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培训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559636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83.75KB
城市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培训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城市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培训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方案项目建议书培训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宝安中心区碧海片区位于深圳市西部,片区东部紧邻宝安中心区滨海片区,北部临近平峦山、铁仔山郊野公园,南部紧邻大铲湾港区,西部靠近宝安国际机场,设计范围为宝安大道、新安六路、海滨大道和碧海湾公园以东围合的区域,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824公顷。
场地背山面海,位于宝安中心组团滨海地区,是宝安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片区内现状总人口约为6.5万人。
现状建筑类型以居住建筑为主,其中又以乡村居民自建私宅(R4)为主,少量为工业建筑,主要由原各行政村自行开发建设。
(二)条件研判
1、区位重要
片区位于深圳市东部,沿江东北侧,紧靠大铲港区,是深圳联系广州和宝安机场的门户和重要的海上运输窗口地区,对于展示深圳形象,为大铲港区配套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自然条件优越
该区域背山面海,同宝安滨海片区共同被东西两条规划市级生态廊道夹持,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3、现状用地功能单一,结构不明晰。
片区内用地以原行政村自行开发建设的居住和工业用地为主,建筑质量良莠不齐,城市特色缺失,与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功能和中心区的地位远不相称,需要整体改造和梳理。
二、城市功能定位及职能设定
根据深圳市政府提出的“构筑国际性城市,特区内外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目标,落实深圳市提升城市建设标准,丰富城市内涵,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目标,深圳市将依托特区外重点片区的开发建设,培育打造多个城市发展辐射极,有效吸纳特区功能的延伸,充分发挥其对特区外整体城市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带动作用。
而最新编制的《深圳市总体规划草案(2007-2020)》(公示版),则据此提出了由宝安中心区、前海、后海构成与福田中心并列的深圳市第二个城市中心,宝安中心区的地位大大提升,此外的多项规划研究(如《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珠江东岸综合开放策略研究》等)都强调了宝安中心组团的重要地位。
随着宝安中心区城市地位的提高和大铲湾港等大型市政设施的建设,将原为宝安西乡中心区的碧海片区纳入宝安中心区统一规划建设,提高其城市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已成为规划的必然。
在这种新形势下,重新认识碧海片区的城市功能定位和职能,已成为当务之急。
碧海片区的城市功能定位和职能设定应体现以下方面:
1、碧海片区处于特区与广州快速通道上,是特区与广州及宝安机场联系的必经之路,是深圳重要的门户地区之一。
2、碧海片区紧靠港区,承担着为大铲港服务的职能,必将带动商贸金融服务业以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大量居民房的存在决定了其承担着安置居民的任务。
三、规划理念
(一)总体理念
1、“反规划”思想
规划拟采取“反规划”的技术路线,结合片区周边生态格局现状,从场地现状生态要素分析入手,重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片区城市非建设用地布局,在此基础上,对片区用地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城市功能格局,梳理城市交通体系,突出地方自然文化历史特色,最终实现将碧海片区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战略目标。
在研究方法上,规划以城市空间作为主体,研究城市自身空间构成以及存在于城市片区之间、城与人之间的关系。
促使新城和谐有序发展。
(二)设计目标
形象突出、环境优美、使用方便的,集商务办公、居住、物流为主的综合区域。
(三)规划注重整合处理好以下关系:
1、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的关系——生态安全格局的重构。
2、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显山露水,连续的景观廊道
3、滨海片区与大铲湾港口发展与片区职能的关系——用地结构的优化和重组。
4、城市改造与当地居民生活间的关系——原始生态、生存空间的保留与改造
5、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的关系——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交通系统的分离
6、城市发展与城市特色的关系——突出场地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四、规划管理政策初步建议
(一)编制规划设计导则,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为保证规划的实际可操作性,本次规划拟进行导则的编制,控制与引导项目的实施,为规划的管理提供依据。
1、引入反规划的理念,着重控制强制性的内容,强化其刚性。
对其他则采取指导性规定,强调规划的弹性
2、明确规划的实施方式与途径。
3、研究城市生态廊道旅游开发与周边土地利用新模式。
(二)研究土地开发和利用新模式,实现城市与地方利益的协调和统一
现状用地多为当地行政村或村民自建工业区和居住区,碧海片区的建设必将带来城市利益与当地村庄和村民利益的冲突,因此,在碧海片区的规划建设上,就必须认真考虑这一因素,并加以解决,实现城市利益与村民利益的统一。
1、划定独立村民拆迁安置与开发区域,引导以村居为单位的自行开发建设活动。
2、引入奖励和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拆迁改造,引导开发建设。
3、结合商业服务、物流设施规划布局,建立组织引导机制,加快村民融入城市生活步伐。
五、整体城市设计初步概念构思
1、片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为前提和基础,确定片区生态景观廊道、绿带和开放空间系统
生态基础设施安全格局研究是将区域的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作为优先考虑的过程,通过景观安全格局途径,遵循景观表述、景观过程分析、景观评价、景观改变、影响评估、景观决策这六个步骤,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非建设用地进行优先规划布局。
2、以片区职能为主导,采取片层式用地布局模式,合理组织城市用地
突破传统用地功能分区方式,全面分析各类用地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形成方便快捷的城市用地新关系;
采取片层式用地功能新结构,实现用地价值最大化。
3、以廊道、绿带作为城市的记忆廊道与识别框架
对场地原有水系绿地的景观肌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延续人对场地的记忆与认知的城市廊道和绿带系统,使之成为联系场地历史与新城的纽带,人们识别城市方位的空间坐标。
4、以加宽沿滨江路绿带,来软化城与路、城与港口的界面
最大限度地降低滨江路交通与港口对片区的干扰和影响,是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加宽滨江路绿带宽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5、构建完善非机动车系统,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超大尺度的城市中,结合廊道绿带和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以人的尺度为基准的休闲、游憩、通勤等各类非机动车交通体系,充分体现对人的关爱和尊重。
六、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初步概念构思
(一)“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区域的选择
规划将依照以下原则确定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的区域
1、综合功能区(代表性)
2、滨江沿路景观(景观优势)
3、交通便捷(交通优势)
4、靠近片区中部(区位优势)
5、利于片区起步(开发优势)
(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初步概念构思
1、采取分层叠加的城市设计原理。
逐层叠加城市设计元素
规划拟采取分层叠加的方式,将道路、廊道绿地、庭院直至建筑等各项城市设计元素逐层叠加,形成系统完整的城市设计成果。
2、以院落为基本构成单元,构筑地块用地结构
在地块按照红线和人的尺度重新划分后,对每个地块来讲靠用地边界的都是交通的、公共的空间、而相邻的建筑之间则是半公共的附属空间,通过裙房围合、建筑进退等方式会在四块用地的中间形成一个院落的概念,这个院落中间在四个方向上是由调整了用地性质的原道路用地构成,这个区域可由政府控制建设成为步行绿道或者景观廊道,并可留出应急通车的空间。
3、以绿带、景观廊道串连院落构成空间结构
研究自身城市空间肌理与形态构成,形成和谐有序、舒适而富有意味的空间格局。
从城市整体上,对用地地块进行组合归纳,由一个个院落构成城市的空间结构,从而形成特色景观与空间结构——院、街巷、绿道、城市各级开放空间
4、模块式地块布局方式,形成协调统一整体布局风格
地块布局采取建立模块系统的方式,分析研究地块内建筑单体可能的布局模式,对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作出判断和导引,建立布局模块系统。
通过对模块的不同组合,形成丰富多变而又协调统一的地块布局模式。
5、注重建筑整体风格研究,形成建筑整体风格特色
对建筑的整体性特色展开研究,在建筑布局(节奏与韵律,层次和背景)上;
建筑空间(街道与广场);
建筑界面上(肌理、色彩、材质、形态)作出相应的研究和指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设计 方案 项目 建议书 培训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