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设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523975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31KB
1《机械设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1《机械设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机械设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篇
第一十二章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
典型结构及失效形式;
轴承材料及轴瓦结构。
第一十三章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
向心推力轴承的径向载荷R与轴向载荷A的计算;
轴承寿命计算;
轴承组合的设计
第一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联轴器的种类和特性;
联轴器的选择;
离合器
第一十五章轴
轴的分类及用途;
轴的材料;
轴的结构设计
第一十六章 弹簧
第一章弹簧的功用和类型;
圆柱形螺旋弹簧的结构、制造、材料
第一十七章机座和箱体简介
减速器和变速器
三.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20%)
2.填空题(20%)
3.是非判断或选择(25%)
4.综合性答题(35%)
四.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
笔试
考试时间:
3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经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林业经济综合》考试大纲是根据原《林业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管理学概论部分)和《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部分和政治经济学)三门专业课考试大纲制定的。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大学本科《管理学原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教学大纲编制而成,主要适用于报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林业经济学
第一部分
林业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及应用
第二部分
林业经济研究的各种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中国和世界林业经济发展动态,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及应用
(二)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要求、供给、均衡价检、需求弹性。
第二章:
效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
第三章:
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组合规模经济。
第四章:
短期成本、长期成本。
第五章: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寡头市场特征。
第六章:
劳动供给曲线、地租决定、资本和利息、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七章:
垄断与效率、外部影响、公共物品。
第八章:
国民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第九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手段理论、IS--LM模型。
第十章:
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短期学派。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第十三章:
通货膨胀的种类、起因、影响、及对付的办法。
(三)林业经济管理(管理学概略)
管理与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与管理学的性质。
第二章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论。
第三章管理的职能
计划工作的性质和原理;
目标管理理论;
组织理论;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人事工作的性质和职能;
领导理论;
激励理论;
沟通的性质与功能;
管理控制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现代企业制度与文化
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保证;
现代企业家的素质:
企业文化的概念、内容和功能:
企业文化的建设。
第五章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环境与经营能力;
市场调查的意义和方法;
市场预测的的概念、意义与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方法):
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意义和方法(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法、风险型决策、决策树、不确定型决策);
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战略。
第六章生产组织和生产计划
生产过程的空间和时间组织;
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
网络计划技术(包括网络图和网络时间的计算)。
第七章物资与设备管理
物资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物资消耗定额;
物资储备管理;
物资供应计划;
物资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计划(MRPll);
物资采购和仓库管理;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的有效利用和更新改造。
第八章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
IS09000系列标准。
三、考试要求
应全面掌握三门专业课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并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各专业课权重
1.林业经济学,40%
2.经济学基础,30%
3.林业经济管理,30%
(二)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占10%)
2.选择与判断(占25%)
3.计算与填表(占30%)
4.简述(占20%)
5.综合论述占15%)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六、主要参考书
1、《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2
2、《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五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管理学概论》,宋维明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3
4、《企业管理学》,胡宇辰、李良智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6
5、《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党风兰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木材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性质
木材学是以认识木材自然本质,探索木材自然规律为内容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营林培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又是木材加工利用技术提高的前提。
因此,木材学是木材工程与技术、家具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
本大纲主要依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木材学》教学大纲制定,适合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木材的构造与识别
木材的形成、木材的宏观构造、木材的其它特征。
第二章木材细胞壁的结构
纤维素微纤丝,细胞壁壁层结构(管胞和木纤维,导管分子,薄壁细胞),细胞壁的特征构造,应力木的解剖构造和超微结构。
第三章木材的微观构造
针叶树材的微观构造,阔叶树材的微观构造。
第四章木材的化学性质
木材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
第五章木材的物理性质
木材的比重、密度和实质比重,木材中的水分,木材中水分的移动及其机理,木材的干缩与湿涨,木材的热学性质,木材的电学性质,木材的声学性质。
第六章木材的力学性质
木材的应力与应变,木材强度、韧性和破坏,木材的各种力学强度,影响木材力学性质的因子。
第七章木材的防腐处理
木材生物侵害,木材防腐剂,木材防腐处理方法,木材渗透性的改进。
第八章木材的环境特性
木材的生态环境材料特征,木材的感觉特性。
三、考试要求
应全面掌握木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
并且要达到能够应用木材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木材工业行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试题结构
试题的基本构成为:
1、基本概念试题(占总分30%)
2、简述试题(占总分60%)
3、特别试题(占总分10%)(本学科前沿研究领域热点问题)
4、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三小时。
六、主要参考书
1、申宗圻主编.木材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
2、成俊卿主编.木材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年
3、尹思慈主编.木材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
《森林经理综合》考试大纲
森林经理学综合课程是林业专业森林经理学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原测树学和森林经理学的内容,是关于森林计测、生长及收获预估和森林资源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序列工作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课程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亢新刚主编,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314)、《测树学》(第二版,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编制而成。
二.考试内容
(一)森林经理学考试内容
第1章 绪论
本章是关于森林经理学历史、理论、技术和近期发展方向的概述,内容简要而丰富。
重点学习内容包括: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3)森林永续利用的要点,(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5)人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点,(6)森林永续利用的主要条件及永续利用3个阶段的简要内容。
第2章 森林资源
考试内容涉及森林资源的概念和范畴、森林的主要作用和效益、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及森林资源总量和人均状况的重要指标、林业用地的主要类型及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概念、森林旅游资源及其意义、森林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自然保护区的作用等方面。
第3章 森林区划
森林区划是森林经理学的主要技术内容,应该把握的概念和方法有:
(1)区划的种类、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的差异,(2)森林区划系统、林班区划的方法及小班区划的主要条件,(3)林区景区区划系统及林区风景资源评价的等级,(4)森林经营单位的种类及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本章涉及较多专业名词和术语,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
第4章 森林调查
森林调查是获得森林经理基础数据的基本专业技能,要点内容有:
(1)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的目的和任务,(2)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目的和任务、主要内容及二类调查的主要成果,(3)小班调查的主要方法(4)生产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5)专业调查的主要内容,(6)森林多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其中,二类调查的技术体系和小班调查方法是本学科最基本的技术。
第5章 森林评价
森林评价是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进行的基本工作。
要重点理解森林评价的作用及主要内容、林地价格的种类、地价与土地的关系、林地和林木评价的主要方法、森林资源与环境评价的概念、特点及其基本方法等内容。
第6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在理解林业的特点和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把握好涉及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理论,包括森林经营的主要宏观模式、近自然林业(回归自然林业)的概念和在经营上的要求、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重要内涵、法正林理论和检查法的主要内容等。
第7章 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是关于森林成熟和经营周期的理论和方法章节。
第一部分包括森林成熟的主要类型,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经济林成熟等的定义和计算确定方法等;
第二部分有轮伐期的确定方法和作用、择伐周期的主要确定方法及影响择伐周期的主要因素等问题。
第8章森林收获调整
注意区分年伐量与标准年伐量的不同,了解确定年伐量主要任务、要求及对林分调整的机制和内容;
把握常用的森林采伐量计算方法及特点,了解森林在不同时空尺度对采伐的反应及过程。
第9章森林经营方案
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是涉及林业生产全过程的技术集成工作,重在概念的理解把握,例如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森林经营方案设计的深度及广度,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作业设计的关系,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集体林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和要点等。
第10章森林经营管理决策
理论上理解森林经营决策分析的过程及其重要的环节,技术上把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线性规划”和“多目标规划”等经营决策的主要方法。
(二)《测树学》考试内容
第1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基本测树因子及测定工具应用,树干形状与一般求积式,伐倒木近似求积方法,形数与形率的概念和应用,单株立木材积、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
第2章林分调查
基本的林分调查因子及判别标准,标准地调查方法。
第3章林分结构
林分直径结构林分树高结构及表达方法,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表达。
第4章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
立地质量及立地质量的评价方法,地位指数表和地位级表的编制,单木竞争、林分密度和林分生长控制。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标准木法、材积表法、3P样木法、标准表法、实验形数法及目测法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6章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
伐倒木材种划分及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方法。
第7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树木年龄、树木生长量的测定及树木生长方程,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树木生长率及树干解析方法。
第8章林分生长量测定
林分生长及林分生长量的种类概念,林分生长的随机过程及一次调查法、固定标准地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方法。
第9章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及常用角规测器使用,使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株数、蓄积量、生长量的方法。
第10章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
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的分类,全林分模型、径阶分布模型、单木生长模型的概念和应用,关于林分生长模型的发展讨论。
三.考试要求
了解关于学科的历史、理论、技术和近期发展的重要概念、理论和事例;
掌握森林区划系统、林班区划及小班区划的方法;
具有森林调查的技能和经验;
熟悉森林评价、森林经营方案和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的概念;
懂得森林经营管理决策的方法;
关于林木、林分结构和生长的规律表达和调查评定的方法,具有从事树木测定、林分及森林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的类型和特征。
四.试卷结构
森林经理学与测树学比例各占50%。
1.名词概念解释(30%)
2.综合性问答题(50%)
3.业务计算题(20%)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主要参考书
1.亢新刚主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314
(森林经理学主要中文参考书)
2.孟宪宇(主编).测树学(第二版).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共296页.(测树学主要中文参考书)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有机化学是林学类专业、环境学专业、生物专业和林化专业等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报考植物学专业、林化专业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理工科非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有机化学理论基础
1.依照1980年中国化学会推荐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命名各类有机化合物,以系统命名为主,同时熟悉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俗名或习惯命名。
2.应用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理解分子结构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机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立体有机化学:
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构象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手性原子的表示方法(R/S表示法),立体化学次序规则。
环己烷以及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
4.正确理解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并合理解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规律:
例如极性强弱、酸碱性强弱、化学活性次序、芳香族取代基的定位规律等。
5.应用分子间力概念解释化合物沸点、熔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6.波谱分析(紫外、红外、核磁共振与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1.烷烃的卤代反应及自由基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
2.环烷烃的小环加成开环反应。
3.烯、炔烃中碳碳双键的加成、氧化还原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律。
共轭双键的1,4-加成、双烯合成反应。
4.芳烃、稠环芳烃的取代反应、侧链氧化,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效应。
非苯芳烃与休克尔规则。
5.卤代烃的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查依采夫规律,SN1与SN2、E1与E2反应历程,格氏试剂的制备,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中卤素的活泼性。
6.醇羟基的酸碱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脱水反应。
7.酚的酸性,氧化反应,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8.醚键的断裂,氧盐的形成,过氧化物的生成,醚键的合成。
环氧乙烷的制备与性质。
9.醛酮羰基的加成反应及亲核加成历程,烃基上α-H的卤代反应(包括卤仿的生成),羟醛缩合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包括歧化反应)。
α,β-不饱和羰基的1,4-加成反应,醌的还原。
10.羧酸及取代酸的酸性,α-H的卤代,脱羧反应,羧酸衍生物的制备,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酯水解反应历程,酰胺的霍夫曼重排反应,酯缩合反应及反应历程,β-酮酸酯(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酯等)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1.胺的碱性,烃基化、酰基化及磺酰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胺的制备,睛的还原和水解,芳伯胺的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取代反应和偶联反应。
12.杂环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吡咯和吡啶的酸碱性,吡啶的亲核取代反应。
13.常见含硫、磷化合物的性质,硫醇、硫酚、硫醚的反应及制备,有机膦化合物的制备与反应,磷(膦)酸酯的制备与反应,Wittig试剂的制备与反应。
14.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
15.单糖的Fischer投影式与构型,Haworth式与构象式。
单糖的变旋现象,异构化,还原性,成苷,成脎与显色反应。
还原性二糖及非还原性二糖的结构特征与特性。
淀粉及纤维素的结构差别与特性。
16.α-氨基酸的构型,两性和等电点,与亚硝酸的反应,2、4-二硝基氟苯的反应,茚三酮显色反应,脱羧反应,成肽反应,蛋白质的两性和等电点。
沉淀、变性及水解、显色反应,RNA和DNA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17.油脂、磷脂和蜡的结构特性,油脂的皂化值、酸酯、碘值及干化、酸败作用。
18.萜类、甾体、卟啉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花色素、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三)各大类基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逆合成分析)。
1.各类有机官能团的合成与相互转换。
2.分子碳架结构的组装。
3.立体专一结构化合物的合成设计。
三.试卷结构
1.选择题(10%)
2.填空(10%)
3.完成反应式(30%)
4.反应机理(16%)
5.有机合成(24%)
6.推结构(10%)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方式:
笔试,时间:
3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
1.《有机化学》第3版汪小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有机化学》等2版徐寿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有机化学》第2版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有机化学》第2版邢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考试大纲
植物生态学与土壤学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生态学和土壤学的内容。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植物生态学》(姜汉侨等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土壤学》(孙向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编制而成。
(一)植物生态学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绪论
生态学的学科范畴、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植物生态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圈的概念、环境因子的分类、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环境的尺度。
第三章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初级生产力的概念、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平衡、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
第二部分
植物群落生态
第三章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分析特征、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季相。
第四章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演替顶极理论。
第五章植被分类及主要类型
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标准、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第六章植被及植物群落的分布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地带性植被的过渡类型、区域植物群落的分布、植被制图、植被区划。
第三部分
植物种群生态
第七章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
种群概念和植物种群的特点、种群的分布、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八章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
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植物种群调节。
第九章植物种群的质量与种间关系
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种群的数量与质量变化、植物种群生态分化中形成的种间关系。
第四部分
植物个体生态
第十一章
植物的生态适应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生活史格局、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第十二章
植物与自然生态因子的关系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植物与水的生态关系、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
第十三章
植物与人类活动的生态关系
植物的引种、环境污染与植物的生态关系、植物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及生态风险。
(二)土壤学考试内容
土壤、土壤学、土壤肥力等概念,土壤的特点,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第1篇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第1章地质学基础
常见矿物及岩石的识别特征。
常见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形地貌及景观特征。
第2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和母质类型。
土壤的形成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土壤剖面的概念,自然土壤剖面和耕作土壤剖面的构型及形态特征。
第2篇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与性质
第3章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的类型,土壤细菌的生理类群,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概念。
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
第4章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腐殖质的组分及特点。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第5章土壤质地、结构与孔性
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粒级的矿物组成和理化特性,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的类型和划分,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
土壤孔隙度、比重(土粒密度)、容重(土壤密度):
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及关系。
第6章土壤水
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水势的概念,pF曲线及其意义,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的概念、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
我国的区域土壤水分概况及管理。
第7章土壤空气和热量
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以及和大气交换的过程。
土壤的热量状况。
第8章土壤胶体和土壤离子交换
土壤胶体的概念及类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设计 考试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