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572700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9.40KB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填空选择
10以内基数概念的教育
1.教儿童确定数目(认识基数)的方法:
计数结合“数的形成”
2.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教育
3.按范例数量取物或按数字取物
4.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数量
5.通过相邻两个数的比较和转换,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6.通过顺数、倒数让儿童掌握自然数列
7.通过操作或游戏法,让儿童掌握单数、双数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
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是学前阶段儿童运算最典型的特征,学习的方式主要依靠口述应用题和集合图。
空间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
配对→指认→命名
选择
排序活动的类型
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大小、长短
2.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例:
1、2、3、4、5
3.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例:
红黄蓝红黄蓝/鸡鸭鸡鸭/
草莓樱桃草莓樱桃/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
4.按特定规则排序
部特征+运算
自然测量利用自然物(如笔、小棒、绳子、手、脚步、小碗等)作为测量工具,让儿童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
时间的特点:
1.流动性2.抽象性3.不可逆性
时间概念的含糊性
儿童往往用“昨天”这个词,表达过去发生的事,用“明天”这个词,表达即将发生的事。
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
选择属于什么方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1.操作法2.游戏法3.讲解演示法4.比较法
5.归纳法6.演绎法7.寻找法
操作法
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摆弄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运用操作法应注意
1.明确操作顺序
2.创设操作条件
3.交代操作目的、要求及方法
4.体现年龄差异
第三章音乐教育
音乐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音乐的基本特征
1.材料的特殊性
2.流动性
3.情感性
4.表现性
5.不确定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涵
以音乐为手段,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如何理解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要点: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
2.在理解音乐教育两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阐述自身秉持何种取向。
3.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的区别。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体态律动
视唱练耳——知道
即兴创作——知道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歌唱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课程内容:
1.嗓音造型
2.动作造型:
声势活动
3.声音造型
母语教学法(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好比一种语言,最好是从小开始学,开始得越早越能把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
综合音乐感即综合音乐素质,对儿童进行音高、力度、音色、节奏、曲式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
歌唱知识和技巧
1.姿势5.音准
2.呼吸6.协调一致
3.发声7.保护嗓音
4.咬字吐字
系列层次活动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可能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种节奏、一种舞步、一个音乐游戏或一种音乐知识技能等等)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结构系列。
韵律活动在音乐伴奏下,以协调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韵律活动的基本类型
1.律动、律动组合
2.舞蹈及其基本表演形式
2.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音乐游戏的种类
从游戏的形式来分
1.歌舞游戏
2.表现游戏
3.听辨反应游戏
多通道参与的方法在音乐活动中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知觉等)协同参与,以更好地丰富和强化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体验并享受音乐艺术的美。
多通道参与的基本类型
1.视觉辅助材料参与
2.动作辅助材料参与
3.言语辅助材料参与
打击乐配器方案
编配步骤:
1.熟悉歌曲:
分析节奏、结构、情绪、风格
2.安排节奏型和音色
3.设计图谱和配器建议(图谱分图形总谱、动作总谱、语言总谱)
4.演奏和调整
5.记谱和转换乐谱
第四章科学教育
(考题:
简答*2,名词解释无)
科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什么是科学?
1.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
3.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4.科学的本质是探究。
科学技术的功能
1.科学技术具有认识功能
科学技术知识使人们的思想日益科学技术化。
科学技术理论对科学技术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精神和道德面貌。
2.科学技术具有生产力功能
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劳动能力。
扩大劳动对象。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管理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新要素。
通过掌握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发明,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水平。
选择理解即可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2~4岁
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2.4~5岁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好奇好问。
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3.5~6岁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的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
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填空
科学教育的内容
1.人体
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个体的生长和衰老
保护身体及身体健康
2.动植物
动物
植物
3.自然生态环境(生态与环境)
生态环境诸要素及其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4.自然科学现象
天文现象
气候和季节现象
物理现象
化学现象
5.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
选择概念理解,判断
专门的科学教育
预定性科学教育
选择性科学教育
目标
有需要全班儿童都要达到的课题目标
没有要求儿童一定要达到的课题目标,它跟从于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
计划
有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和计划
没有具体详细的活动计划或方案
内容主题
有教师规定的活动内容和统一的主题
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时间过程
儿童参与的时间和探索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掌握
由儿童自己决定,教师仅作适当指导
材料
教师为全班儿童提供一样的材料
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儿童可自由选择
空间
提供较大的空间
根据幼儿园的大小,可大可小
指导方式
直接指导较多
间接指导为主,自由度较大
组织形式
集体
无固定形式,个别活动为主,可自愿组合
简答
举例说明教师的指导在观察类型中的运用。
个别物体的观察
通过观察,帮助儿童获得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1.是学前儿童对单个的物体(或一类物体)或现象的观察。
2.通过学前儿童有目的地运用感官,与周围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直接接触,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习性等,帮助学前儿童获得关于物体与现象的各方面的信息。
3.观察要注意的问题
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
4.例:
观察小动物的进食习惯。
比较性观察
1.学前儿童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并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
2.帮助学前儿童发现物体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3.中班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大半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进行分类。
4.观察要注意的问题
5.例:
观察小鸡和小鸭。
观察的类型
长期系统性观察
小实验活动的指导
1.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作预备性的实验。
要使每个儿童看清演示过程。
演示实验要与讲解、提问紧密配合。
2.指导
为儿童的操作实验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
指导学前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
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实验时间。
交代实验规则,保证学前儿童安全
引导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结果。
填空4选3
小实验内容:
物理实验、化学实验、植物实验、动物实验
种植和饲养活动应选择合适的内容
1.植物
易生长、易照顾
生长周期相对较短
2.动物
可供学前儿童观察和欣赏的
生命力强的
性情温顺的
易于管理、对儿童不构成威胁的
分类活动的指导原则
要指导帮助学前儿童:
1.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选择对儿童的分类行为进行判断)
外部特征、功能(用途)、材料、事物之间的联系、物体的特性
3.明确分类标准或鼓励儿童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选择会出现不适合儿童使用的工具,要会判断
适合学前儿童使用的测量工具
尺
天平
温度计
钟表
秤
信息交流的类型
1.语言的方式
描述
讨论
2.非语言的方式
图像记录
手势
动作
表情
第五章语言教育
简答填空名词解释
幼儿语言教育的价值
1.社会交际价值
语言是人们认识和交际的工具,对于婴幼儿来讲,他们很早就有交际的需要,在前言语阶段表现为一种“交流意识”和“应答意识”,而随着语言的获得,幼儿便开始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动作和行为,用语言来认识整个世界。
2.发展价值
儿童获得语言,被称为儿童社会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对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促进幼儿行为和语言的社会化进程
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促进语言兴趣的提高
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强调了语言的交流功能,重视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过程中语言的运用。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1.纵向的角度
终期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活动目标
2.横向的角度
倾听能力的培养
表述能力的培养
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早期阅读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
3.具体内容的定位
认知
情感与态度
能力与技能的目标
幼儿语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实现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手段和保证,也是将目标转化为幼儿语言发展的中介。
语言发展特点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头语言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
示范模仿法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儿童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有时也可以由发展较好的儿童来示范。
试、听、讲、做结合法
“视”——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儿童观察
“听”——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儿童充分地感知与领会。
“讲”——儿童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达个人的认识。
“做”——教师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儿童的参与或独立地操作活动,帮助儿童充分地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
游戏法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阶段
1.前言语阶段(0—1岁)
简单音节阶段(出生—3个月)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2.言语发生阶段(1—2、3岁)
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岁半)短暂的相对的沉默期
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岁半—2、3岁)语词爆炸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6、7岁)
各年龄班语音教育的重点
小班:
听力和发音练习
中大班:
个别幼儿发音的矫正
幼儿词汇教育的途经
1.日常生活中
2.观察
3.游戏
4.儿童文学作品
5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中谈话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谈话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日常谈话
谈话活动
形式
简单,不讲究方法手段
较复杂,讲究方法手段
话题
谈话者自发产生
虽是“生成”的,但由教师预设确定
交谈内容
谈者共同了解或感兴趣的
大部分儿童有一定生活经验与感受
谈话中心
可以随时转移
只能围绕某一中心
起始时间
不受时空限制
控制在幼儿园集体活动时间范围内
联系:
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儿童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日常交谈是谈话活动的语言基础,谈话活动中的语言学习又能提高日常交谈。
第六章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儿童美术的本质特点
1.儿童美术是儿童发展的一种表现
2.儿童美术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
3.儿童美术是儿童探索美术媒介,并使自我得以肯定的一条途径
4.儿童美术是对儿童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简答选择填空
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
填空(——会经历什么什么阶段)
涂鸦阶段(1.5—3.5岁)
未分化的涂鸦(1.5—2岁):
很难看到线条的起始点
有控制的涂鸦(2—2.5岁):
出现波形线、锯齿线、封口不封口的圆形、复线圆圈、涡形线
命名涂鸦(2.5—3.5岁):
儿童指着自己画的图,说是鱼
简答选择
象征阶段(3.5—5岁)
1.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轮廓,已能把基本形状结合在一起构成形象,所化物体缺乏完整性。
2.象征期的早期,画面上颜色的种类较少,常以线条画为主,也出现了小面积的涂色,但涂色不均匀,常涂到轮廓线的外面。
3.从空间上看,这个时期幼儿表现的都是独立的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只是一种想到什么画什么的片段罗列,没有组成统一的画面、形成整体意义。
4.这一阶段的后期,画面上开始出现了空间关系。
图式期(5—7岁)
1.造型
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画中的各个独立图形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
儿童已能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
2.色彩
在色彩的认识上越来越精细,对于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等方面的辨别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能按物择色,根据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并在轮廓线内涂色,但不注重颜色的协调。
同时,儿童开始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涂色技能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均匀地涂在轮廓线之内,并学会用两种颜色的相接来表现色彩的渐变。
3.构图
从空间上来看,逐渐摆脱了基底线,尝试将整张画纸作为地面来表现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开始具有层次感,但还不能很好地把握物体的比例和近大远小的原理。
这一阶段后期,有部分儿童尝试从一个固定角度出发去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出现了遮挡式构图。
名词解释填空选择
拟人化儿童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并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
透明化儿童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
(选择:
要把房间里的东西都画出来)
夸张式儿童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突出。
展开式儿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
简答填空——手工要经历什么阶段
儿童手工发展的阶段和特征
1.无目的的活动期(2—4岁)
这一阶段初期,孩子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只是以纯粹的玩耍为中心。
此阶段后期的儿童可以给偶然形成的造型命名。
2.基本形状期(4—5岁)
这时期幼儿的表现欲非常强,喜欢试用剪刀等工具来制作。
他们已有一定的制作意图,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表现。
3.样式化期(5—7岁)
此阶段幼儿希望能够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出他们喜欢的较复杂的物体形象,并用几个物体想象构成具有一定情节的场面。
儿童美术欣赏发展的阶段和特征
1.本能直觉期(0—2岁)
这一时期的欣赏主要表现为对形式审美要素的知觉敏感性和注意的选择性,是纯表面的和直觉本能的。
2.直接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2—7岁)
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
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
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
1.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科目的性质
3.社会文化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要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及其内容
名词解释填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
行为目标陈述的是儿童的学习行为变化的结果,这种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过程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表现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在参与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所关注的是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的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预期的结果。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1.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
3.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内容
1.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
2.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创造性动作策略在儿童创作之前,根据绘画主题,让儿童以肢体做角色扮演或各种游戏,然后再进行创作。
再定义策略在儿童创作之前,教师提出一个基本形状,让儿童阻抑对此形状的习惯性反应,并思考利用此一形状来完成作品。
合成策略在儿童创作之前,教师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造型,让儿童思考利用这些基本造型做有意义的连结,来完成完整的作品。
儿童掌握技能一般要经历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样几个过程。
手工教学方法——练习
一般先密后疏,开始的练习可以相对集中些,每次练习时间不要太长,练习薄与练习薄之间的间隔也不宜过长。
儿童作品评析
1.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
2.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的情感。
3.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而有自我的表现。
4.幼儿画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
5.幼儿的图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才会令人感觉舒适。
第七章体育教育
学前儿童体育遵循零至六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增强其体质,发展身心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他们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体育的手段
1.卫生因素
2.自然界自然因素
3.体育活动——最主要
4.舞蹈、摩抚
5.其他各项手段:
劳动、绘画、塑造、乐器演奏等。
学前儿童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环节。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租金其身心和谐发展”。
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类似于学校体育。
但幼儿体育又具有其独特性,它是融幼儿保育的教育为一体的特殊的教育领域。
而且,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还需把“体育”放在首位。
体质人体的质量。
包括以下四方面:
1.体格
2.体能
3.人体的适应能力
4.心理状态
影响体质的因素
1.遗传
2.变异
3.疾病
4.营养状况
5.生活环境与条件
6.科学的、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与身体锻炼——最积极、最有效
幼儿身体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
1.力量素质
2.耐力素质
3.调整素质
基本动作即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例如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钻、爬等动作。
跳跃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1.学小兔子跳(双脚连续向前跳)的重点
放在轻轻落地的动作教学和要求上。
2.立定跳远的重点
放在摆臂与蹬地动作方面,即要求幼儿摆臂要协调而有力,蹬地时要快而有力。
3.侧跳练习方的要点
放在教会幼儿如何在跳跃的过程中变换身体的方向,以利于下一个动作的需要。
投掷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1.让幼儿左手和右手都有机会参与练习,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两侧肌肉的协调发展。
2.幼儿投掷的距离应由近到远,掷准的目标应由大到小、由静到动。
钻的方法
1.正面钻
2.侧面钻
钻的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教师所提供的辅助器械的高低一定要适宜。
1.正面钻的器械的空隙
在幼儿的胸部以上、耳部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教育 活动 设计 指导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