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567473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71KB
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
《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断面形状
支护形式
断面积
长度m
备注
1-2
副井
圆形
混凝土碹
直径D=5
320
双罐笼提升设用梯子间
2-3
车场绕道
半圆拱
料石碹
9.7
50
3-4
70
4-5
主石门
11.0
80
5-6
煤层运输大巷
567
6-7
135
7-8
采区下部车场
锚喷
7.8
85
8-9
采区轨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500
9-10
269
10-11
下区段回风平巷
5.5
30
11-12
联络巷
木支护
5.1
10
12-13
区段运输平巷
675
13-14
采煤工作面
矩形
单体柱铰接梁
采高2.2最大控顶距4.2最小控顶距3.2
14-15
区段回风平巷
胶带输送机(落地)
15-16
绕道
16-17
17-18
运输上山
半圆梯形
料石碹工字钢
7.36.3
15
18-19
料石
19-20
矿井总回风巷
2800
20-21
风井
D=4
92
9’-11’
119
设用梯子间
11’-12’
落地胶带输送机
12’-25’
280
5-6’
11.0
702
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开拓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矿井通风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
矿井主要进风井为位于井田中央的副井,总回风巷布置在井田的上部边界,回风井分别布置在上山采区No.5、No.6上部边界中央,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1.采区工作面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
(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6~7)、区段运输顺槽(7~8)、上层采煤工作面(10~11)。
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13~14)、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2.备用工作面通风系统:
3.火药库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
(2)、主要运输石门(2~3)、火药库、轨道上山、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4.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
(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掘进工作面。
清洗工作面后,污风流入轨道上山、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见附图1-1:
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一)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矿井总风量。
1.按该用风地点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2.按该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风速以及温度等都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方法
矿井需风量按以下方法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1.按进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矿=4NK
=4×
120×
1.10
=528m3/min
式中Q矿——矿井总需风量,m3/min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分配不均等因素。
采用压入式和中央并列式通风时,可取1.20~1.25;
采用对角式或区域式通风时,可取1.10~1.15。
上述备用系数在矿井产量T≧0.90Mt/a时取大值。
2.按采煤、掘进、硐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根据矿井总产量算出矿井每分钟产煤量为:
1.71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1.73×
8=13.84m3/min
Q采=100Q瓦K瓦
=100×
13.84×
1.6
=2214.4m3/min
式中Q采——采煤工作需要风量,m3/min;
Q瓦——采煤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
K瓦——采煤工作面因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炮采工作面可取1.4~2.0;
水采工作面可取2.0~3.0。
生产矿井可根据各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时,至少进行五昼夜的观测,得出五个比值,取其最大值。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
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其进风流温度可根据风流温度预测方法进行计算。
其气温与风速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3-1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15
15~18
18~20
20~23
23~26
0.3~0.5
0.5~0.8
0.8~1.0
1.0~1.5
1.5~1.8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按下式计算:
Q采=60v采S采K采,m3/min
=60×
1.0×
8.14×
1.2
=586.08m3/min
式中v采——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m/s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
K采——采煤工作面长度风最系数,按表2先取
表3-2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表
采煤工作面长度/m
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
﹤50
50~80
80~120
120~150
150~180
﹥180
0.8
0.9
1.0
1.1
1.30~1.40
(3)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Q采=25A采,m3/min
=25×
=250m3/min
式中25——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A采——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kg
(4)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采=4n采,m3/min
26=104m3/min
式中4——每人每分钟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采——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5)按风速验算:
按最低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采≧60×
0.25S采,m3/min
0.25×
8.14
=122.1m3/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Q采≦60×
4S采,m3/min
4×
=1953.6m3/min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煤巷、半煤岩巷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Q掘=100Q瓦K瓦
0.42×
1.5
=60m3/min
(2)按炸药量使用最计算:
Q掘=25A掘,m3/min
(3)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
Q掘=Q通IK通,m3/min
=200×
1×
=240m3/min
式中Q通——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表3),
I——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台:
K通——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球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2~1.3,进风巷中无瓦斯涌出时取1.2,有瓦斯涌出时取1.3。
表3-3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Q通
风机型号
额定风量/(m3/min)
JBT-51(5.5KW)
JBT-52(11KW)
JBT-61(14KW)
JBT-62(28KW)
150
200
250
300
Q掘=4n掘,m3/min
=40m3/min
(5)按风速进行验算;
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
60×
0.15×
S掘≦Q掘≦60×
S掘
由上式得43.2m3/min≦Q掘≦1152m3/min
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
=72m3/min≦Q掘≦1152m3/min
根据上面的计算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取其最大值。
Q掘=250m3/min
72m3/min≦Q掘≦1152m3/min
所以,Q掘=250m3/min符合上述要求。
3)硐室需风量
各个独立通风的硐室供风量,应根据不同的硐室分别计算。
(1)井下爆破材料库
按经验值计算,小型矿井一般80~100m3/min,大型矿井一般100~150m3/min。
(2)充电硐室
通常充电硐室的供风量不得小于100m3/min。
(3)机电硐室
采区小型机电硐室,可按经验值确定风量,一般为60~80m3/min。
表3-4机电硐室发热系数表
机电硐室名称
发热系数(
)
空气压缩机房
水泵房
变电所、绞车房
0.15~0.23
0.01~0.04
0.02~0.04
(4)其它巷道需风量计算
新建矿井,其他用风巷道的总风量难以计算时,也可按采煤,掘进,硐室的需风量总和的3%~5%估算。
(5)矿井总风量计算;
=(2214.4×
2+250×
4+285+82.5)×
=6375.9m3/min。
通过计算所得;
矿井总风量为6375.9m3/min
3.矿进总风量的分配
1)分配原则
矿井总风量确定后,分配到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应不得低于其计算的需风量;
所有巷道都应分配一定的风量;
分配后的风量,应保证井下各处瓦斯及有害气体浓度、风速等满足《规程》的各项要求。
2)分配的方法
首先按照采区布置图,对各采煤、掘进工作面、独立回风硐室按其需风量配给风量,余下的风量按采区产量、采掘工作面数目、硐室数目等分配到各采区,再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其它用风地点,用以维护巷道和保证行人安全。
风量分配后,应对井下各通风巷道的风速进行验算,使其符合《规程》对风速的要求。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原则
1.如果矿井服务年限不长(10~20年),选择达到设计产量后通风容易和困难两个时期分别计算其通风阻力;
若矿井服务年限较长(30~50年),只计算前15~25年通风容易和困难两个时期的通风阻力。
为此,必须先给出这两个时期的通风网络图。
2.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总阻力的计算,应沿着这两个时期的最大通风阻力风路,分别计算各段井巷的通风阻力,然后累加起来,作为这两个时期的矿井通风总阻力。
最大通风阻力风路可根据风量和巷道参数(断面积、长度等)直接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确定时,应选几条可能最大的路线进行计算比较。
3.矿井通风总阻力不应超过2940Pa
4.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包括扩建矿井独立通风的扩建区)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计算;
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5%计算。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方法
沿矿井通风容易和困难两个时期通风阻力最大的风路(入不敷出风井口到风硐之前),分别用下式计算各段井巷的磨擦阻力;
将各段井巷的磨擦阻力累加后并乘以考虑局部阻力的系数即为两个时期的井巷通风总阻力。
即
两个时期的摩擦阻力可按表4-1进行计算。
表4-1矿井通风(容易)时期井巷磨擦阻力计算表
井巷名称
α/(Ns2/m4)
L/m
U/m
S/m2
S3/m6
R/(Ns2/m8)
Q/(m3/s)
h摩/Pa
v/(m/s)
Q2/(m6/s2)
0.045
15.7
19.6
384.16
0.03
149
3.6
4900
0.0045
12.146
94.09
0.003
7.3
0.004
21
0.0042
12.935
11
121
16
6.4
0.023
36
3.2
1296
0.12
35
7
3.1
1225
0.0072
10.892
60.84
0.014
17
4.5
0.0285
10.442
39.69
0.595
718
0.32
97
2.8
289
9.756
30.25
0.05
45
0.0158
9.395
26.01
0.011
12
2
4
1.128
152
2.1
23104
单体住铰接梁
11.8
66.26
0.148
20
1.4
400
0.0185
0.056
8
64
225
10.537
0.002
4.9
0.042
10.982
0.27
345
4.6
119025
12.56
157.75
0.024
31
961
1.计算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的通风总阻力
2.矿井通风困难时期通风总阻力
(三)绘制矿井通风网络图:
见附图1-2
五、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一)选择矿井通风设备的基本要求
1.矿井每个装备主要通风机的风井,均要在地面装设两套同等能力的通风设备,其中一套工作,一套备用,交替工作。
2.选择的通风设备应能满足第一开采水平各个时期的工况变化,并使通风设备长期高效运行。
当工况变化较大时,应根据矿井分期时间及节牟情况,分期选择电动机动。
3.通风机能力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轴流式、对旋式通风机在最大设计负压和风量时,叶轮叶片的运转角度应比允许范围小5°
;
离心式通风机的选型设计转速不宜大于允许最高转速的90%。
4.进、出井井口的高差在150m以上,或进、出风井口标高相同,但井深400米以上时,宜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
(二)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1.计算通风机的风量Q通
=40.66m3/s
2.计算通风机的风压H通全(或H通静)
轴流式通风机;
容易时期
=1058+120
=1178Pa
困难时期
=1300+120
=1420Pa
3.选择通风机
根据计算的矿井通风容易时期通风机的Q通、H通静小和困难时期通风机的Q通、H通静大,在通风机的个体特性图表上选择合适的主要通风机。
根据Q通=40.66m3/sH通静小=1178PaH通静大=1420Pa
可选定通风机型号为2k60型轴流式通风机。
选定通风机后,可得出两个时期主要通风机的型号、动轮直径、动轮叶片安装角、转速、内压、风量、效率和输入功率等技术系数,并列表整理。
4.选择电动机
(1)计算通风机输入功率。
按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分别计算通风机输入功率P通小、P电大:
(2)选择电动机
当P电小≧0.6P通大时,两个时期可选一台电动机,电动机功率为
电动机功率在400KW~500KW以上时,宜选用同步电动机其优点是低负荷动转时,可用来改善电网功率因数,使矿井经济用电;
其缺点是这种电动机的购置和安装费较高。
六、通风耗电费用概算
(一)主要通风的耗电量
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共选一台电动机时
(二)局部通风机的耗电量
(三)通风总耗电量
(四)吨煤通风耗电量
(五)吨煤通风耗电成本
式中D——电价,元/kW·
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通风 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