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宝典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537107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228.51KB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宝典Word格式.docx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宝典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宝典Word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的假说是:
F1(Dd)产生配子时,产生含有基因D和含有基因d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量相等。
而预期是测交结果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1:
1。
3.设计完成实验
实验是完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变化的一种方法。
如孟德尔在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这一假设时,便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观察、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取验证性的结果。
所以在实验中要记录实验的事实、现象、数据,捕捉、记录由实验变量带来的反应变量。
据此论证、说明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①如果所获取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则肯定假设;
②如果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则否定假设;
③如果结果与假设无关,则无从判断,可另做假设。
实验过程必须客观、真实。
(二)生物实验的基本步骤
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明确目的原理
做什么实验;
解决什么问题;
依据什么原理。
2.提出假设
提出初步假定,并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具体为:
例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假设是:
“F1(Dd)产生配子时,产生含有基因D和基因d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目相等”。
3.作出实验预期
在检测实验假设前,先提出实验预期结果(一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期结果没有实现,说明假设不成立;
若预期结果实现,则假设成立。
4.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确定实验基本思路,确定选材、装置及实验对照等,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
5.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收集数据
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6.分析作结
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表格、绘图等形式作出简明的总结。
7.推论
根据实验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8.交流
写出实验报告。
(三)生物实验的变量、原则
生物实验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科学实验应先确定实验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
(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例如在“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适温和高温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和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2)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起干扰作用。
如:
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序、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如果无关变量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三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产生误差。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要尽量减少无关变量,而且不同的实验组中的无关变量应完全相同,这样就会避免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可能性,便于清晰地研究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的关系。
(3)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变量
实验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实验4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
化效率
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酶、Fe3+)
催化效率的高低(以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表示或气泡产生速度表示)
试管等用具的洁净度、环境温度、相同材料的量、各种试剂的量、反应时间等
实验5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
解的作用
底物的种类(淀粉、蔗糖)
淀粉酶将淀粉水解(处理后加斐林试剂,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但不能水解蔗糖(处理后加斐林试剂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淀粉与蔗糖溶液的量、水浴的温度与处理时间、斐林试剂的使用量与加热时间、操作程序等
实验8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
观察
①是否黑暗、单侧光照、均匀光照)
②改变幼苗空间位置以接受重力影响
①幼苗弯曲状况
根的弯曲方向
①幼苗的种类及生长状况、环境温度、培养条件、处理的部位、装置的合理性等
②萌发种子的种类及萌发状况、环境温度、培养条件等
实验9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
复原
外界溶液
的浓度即高渗及低渗溶液)
质壁分离(液泡失水缩小、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液泡恢复原状、颜色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溶液的种类及浓
度;
分离与复原现象的观察;
装片的洁净度及临时装片的制作;
材料的选择等。
实验12
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不同浓度
的SO2
植物体的生长状态的变化
实验装置及器材的一致性、实验植物生长状况、SO2浓度的控制、培养的环境条件、实验操作程序、观察时间的长短等
实验13(选修)、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60℃热水、沸水、冰块)
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试管的洁净度、淀粉溶液的量、不同温度的处理时间长度、操作程序、碘液的加入量等
研究课题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长素(或类似物)的
①扦插枝条的生根状况的差异
②果实发育状况的差异
③落花落果状况在使用前后的差异
实验材料的一致
性、激素浓度的准确性、处理时间的一致性等
2.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
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实验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经前人总结或经科学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
如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第25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题中给出了两个实验原理: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若缺少它则血液不凝固;
草酸钾溶液能与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因此具有抗凝血作用。
这两条原理科学而且完整,学生可由此产生明确的设计思路。
②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孟德尔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以及“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选用紫色洋葱作为实验材料都是经典的成功选材的范例。
再如,新鲜的黑藻嫩叶是“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的理想材料,因其新鲜,故能保证观察到的是活细胞;
因其含水量多,故能保证细胞质流动的流动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
因其含叶绿体,故能使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清晰可见;
因其叶片薄,故便于制片且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另外,黑藻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培养,取材方便。
有了这样的实验材料,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就可以顺利达到实验目的。
③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只有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而可靠的实验结果,如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CO2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
通入的空气先经过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CO2,再经过Ca(OH)2溶液检验CO2是否完全除尽,最后才通入装有萌发的种子的密封容器中。
只有经过这样的步骤,才能完全排除干扰因素,证明瓶中的CO2确实来源于种子的呼吸作用。
④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这是指对于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能简单对待,而应该首先记录,然后整理,最后再经过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透露给我们的最大的信息量。
如下面这个实验:
用含有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占该离子开始浓度的百分比,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mL)
Ca2+
K+
Mg2+
光照
1090
135
27
179
黑暗
534
105
35
113
上面的结果因为经过了记录和整理,所以使人一目了然。
观看这个实验结果,首先要看出该实验中设计了哪些对照组,由上表可知,表中出现三组对照:
一组是有光与无光;
一组是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的吸收;
还有一组是不同的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比较。
所以我们分析实验结果时,也应从这三个方面人手,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光有关;
二是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三是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平行重复原则
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准确、科学。
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下面的这道题就是根据平行重复原则设计的实验。
在用质壁分离法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实验中,把剪成小块的洋葱表皮分别放人下面各组溶液中,结果如下表:
培养皿
蔗糖溶液浓度
(mol/L)
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占观察细胞数目的百分比
1
O.2
无
2
O.3
3
0.4
15%
4
O.5
40%
5
O.6
80%
6
0.7
99%
7
O.8
100%
请回答:
(1)该洋葱细胞液等渗浓度范围为。
(2)在以上基础如何改进实验,将测定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A.需设置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为。
B.。
C.观察。
D.结果与分析。
实验的第二步需要根据平行重复原则设计实验来得出结论。
(3)单一变量原则
该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
其含义是:
①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
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例如,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的实验中,加入的淀粉和蔗糖是单一变量,而加入的淀粉酶的量、反应温度、pH则应控制成相同条件,否则这些因素的差异将作为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再如: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如下实验: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I
光照
20℃
充足
Ⅱ
暗室
不充足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应该改正的错误是()
A.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处
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
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
这个实验要研究的是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因此阳光应该为自变量。
根据单因子变量的原则,其他因素都应相同,两花盆该浇给同样充足的水,这样既保证了单一变量,又使大豆不会因为缺水而影响发芽。
而如果两个花盆都浇水不足,两个花盆中的大豆就会因为缺水而使发芽不良,也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因此,在考虑单因子变量原则时,还应尽量使常量能够满足实验成功的条件。
(4)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
该原则是指要严格地操纵自变量,以获取因变量。
同时,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干扰。
即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常用的方法有单组、等组及轮组实验法。
①单组实验法
对一组(或一个)对象,既用A法,又用B法,顺序随机或轮流循环,这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
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通常是将做好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先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观察,接着又用清水做质壁分离复原观察,这就是单组实验法。
由于对象同一,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就被平衡和抵消了。
②等组实验法
将状况相等的对象,分成两组或多组,一组用A法,另一组用B法,这也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
例如,“植物激素与向性”实验,设计了5组实验,其对象是玉米幼苗,要求品种、萌发期、粗细、大小、长势等状况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等组实验法,对无关变量的影响起到了平衡和消除作用。
③轮组实验法
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循环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处理。
如甲组——A法、B法;
乙组——B法、A法等,这样能有效的平衡和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
自然,操作起来要麻烦一些。
例如,“植物向光性”实验,可随机取2株(组)生长状况并不相等的玉米幼苗,做如下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则是a+d(“不透光”)和b+c(“单侧光”)的比较,这就是轮组实验法。
无论先用单侧光处理,还是先用不透光处理,两株长势不同的玉米均表现向光性,均由单侧光引起,可见这种实验处理的匹配,对平衡、消除无关变量更有说服力。
(5)对照原则
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如有关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都采用了对照。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的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常用的对照组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空白对照
对照组为不作任何处理的对象组。
如“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1号试管加1mL蒸馏水,2号、3号试管分别加等量的NaOH、HCl溶液,1号试管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组;
用小狗做活体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作用时,用不做任何处理的小狗作对照,与切除了脑垂体的小狗进行比较。
②自身对照
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既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③条件对照
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
如在验证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的O℃和80℃下的对照。
再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
甲组:
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
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
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
④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如验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60℃、O℃、37℃之间的对照;
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同pH溶液之间的对照。
再如在“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中,如下图所示,2与l对照可证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3也可与1对照,4也可与l对照,也可与2对照。
(四)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案内容
(1)实验课题(题目):
即实验研究的课题名称。
(2)实验目的;
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索哪方面的生物学规律,预期要取得何种成果。
(3)实验原理:
即实验依据和思路。
(4)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一般方法是把研究问题分解为许多小课题,分别进行研究,然后再将实验结果加以综合分析。
(5)实验材料:
取材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定要按科学的要求选好实验对象。
(6)实验方法:
即采用哪些研究方法能获得明显的实验结果。
应尽量地减少人为或偶然的实验误差。
同时应注意:
①根据研究内容确定实验类型和方法。
如野外生物种类考察,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
探明某一生命现象的性质和含量,用定性、定量实验分析法。
②根据实验的类型明确具体的研究方法。
如观察实验要明确是采用解剖观察还是野外观察,要明确观察的项目和标准。
③设置对照,适当增加重复,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④进行田间实验时,应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分为大区实验和小区实验。
田间试验要作合理的田间规划,根据土地条件、作物种类、实验要求和工作方便,规划小区面积、重复次数和田间排列方式;
另外,还要注意设置对照小区和保护行。
⑤设计实验方法应尽量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7)实验用具和药品:
即实验采用哪些设备和仪器,使用哪些药品,从而实现有计划和有效地观测与分析。
(8)实验程度:
即实验流程,也就是如何运用仪器设备作用于实验对象的程序或步骤,对全部实验过程作出总体设计。
(9)日程安排:
根据整体实验的要求,按日程分阶段实施实验方案。
(五)生物实验的方法技术、试剂、器材
1.常规实验方法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可大致归纳为以下10种:
显微观察法。
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等。
观色法:
如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实验。
同位素示踪法。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等组实验法。
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实验等。
加法创意。
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用注射法研究生长激素的实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实验等。
减法创意。
如用阉割法或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的种子的实验等。
杂交实验法。
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豌豆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实验等。
化学分析法。
如番茄和水稻对钙和硅选择吸收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
理论分析法。
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实验等。
模拟实验法。
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上述内容基本上可以包括一般的实验方法,通过复习理解了这些实验方法将有利于认识、分析和设计新的实验。
此外上述多数的实验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或者说都是一个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思维过程。
因此复习中要充分体会和体验这个过程。
可以说构建实验的方法体系,为分析、解决和设计新的实验,以及形成实验能力,奠定了良好的方法基础和思维基础。
2.实验材料的常用处理方法和技术
熟悉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理解每种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情况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技能,以便在设计实验时能进行迁移和利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光学显微镜观察。
适用于观察生物微观结构,如细胞结构,包括光镜下看到的各种细胞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
制作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
适用于显微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
对于这些材料要求薄而透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展平放置于水中,不得重叠;
盖盖玻片时从一侧轻轻地斜放上去,防止产生气泡,若不小心产生了气泡,则可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走气泡。
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等等。
研磨、过滤。
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及其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等。
课本上涉及到研磨和过滤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研磨发芽的小麦,过滤制得淀粉酶;
二是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时,研磨叶片,过滤得到滤液。
概括加快研磨速度的方法,是加入一定量的SiO2,由于过滤只是粗略地去掉渣滓,因此为了提高速度并使实验明显,一般不选用滤纸,而是选用脱脂棉。
解离技术。
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恒温技术。
适用于有酶参与的生化反应,以及用热酒精脱去叶片中的色素等。
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
纸层析技术。
纸层析法是利用物质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的原理,达到将物质分离的目的。
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
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层析分离。
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实验设计 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