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543057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109.16KB
朝鲜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x
《朝鲜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鲜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Word文件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47~1949年的3年期间,朝鲜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9.9%,其中国营及合作社工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1.6%,到1950年6月朝鲜战争前夕,朝鲜北半部的工业生产规模(除煤炭和冶金部门外)和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1944年的水平。
在这一期间,农业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1948年粮食产量达到266.8万吨,比日本统治时期产粮最多的1939年还多0.4%。
1949年同1946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5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
1950年3月,工人基本工资比1947年提高38%,同时几次降低物价,从而使工人实际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农民生活也有了显著改善,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水平达到中农水平。
[3]
1950年6月~1953年7月的战争使朝鲜的国民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与1949年相比,1953年的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36%,农业生产总值下降了24%,国民收入减少了30%。
停战后,1953年8月5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会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战后经济建设基本路线。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消除日本殖民统治造成的殖民地畸形状态,打下建设自立的民族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是为了安定和提高遭到摧残的人民生活。
1954年4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第七次会议通过了“1954~1956年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三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
恢复和重建北战争破坏的国名经济,使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为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援下,朝鲜提前完成了1954年~1956年的“战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三年计划”,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
工业部门提前四个月达到目标,1956年末工业生产增加到1953年的2.8倍(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增加到4倍,消费资料生产增加到2.1倍),增加到1949年的1.8倍。
1954~1956年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41.7%。
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有了改善。
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53年分别为37.7%和62.3%,1955年则分别为51.7%和48.3%,生产资料生产比重已经占了优势。
机器制造工业和金属加工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44年为1.6%,1949年提高到8.1%,1955年则提高到17.9%,同一时期纺织工业比重从6%提高到11.4%和17.2%。
这说明,朝鲜工业已经显著地消除了日本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片面性和畸形状态,并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农业方面,1956年粮食产量达到287万吨,比1953年增加24%,超过战前1949年的产量。
农业发展主要由于战后三年计划期间国家投资74亿元,大力兴修水利,增加农业机械和化肥生产,并在农村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年7月,朝鲜北半部各地开始试办农业合作社,国家从法律上和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
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在总农户中的比重达到80.9%,在总耕地面积中的比重达到77.9%。
战后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条件。
1956年国民收入为1953年2.1倍,为战前1949年的1.5倍。
1956年工人、技术人员、国家职员每人平均工资同1953年相比增加58%,同1949年相比增加65%。
在提高职工工资收入的同时,朝鲜政府采取低房租、降低商品零售价格等政策,使国家职工的实际收入有较大提高。
此外,国家为职工修建了610万平方米的住宅,并大力发展社会保险、医疗、休养等人民福利事业。
在农村,1954国家废除肉类义务缴纳制度。
1956年全面降低农业税,实行固定税制,并将农民拖欠的9万吨农业税和贷粮及14亿元贷款全部给予核销。
这期间,国家还降低了工产品零售价格及灌溉费和机耕费。
[4]
(二)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1957~1970年)
这一时期,朝鲜推进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1961年)和第一个七年计划(1961~1967年),并设置了1960年的缓冲期。
1957~1961年,朝鲜实行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基本任务是:
进一步巩固朝鲜北半部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上解决人民的衣食住问题。
在此期间,朝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是:
在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国民经济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高速发展,全面完成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5]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使朝鲜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农业国。
1958年,朝鲜全面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奠定了基础。
在农业领域,提出首先在短期内实现农业的水利化和电气化,然后逐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化学化的方针。
从1957年起,朝鲜开展了以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同教育人民相结合的群众性的千里马运动,千里马运动作为全民性的群众运动,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朝鲜把千里马运动看作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定性保证,并把这一运动规定为朝鲜劳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60年,金日成提出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要求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具体地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问题,充分发动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实现党的政策和任务,这就改进了各级党和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加强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建设的领导,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增强了群众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积极性,并为后来大安工作体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6]
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60年,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原定的指标。
1957~1960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2.5倍,平均每年增长36.6%,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增长2.6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2.3倍。
[7]粮食总产量1959年达到380万吨,1957~1959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8%。
通过调整职工工资和实行基本生活消费品降价和增加公共福利等措施,1959年职工的实际收入比1949年增加2.7倍,比1956年增加1.3倍。
通过对农业合作社实行优惠贷款、降低农业税、提高部分经济作物的收购价格等措施,1958年农户平均分得粮食比1955年增加50%,现金分配比1955年增加2.6倍。
[8]
由于发展不平衡,朝鲜把1960年设定为缓冲期,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任务包括集中力量抓农业、提高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扩大出口贸易、加强和改善地方政权机关的工作等。
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上解决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
196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6%。
1961年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1961~1967年发展国民经济七年计划,确定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依靠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和文化革命,划时代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中心任务是进一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把朝鲜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和发达农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为了适应新情况,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认真总结本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步确立起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即大安工作体系、新的农业领导体系、计划的一元化和细部化。
[9]
大安工作体系就是“工厂企业在党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进行一切经营活动,使政治工作先行,发动生产者群众去完成当前的经济任务,上级负责帮助下级,科学地、合理的经营和管理经济。
”大安工作体系包括工厂党委会的集体领导体系、集中统一的生产指挥体系、送货上门的材料供应体系和全面负责职工生活的后勤供应体系。
“大安体系的基本精神在于干部和劳动者打成一片……大安体系是群众路线在经济管理中的体现。
”[10]
新的农业领导体系包括由农业省改组的中央农业委员会和新设的道农村经济委员会和郡合作农场经营委员会,目的在于由国家专门的农业领导机构用企业式方法来领导和管理农业,从而使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结合起来,加强国家对集体经济的领导。
计划的一元化,就是把分布在全国的计划机关组成一个计划体系,在全国计划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保证计划的统一性。
计划细部化的本质就是一切商品都纳入计划,保证计划的具体性和比例性。
1964年,金日成正式提出在农村彻底进行思想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三大革命,其中思想革命是先行任务,技术革命是中心任务,文化革命[11]是完成技术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必要条件。
七年计划期间,朝鲜通过农业技术革命,基本完成了水利化和电气化,机械化和化学化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1966年起在所有合作农场引入分组管理制,把10~25人的分组作为合作农场的基层单位,分配给分组一定面积的耕地和生产工具等,按照国家计划和耕地好坏确定分组的生产指标,年终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对分组的劳动进行评价,实施分配,这就更好地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提高了经济效益。
由于采取了如上措施,朝鲜农业生产连年丰收,1970年粮食产量达到600万吨。
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而且美国扩大了对越战争,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紧张。
对此,1962年12月朝鲜提出了经济和国防建设并举的革命路线。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对立表面化后,1966年10月朝鲜决定改组国内建设全局,进一步加强国防,把第一个七年计划(1961~1967)再延长3年。
1970年,朝鲜宣布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起了自主的民族经济体系。
七年计划期间,工业迅速发展。
1970年同1956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0.6倍,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增长12.3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8.3倍。
在1957~1970年的整个工业化期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9.1%,1961~1970年间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2.8%。
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从1956年的34%提高到1969年的74%;
同一时期,工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25%提高到65%。
1970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
电力1184度,煤1975公斤,钢158公斤,化学肥料108公斤,水泥287公斤,已经赶上和部分超过了发达工业国的水平。
[12]
(三)争取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时期(1971~1990年)
这一时期,朝鲜推进了发展国民经济六年计划(1971~1976年)、第二个七年计划(1978~1984年)和第三个七年计划(1987~1993年),并设置了1977年的缓冲年和1985~1986年的经济调整期。
1970年实现工业化后,11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指出朝鲜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在革命和建设业已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
会上确定了1971~1976年国民经济六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即“巩固和发展工业化的成就,把技术革命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在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使劳动人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1]其中技术革命有三大任务:
通过广泛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大大缩小重劳动和轻劳动、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差别,使妇女摆脱繁重的家务负担。
[2]
六年计划期间,朝鲜党和政府进一步深入推进了思想、技术、文化三大革命运动,派遣由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干部和科技人员以及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三大革命小组到工厂和合作农场去推动三大革命。
从1975年12月起,朝鲜开展了争取三大革命红旗运动,对完成三大革命任务好的工厂、企业、机关、合作农场等单位授予三大革命红旗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奖状,目的是要使全党全民一致动员起来,大力进行思想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这一时期,朝鲜提出了“农业第一主义”,每年都把农业战线定为主攻方向之一,号召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并采取了加强国家对农业的物质技术支援、大搞科学种田、扩大耕地面积等一系列措施。
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截止到1966年,朝鲜废除了所有合作农场的农业实物税。
1974年3月又通过了完全废除税收制度的法令,废除了所得税和地方自治税。
1974年4月1日,朝鲜完全废除了税收制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没有税收的国家(仅保留关税)。
朝鲜逐步实行了义务及免费教育。
1956年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制,1958年实行中等义务教育制,1959年宣布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实行免费教育,从1967年起开始普及九年制技术义务教育,从1972年起开始实行十一年制义务教育,1975年9月1日起,普遍实行十一年制义务教育。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朝鲜的国民收入增长很快。
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比1946年增长8.4倍以上;
1974年又比1970年增长70%。
1975年3月,金日成在全国工业积极分子会议上宣布,朝鲜人均国民收入折合美元已经超过1000美元。
到1975年8月底,六年计划规定的工业总产值提前一年零四个月完成,在四年零八个月期间,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预定的14%,达到了18.4%。
1974年粮食产量超过700万吨,从而提前两年完成六年计划的粮食生产指标。
197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00万吨。
[7]
1976年朝鲜全面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六年计划,但由于六年计划的指标高,任务重,在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平衡,各部门发展速度不一致,为了解决这种比例失调问题,朝鲜把1977年定为“缓冲年”。
这一年,朝鲜集中力量抓了运输部门和采掘工业部门,大大提高了这两个部门的生产能力。
1977年农业产量达到850万吨。
1977年12月,朝鲜确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七年计划(1978~1984年),其基本任务是:
促进国民经济的主体化、现代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把人民生活再提高一步。
为完成该计划,朝鲜采取了继续深入开展三大革命、继续贯彻大安工作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强节约制度、继续贯彻农业第一主义等措施。
这一时期,朝鲜开展了“创造八十年代速度运动”,提出了“以千里马大高潮时期的气概创造‘80年代速度”’的口号和所有部门、所有单位开展创造“80年代速度”运动的方针,这一运动,是朝鲜人民继承千里马大高潮时期的革命精神,体现速度战的原则,掀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高潮的群众性进军运动。
朝鲜宣布第二个七年计划于1984年初完成,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2.2%。
[9]1984年粮食总产量为900万吨。
第二个7年计划完成以后,朝鲜把1985~1986年确定为经济调整期,集中力量加强了煤炭、电力、铁路运输和冶金工业。
1986年12月,朝鲜提出了早日争取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奋斗任务——切实贯彻社会主义农村问题提纲,把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使全民所有制成为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唯一形式。
[10]同时,朝鲜提出了第三个七年计划(1987~1993年),这一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强有力的推行自主思想,继续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及科学化,为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新计划中,技术革命被提到首要日程上。
[11]
这一时期,朝鲜提出农业、轻工业和水产业第一主义的方针,把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轻工业和水产业提高到与农业同等重要的地位,集中全国的力量推进了农业、化工、畜产业和水产业的发展。
第三个七年计划的主要指标为:
工业总产值增长1.9倍,年均增长10.0%,其中生产资料增长1.9倍,年均增长9.6%,消费品增长1.8倍,年均增长8.8%;
农业总产值增长1.4倍,年均增长4.9%。
1990年5月30日,朝鲜的官方新闻机构朝中社宣布,国民经济各条战线上的劳动人民已经完成了第三个七年计划的各项任务。
[13]
(四)社会主义经济遭受严重考验时期(1990~1998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瓦解,因此,朝鲜失去了原来进口经济发展所需原材料和能源的来源,也失去了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而且遭到国际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导致贸易额大幅度下滑,朝鲜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对此,朝鲜于1990年1月初召开劳动党第六届十七中全会,调整了第三个七年计划规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缩小了经济规模,按照进一步加强国家经济自立性的方向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对外贸易方向,以便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14]
1990年5月,金日成在朝鲜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为了完成社会主义事业,就要加强人民政权,不断增强其职能和作用,继续坚持大力进行思想、技术、文化三大革命的总路线,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占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战略目标——思想堡垒和物质堡垒。
为此,要积极促进社会所有成员的革命化、工人阶级化和知识分子化,大力促进经济建设,切实贯彻国民经济的主体化、现代化、科学化的基本路线。
[15]
为了加强对外合作,1991年,朝鲜决定建立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吸引外资。
1992年10月,公布《外国人投资法》、《外国独资企业法》和《合作法》,1993年,公布《自由经济贸易区法》、《外汇管理法》、《外国投资企业及外国人税收法》、《土地租赁法》、《外资银行法》和《外国人出入自由经济贸易区规定》。
面对困难,朝鲜全体党员和劳动者提出“党下决心,我们就干”的口号,蓬勃开展“创造90年代速度”运动,胜利完成了第三个七年计划。
1993年12月,朝鲜劳动党第六届二十一中全会总结了第三个七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提出了新的经济战略:
“朝着农业第一主义、轻工业第一主义和贸易第一主义方向前进,使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和铁路运输坚定地走在前面,继续发展冶金工业”。
此次会议还提出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总进军”的革命口号。
这是“适应变化了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国民经济的现实要求,使国家的经济结构由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转为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经济,并改变对外贸易的方向的经济战略”。
[16]同年,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七次会议决定把1994~1996年设定为缓冲期。
1994年,金日成去世。
1995年、1996年,朝鲜连续两年发生严重水灾,1997年又遭受到干旱和海啸灾害,粮食产量连续大幅度减少,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
对此,朝鲜号召发扬抗日游击队“艰难行军”精神,并把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慈江道树立为典型,将其精神命名为“江界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学习。
江界精神推广到全国,成为朝鲜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新的革命高潮的原动力。
继江界精神之后,在全国又开展了新的千里马大进军运动。
在思想政治方面,提出以军队为先的“先军政治”路线。
1998年,朝鲜提出建设“主体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可以概括为“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自主化、现代化和科学化为目标,立足于自力更生、讲求实效和不断更新观念,有步骤地抓住主要经济领域的关键性问题,依靠群众运动和科学技术加以解决,为开创在不久的将来国民经济腾飞的新局面打下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17]
在此期间,朝鲜着重发展电力、煤炭、冶金和铁路运输这四个先行部门,并通过种子革命、两茬作物制、土豆革命和土地平整等措施发展农业,还加大了发展轻工业的力度。
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的调整,朝鲜的经济困难得到明显缓解。
根据韩国银行估算的朝鲜经济数据,1990年后,朝鲜经济发展每况愈下。
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
历年增长率分别为:
-3.7%、-5.2%、-7.6%、-4.3%、-1.7%、-4.5%、-3.0%、-6.8%、-1.1%,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正增长6.2%。
(五)社会主义经济缓慢恢复、建设强盛大国时期(1999年至今)
1999年经济恢复增长后,朝鲜继续强调建设“主体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从1999年起,朝鲜把电力、煤炭和冶金工业、铁路运输业、农业和轻工业确定为经济工作的最主要领域,实施了基干产业的技术改造、工业结构改革、农业革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改善等政策措施。
在建设经济强国所采取的各种具体措施中,最基本的是群众运动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即在需要规模效益方面,大量动员民众进行人力劳动,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
军队在其中发挥着主力军和榜样的作用。
在群众运动难以发挥很大效能方面,则重视采取科学技术手段。
[18]
2002年7月,朝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改善措施”,对经济生活进行改善和调节,主要内容包括:
大幅度调整物价和工资,缩小配给制;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强化企业的独立核算制;
取消外汇券,调整汇率;
加强对农业的鼓励措施等。
2002年9月制定了新的经济运行方针“先军时代经济建设路线”,即国防工业优先,轻工业、农业同时发展的方针。
2002年9月,朝鲜设立新义州开发区,与1990年建立的先锋-罗津地区一起向中国开放;
当年10月设立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园区,作为对韩国开放的窗口。
2003年,朝鲜把农民市场改为“综合市场”,允许销售轻工业产品,并肯定了农贸市场在推动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方面所起的补充作用。
自2004年1月起,农业部门开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试点,工业部门开始了“企业改革”(降低企业对国家的上缴金额,扩大企业现金持有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朝鲜 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