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之欧阳学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553879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7.28KB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之欧阳学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之欧阳学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之欧阳学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5条发展目标
1、市域协调发展目标
(1)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为基本目标,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宜昌从大城市向特大城市的转变,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带动鄂西南地区发展的主导力量。
(2)到2020年,宜昌市GDP达到4800亿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43%-47%;
城镇化率63%;
森林覆盖率65%,人均绿地12平方米。
(3)到2030年,宜昌市GDP达到7500亿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55%-57%;
城镇化率73%;
森林覆盖率67%,人均绿地15平方米。
2、城市发展总目标
发挥资源优势,保持城市特色,使宜昌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旅的城市;
加强区域协作,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提升宜昌市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把宜昌市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第6条发展策略
1、区域协调策略
加强与武汉、重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等中心城市的联系,与襄阳协同发展,共同完成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
重点加强与荆州在产业、交通以及旅游等方面的联系,构建“宜荆组合都市区”。
2、市域统筹策略
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跨越行政区的城镇协调机制;
构建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协作体系,建立各县市之间、城镇之间网络型关系,鼓励“飞地园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统筹江河流域规划,重点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协调沿江上下游城镇的取水口与排水口,依据生态环境容量,制定合理的城镇发展规模;
通过基础设施导向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与中心镇的集约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系统化布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城乡之间的公平发展;
指导与协调各县市下一层次规划的编制。
3、生态环境保护与培育策略
依托《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中确定的项目,改善三峡大坝建成并运行后对长江流域环境;
制定与实施市域生态分区规划,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注重生态廊道保留;
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大地质灾害敏感点的监控和治理,预防与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
城镇建设中注重保留自然地形风貌。
4、产业发展策略
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和已有的产业基础,寻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定位;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科学发展;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在产业转移中寻求升级;
以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提升工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产业园区环境要求的门槛;
创新与促进央企与地方企业、民营企业互动机制,实现产业集群的形成。
5、市政基础设施引导策略
结合城乡规划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布局,适度超前规划市政设施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为城市发展提供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
第二节城镇化战略与城镇人口规模
第7条城镇化战略
统筹规划与建设沿江城镇带,积极与合理扩大宜昌中心城区规模,促进宜都、枝江、当阳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
稳步推进其他县市区(县城)及重点镇的建设,引导人口与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
择优培育重点镇,整合建制镇,扶持山区城镇健康发展。
第8条市域人口控制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1、人口规模
市域常住人口2015年为468万人,2020年为511万人,2030年为547万人。
2、城镇化水平
市域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59%,城镇人口为276万人;
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5%,城镇人口为332万人,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5%,城镇人口为410万人。
第三节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
第9条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对策
市域划分为4个生态区,分别为西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西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中部生态建设区和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
1、西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
(1)主要包括五峰和长阳(除高家堰镇、龙舟坪镇外)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以及宜都市南部山区和秭归县杨林桥镇等。
(2)生态控制要点:
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好市域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资源;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公益林建设;
严格限制工业门类,加强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
依托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加强无污染的资源型产业的开发。
2、西北部森林生态功能区
(1)主要包括兴山县、远安县、夷陵区和秭归县大部分乡镇。
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禁止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治理改造或搬迁现有污染企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
库区所有市县(区)和沿江建制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的污水收集系统;
重点控制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减少入库的泥沙量,库区和影响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逐步还林还草;
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
3、中部生态建设区
(1)主要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点军区、秭归县的茅坪镇、夷陵区的小溪塔街道、龙泉镇、鸦鹊岭镇、三峡坝区、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高家堰镇、龙舟坪镇、枝江市的安福寺镇和宜都市的红花套镇。
加强城镇组团间生态区域的保护和控制,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不得随意填占溪、河、渠、塘;
严格限制污染型项目的建设;
实行工业污染的集中处理和集中控制,强化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4、东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
(1)该区包括枝江市、当阳市和宜都市大部。
科学、合理地布局各种类型的工业项目,严格实施污染控制和环境监管。
第10条基本农田保护区
市域基本农田保护区总规模约为2959.05平方公里。
第四节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
第11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一心一带四廊”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1)“一心”:
以宜昌市中心城区为主体,包括秭归县的茅坪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龙舟坪镇以及当阳市、枝江市和宜都市等外围城镇;
(2)“一带”:
长江城镇聚合带;
(3)“四廊”:
香溪河、沮漳河、清江、渔洋河等四条主要城镇廊道。
第12条城镇级别结构体系
规划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三级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级别结构体系。
(1)中心城市:
即中心城区。
(2)次中心城镇:
当阳城区、宜都城区、枝江城区。
(3)三级中心城镇: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龙舟坪镇)、秭归县城(茅坪镇)、兴山县城(古夫镇)、远安县城(鸣凤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渔洋关镇)。
(4)重点镇:
夷陵区雾渡河镇,宜都市松木坪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枝城镇,枝江市问安镇,当阳市半月镇、两河镇、庙前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磨市镇、都镇湾镇,秭归县归州镇、沙镇溪镇、郭家坝镇,兴山县峡口镇、高阳镇,远安县洋坪镇、旧县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长乐坪镇。
(5)一般镇:
乡村区域的管理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第13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至2030年,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4级,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5个5-20万人口的小城市,44个5万人口以下小城镇;
突出重点培育中心城市及县(市)城区,形成特大、中等、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表2-1: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城镇等级
城镇规模(万人)
数量
城镇名称
一级城镇
>200
1
宜昌城区
二级城镇
20-50
3
枝江城区、当阳城区、宜都城区
三级城镇
5-20
5
秭归县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远安县城、兴山县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
四级城镇
<5
44
五峰镇、半月镇、问安镇、高阳镇、磨市镇、洋坪镇、高家堰镇、松木坪镇、峡口镇、归州镇、两河镇、庙前镇、榔坪镇、高坝洲镇、沙镇溪镇、雾渡河镇、郭家坝镇、淯溪镇、河溶镇、百里洲镇、七星台镇、王店镇、仙女镇、资丘镇、都镇湾镇、荷花镇、水月寺镇、屈原镇、樟村坪镇、分乡镇、茅坪场镇、黄粮镇、渔峡口镇、两河口镇、贺家坪镇、长乐坪镇、杨林桥镇、仁和坪镇、旧县镇、湾潭镇、聂家河镇、南阳镇、花林寺镇、草埠湖镇
合计
53
第14条市域经济区划
市域划分为6个功能不同的经济区,分别为:
(1)中心综合服务区:
承担全市及周边地区的金融商贸服务、科研教育、文化娱乐等各项职能,适宜发展综合服务、高新技术、物流业等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对外围城镇的支持作用。
(2)东部产业促进区:
宜昌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适宜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科技、新材料、化工等,承接中心综合服务组团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3)东部农业生产区:
全市基本农田的集中分布区,承担全市粮食生产基地功能。
(4)西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
自然生态状况良好,矿产资源丰富。
严格实施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育,限制高污染产业。
此区域中矿产开采及林业生产,需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度发展旅游业。
(5)三峡清江休闲旅游区:
包含了三峡坝区以及清江流域的众多旅游资源,景色秀美,拥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宜昌市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6)西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
自然生态状况良好,山林茂盛,在进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山林特产,发展旅游业。
表2-2:
市域经济区划范围一览表
区划名称
中心综合服务区
小溪塔街道、西陵区、点军区(桥边、连棚)、伍家岗区
东部产业促进区
庙前镇、玉泉街道、龙泉镇、王店镇、鸦鹊岭镇、半月镇、问安镇、仙女镇、安福寺镇、猇亭区、白洋镇、顾家店镇、董市镇、枝江城区、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乡、五眼泉乡、枝城镇、宜都城区
东部农业生产区
河溶镇、淯溪镇、玉阳街道、坝陵街道、百里洲镇、七星台镇、草埠湖镇
西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
荷花镇、洋坪镇、河口乡、旧县镇、花林寺镇、茅坝场镇、鸣凤镇、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黄花乡、下堡坪乡、邓村乡、水月寺镇、榛子乡、古夫镇、南阳镇、黄粮镇、高阳镇、高桥乡、峡口镇、水田坝乡、屈原镇、归州镇、泄滩乡、沙镇溪镇、郭家坝镇、两河口镇、梅家河乡、周坪乡、杨林桥镇、莫坝乡、榔坪镇、何家坝镇
三峡清江休闲旅游区
傅家堰乡、渔峡口镇、资丘镇、火烧坝镇、鸭子口镇、都镇湾镇、大堰乡、磨市镇、龙舟坝镇、高家堰镇、土城镇、三斗坝镇、茅坝镇、乐天溪镇、太平溪镇
西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
牛庄乡、采花乡、湾潭镇、五峰镇、长乐坪镇、渔洋关镇、仁和坪镇、潘家湾镇、聂家河镇、王家畈乡、松木坪镇
第15条城镇职能结构类型
市域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工矿、旅游、农业”四种类型。
重点加强各级中心城镇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培育功能各异的重点城镇;
完善综合型城镇的职能,形成区域性经济、文化和综合服务中心;
发挥农业型城镇对农业发展的服务作用。
规划期末,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以综合型城镇为枢纽,工矿、旅游和农业型城镇为发展支点,不同类型城镇间互补协作的职能结构。
如下表:
表2-3:
市域城镇职能类型一览表
职能类型
综合型
一级
中心城区、当阳城区(玉阳、玉泉、坝陵)、枝江城区(马家店)、宜都城区(陆城、枝城)、秭归县城(茅坪)、长阳县城(龙舟坪)、远安县城(鸣凤)、兴山县城(古夫)、五峰县城(渔洋关)
二级
半月镇、问安镇、高家堰镇、磨市镇、五峰镇、洋坪镇、高阳镇、沙镇溪镇、高坝洲镇
工矿型
七星台镇、仙女镇、两河镇、庙前镇、王店镇、雾渡河镇、樟村坪镇、聂家河镇、水月寺镇、花林寺镇、茅坪场镇、荷花镇、松木坪镇、红花套
旅游型
峡口镇、归州镇、屈原镇、长乐坪镇、都镇湾镇、郭家坝镇、旧县镇
农业型
百里洲镇、河溶镇、淯溪镇、分乡镇、渔峡口镇、榔坪镇、两河口镇、贺家坪镇、杨林桥镇、仁和坪镇、湾潭镇、南阳镇、黄粮镇、资丘镇、草埠湖镇
注:
本表不含建制乡。
龙泉镇、桥边镇、艾家镇、安福寺镇、鸦鹊岭镇、顾家店镇、白洋镇纳入中心城区,因此不在规划职能类型中出现;
董市镇接近枝江城区,纳入枝江城区统筹考虑,不在规划职能类型中出现;
枝城镇纳入宜都城区统筹考虑,不在规划职能类型中出现。
第五节市域公共服务设施
第16条教育设施
(1)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联村办”的总体思路,优化中小学布局,重点抓好中心城区、各县(市)城区及重点乡镇教育设施布局,实现以常住人口为对象的城乡教育一体化。
(2)中心城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在次中心城镇和三级中心城镇大力发展普通高中、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促进就业;
重点镇和一般镇重点完成“两基”要求,配置必要的中小学设施,重点镇配置1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
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建居民小区必须同步规划配套的中小学和幼儿园。
第17条文化体育设施
(1)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各类博物馆、图书馆,改造、提升群众艺术馆,完善多级文化设施;
次中心城镇与三级中心城镇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配置;
重点镇和一般镇应按照规定配置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等文化设施。
(2)中心城区建成1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能满足市民健身和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体育中心;
次中心城镇与三级中心城镇建设1座综合性运动场和1-2座体育馆;
重点镇和一般镇应配置小型建设场馆、社区活动中心等体育设施。
第18条医疗卫生设施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5-3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5-5.5张。
第19条社会福利设施
重点推动农村敬老、养老等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规划至2030年,宜昌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5-30张,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
第20条铁路
新建3条铁路线路,分别为:
十宜铁路、汉(武汉)宜(宜昌)城际铁路和宜张铁路,改造焦柳铁路,增设紫云铁路作为白洋港、云池港、田家河港与焦柳铁路之间的联络线。
第21条高速公路
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包括沪渝高速汉宜段(即汉宜高速公路,含三峡专用公路)、沪渝高速宜恩段、沪蓉高速荆宜段(即荆宜高速公路)、宜岳高速翻坝段(即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等4条;
沪蓉高速宜巴段(即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保宜高速(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在建中;
拟规划建设宜张高速(即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太张高速(即太平溪至张家口高速公路)、宜岳高速(即宜昌至岳阳高速公路)、宜来高速(即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
第22条公路
现有国省道按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进行改造;
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城之间、各县(市)城之间、各县(市)城与重点镇之间主要联系公路均应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
构筑市域各县(市)城之间的环路和大宜昌环路,市域环路主要包括S224、S312、S255、S325,大宜昌环路主要包括S323、S225、S256、S224。
第23条跨长江通道
在现有西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枝城长江大桥等5座跨长江大桥的基础上,新建5座跨长江大桥,分别为:
红花套长江大桥(暂定名)、香溪长江大桥、庙嘴长江大桥、伍家岗大桥(暂定名)、白洋大桥。
第24条公路客货运站场
规划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场共18个,货运站场13座。
表2-4:
规划二级以上客货站场一览表
客运站
货运站
中心城区
长途汽车客运站
宜昌货运中心
点军汽车客运站
伍家岗货运中心
西陵汽车客运站
点军货运站
宜港汽车客运站
夷陵货运站
夷陵汽车客运站
太平溪货运站
宜都
陆城客运站
陆城货运站
枝城客运站
枝城货运站
红花客运站
红花货运站
当阳
2
玉阳客运站
当阳货运站
草埠湖客运站
枝江
马家店客运站
枝江货运站
仙女客运站
长阳
龙舟坪客运站
长阳货运站
火烧坪客运站
五峰
渔洋关客运站
渔洋关货运站
远安
鸣凤客运站
远安货运站
兴山
古夫客运站
兴山货运站
秭归
茅坪客运站
茅坪货运站
第25条航道
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为3000吨级;
香溪河航道1000吨级通行至峡口,500吨级通行至高阳;
黄柏河通航能力1000吨级;
三峡库区支流(青干河、九畹溪、咤溪河)500~1000吨级通航能力;
清江航道的通航能力为300吨级。
第七节市域旅游
第26条旅游地空间结构
市域形成“一极、四轴、六区”的旅游地空间结构。
其中,
(1)“一极”即宜昌旅游增长极。
空间范围主要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小溪塔街道、三峡坝区及三镇、点军区、猇亭区等。
(2)“四轴”指宜昌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轴、宜昌清江旅游发展轴、宜昌三国文化旅游发展轴和宜昌夷陵-兴山-神农架生态旅游发展轴。
(3)“六区”指都市观光旅游片区、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片区、“两坝一峡”旅游片区、三国文化与丹霞山水旅游片区、清江民俗风情与生态旅游片区、香溪屈原·
昭君·
神农旅游片区。
第27条城区旅游服务基地
(1)中心城区为全市一级旅游服务基地,并由都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都市文化娱乐游憩中心、都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都市商务会展旅游中心和都市生态休闲旅游中心构成主要的旅游服务核心。
(2)兴山县古夫镇、五峰县五峰镇和当阳城区为全市二级旅游服务基地。
秭归县茅坪镇、远安县鸣凤镇、宜都市陆城镇、长阳县龙舟坪镇、枝江市城关镇等为三级旅游服务基地。
第28条特色旅游目的地乡镇
重点扶持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乡镇,包括夷陵区三斗坪镇、太平溪镇、乐天溪镇、黄花乡、邓村乡、雾渡河镇、秭归县九畹溪镇、茅坪镇、归州镇、宜都潘家湾乡、聂家河镇、红花套镇、陆城镇、兴山县昭君镇、南阳镇古夫镇、远安县荷花镇、鸣凤镇、当阳市城关镇、长阳县龙舟坪镇、高家堰镇,五峰县渔关镇、枝江安福寺镇、点军区土城乡等。
第29条旅游交通组织
(1)建设宜昌中心城区旅游交通主枢纽,承担主要的游客集散功能;
规划兴山、当阳、枝江、宜都、五峰等5个旅游交通次级枢纽。
(2)依托沪蓉高速、G318国道、S323省道、沪渝高速、三峡专用公路及相关城市道路建设旅游交通内环,将中心城区与四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葛洲坝、高坝洲、隔河岩)连为一体,形成近郊旅游环线;
依靠对现状省道、县道的升级,建设旅游交通外环,连接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宜都、枝江、当阳、远安等远郊市县及相关景点,形成市域远郊旅游环线。
第三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规模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30条城市性质
世界著名的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第31条城市职能
(1)长江三峡水电枢纽和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商务休闲旅游目的地。
(2)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交通及流通中心。
(3)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磷化工业、生物制药业、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区。
(4)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第二节发展规模
第32条规划区人口规模
规划区常住人口2015年为323万人,2020年为361万人,2030为年389万人。
第33条规划区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区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为323平方公里,中期2020年建设用地为361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约为389平方公里。
第34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中心城区2015年常住人口为174万人,2020年为226万人,2030年为258万人。
第35条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量为270.6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以内。
第四章规划区规划
第36条规划区长江城镇聚合带格局
(1)规划结构为“一带三区”,即长江城镇聚合带为一带;
沿江分布三个城镇区,北部为生态城镇区,包括坝区及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秭归县茅坪镇;
中部为核心城镇区,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小溪塔街道、龙泉镇;
南部为产业城镇区,包括猇亭区、枝江市的马家店街道、鸦鹊岭镇、白洋镇、顾家店镇、安福寺镇、董市镇、七星台镇、宜都市的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枝城镇。
(2)长江城镇带内组团划分为一级组团和二级组团。
其中,一级组团为:
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小溪塔街道、坝区及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秭归县茅坪镇、猇亭区、马家店街道、白洋镇、陆城街道;
二级组团为:
龙泉镇、鸦鹊岭镇、顾家店镇、安福寺镇、董市镇、七星台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枝城镇。
第37条城镇职能
城镇职能分为综合型、工矿型、旅游型。
表4-1长江城镇带城镇职能表
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小溪塔街道、秭归县茅坪镇、猇亭区、马家店街道、白洋镇、陆城街道
坝区、龙泉镇、鸦鹊岭镇、顾家店镇、安福寺镇、董市镇、七星台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枝城镇
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
第38条空间管制
规划区分为三类管制区域,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
(1)禁止建设区: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重要山体、饮用水水源地与重要水体、防洪区域等。
自然保护区大都集中在规划区西部和北部,以林地与动植物保护区为主;
基本农田大部分位于规划区东部;
水源地保护区包括长江干流、清江干流、官庄水库、善溪冲水库、楠木溪水库、王家坝水库、泉河水库等。
(2)限制建设区:
主要为地形条件较为复杂、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区域,部分重要山体,水系,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昌市 城市 总体规划 欧阳 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