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579528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93MB
整理《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
《整理《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动兰州新区承载产业基地,促进中心城区集聚中心职能
为了保障兰州城市安全和提高节能环保的标准,推动大型产业基地(尤其是西固重化工业)跳出现有城区,在兰州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中心城区通过西固重化工业置换、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获得发展空间,实现区域中心职能的有序聚集。
在市域形成双城格局,在兰白经济区形成"
一主两副五带"
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主:
兰州市区(远景包括榆中盆地),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两副:
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
兰州新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甘肃省实施"
中心带动"
战略的重要抓手,兰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区;
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是区域性传统产业服务中心,能源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五带:
是兰白战略核心区向外辐射的主要轴带,引导产业和人口轴向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是实现兰白地区"
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
即兰州-西宁西向城镇发展带、兰州-定西东向城镇发展带、临夏-兰州-白银黄河城镇发展带、兰州-武威西北向城镇发展带、兰州-甘南南向城镇发展带。
)
(3)城市安全战略:
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着力推进节能环保
完善应急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避免重大危险源对城市发展构成威胁,积极推进西固重化工的搬迁;
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保护生态安全;
集约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4)社会发展战略: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就业;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形成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
保障基本居住条件,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扩大政策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
(一)城市性质
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职能
(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信枢纽;
(2)国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
(3)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
(5)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6)甘肃省经济、行政、文化与科教中心。
四、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
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五、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拓秦川--北部秦王川方向是兰州城市的首要发展方向,逐步向北部兰州新区搬迁西固重化工业,并通过交通廊道建设与沙九地区荒山整治,共同打造重要的区域产业走廊;
延榆中--东部榆中方向是兰州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依托和平、定远的区位优势,主要承载城区的高新产业和教育培训等职能的疏解,与东部榆中县城联动发展;
升红古--西部红古方向,依托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通过河口南地区的用地整理,承接面向青藏的物流产业,并带动沿线地区的传统产业整合与升级;
优什川--东北部什川方向,结合黄河、什川镇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带动沿黄河两侧的村庄整治。
远景与青城镇、白银市区共同打造区域黄河旅游走廊;
疏三片--以黄河的景观资源为依托,以西固重化工业搬迁为契机,通过推进功能疏解与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关、安宁-七里河和西固三大城市核心组团的现代服务核心功能和特色文化底蕴;
育两山--保护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加快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项目的建设,严格控制南山城市建设,加强北山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
六、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一)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
双城五带多点"
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双城,即主城兰州中心城区和副城兰州新区;
五带:
依托交通廊道形成五条主要城镇发展带;
多点:
五条城镇发展带上的形成各级重点城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二)兰州新区发展指引
(1)功能定位指引
结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兰州新区的功能定位为1台5区2心1极。
在国家层面:
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
在西部层面: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集聚区,沟通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两型"
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示范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
在甘肃省层面:
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沟通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2)发展规模指引
至2020年,兰州新区城镇人口规模为6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10平方公里左右(不含机场控制范围,其中重化工业和储备区40平方公里)。
2020年兰州新区用地规划图
(3)功能结构指引
两带一轴,两区四廊"
的总体空间结构。
两带:
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两条产业集聚发展带。
一轴:
以水系为轴,打造行政文化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商务金融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形成综合服务片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片区。
两区:
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与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共同形成兰州新区的生态屏障。
四廊:
依托山体、水系,形成贯穿南北三条城市绿廊和一条城市外围环状绿廊。
兰州新区功能结构规划图
(4)重大基础设施指引
供水工程:
规划改建及新建水厂3座:
改建尖山庙水厂,新建石门沟水厂及跃马沟水厂。
规划保留及新建水库3座:
保留尖山庙水库,新建石门沟水库及跃马沟水库。
排水工程:
规划新建3座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回用率达到70%,污泥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供电工程:
规划330KV变电站2座。
燃气工程:
规划天然气门站2座,气化率为100%。
规划新建LNG调峰应急设施1座。
供热工程:
规划建设热电厂3座,调峰应急热源厂5座,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
环卫工程:
规划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和建筑垃圾填埋场1座。
七、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一河两岸,三心六组团"
的多中心组团型的空间结构。
一河两岸:
依托黄河形成城市主要的景观、人文、活动轴线;
三心:
城关核心组团、安宁-七里河核心组团和西固核心组团;
六组团:
即盐场-九州组团、和平组团、定远组团、彭家坪组团、河口南组团、沙九组团。
(二)主要片区功能定位
城关核心组团:
传统商业和商贸中心、旅游文化中心、高新研发服务和总部基地、省级行政办公中心;
安宁-七里河核心组团:
区域商务金融、会展、文化体育中心,预留市级行政办公中心;
西固核心组团:
工业博览旅游和文化创意中心、石化产业研发设计、教育培训以及总部基地和民族特色产品集散中心;
盐场-九州组团:
高档居住、旅游休闲服务组团;
和平组团:
商贸物流、职业教育和重要居住组团;
定远组团:
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区和重要居住组团;
彭家坪组团:
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区、重要生态居住组团;
河口南组团:
现代物流产业组团;
沙九组团:
轻型制造产业组团。
(三)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切实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完善基础型公共服务网络,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
规划形成市级中心、市级副中心、组团级中心3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四)居住用地规划
居住用地采用集中新建与分散改造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居住与就业平衡,在地铁和主要公交线路沿线适度提高住房开发密度。
对不同区域的居住用地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政策。
合理确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空间分布,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的年度供应。
(五)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
落实节能减排任务,搬迁改造污染企业;
调整工业园区布局,提高园区开发建设水平;
推动中心城区零散的工业外迁入园。
城关核心组团、安宁-七里河核心组团、西固核心组团、盐场-九州组团,加快工业用地置换,推动工业用地逐步向外搬迁,增加商务、金融、商业、文化和居住等用地。
在河口南、沙九、彭家坪、定远组团集中布局工业用地,形成工业园区。
大力建设由区域物流基地、城市大型物流和配送中心构成的、布局合理、运作高效、功能齐备的现代化仓储、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规划在中心城区建设3个物流园区:
沙九物流园区、河口南物流园区、和平物流园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八、城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
城市外围:
重点抓好城市、城镇周边以人工生态林为主的城市林业建设,结合远郊区域天然植被的修复工程,绿色通道建设等生态工程,打造宜居环境;
南北两山,以大型景区的开发建设为核心,以山地公园和森林公园为重点,以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山庄经济为辅助,以建设组团间生态隔离带为基础,完善生态安全系统。
城市内部:
以黄河及其湿地为骨架,以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为重点,以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为补充,建成网络完整,生态功能完备、景观效果突出、使用率高、可达性强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建设"
三带、五廊、多轴、多园"
的网络化绿地系统。
三带:
指沿黄河的滨河绿化带与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带;
五廊:
指分隔城市组团,沟通南北两山的五条生态绿化廊道;
多轴:
指沿河道和主要城市道路设置不同宽度的绿化带,形成贯穿城市组团的多条绿轴。
到2020年,规划绿地面积4031.1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为16.12%;
规划公共绿地总面积为2722.9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0平方米。
通过对城市功能性景观结构与自然环境景观系统的梳理,构建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城市景观系统。
在保护城市空间景观整体风貌特征的同时,实现城市山水景观特色的整体延续。
塑造对人与自然尊重的城市意向,通过强化重点地区的景观特质,增强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塑造多样化和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突出以黄河风情线为中心的黄河文化景观长廊,加强黄河文化与城市景观的结合,塑造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景观特色突出的黄河文化名城。
九、文化遗产保护
从城市自然风貌、城市格局、城市轴线、景观带和视线通廊、城市轮廓和高度等方面加强城市历史格局的保护。
规划确定白塔山历史风貌保护区、九州台历史文化保护区、五泉山历史风貌保护区、金天观传统文化保护区、铁路局历史建筑保护区、民族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区、南河新村近代民居保护区、近代工业建筑保护区、石化城工业文明保护区和石化城苏联式民居保护区等10个历史文化街区。
通过各种手段对非物质历史文化加以保护和经营,延续文脉的同时也为当代生活服务;
通过立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通过媒体、演展等方式,增强全民保护意识,认知文化遗产;
全力挖掘现存传承地和传承人,提高其技能;
挖掘地方特产,对制作工艺进行保护,提升品牌效益,结合旅游发展融入城市生活中,形成城市风情特色。
突出以五泉山、白塔山、金天观等代表性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为重点,加强各级文物的保护与恢复。
加快对文物古迹的普查力度,对尚未列入保护名单、但有保护价值或潜在保护价值的古迹和近现代优秀建筑要及时列入保护名单,报市政府审定,并向社会公布。
中心城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图
十、城市道路与交通
依托航空港和亚欧国际通道优势区位,逐步形成对接中外的西北区域性门户;
加强路网性铁路枢纽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打造西部地区重要枢纽;
构建辐射周边、服务西北地区的内部沟通组织中枢;
着力加强南北向通道建设,形成"
承东启西"
与"
沟通南北"
并重的对外交通体系。
机场发展成为西北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实施中川机场改扩建工程,提升飞行区标准至4E,扩建航站楼和站坪。
铁路建成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普通干线铁路构成的多层次铁路网络。
加快建设宝鸡-兰州客运专线、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兰州-张掖城际铁路、兰渝铁路、兰州-合作铁路及包兰铁路二线等干线铁路。
规划新增白银-兰州新区-兰新铁路间的铁路联络线,并以此为基础新增工业支线铁路支持兰州新区发展。
铁路客运站,构建"
两主一辅多点"
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
两主"
为兰州西站与兰州站,"
一辅"
为榆中站(含夏官营客运站),并结合新建铁路改扩建形成市域范围内"
多点"
铁路客运服务。
铁路货运站,构建"
三主两辅一中心"
铁路货运枢纽体系,以兰州北路网性编组站为兰州市货运组织的中心,以河口南集装箱中心站,兰州新区的中川货运站与榆中片区的夏官营货运站组成服务区域货物集散为主的铁路货运主枢纽,以兰州东站与西固站组成服务中心城区货物集散为主的货运枢纽。
公路规划形成"
一环、一联、六射"
的高速公路系统;
形成"
射线+联络线"
等级匹配的干线公路网系统。
规划"
两横三纵"
的市域快速路系统支撑兰州城市向新区拓展。
规划兰州城市道路分为城市干路与一般道路两个等级,形成与城市布局形态协调、道路功能层次分明的"
双层网络"
结构。
两横四纵"
的快速路网络,规划快速路总规模达到170公里;
六横十八纵"
的骨架性主干路系统,总规模达520公里。
规划跨河桥梁共24座,其中快速路通道2处,主干路通道20处,次干路通道2处。
提高公交服务水平,规划期末全方式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45%。
兰州市轨道网由市域轨道线与市区轨道线组成。
远景预留4条市域线,规划期内市区轨道线建成轨道1号线,启动2号线建设。
规划5条BRT线路。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十一、环境保护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环境达标率按功能区达到相应标准,建立中心城区和兰州新区的第二水源和应急水源;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100%。
(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均达标排放,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达到100%。
B.环境影响登记表
推动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进程;
实现原生垃圾"
零填埋"
,危险品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
十二、市政基础设施
中心城区最高日需水量为126.5万立方米/日。
规划保留西固一水厂,扩建西固二水厂,新建沙九水库及水厂1座。
至2020年中心城区保留及新建8座污水处理厂,保留及新建16座污水泵站。
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8万立方米/日。
城市污水处理率为100%。
A.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范围,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规划供电工程:
至2020年,电网最大负荷达到7700兆瓦,年供电量达到542亿千瓦时。
改扩建兰州二热电厂,规划330KV变电站4座,110KV变电站31座,预留大型变电站和高压线走廊的建设用地。
3.完整性原则;
电信邮政工程:
合理加强网络优化,扩大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高度重视基站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积极跟进CDMA技术发展,为移动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邮政业务应适应市场化运营和商业化发展,发挥专业管理职能,加快营业网和投递网的建设改造,优化网点布局及服务设施。
4.将环境影响价值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至2020年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用气指标为0.38立方米/日,气化率为95%。
年用气量为16.0亿立方米/年。
规划在河口、和平新建接收门站,规划新建1座LNG调峰应急设施。
定性评价方法有:
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等。
至2020年,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1%;
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达到17465万平方米。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是用于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损失成本的主要方法,或者说是通过评价反映在人体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
建立处置有序、配置合理、技术可靠、环保达标、管理高效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系统;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整体水平完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
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垃圾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粪便排放管道化,环卫作业机械化,环卫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3)安全现状评价。
十三、城市防灾
3)应用污染物排放标准时,依据项目所属行业、环境功能区、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准时间确定采用何种标准。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
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按照"
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
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公共安全。
沿黄河一线堤坝设防能力为65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道按百年一遇的暴雨流量设防,低洼、内涝地段按20年一遇的暴雨量设防。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整理 兰州市 城市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