度:
(1)选举制:
指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1)保证选举人有选择权2)保证被选举人有竞争性。
形式:
1)等额选举2)差额选举
(2)考选制:
指通过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3)荐选制:
具体形式:
自荐制、他荐制、群众推荐制。
它能够把人才推荐者和人才选拔者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种具体制度健全的条件下,既有利于发挥人才推荐者的积极性,为人才选拔机关广荐人才,同时,由于人才的选拔必须经过选拔者或选拔机关通过考察后才能确定,这就有效地防止了“非人才”进入“人才”队伍,保证了人才选拔的质量。
不足:
1)人才选拔的范围受到限制。
2)人才选拔缺乏硬性的客观标准,有可能使一些“非人才”进入“人才”队伍。
3)人才选拔缺乏程序化和法制化,“人治”的特点较为明显,因而人才选拔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很难有真正意义的制度上的保障。
第三节使用人才的原则和制度
1、人才使用原则:
(1)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
基本要求:
根据人才能力的大小,给予适当的职位。
(2)扬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用人不疑的关键在于领导充分地信任自己的下属,并使下属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这就是所谓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的作用:
1)使下属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去大胆独立地进行工作;
2)使下属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自觉地与组织的其他人员保持一致,为维护组织利益而努力工作
3)使下属产生责任感,极大地激发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领导 科学 重点 复习资料 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