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558492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41KB
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最好使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著的《文学概论》。
这部教材由童庆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它的优点是观点较新,内容丰富,论述全面,讲述比较通俗。
如果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找到这部教材,其他教材也可替代,不过要注意用稍微新一点的教材。
需要指出得是,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复习都要全面,整部教材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对象。
具体地说文学概论的五论的内容,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都要复习到,不能顾此失彼。
在整部教材中本质论是重点,复习时尤其要给予重视。
二、命题原则和题型
由综合考试的性质所决定,其命题原则突出灵活性、实践性、应用性。
题型如下:
(一)论题写作
即给考生一个论题,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作答,观点不做限制,言之成理即可。
这类命题一般取经典观点、名言或时下流行观点为对象,要求考生阐释其蕴涵、意义,作出评价,展开论述。
如:
有人认为:
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又是生活的主宰。
试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有个老作家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
文学活动最主要的是社会生活。
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意见。
以上例题只给出论述范围,没有现成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
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含义,然后再用自己熟悉的理论以及事实进行分析阐发。
以第1小题为例,其题意是在说创作问题的,认为创作既要深入生活,又要加工、提炼生活,观点是正确的。
如果考试时能够理解这一问题的含义,并且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参考教材进行发挥、写成文章是不成问题的。
(二)辨析写作
即以文学理论中有歧义性的或错误、片面的观点为对象,让考生根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展开论述。
1、“艺术和科学的根本差别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使用的方法。
”请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请谈看法。
以上例题性质上与第一个题型没有根本区别,不同在于它的观点或者错误或者片面,答题时仍要遵循上述原则。
以第2小题为例,它的观点是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这就显得有些片面了。
文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为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但是,在创作中作家还要对生活加工改造,还要表现自己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表现的。
因此,文学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仅强调一个方面是错误的。
(三)评论写作
即以短小的作品为对象,由考生运用理论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评论。
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
评论写作要求把理论与作品结合起来,抓住一个和理论契合的方面进行分析评论,不求面面俱到。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以上几种命题方式和题型可见,综合测试灵活性、应用性是很强的。
面对这种考试应注意两点:
一是注意审题。
综合测试的试题一般只提供可论述的材料,没有现成答案,而切题意也较为隐蔽含蓄。
考生在展开分析论述之前一定要反复审题,直到弄清题意再作回答,切忌盲目答题。
这几年考试中因题意不清,答非所问而丢分的现象是很严重的,应引起注意。
二是注意对基本原理的掌握。
综合测试的题型尽管灵活多样,但都与基本原理有联系,都是基本原理的展开或延伸。
基本原理是解决和回答问题的理论依据。
熟悉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对于回答任何题型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考试复习题:
1、如何理解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2、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既是再现又是表现?
3、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其特征是什么?
4、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与哲学社会科学有什么不同?
5、如何理解文学创作的典型化?
6、典型化就是概括化吗?
7、谈典型化的概括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综合测试要求考生具备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
能对中国古代作家、优秀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进行分析,并熟练掌握教材中所重点论析的经典作品。
本课程的综合测考试主要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述;
或针对名家名作进行艺术特色的分析。
除论述题或作品分析中涉及到之外,不专门考察具体或零散的文史知识、文体常识,而是主要考察学生对重大问题、经典作品的把握程度。
考生的答案应不少于500字。
考生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形成清楚的认识。
考生不仅要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代表文体、代表作家的特色等宏观问题,还应该将这种把握落实到更加具体的层面。
比如,考生除了要全面把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总体特征之外,还要对各种文体的内部分类、发展过程形成清楚的了解。
前一个方面如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后一个方面如赋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代表作家等。
除此之外,考生还应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经典主题,如爱情、生死、山水、田园、边塞等主题的形成过程、代表作家有全面的把握,能对不同阶段、不同作家的特点进行对比,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形成深刻的理解。
考生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成就形成有一定的了解。
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既是文学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考生要熟悉不同时期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整体状况、理论主张、形成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能对时期不同但形式相似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进行一定的比较。
例如,在诗歌发展史上,汉魏六朝时多有文学集团,明清时则多文学流派,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该如何理解;
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词自是一家”和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形式非常相似,但实质大为不同;
在明清戏曲界,“临川派”与“吴江派”针锋相对,其背后的理论支持各是什么等。
考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较多的了解。
考生要能对古代优秀作品的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进行细致的分析。
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
考生应该对不同作家的艺术个性有所把握。
如陶渊明的朴素真诚、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
考生也应该能对文学史上大量经典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所体会,并能形成自己的看法。
在此基础上,考生不仅应该能对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还应该能对相似作家、作品的风格形成一定的比较。
例如,考生不仅应该能对王维、孟浩然以及高适与岑参这些有很大相似性的作家有深入的认识和判断,而且应该能把握同类主题、风格的作品之间存在的内在差别,并结合不同时期诗歌风貌的整体特点对这些差别进行理解。
考生要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经典命题、评论形成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历代不乏对其进行研究、评论的学者,并且形成了许多经典的命题、评论,如“诗言志”与“诗缘情”、唐宋诗之别、“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及“以禅为诗”、杜甫诗歌的“诗史”意义与“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等。
这些命题或评论充分揭示、挖掘、开拓了中国古代文学及相关作品的艺术特质,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考生应该对它们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的文学。
本课程的综合测试主要通过考生对这一时段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的综合梳理、分析论述来达到考试目的。
一、要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总体性的把握和认识。
比如为什么说现代文学是“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
要回答这样的题目,就必须结合现代文学主题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来论述。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就与近代以来进步人士探索挽救中国的出路的思考相联系,因而才有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启蒙主题,即以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为核心内容的文学;
随着社会斗争、阶级斗争的加剧,文学被空前地政治化,配合社会革命成了第二个十年文学的主流形态;
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学因战争形成的地缘政治区域而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除汉奸文学外,三个不同区域的文学都在尽自己的可能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
经过如上的分析论述,便不难得出现代文学是有使命感的文学这样的结论。
考生也应能就某一阶段文学的文学现象与社会文化思潮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和论述。
如试论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对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
论述这一问题涉及“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艺术”;
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
创作社的“自我小说”等,都是在创作上对周作人理论的呼应。
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最重要的作家。
他的《呐喊》、《彷徨》以思想的深邃、艺术的上达而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学的典范。
其成就表现为:
以人物性格塑造为中心的结构方式;
深刻揭示人物灵魂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及其所带来的强烈震撼;
借鉴传统戏曲和绘画艺术的白描手法;
重在“神似”“诗意”的美学追求;
多方吸收其他文体样式的长处,丰富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
考生要能够结合《呐喊》《彷徨》中的重要作品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三、沈从文是三十年代的重要小说作家,湘西乡民世界支撑了他小说艺术世界的大厦,并与“都市”世界相对立。
他的小说远政治而近人性,对文化道德重建和生命意义的探寻既体现了他的政治文化立场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念。
无论主题内容还是艺术风格,沈从文在“京派”作家中都最具代表性。
要能够结合代表性作品,如《边城》、《丈夫》《萧萧》等,梳理论述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流派意义。
四、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性表现在:
一是创作中以文化批判意识使作品显示出独特魅力;
二是对市民阶层命运、思想和心理的成功表现,这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题材方面的独特贡献,其深度与广度在现代作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三是对现代小说民族化、个性化追求的突破。
老舍小说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是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个性化追求中的一种难得的突破。
要能够结合具体作品,对以上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述。
五、巴金的小说创作以表现家庭生活的系列作品成就最高,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
巴金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家庭家族”题材小说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要能够从“暴露家庭和礼教弊害”的角度,梳理巴金以家庭为题材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六、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突出,不仅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重要诗人,而且有新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中国新诗派以及新月社、湖畔诗社、中国诗歌会等社团流派,有大量名诗名作。
要能够梳理如上重要诗人的诗歌理念、创作特色和影响并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要能够对不同社团、诗歌流派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地位、前后关联及发展流变进行梳理。
七、话剧是“泊来”的剧种,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文明戏”,到“五四”时期的“爱美剧”,再经过二、三十年代的拓展,到曹禺时则成熟了。
要能结合中国话剧发展史,对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梳理,对曹禺剧作成就及其话剧史意义有充分认识。
八、要能对具有同质文学现象流派进行梳理评价。
比如,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发展变迁。
二十年代是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是“京派”与“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农村题材成就最高且各有不同风貌,四十年代以解放区成就最高,赵树理和孙犁是代表。
要能够结合时代政治、文化在对比中谈发展深化。
再比如:
三十年代的都市文学,以老舍对皇城帝都的描写、茅盾从社会政治视角对大上海的检验和新感觉派笔下的都市人生描绘成就最高,要能够梳理论述其异同。
“问题小说”、乡土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也共同以现实主义为特色并呈现逐步发展成熟的逻辑性。
九、解放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
要能够结合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实际,谈毛泽东讲话对解放区文学在小说、诗歌、戏剧及文艺运动不同方面的影响。
外国文学
首先,作为替代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综合测试,首先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即同一题目下综合了作家、作品与文学史知识,并强调各成份间的有机联系。
这就意味着,综合测试不再是仅对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考察,而是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对一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做综合性考察,要能够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对特定时期文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
例如,古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考生不仅要掌握教材已经归纳出的若干特征,还应结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创作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能够体现考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综合性。
综合性还体现在对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知识的系统掌握上。
比如,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的戏剧、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上看,是一脉相承的,但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各自的特点。
这就要求考生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归纳。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比较,可以有多个角度。
比如从题材方面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和传说,而批判现实主义强调题材的现实性,即取材于作家熟悉的当代、日常生活。
其次,综合测试答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
命题原则明确了不以现成的结论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在命题上能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特别是有自己的见地,即予以充分肯定。
在考场上学生可以参考自考教材,答题时多数材料可能来自教材,甚至有大量抄教材上现成结论的。
但在命题时,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既要使考生在给定材料里能找到答题线索,又不鼓励单纯抄材料,因此在题目设计上给考生留出了进一步发挥的余地,包括对教材上散在材料的进一步归纳整理上。
如简爱和娜拉两位女性形象,都表现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主题。
但因为时代、民族、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两位女性形象在体现共同主题的同时,又有明显的不同。
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在熟悉教材给定材料、对两位女性形象有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进一步归纳出两者的不同,给出自己的评价。
第三,重视比较性。
比较性是外国文学学科的特点,因为它涉及到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学,而在比较中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
因此,引导学生以比较文学的方法深入学习外国文学,是综合测试应该体现出来的特点之一。
所谓比较文学,不是一国之内不同作家和作品的比较研究,而是不同国家之间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
在近代欧洲文学史上,传统的文学大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等,对这些国家的作家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清晰地呈现不同国家文学的特点,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英法两国文学,因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通过比较拉伯雷和莎士比亚的创作,总结出英法两国作家在表现人文主义主题上的不同,需要考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史及两位作家有充分的理解。
第四,注重原著阅读。
外国文学既注重考生对文学史知识的把握,也重视对文学原著的阅读。
希望通过综合测试,引导考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原著的阅读上,进而能够运用在中文专业所学的相关知识,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论述。
在要求学生对原著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最著名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里选取一些段落,要求考生能够任选角度,结合所给材料展开分析。
例如,《哈姆莱特》里那段著名的独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究竟哪样更高贵,是黯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还是挺身反抗这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个干净?
”仅开头几句,就给考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表面上看,哈姆莱特是在想活还是不活的问题,因为他确实曾经拿着匕首对着自己的胸膛,感叹“但愿万能的上帝没有制定不准自杀的律法”。
但是,超越肉体生命的存在与否,考生能否在给定材料中看到更深层的内涵?
这就是“究竟哪样更高贵”所引领的话语。
事实上哈姆莱特此时已经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深入思考的是怎样活的问题。
如果没有尊严的活,那就是生不如死。
文学作品既具有字面意义,更要求读者能够参悟出文字后面的含义,上例即是如此。
现代汉语
一、基本要求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讲述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知识,既有理论性,也有的实践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要求学员学完本科阶段的课程之后,全面系统地复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理性化、系统化,增强运用语言规律的自觉性。
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释常见的语言现象,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二、教材与考查重点
现代汉语教材是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文出版社出版。
目前的考生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考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们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
这一部分人又分三类,一是专科阶段通过自学考试过来的,他们使用的就是这本教材;
二是专科阶段是在专科学校里读的,他们使用的教材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是专科阶段是在电大读的,他们使用的是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或《简明现代汉语》,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还有一部分考生,他们专科阶段学的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而是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政治、体育等专业,是升本之后才走到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条路上的,根本就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得从头到尾认真的学习。
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的,尽量使用自己学过的教材,这样复习起来容易一些;
根本没有学过现代汉语这门课的,应该从头学习一遍,教材可选用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教材包括绪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六部分,词汇、语法、修辞三部分是考核重点,需要认真对待。
下面是各章节的复习要求和考核点,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绪论部分
(一)
复习要求:
了解现代汉语的含义、特点和地域分支。
(二)
考核点:
1、
现代汉语的含义。
2、
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
3、
普通话与方言。
语音部分
熟记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构造、音变规律;
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能正确拼写和认读;
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分析普通话的一些基本的语音现象。
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和记音符号。
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韵母的结构与四呼,声母、韵母与辅音、元音的关系,调值和调类,平仄与押韵。
音节的构造(韵头、韵腹、韵尾),拼合规律。
4、
轻声、儿化、连读音变。
5、
音位归纳的原则及应用。
6、
轻声儿化、异读词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规范。
文字部分
了解汉字的性质、特点、字体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汉字应用整理的知识,熟悉常用汉字的形体结构,掌握用字规范。
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偏旁和部首。
分析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和构造方法。
4、能够识别、纠正错别字。
词汇部分
能够区分词和其他语言单位。
了解词的构造、词义性质特点、词汇的构成等知识。
会辨析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正确运用词语。
4、能熟练地查检一种词典。
语素与词、字的关系。
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的构造、词根和词缀,分析合成词的构造,区别字面形式相同的词根和词缀。
词义的性质,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同音词和多义词。
同义词、反义词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辨析同义词。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词汇的发展。
7、成语、惯用语、谚语
语法部分
了解词的语法特点,能给实词词归类,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
会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
能正确的分析单句的句子成分、复句的层次与关系;
了解各类句型、句式的结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
能够识别和纠正常见的语法错误。
各类实词的语法特点、词的兼类。
常用虚词“都、也、就、再、还、不、没、没有、别,把、被、对于、关于、和、在、连、比,和、或、还是、不管、况且、何况、而、而且、否则、只有、只要、由于、因为,的、地、得、着、了、过、所、似的”等的用法。
识别纠正词性误用的语法错误。
分析短语的结构层次
。
分析单句成分,辨认句型、句式。
区别单句、复句,分析多重复句,
7、
用缩减法检查并纠正句子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修辞部分
了解词语、句式和语境的关系;
掌握常用修辞技巧和方法;
能识别和纠正修辞不当的语言材料。
从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锤炼词语的。
从结构和表达角度选择句式的。
辨认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等常用词格,
语言材料评改。
三、命题的思路及样题举例
(一)思路:
综合考试重点考核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记住上面所列的有关章节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相关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比较。
综合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方法,学员可以带书,因此题型易用论述题或限定语言材料的分析题、评改题,尽量突出综合性的特点。
试题量和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45分钟内答完为度。
(二)样题举例:
1、什么是修辞?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用实例说明成语使用与修辞的关系。
此题意在考核学员对修辞本质的理解,并结合实例分析在成语使用方面的修辞技巧。
答题要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修”是调整、适用,“辞”指文辞。
修辞可以指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技巧、修辞学等。
修辞的基本原则一要适应表达的内容、目的和意图,二要适应语境,调动一切语言要素,用最恰当的手段调整语言形式,来增加表达效果。
②成语是人们相研习用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形式,一般是固定短语,以四字格为多。
成语的使用分两种,一种是常规使用,一种是变异使用。
常规使用主要是利用引用的方式(明引、暗引)来说明实例,或描绘情状,目的是增加说服力。
常规使用应注意成语的凝固形式和固有含义。
变异使用主要是指成语的活用和翻造。
活用是指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言 文学 专业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