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557698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34KB
XXX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XXX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根据案例,分析不对称管制在电信市场上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支柱产业政策。
2、简述垄断性产业的主要管制政策。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
2.某一产业存在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新企业提供了进入这一产业的经济激励,对于潜在进入者,它们更关注在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即进入壁垒。
3.混合并购是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4.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情况,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制定并实施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它旨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体系。
1.答:
规模经济的一些成因,如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也是范围经济的成因。
此外,产生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还包括:
(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向标准化、通用化发展的趋势,这些具有通用性的生产技术设备,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技术设备的利用率。
(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
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
(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
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究开发成果,大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同样可以使用,不会增加多少额外费用。
又如,由于企业的声誉能转化为产品的声誉,企业良好的声誉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
2.答:
在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则将原有企业列为三种可能类型——一般、疯狂或弱小。
无论何种类型原有企业,当进入者不进入时,原有企业收益都没有变化。
当进入发生时,对于一般原有企业,会选择打击或容纳;
对于疯狂原有企业,会总是打击;
对于弱小原有企业,总是容纳。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包括一个原有企业和N个潜在进入者。
原有企业打击进入的收益为负值,原有企业知道其具体数值,而进入者不知道。
进入者n不进入的收益可正可负,但决不会和原有企业容纳进入时进入者的收益一样大。
当进入者不进入时,进入者知道他的具体收益,而原有企业不知道。
即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属于对手收益的双边不确定情形。
博弈开始时,进入者仅知道原有企业属于何种类型的概率。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得出的结论是:
潜在进入者由于不能确定原有企业的类型,故选择不进入。
只要原有企业打击的概率存在,进入者就会推迟进入,直到博弈将近结束。
3.答:
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
(1)经济垄断
经济垄断是指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行为。
(2)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运用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3.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指由某些产业或其业务领域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垄断。
例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产业(特别是其网络性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投资额大且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等技术经济特征。
4.答:
横向并购的具体动机包括两方面:
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
并购具有潜在的反竞争的效果,但是由于并购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5.答:
对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成本弱增性存在,也同样存在自然垄断性。
对多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
决定自然垄断性的是成本弱增性,而多产品的成本弱增性通常可用范围经济性来表示。
1.分析如下:
(1)不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
(2)不对称管制主要应用于基础产业从垄断向竞争转变时,表现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场支配者的管制较其他企业严格。
在电信业中,不对称管制通常主要表现在对新老企业的不对称管制上,对原有企业的管制有:
分拆市场支配者、限制其业务范围;
规定其市场主导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立经营或帐务独立。
强制其与其他企业网络无条件或有条件互联互通;
严格控制其资费水平和形式。
对新企业的管制有:
新企业不承担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新企业在短期内不提供遍服务义务。
新企业可采取灵活价格政策。
(3)对自然垄断产业内原有企业与新企业实行不对称管制是政府在进入管制实践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扶持新进企业,引入竞争。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
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
支柱产业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规模和增长的主要经济部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
(1)支柱产业振兴的目标
1)促进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有序转换。
2)重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有目的的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3)增强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延伸支柱产业的生命周期。
4)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以适度跳跃来振兴支柱产业。
(2)支柱产业政策
支柱产业支持政策是指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结合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或者非经济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是对一国经济中贡献比较大,符合该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
具体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
①优化有关支柱产业产品结构,提供更多的优质优价产品,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启动消费需求,拉动支柱产业的飞跃发展,优化供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②压缩和淘汰支柱产业过剩、过时的生产能力。
加大支柱产业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实现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提高有关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拉动有关支柱产业升级。
④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有关支柱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支柱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
①协调三大产业纵向比例,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使其保持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的客观需要。
②协调产业级次关系,保证有关支柱产业发展。
③加强产业关联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均衡产业增长速度,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协调产业增长速度分布,要求支柱产业的增长速度于其他产业差距不能太大,使高增长产业、减速增长产业和潜在增长产业的增长速率差距较为合理,否则就会造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滞差。
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管制政策
价格管制是政府对垄断性产业管制的核心内容,,目前主要有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政策和英国的最高限价政策。
1)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政策
美国对垄断性产业实行投资回报率管制价格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投资回报率管制价格模型为:
R(p·
q)=C+S(RB)
在上式中,R为企业收入函数,它决定于产品价格(p)和数量(q);
C为成本费用(如工资、税收和折旧等);
S为政府规定的投资回报率;
RB为投资回报率基数(RateBase),即企业的资本投资总额。
管制价格(P)等于企业总收入(R)除以总产量(Q),即:
P=R/Q。
从上式的右边可见,由于企业的成本费用一般容易估算,管制者对企业价格管制的难点是确定投资回报率水平(S)和投资回报率基数(RB)。
投资回报率水平问题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S值,使企业能取得正常的投资回报;
投资回报率基数问题则是要合理确定资本投资的范围和计量方法,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在一定的S值下的利润总额。
2)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政策
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采取RPI-X模型,RPI表示零售价格指数(RetailPriceIndex),即通货膨胀率;
X是由管制者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
这样,如某企业本期的价格为Pt,则下期的管制价格(Pt+1)为:
Pt+1=Pt(1+RPI-X)。
显然,在英国的RPI-X模型中,政府和企业谈判的焦点是X值的确定问题。
3)两种价格管制政策的比较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模型与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模型具有根本性的差别,相比较而言,英国的价格管制模型会对企业产生提高生产效率的更大刺激。
(2)进入管制政策
竞争机制能打破企业对产品的垄断和对信息的垄断,因而能刺激企业降低成本,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使消费者能享受较低的价格;
同时,政府管制者能在竞争市场上获得较多的管制信息,这就有利于提高管制效率。
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政府应尽可能采取自由进入政策。
但垄断性产业是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并存的产业,这就需要政府根据这些产业的具体业务领域的情况分别制定进入管制政策。
(3)联网管制政策
联网管制在电信产业中具有典型性,它是政府管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府对联网管制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是,通过制定有关联网管制价格和联网条件,从政策上保证有关企业有同等权利,并以合理的价格使用网络,使网络成为垄断性产业的公共通道。
(4)质量管制政策
政府为促进垄断性产业经营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管制政策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在价格管制模型中考虑服务质量参数,把企业的最高限价与质量水平挂钩;
对低质量的服务进行经济制裁等。
(5)对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的管制政策
在被管制的垄断性产业中,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为实现有效竞争,可采取对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相分离的政策,根据垂直一体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性,对垂直一体化经营企业可采取不同业务间财务上的分离,也可采取“经营权”上的分离。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
1.范围经济2.掠夺性定价3产业集群
4.管制5.有效竞争
二、简答题(共30分)
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
3.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
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
5.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辽宁的汽车产量2003年达到143677辆,同比增长了55.88%,高出全国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现在,以轿车、多功能车、轻型汽车(含轻型客车和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车用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已经构成了辽宁汽车工业体系,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已初现轮廓,形成了沈阳、丹东两大汽车生产基地,沈阳-辽阳-营口-大连,沈阳-锦州-朝阳两条汽车长廊的产业聚集分布。
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
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
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近几年来,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其中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截止2004年底,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共有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沈阳)北盛、金杯车辆、沈飞日野、沈阳中顺、沈阳奥克斯7家整车生产公司;
专用改装车、农用运输车21家;
汽车零部件企业95家。
辽宁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在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经销、售后服务等各大环节均有一定实力。
到2003年末为止,辽宁地区共有汽车工业企业148家,其中汽车制造厂11家,改装车厂50家,车用发动机厂6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81家;
固定资产350.73亿元。
另外还有科研院所3家,汽车经销企业100多家。
华晨金杯集团是辽宁汽车工业的龙头企业,是华晨宝马、华晨金杯、金杯车辆三大核心汽车生产企业的控股公司,2004年产量达110505辆,销量达99572辆,华晨金杯集团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汽车生产、销售量占沈阳市汽车全行业的80%以上,产销量排在全国大型汽车企业的第九位。
辽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是随着辽宁整车生产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全省现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有100余家,占全国比重4.1%。
其中以生产曲轴、座椅、车桥、弹簧、发电机、活塞等零部件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虽然年销售收人60多亿元,但实现利润不大;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能够提供给高档轿车,高档轻型客车和越野车型的零部件却很少。
辽宁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应该从沈阳金杯从日本引进全套的丰田技术和管理生产海狮面包车开始,海狮面包的产销率也在全国同类车型中占有绝对优势,2003年达到50%以上。
尽管金杯海狮轻型客车连续七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位,但其市场份额在逐步下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另外中华轿车于2001年成功推出,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中华轿车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丰富和推动了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对辽宁汽车产业也做了很好的补充和壮大,结束了辽宁不能生产轿车的历史;
2003年沈阳宝马轿车的下线和投放市场,标志着一个以高档轿车、中档轿车、轻型客车、轻型卡车、大型客车为主的辽宁汽车产品格局的初步形成。
辽宁专用车企业的产品以轻型、中型车辆为主,其中包括:
环卫汽车、商品运输车、市政专用车、清扫车、高空作业车等,其中许多产品正处于换型期,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一直稳定在2%左右。
1.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2.试进行汽车产业群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分析。
四、论述题(共30分)
1、试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2、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参考答案
1.范围经济:
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掠夺性定价:
指原有企业将价格消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
一旦对手离开,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3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管制:
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5.有效竞争:
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一)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指标
(1)绝对集中度指标,
(2)H.H.I即H指数,(3)E.I即E指数,(4)R.I亦称罗森布拉斯指数,(5)CCI通常也称为包括性集中指数。
(二)单纯使用市场份额非均等指标
(1)相对集中度指标,
(2)相对熵,(3)剩余。
(三)单纯测量企业数量的指标
(四)反映共谋潜力
(1)绝对集中度差分,
(2)相对集中度差分。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
(1)规模经济壁垒
(2)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3)必要资本量壁垒(4)网络效应壁垒
(5)产品差异化壁垒(6)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横向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由于横向并购对竞争存在着潜在的负作用,因而一直是反垄断法的管制重点。
横向并购可能导致的反竞争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度的并购将造成市场过度集中,进而导致企业间形成共谋
(2)过度并购可以导致独占,从而限制竞争
(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3)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4)产业发展的效率
传统视角下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资本的供给;
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区位,人口,社会历史因素;
技术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加工技术,运输技术,与技术相关的组织因素。
现代视角下的影响因素包括:
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新区位因素。
形成因素:
(1)自然条件。
辽宁本就是重工业基地,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2)经济因素。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需求增长很快;
(3)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性的产业集中的经济现象,有着很鲜明的区位因素,因而与产业布局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大规模而多样化的汽车消费和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应以“在开放中形成大国竞争优势”为导向,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客观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界定我国汽车工业的位势与升级途径,积极实施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争取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
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产业集群,只有一些生产的地域集中。
从国际汽车产业集群来看,汽车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进行零部件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聚集而逐步形成。
因此,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方式有:
一是通过汽车企业的地域集中,不断提高聚集效应;
二是促进汽车企业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强化联合行动效应;
三是加强必要的制度建设,形成制度释放效应。
产业组织理论的第一次研究高潮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未。
1938年,梅森教授(Mason)在哈佛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机构——梅森联谊会,并将以往对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从偏重于垄断和反垄断扩大到整个市场和厂商的分析上。
1939年梅森出版的《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从而为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J.Bain)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理论》,完整地提出了结构(Structure)——行为(Behavior)——绩效(Performance)分析范式,即强调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而在一个给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是市场绩效的决定因素。
SCP理论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由于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基本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的,因此该学派被称为哈佛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即所谓的优胜劣汰的过程。
因此,他们强调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在实际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仍然应该从价格理论的视角来展开研究,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十世纪70年代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寡占市场竞争者的战略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将研究领域拓宽到
(1)短期价格竞争;
(2)长期的价格竞争和默契合谋;
(3)产品差异化;
(4)进入壁垒与进入阻止;
(5)声誉、限制性定价与掠夺性定价问题;
(6)技术进步与市场结构的动态演变等方面的内容,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一)主导产业政策
1.产业环境协调政策2.产业扶植和保护政策
3.优先发展基础产业政策4.技术引导政策
(二)支柱产业政策
1.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2.支柱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
(三)衰退产业政策
1.进行必要的产业融合;
2.将衰退产业调整援助政策列入现有国家产业政策规划
3.制定相关财政、税费调控政策;
4.建立衰退产业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的实施
1.贸易保护政策;
2.扶植政策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 产业 经济学 第一版 试题 两套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