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544835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96KB
矿产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矿产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详查已属商业性的范畴,由业主投资或筹资。
勘探
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
加密各种采样工程
加密工程的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及矿石质量特征;
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试验,必要时半工业试验
为可行性研究或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加密各种采样工程,重点是解决在首采地段影响矿山企业正常生产的主要问题,目的是减少矿山开发的风险。
固体矿产预查
预查阶段分为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两种类型。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是指对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进行的野外踏勘、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三级异常查证,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成矿远景区的预查工作。
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2)。
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是指对工作程度具有一定基础的地区或工作程度较高地区,运用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对成矿远景区所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三—二级异常查证、重点地段的工程揭露,圈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的预查工作。
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1)。
预查工作程序:
预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野外施工、野外验收、报告编写、评审验收、资料汇交等程序。
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内容
1全面收集预查区内各类地质资料,编制综合性基础图件。
2全面开展区域地质踏勘工作,测制区域性地质构造剖面,实地了解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条件。
3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踏勘工作,实地了解矿化特征,并开展区域类比工作。
4择优开展物探、化探异常三级查证工作。
5运用GIS技术开展综合研究工作,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进行预测和总体评估,圈定成矿远景区。
6条件具备时对矿化地段估算3342资源量。
7编制区域和矿化地段的各类图件。
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内容
1全面收集成矿远景区内的各类资料,开展预测工作,初步提出成矿远景地段。
2全面开展野外踏勘工作,实际调查已知矿点、矿化线索,蚀变带以及物探、化探异常区,了解矿化特征,成矿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对比并对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
3在全面开展野外踏勘工作的基础上,择优对物探、化探异常进行三-二级查证工作,择优对矿化线索开展探矿工程施工。
4提出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的总体评价结论。
5提出新发现的矿产地,可供普查的矿产地。
6估算矿产地3341和3342预测资源量。
预查野外调查工作包括
1区域地质踏勘工作
一般情况下,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
250000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
250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
250000区调工作。
一般情况下,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
50000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
50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
50000区调工作。
区域地质踏勘工作是预查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无论是否已经完成区调工作都要精心组织落实,一般情况下部署一批能全面控制区内区域地质条件的剖面,进行踏勘工作,踏勘时应进行详细的路线观察编录,并绘制路线剖面图,对重要地质体布置专题路线观察。
通过区域地质踏勘工作,实地了解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2区域矿产踏勘工作
区域矿产踏勘工作是预查工作的关键基础工作,对象是矿化线索、矿化点、矿点、物探、化探异常区,因此必须全面开展踏勘工作,对不同类型的矿化线索,都必须进行现场踏勘。
对有较多工作程度较高矿产地的地区,应经过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矿产地进行全面踏勘,详细了解矿化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工作程度,以往评价存在问题等情况,修订原有的矿产卡片。
对已有成型矿床的远景区,必须开展典型矿床的野外专题调查工作,通过实地观察,详细了解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找矿标志等资料,以便指导远景区总体评价工作。
3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一般情况下,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
200000-1:
500000地球物理(包括航空或地面)、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
500000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
500000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一般情况下,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
50000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
50000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
50000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必要时应单独立项开展1:
50000地球物理勘查工作。
对重要矿化地段,重要物探、化探异常区,以及开展物探、化探异常二级查证的地区应部署大比例尺(一般1:
25000-1:
10000)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对部署钻探工程的地区,必须作地球物理精测剖面,地球化学加密剖面。
对钻探工程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应开展井中物探工作。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选择有效方法。
4遥感地质调查工作
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应贯穿于预查工作的全过程,收集资料及综合分析工作阶段,应选用合适的遥感影象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制作同比例尺遥感影象地质解释图件。
野外踏勘阶段,必须对遥感解释进行对照修正,最大限度地通过野外踏勘,提取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以及确定矿产远景地段。
室内综合研究阶段,应利用遥感资料提供成矿远景区,优化普查区,提供矿化蚀变地段。
5矿产地检查和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
经过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踏勘,区域矿产踏勘,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综合分析及数据处理工作,对具有成矿远景的矿产地或矿化线索以及有意义的物探、化探异常开展检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草测大比例尺地质矿产图件,开展大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布置少量探矿工程。
了解远景地段的矿化特征,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者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地。
对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按照异常查证有关规定执行。
6探矿工程
预查阶段的探矿工程布置,要求达到揭露重要地质现象和矿化体的目的。
槽井探、坑探和钻探等取样工程应布置在矿化条件好,致矿异常可能性大或追索重要地质界线的地段。
探矿工程的布置需有实测或草测剖面,使用钻探手段查证异常时,孔位的确定要有实际依据,一旦物性前提存在,应用物探有关勘查方法的精测剖面反演成果确定孔位、孔斜和孔深;
固体矿产普查
1目的
是对预查阶段提出的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和物探、化探异常区,通过开展面上的普查工作、已发现主要矿体(点)的稀疏工程控制、主要物探、化探异常及推断的含矿部位验证,对普查区的地质特征、含矿性和矿体(点)做出评价,提出是否进一步详查的建议及依据。
2任务
在综合分析、系统研究普查区内已有各种资料基础上,进行地质填图,露头检查,大致查明地质、构造概况,圈出矿化地段,采用有效的物探、化探技术方法,用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揭露,对主要矿化地段,大致控制矿点或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大致查明矿石质量和加工利用可能性,顺便了解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概略研究,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等。
必要时圈出详查区范围。
3工作程序
普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设计编审、野外施工、野外验收、普查报告编写、评审验收、资料汇交等程序。
普查工作内容要求
地质研究程度
1地质研究:
在预查工作和搜集区内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视研究程度和实际需要开展地质填图工作。
对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及变质作用等基本特征的查明程度,应达到相应比例尺的精度要求。
全面搜集区内各种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注重搜集和研究区内与矿体(点)形成有内在联系的成矿地质条件资料进行分析。
与沉积有关的矿产应着重搜集研究沉积环境方面的资料及含矿岩层(系)的产出、层位、层序和岩石组合等资料;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矿产应着重搜集研究岩石类型、围岩及接触关系、蚀变特征等方面的资料;
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应着重搜集研究变质作用及其产物的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等方面的资料;
对主要(控矿)构造应大致查明其性质、规模、分布及与矿化的关系。
2矿产研究:
依据区内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重砂矿物、遥感影像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已有矿产资料、矿山生产资料的矿化类型、蚀变分带、分布特点、大致查明矿体的展布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矿石品位、有关物理化学性质及有害组分含量。
对重点解剖的主要矿体(点),充分运用区域成矿规律和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区内的找矿工作。
注重综合评价,应了解共、伴生矿产及其品位和质量,并研究其分布特点。
3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顺便了解与矿山开采有关的区域和测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矿化强度大、拟选为详查的地区,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地下水丰富时,应适当进行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及与矿体(点)的关系、近矿岩石强度等。
4矿石加工技术选冶性能试验:
对已发现矿产应与同类型已开采矿产的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嵌布特征、粒度大小、品位、有害组分等进行类比,并就矿石加工选冶的可能性作出评述;
对无可比性的矿石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加工技术性能试验。
对有找矿前景的全新类型矿石,应先进行专门的矿石加工技术选冶性能试验研究,为是否需要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2普查的控制要求
普查工作重在找矿,要求对整个普查区的矿产潜力做出评价。
通过对面全面综合分析研究和对矿体进行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了解矿石质量和利用可能性,有依据地估算矿产资源的数量,最终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1普查阶段一般应填制1:
50000地质图,地质条件复杂、测区范围小、找矿前景大时可填制1:
25000地质图。
对矿化明显的局部地段,为满足施工工程、控制矿体(点)、估算矿产资源数量的要求,可填制1:
10000~1:
2000地质简图。
.2对发现的矿体,地表用稀疏取样工程、深部有极少量控制性工程证实,大致控制其规模、产状、形态、空间位置,并分别详细记录矿体实测和有依据推测的规模、长度、厚度及可能的延深。
普查技术方法
1测量工作:
必须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测量成果。
工程点、线的定位鼓励利用GPS技术,提高测量工作质量和效率。
2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地质图比例尺,无相应地形图时可使用简测地形图。
地质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已有的不能满足普查工作要求的地质图,可据普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或搜集资料进行修编。
3遥感地质:
要充分运用各种遥感资料,对区内的地层、构造、岩体、地形、地貌、矿化、蚀变等进行解释,以求获得找矿信息,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和地质填图质量。
.4重砂测量:
对圈定的重砂异常,根据需要择优进行检查验证,作出评价。
5、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应配合地质调查先行部署,用于发现找矿信息,为工程布置、资源量估算提供依据,
对有找矿意义的物探、化探异常,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筛选,择优进行大比例尺的物探和(或)化探工作,进行二~一级异常的查证。
.6探矿工程:
探矿工程布设应选择矿体和含矿构造及异常的最有利部位。
钻探、坑道工程,应在实测综合剖面的基础上布置。
7样品采集、加工:
样品的采集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足够的代表性。
普查阶段主要采集光谱样、基本分析样、岩矿鉴定样、重砂样、化探样及物性样等。
有远景的矿体(点)还应采取组合分析样、小体重样等。
必要时采集少量全分析样。
总体上目前开展预、普查工作的技术路线方法手段是:
在GIS平台上,利用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优选成矿源景区,在成矿远景区内用大比例尺化探快速圈定找矿靶区,在靶区内用大比例尺地质测量配合物化探剖面测量寻找含矿地质体,用槽探工程揭露配合物探剖面预测含矿地质体中矿体的规模、产状、三维空间的延伸,最后用坑、钻工程验证,探求资源量。
工作部署原则1)、优先、劣后安排的原则。
在工作量与经费、人员投入上应向那些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地区倾斜。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原则。
在选区上要优先安排重点成矿区带.3)、贯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部署原则。
4)、工程布置由已知到未知、由稀到密、由浅入深的原则5)查评价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一、1:
10000草测
测制1:
10000地质草图,目的是圈定矿化蚀变带(体),并大致查明工作区蚀变带、矿化带、矿体的规模、产状、空间展布、蚀变类型,阐明其与各类物化探异常、遥感影像异常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
主要方法及要求:
(1)正式填图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用于查明测区地层层序、厚度、接触关系、岩性变化、蚀变矿化特征,以及侵入体与地层的接触关系等。
根据实测剖面的结果,编制代表测区地层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确定填图单元。
剖面比例尺采用1:
2000。
条件好时可配合勘探线剖面进行。
(2)地质填图方法以“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一般线距100-200m,点距50-100m,对没矿化构造简单地区、一般地质体出露区、覆盖区,观察点、线距可适当放稀,线距200-300m,点距100-150m,与银金等矿化有关的地层、岩浆岩及构造蚀变带、岩体接触带、矿化带等重点成矿有利部位应加密观测点,并进行追索观察,采集必要的样品(捡块样),寻找矿化线索。
有矿化显示的部位,部署少量的山地工程进行揭露,以了解矿化体的地表展布形态、产状、规模等特征,为检查评价奠定基础。
(3)地质观察点线的布置原则:
地质路线以垂直构造线、矿化带总体走向布设。
地质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的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
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性接触处,岩相变化点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及矿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及其它有地质意义的部位布置地质观察点,并根据地质情况布设岩性控制点。
地质观察点位采用GPS和罗盘定位,结合地形地物标定在图上。
长度大于100米的断层、岩体岩脉均应表示在图上,有矿化者大于50米的断层、岩体岩脉均应表示在图上。
地质点用红漆标注,红布条标示。
(4)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
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严肃的基础工作,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细描述,重点突出,强调连续观察记录(即路线地质),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切忌简单化,主观随意。
记录内容包括:
点号、点位、点性、露头情况等地质描述。
地质描述中应包括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及其含量、矿化特征、蚀变与矿体围岩的关系。
还应记录采集标本,样品的编号以及素描图、照片、信手剖面等。
每天或每条地质路线均应有地质小结。
(5)填图工作中,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及时整理,将各类标本样品及时送出,核对记录与图件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到实地核查纠正,并及时着墨。
野外工作结束时应提交填图工作文字总结。
地形图采用正规出版的1:
10000地形图或1:
5万地形图通过GIS制图放大修编,并利用GPS定位仪进行校正。
二、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
地质剖面主要是研究矿化蚀变带(矿体)与围岩及构造的关系,规模、产状、矿化蚀变及其变化规律等。
采取有关化学样、光薄片等样品。
物探剖面主要是利用岩石的物性差异,了解推断深部与矿化有关的地质体(或矿体)的规模、产状及其变化规律。
化探剖面主要是系统采取土壤、岩石样品,进行元素分散晕、原生晕研究,利用其元素组合特征指导寻找矿(化)体或盲矿体。
上述三种工作手段相互依存、互相配合,以达到快速有效的研究矿(化)体的空间变化规律。
三、异常检查和评价
异常检查和评价是在研究异常本身的特征,包括异常下限的确定、异常面积、规模、强度、有无明显的浓集中心及异常的组分特征、元素的分带性、异常各元素之间的比值等,并对异常进行分类和评序,建立异常登记卡,同时研究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区域成矿作用,并与区内已知典型矿床进行对比。
其检查和评价应遵循以下程序。
对推断找矿具有重要意义的异常,在异常浓集中心地段进行检查,异常检查一般按三级查证要求查明异常原因,对其含矿性做出确切评价,其方法是在异常浓集中心布置大比例尺综合地质物化探剖面,对矿化和蚀变地段应加密取样,其目的是确定异常是否再现,进一步追踪异常源,之后进行槽探揭露,具有远景的矿化蚀变带进行深部钻探验证,圈定矿化蚀变带。
四、槽探工程
地质编录必须认真细致,如实反映客观地质现象的细微变化,必须随施工进展在现场及时进行。
应以有关规范、规程为依据,作到标准化、规范化。
槽探主要用于地表矿化带、矿体的追索揭露控制,异常的验证。
一般在大比例尺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测量之后进行布设。
间距一般100-400m,长度以能控制矿化带、矿体为准,垂直矿化带、矿体走向或构造线方向。
主干槽可适当延长,依施工目的而定,先施工主干槽,再施工短槽控制矿体。
①槽文字编录内容,要记录探槽编号、位置、导线方位、长度、坡度角,并描述地质概况。
然后从零米开始,按岩性、构造、蚀变现象、矿化带、矿体等分层记录,并要记录所采集标本样品,各种产状。
地质描述与地质填图类似。
②探槽编录一般情况下只作一壁一底展开图,两壁地质内容变化较大时,作两壁一底展开图。
当探槽长度较大,地形坡度较大时,可分段素描;
探槽拐弯时,要标明方向。
拐弯处方位角差小于15度时,槽壁和槽底可连续素描。
当方位角差大于15°
时,槽底用裂开法表示。
③一般南北向探槽素描东壁,东西向探槽素描北壁,北西向探槽素描北东壁,北东向探槽素描北西壁。
探槽起点一般放于探槽的一角,并在素描图上注明。
探槽素描图上保留基点、基线。
④探槽素描图应包括如下内容:
图名、比例尺、方位角,一壁一底素描图,岩石花纹,产状,图例、样品分析结果表、起点坐标。
各种样品及标本的采样位置、样号,责任表等。
⑤探槽规格:
开口1.5-2.5m、底宽0.8m,挖到基岩下0.3-0.5m为止,槽深一般不超过3m。
五、钻探工程
其施工目的是为了解矿(化)体的深部变化情况。
钻探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岩心钻探规程》(地矿部1982)执行,质量考核按《岩心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要求执行。
(1)主要技术指标强调如下
①岩矿心采取率要求
矿体及其顶底板3—5米内的矿心、岩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厚大矿体内部矿心采取率低于80%的连续长度不能超过5米,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
围岩岩心的分层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65%。
②钻孔直径:
钻孔直径要求一般为75mm,以保证基本分析样的代表性。
③钻孔弯曲度与孔深误差要求
钻孔弯曲度测量及要求:
直孔每100米,斜孔每50米测一次,在见矿和终孔均需测量,允许弯曲度:
直孔每100米2°
,斜孔每100米3°
,如果超差,要及时采取措施。
孔深误差测量及要求:
每钻进50米进出含矿层和终孔后均要测量,孔深误差不得超过1‰,超过时要合理平差,测量必须使用经过校验的钢卷尺。
开孔与终孔均进行测量。
④原始班报表及岩矿芯整理
原始班报表要在施工现场填写,要求记录准确无误。
采取的岩心应清洗干净,按顺序摆放在岩心箱内并编号,不得颠倒、混乱、任意拉长。
每回次应填放岩心票,岩心箱应编号。
⑤简易水文观测及封孔
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中,每班至少观测水文1—2回次,每观测回次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在钻进过程中,遇涌水、漏水等情况时应及时记录其深度。
钻孔达到地质目的后,经地质人员同意,发给机台终孔通知书,机台按封孔通知书中具体要求封孔,并按要求埋设水泥桩、注明孔号、施工单位、施工日期。
(2)钻探编录要求
钻探编录按《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中规定要求执行,并强调如下:
①编录前检查班报表填写是否正确,是否按照要求做了孔深、孔斜测量和简易水文观测,检查岩心箱、岩心牌是否齐全,岩心摆放是否正确。
②按回次进行编录,并重新测量岩心长度,如发现误差,应予纠正。
③对岩矿心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并正确分层。
描述内容包括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蚀变及矿化现象,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素描或照相。
④采集必要的样品标本。
对采集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现象进行二次编录。
⑤钻孔终孔一周内,编录人员要提交钻孔柱状图、钻孔地质编录表、钻孔孔深测量、弯曲度测量登记表、采样登记表,钻孔质量验收书、开孔、终孔通知书、封孔记录等资料,并装订成册。
六、采样及测试工作
⑴化学样品
①采集与加工
样品采集:
露头、地表工程的样品应沿含矿地质体或矿体厚度方向布置。
样槽应布置在工程的一壁,样品长度以能正确划分矿石类型、品级、矿化带、夹石、控制矿体边界,满足其品位代表性为原则,样长一般1.0-2m,原则上不大于最小可采厚度,不得重漏。
矿体产状不清时水平布样(陡倾斜)或垂直布样(缓倾斜)。
采样用刻槽法,样槽断面规格10×
5、(3)cm或5×
3厘米。
为保证采样质量,采样时要清扫采样点的岩石表面,挂好围布,选择光滑易清扫的垫布,避免样品溅飞或样槽外物质混入,使样槽中采下的物质便于清扫收集。
钻孔样品用锯开法采取,沿矿(岩)心长轴取一半为样品,剩余另一半作为实物资料保存。
矿(岩)心直径不一致的,或采取率相差太大的,均要分别采样。
样品的实际重量和理论重量误差不大于15%。
③分析质量检查
凡参与资源量估算的有益组份(主要元素和伴生元素),其分析结果均应做系统的内部检查、密码抽查、外部检查,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应分批次及时从副样中提取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10%编成密码送原分析实验室进行试验;
为检查分析结果有无系统误差,应分批次从正样中提取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5%由化学分析单位送外部检查。
内、外检分析项目与相应的基本分析项目相同。
化学分析允许偶然误差按《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0130·
1~0130·
13-94要求执行。
⑵光薄片样:
薄片主要是结合野外(手标本)岩石特征,在镜下详细鉴定岩石名称、矿物成分及含量、结构构造、蚀变矿化特征以及微观构造特征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产 工作 方法 技术 要求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