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553663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03KB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的——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
对象——各自然资源的质量构成因素
内容:
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需求上的迫切性
○2量的评价;
目的——确定开发规模和对生产部门的保证程度
绝对数量——确定优势资源相对数量——对需求的保证程度、服务年限、人均占量
○3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4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
○5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8、说明如何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
(1)资源承载力:
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U3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1、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区域经济特色是由区域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产业结构: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设施;
产业布局:
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下,自然资源指向、分散布局;
以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下,工业、基础设施,集中式布局。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
主导产业:
带动性、经济特色、经济地位;
支柱产业: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量劳动力、就业
2、区域市场化水平时如何印象区域经济发展的?
○1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生产专业化协作,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2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3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3、通过实例说明社会文化背景对区域发展的决定作用.
例:
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与外资引进相结合,造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4、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区域人口结构:
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
影响因素性别构成:
出生婴儿性比例男女分龄死亡率移民战争;
年龄构成: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迁移措施年龄构成: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型产业规划
5、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市场结构——对商品服务的需求种类、规模、购买能力收入水平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消费观念——提前消费(社会、传统、文化)
6、基础设施(为保障生产、方便生活而建设的区域性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反应区域社会发展的程度
7、文化本土化:
基于本地文化资源秉赋而强化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关键位置的产业发展。
8、政策对人们生活的连锁式影响
U4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1、简述技术进步的概念和类型,说明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1)技术进步:
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技术激进步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
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2)技术进步的类型:
○1狭义的主要包括:
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
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
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
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
降低各种生产消耗;
提高劳动者技能。
○2广义的包括:
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
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
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
提高规模经济;
政策的影响;
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产出增长的构成:
资本边际生产力、劳动力边际生产力、技术进步
3、如何评价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条件?
试对你熟悉的区域的技术条件做一评价。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技术引进:
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
它是从国家的角度看技术转让。
技术转移:
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4、技术引进需考虑的因素:
适应当地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力水平;
适应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提高资源利用率;
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习俗;
适应当地人力资源基础,满足劳动就业需要;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考虑市场容量;
考虑投资收益期及技术先进性水平;
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U5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如何计算?
用它来评价区域发展有何优缺点?
(1)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在价值形态上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3)优点: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国家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是用来描述经济结构,是描述接个总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缺点:
不能全面反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什么是绿色GDP?
我国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为何要用它来评价区域发展水平?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1)绿色GDP:
在传统GDP基础上,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又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GDP。
狭义理解为扣除自然资产随时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总量指标
(2)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注入更多的环保成分,以科学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质性进步。
(3)现多国为粗放型增长模式。
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真实GDP”,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和进步。
7、什么是区域竞争力?
结合实例谈谈要提高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1)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2)○1地方政府承担着组织培育区域竞争力的职能;
○2实施人在战略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3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
○4扶持优势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内在竞争力。
实例略。
(政府市场素质创新提高)
12、什么是霍夫曼定理?
了解它有何作用?
霍夫曼定理:
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霍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
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即重工业)的相对地位变化作了统计分析。
得到的结论是,各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总产值/资本资料工业总产值;
(反映工业化程度)
基尼系数=不平均分配的收入/总收入*100%
U6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1、区域分工(劳动地域分工)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1)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要素密集:
一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如果其某一要素与其他要素的比率较高,则该国是该要素充裕的
要素充裕:
一种产品某一要素投入占其价值的份额比其他产品同一生产要素占其价值的份额大,则称该产品是该要素密集型的。
U7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3、何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有哪些?
(1)主导产业:
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2)区域比较优势基准(资源密集度,重点发展那些可以充分利用相对优势的工业部门)、产业关联基准(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为主导产业)、筱原两基准(生产率上升的快为主,需求收入弹性最大化成为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基准。
Ei越大,市场容量越大,发展机遇、效益越好,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越高))。
4、你所在的省或市的主导产业是什么?
你依据什么作出判断?
○1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
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区域就业的作用、增加价值、出口潜力、环境影响;
○2竞争能力:
技术先进程度、产品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税效果。
5、偏离份额分析法:
rij=(bij,t-bij,0)/bij,0Rj=(Bj,t-Bj,0)∕Bj,0bij,0′=bi,0·
(Bj,0∕B0)
Gij=Nij十Pij十Dij
Nij=b’ij,0·
Rj
Pij=(bij,0-bij,0′)*Rj
Dij=bij,0·
(rij-Rj)
Gij=bij,t-bij,0(N代表在宏观条件下的发展机遇,P代表产业基础,D代表创新力,P+D代表自身的区域特色)
U8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1、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基本概念: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2)主要内容:
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区域空间管制、区域发展政策。
U9区域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自主发展战略、高速度增长战略、变通经济发展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战略
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集中式发展、分散式发展、集中和发散整合发展
4、简述空间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空间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明确开发的重点城市、地区和开发的时序或推进的层次关系,要体现区域和区内各部分空间开发上的问题和未来开发策略,要体现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的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
战略重点通常在如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二是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三是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
*战略重点具有阶段性,这是规划工作需要注意的。
*战略重点可以有多个。
15个新兴产业: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激光、新动力汽车、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地球空间信息、数控机床、新材料等
1+6:
主城区基本控制在三环线以内,重点沿两江四岸开发建设,二环线以内城中村、中心城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
远城区各集中规划建设一座中等城市规模的新城,重点沿轨道交通、快速路开发建设,基本形成“1+6”(主城+新城组群)和“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城市空间总体构架。
一带四区:
重点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功能组团构成的环城工业带(沿三环线至外环线区域);
光电子信息及生物产业集聚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洪山—江夏)、汽车及机电产业集聚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蔡甸—汉南)、钢铁化工及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青山—武汉化学工业区—阳逻)、食品轻工产业集聚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口—黄陂)等四大产业集聚区
6个千亿产业集群(武汉):
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食品
U12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1、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农业产业化布局要求。
(1)在生产组织上,按照农业经济再生产的规律,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产业链通过利益纽带链接为一个完整产业系统;
(2)在经营方式与内容上,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3)在经营目的上,要在提高产业化组织整体经营利润的基础上,使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得到提高,逐步形成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机制,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加的目的;
(4)在实施中,农业产业化具体表现为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
3、请比较水、火电站的布局有什么不同。
(1)火电站:
○1接近负荷中心,即在大型工业生产基地或大城市区建火电站;
○2靠近燃料基地,充分利用本地燃料特别是发热量低得劣质燃料建设坑口电站;
○3同时接近负荷中心和燃料基地,即在大煤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集群地区建电站;
○4燃料基地和负荷中心之间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地区,特别是水运条件好的港口地区建电站。
5、影响高兴技术产业布局的条件因素有哪些?
(1)经济社会因素:
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在区域经济水平高度成熟的驱动下发展起来的,是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自然演化规律的一种必然结果,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加以各种经济和政策扶持的驱动政策。
(2)科学技术因素:
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受区域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影响,这关系到其发展布局的背景条件和社会支撑程度,另一方面受区域内新技术开发能力的影响,这种开发能力是指具有一种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其转化过程必须具有一批新的技术手段和科技人才,能够对高新技术吸纳、消化和再创新。
(3)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有优良的生产环境,健全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售、供电、供水等)和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这是因为:
○1优良的生产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技术上的要求;
○2基础设施是任何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部分;
○3适宜的生活环境,就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内营造一种拥有科学文化气氛,以激励科技人员创新思维和企业家创造精神的生活环境。
U13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4、简述区域需水量预测和给水系统规划。
区域需水量预测:
1)城镇生活用水2)工业用水3)城市市政公共服务用水4)农村用水
给水系统规划:
水源地选择、拟定水厂地址、管网布置。
1)水源地选择。
2)拟定水厂地址。
3)管网布置。
基础设施的含义:
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
电力走廊:
电力线路的高压走廊通常考虑到倒杆危险,电力走廊就是避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最小距离
U14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概述城镇体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体系演化的基本规律。
(1)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2)特征:
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
(3)演化规律:
前工业化阶段(农业社会),以规模小、职能单一、孤立分散的低水平均衡分布为特征;
工业化阶段,以中心城市发展、集聚为主导的高水平不均衡分布为特征;
工业化后期至工业化阶段,以中心城市扩散,各种类型城市区域(包括城镇群、城镇密集区、城市连绵带等等)的形成,各类城镇普及发展,区域趋向于整体性城市化的高水平均衡分布为特点。
3、我国开展的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是什么?
(1)国家建设部办法的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区域城市发展战略,有条件的可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开发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扎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
(2)根据发展需要,城镇体系规划需补充的内容:
○1确定区域开发管制规划;
○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
○3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7、如何分析和规划城镇体系的职能分工和空间结构?
○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地域差异:
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极核发展阶段、集聚—扩散阶段、高水平网络化发展阶段)
2)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特大城市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多中心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以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行政—经济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类型)
总体框架:
点,线,圈,带相结合,多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城镇和一般发展城镇相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分析 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