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商鞅变法 阶段质量检测人民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569955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44.10KB
专题二 商鞅变法 阶段质量检测人民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专题二 商鞅变法 阶段质量检测人民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 商鞅变法 阶段质量检测人民版选修1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
5.(2012·
唐山模拟)《商君书·
画策》记载:
“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商鞅认为()
A.以民为本,放宽刑罚B.以法为本,注重教化
C.德主刑辅,明德慎罚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6.《史记·
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7.“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C.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8.(2012·
牡丹江高二检测)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
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
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
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9.商鞅变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局限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轻罪重罚,轻视教化
B.打击了旧的贵族势力
C.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压迫
D.与旧制度、旧习俗未彻底分裂
10.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曲不朽旋律。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地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5分,第13题16分,第14题13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相生也。
——《汉书·
艺文志》
材料二秦地民风质朴,强悍尚武,《诗经》中就有不少篇章反映了这种习俗风尚,如“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吴子·
料敌》也称“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的原因。
(8分)
(2)如果你是秦国统治者,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应当如何改革,以引导“这种习俗风尚”有利于秦国发展。
12.(2012·
广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
”“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
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壁淫之心,游战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有以知其然也。
”
——《商君书·
定分、弱民》
材料二梭伦利用不同公民集团之间的互相遏制,在把立法、司法、监督等权力交给平民占优势的公民大会的同时,把监护法律、审判颠覆宪法的大权赋予主要由贵族组成的战神山议事会,使其对公民大会的立法起制约作用。
——希格内特《从公元前5世纪末以前的雅典宪法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异同。
13.(2012·
南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食货志》
材料三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
商君列传》
(1)图一和图二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分)
(2)你从图二、图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
(3分)
(3)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5分)
(4)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评价的标准各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4分)
14.(2012·
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产的标识。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
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
材料二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三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
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1)概括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各自的政治体制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是新旧制度交替时期,A、B、D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故选C项。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出现统治秩序的变更,故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是错误的。
故选B项。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A项属于保守派的观点;
B项属于孟子的民本观点;
C项属于墨子的主张;
只有D项是商鞅的主张,故选D。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判断能力。
商鞅变法时提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为本,商为末。
因此这里的“本”是指农业。
故选A项。
5.【解析】选D。
由材料中“民本,法也”和“刑”等信息可知,商鞅重视刑罚以及法律的作用,故D正确。
6.【解析】选D。
按军功授爵,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使得“宗室贵戚多怨望”,D项符合题意。
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大意“家庭富有儿子多,就要分家”、“家庭贫穷儿子多,便入赘”可知,实行这项措施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赋税。
8.【解析】选D。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奠定基础。
但并未开创大秦帝国,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故选D项。
【规律方法】否定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解法
所谓否定型选择题是指在选择题的设问中,要求根据题干材料从备选项中选出错误的选项。
因与一般人的正常思维相反,故称这种选择题为否定型选择题或逆向型选择题。
(1)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2)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史实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与理解能力。
A、C、D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B项是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是商鞅变法的进步性,故选B。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判断能力。
改革不是革命,不是彻底废除一切旧的和传统的东西,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有继承有创新。
①说法不正确,排除①。
11.【解析】本题通过商鞅变法的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
第
(1)题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回答。
第
(2)题应该从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两个方面综合回答。
答案:
(1)原因: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政治氛围较为宽松;
各国诸侯为在争霸、兼并战争中获得有利地位,支持或采用不同学说;
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士阶层活跃,并受到诸侯重用);
私人讲学的兴起,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2)采用法家思想,制定法律,规范社会风尚习俗,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严禁私斗;
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12.【解析】第
(1)题是内涵式问题,要从材料中商鞅采用法家学说,以法治作为治国的主要手段,厉行法治,对人民严刑峻法,以此作为巩固统治、兵民立足的重要前提来具体分析和说明;
关键是逐一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
第
(2)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是内涵式问题;
从材料看,其相同方面是重视法治在立国中的重要作用;
而不同的方面是商鞅建立的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梭伦重视把立法、司法、监督等权力与监护、审判等权力分开,战神山议事会对公民大会起到了制约作用,已经初步具有了分权的思想,对西方近代的代议制度建立提供了借鉴依据。
(1)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厉行法治;
严刑峻法,才能使兵民立足自己的职守。
(2)相同:
都重视法治立国。
不同:
商鞅以法治为治国手段,但法治是君主实行封建专制的手段。
梭伦把立法、司法、监督等权力与监护法律、审判颠覆宪法等权力分开,使战神山议事会对公民大会起制约作用,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权思想。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归纳、分析、判断等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
(1)题,根据图中的“铁制农具”和“奖励耕织”等信息,说明生产力得到发展。
第
(2)题,根据图下的文字说明,很容易知道与“奖励耕织”和“度量衡”有关。
第(3)题,关键是结合教材内容“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便可知道观点正确,然后说明理由即可。
第(4)题,从材料二中的“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看出是以改革的历史作用为评价标准的。
而从材料三中的“其天资刻薄人”“卒受恶名于秦”可以看出,其评价标准侧重于人品。
第(5)题,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1)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
(3)正确。
因为当时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4)材料二:
对历史(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把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5)评价:
进步性: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它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富强;
有利于国家统一。
局限性: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第
(1)题考查人身自由方面的权利;
第
(2)题两种改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同。
第(3)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及土地私有制的确定。
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1)解负令(或废除债务奴隶制)。
人身自由。
(2)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
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改革家要具有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二 商鞅变法 阶段质量检测人民版选修1 专题 变法 阶段 质量 检测 人民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