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584940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15KB
某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
《某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化建筑节能,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推动新建建筑节能;
推动交通运输节能,加强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进公共机构和商业节能,实施公共机构设施低碳化改造。
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和服务,实施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6%。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
市财政局、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质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优化能源结构
加强智能、绿色电网建设,持续提高配网联络率和自动化水平。
科学运行中小水电,调整中小水电市场消纳方向。
因地制宜地推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利用,推动风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和利用能项目实施。
到2020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400万千瓦以上,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实现以水电为主的清洁电力在一次能源的比重提高至45%以上。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X供电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优化利用化石能源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用。
推进煤炭气化、液化和煤制天然气、烯烃等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
积极推进工业窑炉“煤改气”、“煤改电”,大力推进天然气、电力替代交通燃油,扩大居民生活用气,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等基础设施的试点建设。
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
到2020年,完成中心城区燃气管道敷设260公里,天然气用户发展到7万户,管道气化率达60%以上;
县级行政中心敷设燃气管道260公里,天然气用户发展到7万户,管道气化率达50%以上。
全市天然气使用量超过5亿立方米,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4%。
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将低碳发展作为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
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低碳产业创新发展。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5%。
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控制工业领域碳排放
实施工业低碳发展,积极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强化企业碳排放管理。
积极控制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重点是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降低主要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碳排放量。
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
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X年下降20%左右。
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控制农业领域碳排放
发展节约农业,鼓励节水、节地、节材,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
控制农田甲烷排放,选育高产低排放良种,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大农业残膜回收与利用。
推广建设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控制畜禽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
推进农村地区能源低碳化发展,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炉灶、省柴节煤炉灶等。
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
新增农村节能灶和太阳能热水器各15000户左右。
积极争取与高效农业相配套的养殖小区和联户型沼气工程。
大力开展农村能源后续管理维护和安全使用等工作,提高使用率。
市农业局,配合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增加生态系统碳汇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经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以新平哀牢山、磨盘山等10个国家、市、县级森林生态类自然保护区、珠江和红河两大流域河流生态带为骨架,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着力增加森林碳汇。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万亩、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1.5万亩,继续加强对天保工程区256.46万亩森林管护;
完成公益林建设项目17万亩;
构建重点流域防护林体系,加强森林经营,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升森林质量,实施防护林建设、造林补贴、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80万亩。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灾害防控,减少森林碳排放。
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固碳能力。
力争将抚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成云贵高原地区乃至全国集湿地保护、生态体验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重要基地。
推进“身边增绿”和城市园林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城市绿地碳汇。
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森林蓄积量达到5500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城市绿地率达35%以上。
县城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以上,城市绿地率达30%以上。
市林业局,配合单位: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抚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推动低碳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加强城乡低碳化建设和管理
在城乡规划中践行低碳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开展城市碳排放精细化管理,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区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建设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
加强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推广低能耗和绿色建筑。
认真执行国家和X省绿色建筑推广政策,推进X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新建和改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在农村地区推动建筑节能,结合城市危旧房、农村危房改造,加快节能技术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引导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洁低碳转变,建设绿色低碳村镇。
推广屋顶和墙体绿化,采用先进的节能减碳技术和建筑材料,因地制宜推动太阳能、浅层地温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
推广绿色施工和住宅产业化建设模式。
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和零碳排放建筑试点示范。
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左右。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
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二)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铁路,推进航空和公路运输低碳发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物流。
完善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公交系统。
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慢行系统、城市绿道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由城际快速客运、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城市客运和农村客运组成的四级客运网络,形成以城市(镇)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干线公交为骨架、以支线公交和出租车为辅助的综合公交网络体系。
推进中心城区公共交通“12345”示范工程和28个客运枢纽,350个点行政村(居民点)招呼站建设。
鼓励使用节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运输工具,继续开展天然气、电动或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示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快25座集中式充换电站、1.79万个分散式充电桩群建设。
严格控制交通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深入实施低碳交通示范工程。
到2020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碳排放下降5%,节能与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占全市城市公交车辆比例达到30%。
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
市能源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处置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收运和处理体系,试点垃圾社区化处理。
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障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推进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加快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进度,推进X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建设。
开展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以及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甲烷的回收利用。
市环境保护局、市能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利用新闻媒体、自媒体和其他宣教平台,以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为契机,创新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升全民低碳意识以及对低碳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
倡导低碳居住,推广普及节水器具。
倡导“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
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加快区域低碳发展
(一)对各县区实施碳排放强度控制
综合考虑各县区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战略定位、生态环保等因素,在省给X市下达“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20%的目标要求下,分类确定9个县区碳排放控制目标。
各县区人民政府、县发展改革局)
(二)开展低碳发展试点示范
深化X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建立重点企业排放数据报送监督与分析预警机制,制定园区/社区排放的统计分析工作规范,探索开展战略新兴产业与低碳发展的示范性融合,探索抚仙湖区域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
积极推进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旅游区、低碳学校等示范项目建设。
探索低碳城镇试点建设新模式,构建产城融合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低碳能源开发利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绿色低碳生活、低碳宜居生态环境等示范区。
开展X市高新区、红塔工业园区等国家、省级园区的低碳化改造示范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级低碳工业园区。
继续培育流通领域节能环保“百城千店”示范企业,深化“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有效控制商业机构二氧化碳排放。
开展低碳机关、低碳校园、低碳医院、低碳场馆等建设,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区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
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将社区碳排放指标纳入社区规划和建设指标体系,在基础设施、楼宇建筑、运行管理、生态环境、社区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绿色低碳示范,形成低碳高效的空间开发模式和优美宜居的社区环境。
做好各类试点经验总结,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并予以推广。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支持贫困区低碳发展
将低碳发展纳入扶贫开发目标任务体系,制定支持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适合不同地区的差异化低碳发展模式。
建立扶贫与低碳发展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开展低碳产业和技术协作。
推进“低碳扶贫”,倡导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开展低碳扶贫活动。
市扶贫办,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
六、强化配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能力
(一)配合做好碳排放权交易工作
配合省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和任务,实现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对接。
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体制,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责任目标,落实专项资金,建立专职工作队伍,完善工作体系。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行业范围和纳入企业标准,以及全市范围内重点行业的能耗、碳排放情况,分年度提出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名单。
(二)运行并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根据省对我市重点排放企业的配额分配,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咨询、碳资产委托管理、第三方核查等有关制度。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建立必要的市场调节机制和配额抵消机制,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市财政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商务局、银监X分局、市金融办、市人行)
(三)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基础支撑能力
认真落实《X省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级依法核定重点排放单位初始碳排放配额,实施碳排放交易注册登记。
配合省级主管部门做好重点控排单位排放报告、监测计划、排放核查、配额清缴和交易情况的监管工作和省级碳排放数据系统及碳排放控制目标预测预警机制的建立。
到2020年,全面融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市质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林业局)
七、加强低碳科技创新
加强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减缓与适应的基础研究,着力推进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农业、林业、生态系统、防灾减灾等关键领域的影响研究。
对X市生态系统脆弱的敏感区域开展专项研究,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与低碳发展融合研究。
加快低碳技术的应用。
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林业等重点领域,强化低碳技术示范和应用,鼓励企业进行碳足迹及碳资产管理示范研究。
加大低碳技术推广应用。
在国家和省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的前提下,围绕省发布目录、召开推广会等方式向社会推广重大节能减排降碳技术、装备和产品。
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有效结合机制,推进建立技术开发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强与专业研发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提升节能减排降碳领域科技整体水平。
市气象局,配合单位:
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八、加强基础能力支撑
(一)认真贯彻执行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执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国家、省制定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以及建筑低碳运行标准等。
着力推进全市低碳产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扩大在硅酸盐水泥、平板玻璃、铝合金建筑型材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开展低碳产品试点工作,扶持引导相关企业获得低碳产品认证。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质监局)
(二)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
将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作为各级政府常态化工作,强化能源、工业、农业、林业、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统计,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和监测体系,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健全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
构建市级、县级、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逐步建立温室气体清单信息数据库。
启动编制X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规范清单编制方法和数据来源,实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
市统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能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
围绕省应对气候变化公报制度,定期公布我市低碳发展目标实现及政策行动进展情况,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发布平台。
推动县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公开。
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鼓励企业主动公开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要率先公布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动措施。
市统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完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配套制度
加大财政投入对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及绿色债券等手段,加大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的支持。
依法落实国家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等税收优惠政策。
深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以奖促防”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照明产品、节能汽车、高效电机产品等支持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碳金融发展体系,提升碳金融服务能力,鼓励并推动银行、保险公司、法律机构、碳经纪商、碳资产管理公司、项目担保机构等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碳资产管理等业务。
加快林业碳汇、碳配额管理等碳金融产品创新。
市金融办,配合单位:
市人行、各商业银行、市发展改革委)
(五)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市场中介组织,发展低碳产业联盟和社会团体,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后备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等各领域的合作,加强人员技术交流。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教育教学内容,开展“低碳进课堂”活动。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等培训,增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的低碳战略决策能力。
(市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九、强化保障落实
(一)完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发挥好由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X市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
在市发展改革委设立低碳发展办公室,负责全市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战略、方针及政策的贯彻。
市发展改革委低碳发展办公室要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深化有关领域改革,加强财税、金融、价格、产业等政策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协调配合。
搭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全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共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任务的落实。
逐步建立我市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提高我市温室气体管理行政效率。
(二)明确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分工
科学合理分配我市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下降控制指标至9个县区,确定的目标、指标和任务要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各级政府部门。
市人民政府及各县、市要将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能耗、非化石能源占比、森林蓄积量在内的一系列低碳发展指标纳入各级人民政府、部门领导干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和奖励,并追究未合格地区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各级政府应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做好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落实。
市政府办公室,配合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县发展改革局)
(三)加大资金投入
县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围绕实现我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的资金,统筹安排,开拓创新,完善投融资政策,完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增加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本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
市财政局)
(四)做好宣传引导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和科普教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自媒体和其他宣传平台,以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契机,创新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低碳发展典型及成功经验,提升全民低碳意。
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营造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市 十三 控制 温室 气体 排放 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