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
- 文档编号:2051785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17.28KB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第1节感觉世界
一、感觉
1.感觉产生的过程:
信息经神经传送到大脑的神经中枢
刺激-----------→感觉器官-----------------------------------→大脑
感受环境中的刺形成各种感觉
激,并发出信息
⑴所有的感觉都在形成的。
⑵大脑内有各种中枢:
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⑶感觉器官:
是指感受器及附属结构,是比系统低的结构层次。
⑷感受器:
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是游离的神经末梢,能产生兴奋的部分,属细胞层次。
①感觉器官(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器官;感受器是器官。
②感觉器官(填“可以”或“不可以”,下同)感受刺激;感受器感受刺激。
⑸五种基本感觉、感觉器官及其感受器:
基本感觉
感觉器官
感受器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皮肤感觉
2.影响感觉的因素有和。
前者会影响人们的反应时间;后者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
二、皮肤和皮肤感觉
1.人体最大的器官是,具有、、和的感觉功能。
除此之外,还具有防止身体、、保护身体等功能。
2.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⑴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这是因为。
盲人的触觉比普通人要敏感。
⑵痛觉对人体有作用或作用。
⑶冷热觉是因为皮肤上有冷热觉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冷热刺激,由神经细胞构成)。
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三、鼻和嗅觉
1.嗅觉是指由气体物质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2.嗅觉的形成过程:
刺激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外界气味------→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大脑(形成嗅觉)
3.嗅觉的特点:
⑴适应性:
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而闻不出这种味道;
⑵差异性:
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和动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①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填“大”或“小”);
②不同年龄的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
随着年龄增长,嗅觉会。
⑶选择性:
同一个体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气味种类
四、舌和味觉
1.舌头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内含有,其上有味觉神经和味觉感受器---,
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2.味觉的形成过程:
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3.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味道
酸
甜
苦
咸
鲜
敏感区域
注意:
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4.味觉和嗅觉之间相互影响:
⑴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灵敏度。
⑵一边吃苹果,一边闻香蕉,会产生苹果和香蕉的混合味道。
5.进行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产生的原因(或条件):
声音是由产生的。
注意:
⑴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听到;
⑵物体不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⑶“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填“对”或“错”)
⑷“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填“对”或“错”)
2.右图是探究声现象时的常用实验装置。
⑴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⑵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⑶本实验所用物理研究方法是。
3.声源:
⑴把叫做声源。
⑵能作声源的物体可以是、和。
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
、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
1.声音传播的条件:
。
2.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3.声音在中不能传播。
4.如右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⑴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
会 。
⑵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将会 。
⑶此实验现象说明 ,从而可推理得出 结论。
5.月球上没有,宇航员们听不到对方讲的话,只能通过进行交流。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周围介质的相应,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同的波,并向远处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表明声波具有,称为声能。
3.声波的应用:
⑴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
⑵声音的反射:
用声波探测海水深度。
四、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
1.声音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叫声速。
2.影响声速的因素有和等。
⑴相同温度下,声速大小比较:
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声速为。
⑵不同温度下,空气中声速:
温度越高,空气中声速。
一般是气温每升高1℃,声速约增加0.6m/s。
⑶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回声:
⑴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此时人耳听到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⑵原声和回声分辨出来的条件是: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迟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m,否则,回声和原声会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这正是人在室内说话比在旷野说话听起来响亮的原因。
第3节耳和听觉
人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
⑴空气传声:
人听到声音是由空气传到人耳。
⑵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
神经,引起听觉。
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结构
功能
外
耳
耳廓
外耳道
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中
耳
鼓膜
鼓室
与咽鼓管连通
听小骨
咽鼓管
与咽部相通,平衡,保护鼓膜
内耳
耳蜗
外形像蜗牛壳,内有液体和,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前庭
内有,可感受;
半规管
注意:
⑴位于鼓室内的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
⑵咽鼓管连通和。
2.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注意:
在听觉形成的过程,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听觉都将会受到影响。
3.影响听觉的因素:
⑴人的听觉与有关:
年龄越大,听觉。
⑵人的听觉与有关:
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即使用
也很难再听到声音,这种情况叫做失聪。
4.耳的位觉功能:
⑴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
内耳的、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⑵、、的原因:
位觉感受器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5.听觉障碍:
-------耳聋
①传导性耳聋:
又称传音性聋,由外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因耳部传音系统的病理因素而发生障碍。
即传导振动的结构损伤,如鼓膜、听小骨。
----中耳炎
②神经性耳聋:
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证,常常伴有耳鸣。
6.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或,使张开,从而使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是、和。
2.音调是指声音的。
⑴音调与有关。
①频率:
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描述物体振动______的),单位:
______(Hz)。
②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音调越_____;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音调越____。
③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有关:
ⅰ.人的发声频率约在65赫~1100赫。
ⅱ.儿童的音调比成年人,女人的音调比男人。
⑵超声和次声
①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②高于20000赫的声音是_____声,低于20赫的声音是_____声。
③人听不到超声和次声,但狗能听见次声,蝙蝠能听见超声。
⑶应用:
①蝴蝶振动慢,人耳;蚊子、蜜蜂振动块,人耳;
②超声的应用:
(原理:
声波的反射)B超检查;超声波金属探测仪(清洗器、牙刷);
声呐;回声探测仪;蝙蝠发出,辨别猎物方向和距离;
③次声的应用:
地震、海啸、台风、探知核爆炸和导弹发射情况;大象用______声交流;
④音阶:
从1、2、3、4、5、6、7音调一直升高;
⑤实验:
塑料尺划过木梳;钢尺的振动;琴弦的松紧程度;往热水瓶中倒开水
3.响度是指声音的。
⑴响度与声源的有关,与人距离声源的有关。
⑵声音的响度用作为单位,符号为。
⑶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⑷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⑸实验:
敲鼓是鼓面的纸屑振动的情况
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与。
⑴音色______(可/不可)分辨不同的声音。
⑵音色与、和有关。
⑶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
三、噪声污染
1.乐音:
将有规律、好听悦耳、使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
2.噪声:
无规律、难听刺耳、让人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做噪声。
(凡是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声音)
3.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
、和减弱。
↓↓↓
举例:
手机关机、禁鸣喇叭、消音器设立屏障或植树个人戴防护用具
4.我国标准:
⑴工厂、工地噪声不超过85~90dB;
⑵居民区噪声,白天不能超过,夜间不能超过。
第4节光和颜色
一、光源
1.光源是指。
2.一些自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使自己发光的物体光源。
3.举例:
(填“是”或“不是”)
⑴月亮光源;⑵所有的行星光源;⑶所有的恒星光源;
⑷蜡烛、电灯光源;⑸点燃的蜡烛、通电的电灯光源;
⑹萤火虫光源;⑺砖石光源。
二、光的传播
1.光的传播特点:
⑴光的传播(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⑵光在真空中(填“能”或“不能”)传播;
⑶光在中是沿的。
注意:
①光在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上,(填“会”或“不会”)沿直线传播。
②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光(填“会”或“不会”)沿直线传播。
2.光线:
⑴光线是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和。
⑵光线是人为引入的,是假象的,实际不存在的------模型法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⑴影子的形成;-----条件是
⑵小孔成像(地面上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缝隙所成的像);
注意:
圆形光斑的形状与透光孔的形状,只与有关。
⑶月食、日食、金星(水星)凌日;⑷步枪瞄准;⑸列队整齐;
⑹一叶障目;⑺立竿见影;⑻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4.探究“小孔成像”实验:
⑴实像的概念:
能用接收到,由实际光线
会聚而成的像,叫做实像。
⑵小孔成像中像的性质:
的,可以是、或的像。
⑶小孔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之间的距离(即物距u)与像到小孔之间的距离(即像距v)的大小关系:
①物距大于像距(u>v)时,成的实像;
②物距等于像距(u=v)时,成的实像;
③物距小于像距(u<v)时,成的实像;
5.光速:
表示光的传播速度
⑴光在真空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下科学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总结已校正 科学 第二 环境 察觉 知识点 总结 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