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5 夏天①立夏节到了》公开课教案12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533718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91.04KB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5 夏天①立夏节到了》公开课教案12Word文件下载.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5 夏天①立夏节到了》公开课教案1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5 夏天①立夏节到了》公开课教案12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立夏节到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立夏不仅是节气,表示春天结束,夏天正式开始,而且它还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农村地区至今保留着过立夏节的传统习俗。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过立夏节的?
板书课题---立夏节到了
2.复习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学会了吗?
我来考考大家。
老师手中有一些词语卡片,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小火车(生:
咕噜咕噜转)转到哪?
(生:
转到这)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
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一定也读得很棒。
请大家打开课本83页。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江南农村立夏节哪些习俗?
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的?
1.出示自读要求。
2.指名回答。
(吃“百家饭”和称人活动)(第2-4小节介绍孩子们吃“百家饭”,第5小节介绍长辈们给孩子称体重。
)
板书:
吃“百家饭”
称人活动
(说明: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习2-4小节,了解吃“百家饭”的习俗。
1.什么是“百家饭”?
“百家饭”是谁做的?
2.学习第2自然段。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做好“百家饭”,立夏节这一天,各家各户一大早就把做饭的食材放在了家门口,任由孩子们拿。
大人为孩子们准备了哪些食材呢?
谁能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
(1)指名读。
(2)交流。
家家门口放着:
雪白的米,鲜嫩的春笋、韭菜,
喷香的立夏蛋。
过渡:
其实吃“立夏蛋”也是立夏节的传统习俗。
关于吃立夏蛋有一段优美的故事传说,你们想听吗?
(3)介绍立夏蛋习俗。
传说天上有个凶恶的瘟神,平时爱睡懒觉,每年的立夏节才苏醒过来。
醒来之后,他就会带上口袋,到人间到处传播病毒。
凡是被它染上病的,轻的厌食,四肢无力,重的清瘦,一病不起。
人们把这病称为“疰夏”。
小孩子抵抗力弱,最容易“疰夏”。
看到自己本来白白胖胖的儿女,一下子病得面黄饥瘦的,做娘的心疼呀!
于是,妈妈们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保佑。
女娲娘娘知道此事后,就去找瘟神说理。
瘟神知道女娲娘娘法力无边,不敢跟她作对,说:
“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童在下界?
”娘娘笑道:
“这样吧,我立夏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
”这年立夏,瘟神醒来,背起疫袋,又急冲冲来到下界。
只见一个个孩童胸前都挂着个小小的网兜,里面放着煮熟的鸡蛋、鸭蛋。
瘟神知道是女娲的孩子,只好走开。
他走呀走呀,从早跑到晚,见到的孩子胸前都有个网兜,不敢动手,最后瘟神精疲力尽累死在路上。
为了感谢女娲娘娘的大恩大德,以后每年立夏,家家户户都煮蛋给孩子们吃,立夏吃蛋的风俗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3.学习第3自然段。
大人为孩子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孩子们拿了些什么?
谁能把课文第3自然段读一读。
(3)第3自然段中有几个描写孩子们动作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用笔圈出来。
大屏幕出示:
村东过来一群孩子,从箩里(抓)了几把米;
村西的孩子过来了,从石凳上(拣)走了几根笋;
村南的、村北的孩子却向主人(讨)点香油,还从柴堆中(抽)了几根柴……
(4)理解动词。
孩子拿米用了一个动词“抓”,大家做一个“抓”的动作。
春笋是“拣”的?
老师这有一些春笋(出示春笋图片),如果让你拣,你会拣什么样的春笋?
那“拣”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
拣:
挑选)香油是“讨”来的,“讨”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向大人讨要呢?
(对于说话有礼貌的孩子及时表扬)柴是“抽”的,大家做一个抽柴的动作。
(说明:
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动词的准确运用,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
(5)学习省略号。
孩子仅仅拿了这些东西吗?
4.学习第4自然段。
做饭用的食材都准备好了,“百家饭”是怎么做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
①“百家饭”怎么做的?
好吃吗?
你从哪看出来的?
用“~~~~~”画出来。
②立夏节,孩子们为什么要吃“百家饭”?
用“_________________”画出来。
(2)默读课文。
(3)指名回答。
大屏幕出示:
不一会儿,炊烟袅袅,野菜、野笋和饭菜的香味就飘散开来。
理解“炊烟袅袅”的意思。
老一辈传下来的的习俗:
立夏节,孩子们要吃“百家饭”,预兆着他们会长得健康、聪明,是种庄稼的好手,会给村里人造福。
(4)指导朗读,读出“百家饭”的香。
(三)学习第5小节,了解称人习俗。
立夏节吃了“百家饭”,长辈们为什么还要给孩子称体重呢?
关于称人习俗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1.介绍称人活动由来。
称人活动据说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传说晋武帝掳走了阿斗,孟获不忘诸葛亮的嘱托,前去探望。
他去的那天正好是立夏,孟获要求当场称一下阿斗的体重,还说明年这个时候还要称一称,要是晋武帝亏待了阿斗,就要起兵反晋。
晋武帝害怕孟获起兵,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
阿斗见糯米饭又香又糯,就加倍吃下。
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一年重几斤。
阿斗没有什么本事,日子倒也过得清净安乐,福寿双全。
百姓认为,阿斗的好运源于立夏节称重,所以纷纷效仿这种做法,祈求儿女健康。
立夏节称人的习俗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本地没有立夏节习俗,所以文本内容对孩子来说是陌生的,补充一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齐读课文,想一想他们是怎样称人的?
3.交流。
(1)大树下又支起一杆大秤来,两个大汉抬着,由村上德高望重的长辈看秤花,立夏节的称人活动便开始了。
理解:
德高望重
(2)男、女孩子用手攥着秤绳,荡在空中,旁边的孩子唱着、嚷着:
“称猫哇,称狗哇,吃百家饭哪,长筋骨哇,长成个壮小伙呀(长成个俏姑娘啊)……
3.指导朗读。
称男孩子和女孩子唱的一样吗?
称男孩时怎么唱?
称女孩时怎么唱?
指名读。
(因为写的是江南农村的习俗,也可以让学生用家乡的方言唱一唱歌谣。
)大家唱完了吗?
为什么?
4.“哧哧地笑”是怎样笑的?
谁能模仿一下?
5.我们一起打着拍子唱一唱,看清楚称男孩还是女孩,想一想应该怎么唱,最后加上“哧哧笑”的动作。
6.另一批小孩儿又上去称,后面为什么省略了,省略了什么?
7.小朋友,在称人活动中,长辈们会说哪些祝愿的话?
设计一个说话练习,扩散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说话能力。
8.小结。
(四)学习1、6自然段
立夏节习俗有趣吗?
这篇课文不仅向我们介绍了立夏节的习俗,还向我们介绍了江南立夏时的美丽景色。
谁能把第一自然段为大家读一读。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大屏幕出示:
梅子熟了,枇杷黄了,还有那红得像宝石般的樱桃已摆在竹篮里卖着了,不知不觉立夏节到了。
(2)指名读。
(3)课文抓住了江南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在黑板上出示梅子、枇杷、樱桃图片。
(4)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2.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布谷鸟在田野里鸣唱,杜鹃花开得正红,这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啊!
(2)课文抓住了江南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在黑板上出示布谷鸟、杜鹃花图片。
通过这两个自然段的描述,立夏时的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
立夏节到了,江南的田野里,布谷鸟在鸣唱,杜鹃花开得红艳艳的,梅子、枇杷、樱桃都成熟了。
这一切多美呀!
谁能把江南的美丽读出来。
指名读后齐读。
(说明:
描绘立夏节景色的句子,用图片直接导入,通过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对美的向往,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文本。
三、拓展、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立夏节吗?
我喜欢立夏节,因为()
。
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体验,自信的表达,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发表个性化见解的空间。
2.是呀,立夏节到了,江南的景色如此美丽,习俗活动又是这样令人快乐,每当作者每当回忆起小时候过立夏节,难怪他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啊!
(板书——最美的季节
,完成板书)
虽然我们立夏节没有吃“百家饭”,没有举行称人活动,没有得到长辈的祝福。
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同样爱着你们,一到夏天,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改善你们的饮食,让你们夏季不疰夏,不消瘦。
在这里老师也祝同学们在这个夏天平安、幸福、健康、快乐!
5、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家长介绍一下立夏节的习俗活动。
2.搜集资料:
找一找立夏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习俗,课下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最美的季节
立夏节到了
吃“百家饭”
.
习俗
称人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 夏天 立夏节到了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5 夏天 立夏节到了公开课教案12 北师大 年级 语文 下册 立夏 到了 公开 教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