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深加工GMP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512838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91KB
中药材深加工GMP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中药材深加工GMP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深加工GMP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座标为东经115°
32′-116°
11′,北纬33°
24′-34°
04′,市域面积839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20万人。
亳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优质烟、优质茧生产基地和国家定点鲜活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之一。
亳州盛产中草药,自古就有“药都”之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亳州市交通便捷,交通以陆路为主,105、311国道在市区交汇,环城路、通乡路、通村路纵横成网,陆路交通十分便利。
涡河航道自大寺港以下可常年通航,往下经淮河可入长江。
国家铁路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纵穿市区东侧,为城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该市北距商丘机场60公里,南距阜阳机场120公里。
1.3.2亳州市中药材的生产、流通与发展
亳州自古就有种植经营中药材的习俗,是重要的药材集散地之一,有“药不过亳州不灵”之说,《中国药典》中冠以“亳”字中药材的就有:
“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等,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升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就是当时药业昌盛的写照。
建国后,几千年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种药积极性大大提高,最初形成以和平西路、药材街、大寺、十九里等药材集中产地为主的零星的药材交易市场,这些即是后来药材交易市场的雏形,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矛盾,极大地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通过大量的市场情况调查、研究和论证后,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1985年建成了以中药材专业市场为龙头,三条药材街为骨干的天徽大厦、第二药材专业市场和十九里、大寺两个农村专业市场为补充的市场网络。
1991年又兴建了一座7100平方米的中药材交易大厅,1993年相继建成8000平方米药材交易大棚和10000平方米药材交易门面房。
至此,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走上了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为重振药都雄风,适应中药材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1994年亳州市人民政府和珠海华侨置业发展公司合资兴建了12.8万平方米,900套复式铺面房的集商、住为一体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
3层362万平方米的交易大厅可安置6000多个摊位,中药材日上市量达5000吨,上市品种2500多种,年成交额50多亿元,每年为国家提供税费4300多万元。
1.3.3我国中药材生产现状
我国有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由于全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药材的生长受土壤、温度、水、空气、海拔等生态因素的影响,药材产地、采集季节、药用部位等不同对药材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药材市场的生产经营者主要是个体户,他们中绝大多数业务素质很低,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中药材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在种植方面,很少顾及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采收时不会考虑采收时期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和资源保护,加工炮制方法不规范,有的以次充好甚至掺假,中药材生产经营没有规范,因此中药材及中成药的质量无法保证。
我国中成药工业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小型占85%,而亏损企业中有89%为小型企业,企业散、小、乱、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中药行业是个古老的行业,传统中成药生产是小规模、前店后厂的作坊形式,其生产落后主要表现在手工操作多、生产设备差、生产环境不良,因而易产生交叉污染,造成中药产品质量不稳定,亟待进行改进。
1.3.4项目建设政策背景
药品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药品的复杂性、医用专属性、质量严格性、生产规范性、使用两重性、审批科学性、检验专属性、使用时效性、效益无价性等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实现药品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从而保证药品研制、生产、使用的质量。
将现代化学药品研究方法和技术同传统中药相结合,实现中药现代化,是中药研究的方向,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为使我国药品管理尽快和国际接轨,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行实施GLP、GCP、GMP、GSP,使我国药品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1.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1.4.1实施药品GMP不仅是我国中药生产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中药企业和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唯一出路。
GMP标准的重点在于药品生产及质量的管理,根据“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的道理,实施GMP以预防为主,使药品生产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把发生差错事故和混药等各种污染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GMP是当前国际社会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世界范围的趋势看,实施GMP制度已经成为制药企业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GMP实施已趋向国际化和强制性。
我国的制药企业若达不到药品GMP要求,则必将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中药产业要现代化,就必须实施GMP。
实施GMP是参与国际药品市场竞争、使我国中药堂堂正正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必然要求,我国加入WTO后传统药物的优势与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结合,是对中药、中成药生产企业良好的机遇。
药品GMP已成为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中药出品企业必须通过药品GMP认证,拿到出品的“通行证”才有实力与日本、韩国的汉方药厂在世界植物药市场上去竞争,才有条件扩大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上的份额。
作为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进行GMP改造,国家已规定到2004年上半年凡未取得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一律将被取消,不准继续生产与经营。
所以,进行技术改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项目建设单位虽2001年建厂,但与GMP要求差距很大,主要存在着工艺布局不合理、厂房的洁净级别达不到要求、设备选型不配套、检验仪器不完备、污水处理不规范等方面,只有进行GMP改造,使产品生产达到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厂房设备规范化,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1.4.2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安徽中医药的发展增加了新的亮点。
亳州市拥有非常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但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家庭作坊式的经营为主,以草药原料和粗加工经营为主,规模小、手段简陋,产品附加值低。
以目前这种状况是没法迎接入世挑战、参与中药国际市场的竞争的,所以当地中药生产企业应当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充分发挥亳州的历史传统和地理位置优势,抓住“药”字作文章,真正以药立市,以药兴市,实现古药都经济的腾飞。
从远景来看,应该建立一大批现代化中药生产企业,形成一个集中药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真正的现代化中药都市。
该项目实施后,正常年份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995万元,利税324.2万元,同时又能延伸亳州市中药产业化链条,带动和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安徽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1.4.3进行技术改造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可靠保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企业必须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和过硬的质量,单靠老产品、普通的传统中药饮片是难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
因此,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国家药品管理监督局1999年4月22发出的第2号令规定:
“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相关要求的企业或车间可同时发给批准文号、取得批准文号的企业方可生产新药。
”第5号令又规定“申请仿制药品的企业是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的企业或车间”。
以上说明,如果企业不能预期达到GMP认证要求,必将不能生产新药,即使企业自身研制的新药也将不能投入工业化生产。
因此,为使企业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在今后的发展中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条件迎接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技术改造势在必行。
1.4.4进行技术改造,是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需要
为进一步发挥企业自身技术、资金和亳州市资源优势,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走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发展道路,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技改步伐。
为了企业早日顺利通过“GMP”认证,对该项目实施进行全面综合考虑,拟将现有中药饮片车间、提取车间、制粒车间改造与新建制剂车间及污水处理站、质检中心、成品库、原药材库改造一并进行,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1.5研究工作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述了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对建设指导思想、工艺技术及设备、场址选择、建材及动力供应、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卫生与生产安全、节约能源、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综合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本报告的结论与建议。
1.6编制依据
(1)项目承办单位委托我院编制《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深加工(GMP)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附件1)
(2)国家GMP标准有关规定。
(3)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厂区平面图。
(附件2)
(4)“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
(附件3)
(5)银行出具的“贷款意向书”。
(附件4)
(6)国家计委1993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7)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法规。
(8)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7设计原则
(1)本项目是以技术先进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改造项目,同时考虑到工艺方法的改进,对厂房按照GMP要求设计,遵照国家经济建设方针,不搞低水平重复扩大生产。
(2)厂区总平面布置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规划合理,人、物流分开。
(3)设计选用国内先进的中药提取和制剂生产设备,并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
(4)贯彻国家有关消防、环保与劳动保护法规,坚持“三同时”原则。
设计遵循国家现行建筑防火、安全、消防、卫生、劳动保护和三废排放等有关规程和规定。
(5)充分发挥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现有技术和公用工程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对公用工程进行增补,以节省投资,缩短建设周期。
(6)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现行的经济分析模式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预测。
1.8设计范围
(1)新建生产能力为2亿粒年胶囊生产线、2亿粒片剂生产线、4000万袋年颗粒冲剂生产线。
(2)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3)新建净水装置。
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总资金2480万元,其中新增建设投资2180万元,新增流动资金300万元。
经测算,本项目新增销售收入3995万元,新增销售税金及附加31.0万元,新增总成本3075.5万元,新增利润总额888.5万元,新增所得税293.2万元,新增税后利润595.3万元。
项目全投资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3.71年,全投资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4.60年,增量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
①全投资所得税前19.3%②全投资所得税后18.1%③自有资金17.3%;
增量投资财务净现值(△FNPV)为:
①全投资所得税前6257.9万元;
②全投资所得税后3910.4万元;
③自有资金2888.7万元;
全投资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2.64年,全投资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3.71年;
增量投资利润率34.4%;
增量投资利税率35.6%;
增量资本金净利润率68.9%;
贷款偿还期2.64年;
项目盈亏平衡点50.39%。
第二章市场分析
2.1概况
世界上有四大传统医药体系:
中国、埃及、罗马、印度。
随着历史的变迁,后三个传统医学体系均已消亡,唯有我国的中医药体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仅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为繁衍不息的中华民族提供了健康的保障,而且正在大步走向世界。
甚至有人这样说,在科学领域内,我国在世界上最有实力、最有后劲的就是中医药。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对医疗保健有了更高更多样化的需求。
传统中医药以其治疗某些疑难病、老年病和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专长,以及简、便、验、廉的特色,在世界各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且在“回归自然”的浪潮中独领风骚。
中医药事业在国际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全球医药市场总容量为2500亿美元,其中80%的市场份额都被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制药集团所垄断。
这80%份额绝大部分都是全成药,也就是说,还有一个“第二战场”,即以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为主体的国际市场,其容量约为400亿美元。
因此,如果我们能凭借我国中草药传统优势,加大投入,研制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中药和第三代保健品,就能在“第二战场”形成我国优势地位。
中药产业是我国最有可能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领域,这一优势在加入WTO后更显可贵,随着中医药的对外传播,世界对中医药了解的加深,再加上国际上“回归大自然”,采用天然药物潮流的影响,欧美国家对中医、中药的谨慎态度正在变得宽松,在中草药产销量最大的亚洲,中医、中药合法化的国家不断增多。
国际上中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约300亿美元,并仍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作为我国国粹的中药在全球天然药物市场上只占有约5%左右的份额,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药材出口。
迄今为止我国中成药出口美国主要以食品添加剂的形式,中药还没有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入世之后,中医药行业将是一个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的行业,但面临的竞争也会十分激烈,如果没有超前的意识,没有全方位改革开放的观念,我们是很难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原有的阵地也可能失去,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只要我们能抓住入世契机,以全新的理念发展我们的中药产业,中国的中医药、亳州的中医药行业将是大有可为的。
2.2药材在世界各地的销售现状
目前,我国中药出口已遍及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
在亚洲,香港约有60%的人使用中医药进行保健与治疗,有中医师6890名,市售中药材约2000种,其中90%是从内地输入,中成药有3300种,75%从内地输入,年输入中药总金额近2亿美元。
新、马、泰等国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价值上千万美元的中药材。
在日本,汉方已被纳入其医疗保险体系,约有70%的日本医生开汉方药,现有汉方药厂20余家,可生产903种中成药,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
每年还从我国进口1.26亿美元中药。
韩国有中药厂80个,估计可生产10亿美元以上的中成药,1992年中药制剂生产开始实施GMP标准,每年要从我国进口5000万美元的中药。
欧洲:
在欧洲,德国是使用植物药最多的国家,把中药纳入其医疗保险体系,1995年,中药销售额达30.18亿美元。
中国传统医药在德国颇受患者信赖,针灸已被众多的医生所采纳。
每年还要从我国进口2600万美元的中药;
法国将植物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销售额每年约16亿美元;
近十余年,西班牙政府重视与中国中医药界的合作,开设了中医院,并合办了4年制正规的中医药学院;
在英国,仅伦敦就有近1000家中药店,店内都有中医师坐堂应诊,每年从中国进口约1050万美元的中药。
美国:
美国《预防》杂志最近调查显示,大约有6000万美国人服用过中药。
199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中药金额为4048万美元。
1980年全世界药物消耗总值约75亿美元,至2000年,已增至2700亿美元,新药开发将成为最具有前途的行业。
近年,人们把目光转而投向民族传统医药,投向中草药、植物药等天然药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世界60多亿人口中,80%的人使用天然医药,这为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全面复兴与发展提供了机遇。
2.3国内市场状况
中药材是中药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药产业的根本。
因此,发展中药材生产是中药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家非常重视中药材生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结合中药材生产的现状,针对当前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将从中药材生产管理形式、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生产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了全国中药材生产调研会,对全国药材生产情况调研、药材野生变家种等作了安排,并陆续在全国召开了药材生产座谈会,了解各地的药材生产情况,对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生产工作做出了布置。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我国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数都十分巨大。
以白芍为例,据中国药材公司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白芍全国年销量在800万公斤左右,最高年销量达到940万公斤。
但总体来看,全国中药材行业仍处于疲软状态。
这是由于医疗改革制度的实行,部分西药的降价,大部分中成药生产厂家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亏损严重,生产量下调。
医疗体制改革为国家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对中药材市场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下半年国家对一百多种西药大幅调整价格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也必然减少了中成药的用量。
总之,需求不旺,导致中药材销售市场疲弱。
2.4亳州市中药材销售现状
在过去的一年,亳州药市在中药材市场疲软的态势下,依然保持着繁荣与旺盛。
亳州作为中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发挥着药市领头羊的作用。
总体来说,亳州药市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货源供应充足
亳州药材市场货源宽松,供过于求。
大部分野生品种基本满足药用,大部分家种品种产大于销。
由于粮食单产提高,库存积压,价格偏低,近年农村大力调整产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种植经济作物,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药材的产量逐年增大。
另外大部分药材种植是由乡镇政府统一推广的,乡镇派专人到药市及药厂积极推销产品,从而使一些靠产地拉货到市场赚取差价的药商多了许多竞争者,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产地药商来亳州常驻直销,如山东二花产区的,杜仲产区的,三七产区的,山萸肉产区的等等。
(2)销量基本稳定
亳州的药材销售,遍布全国各地,把亳州的药材源源不断的输送各药厂、公司、医院,这也是亳州药市保持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由于目前各用药单位逐步推行进货招标制度,使得供货商的利润也在降低,但亳州药商大都经营时间长,基础好,与用货单位的关系较为稳固,所以虽然利润低了,但销量影响不大。
随着目前经营透明度的增加,药材销售会越来越正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所以药商应积极转变经营思路,适应形式发展。
2.5本项目产品优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中药材市场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而由于受文化、地域的影响,让国外人完全接受中药原药材和食用方法是不现实的。
只有将中药中有效有份提取精制,使之既有良好疗效又无毒副作用,且有别于化学药品,才能发挥中药的优势,因此,中药最终走向世界是制成品而非原料。
中药精制颗粒(免煎饮片)、片剂、胶囊剂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6项目建设前景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利用作为国家著名药材市场的亳州所出产的各种中药材作为原材料,加工成中药精制颗粒(免煎饮片)、片剂、胶囊剂销售,克服了汤药煎煮麻烦、服用不便等不足之处;
而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对原料进行加工,既保存了中成药易服的长处,又发挥了汤药灵活组方对症下药的特点,与原药材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中药既治标又治本,克服了西药的一些缺点,中国已广泛用于治疗,并已逐渐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
因此,可以确定,项目前景十分广阔。
第三章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
3.1原辅材料来源
项目实施所在地亳州市,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当地人民自古就有种植经营中药材的传统,现有药材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药材100余万吨,是重要的药材集散地之一。
近年来,亳州中药材市场更得到了蓬勃发展,每天上市交易的中药品种达2000余种,年交易额达100亿元。
因此,本项目所需中药材原料,如板兰根、丹参、天麻,均可直接由当地药材交易市场购进。
项目生产所需各种包装材料,如药瓶、铝塑包装、塑料包装袋、纸盒等均可从省内各生产场家订购。
各主要原辅材料见表3-1。
3.2动力供应
(1)水:
项目承办单位目前有深井一眼,出水量为60m3
FNPV=∑(CI-CO)t(1+iC)-t
t=1
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n—计算期
ic—设定折现率
本项目经济计算期16年,设定的折现率为7%,经测算,项目:
(1)全投资所得税前增量投资财务净现值6257.9万元;
全投资所得税后增量投资财务净现值3910.4万元。
(2)自有资金增量投资财务净现值2888.7万元。
内部收益率(FIRR):
n
∑(CI-CO)t(1+FIRR)-t=0
t=1
经测算,项目:
(1)全投资所得税前增量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9.3%;
全投资所得税后增量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8.1%。
(2)自有资金增量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7.3%。
13.5风险分析
由于项目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预测和估算,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为了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需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估计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确定项目在经济上的可靠性。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主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13.5.1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测算项目投产运行后正常生产年份的财务盈亏平衡点(BEP),用以衡量项目适应生产或销售情况变化的能力,考察项目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生产期正常生产年份,当销售额等于总生产成本费用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之和时,最低需要达到的产量或生产能力利用率,称为保本点或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反之,项目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就越小。
年固定成本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
100%
年收入-年税金及附加-年可变总成本
902.5
=————————————×
3995-31.0-2173
=50.39%
项目盈亏平衡点为50.39%,抗风险能力较强。
13.5.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假设经营成本、建设投资、产品销售价格、产品产量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对财务评价指标的影响所进行的预测分析。
由于产品销售价格一般波动最为频繁,故本项目针对实际情况,测试产品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材 深加工 GMP 技术改造 项目 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