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班级的社会学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050275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03KB
第七章班级的社会学分析.docx
《第七章班级的社会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班级的社会学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班级的社会学分析
第七章班级的社会学分析
•班级社会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60年代。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学校的社会因素及社会功能的发挥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这一社会体系中。
因此,班级是最能体现学校特征的组织形态。
•教育社会学研究班级的三种角度:
•“群体”:
特殊社会群体;
•“社会系统”:
特殊社会系统
•“社会组织”
•班级——“社会组织”
•“社会体系”
•“社会群体”
第一节班级的组织分析
•一、班级的社会组织理论
•1、代表人物及观点
•1)克鲁普斯卡娅
•将班级作为一种集体看待,认为班集体是群体的高级形式,它是一种有“共同价值、共同的活动目的与任务且具有凝聚力的高度组织起来的群体。
”
•2)马卡连柯
•认为班级是一个集体,而集体是指¡°那些组织起来的,拥有集体机构,以责任关系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个人有目的的综合体。
¡±
•3)吴康宁
•¡°班级首先是并始终是一种社会组织¡±
•¡°班级不仅是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社会关系体系,而且是一种为社会需要培养未来人才的社会组织。
¡±
•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各类社会组织所共同的特点:
即具有社会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目标、机构和规范。
•2、特性
•1)自功能性
•“自”——“他”
•社会其他组织的“生存目标”都是指向组织外部的,班级作为社会组织的其目标首先是与其成员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
•2)半自治性
•班级组织其成员的基本属性不同于社会其他组织:
它是非成人组织
•所谓半自治性是指作为非成人组织的班级,并非完全靠自身的力量来管理自身,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借助于外部力量。
•原因:
•第一,从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趋向于半自治。
(独立性与依赖性)
•第二,从学生的组织调控技能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滞限于半自治。
•第三,从学生的相对地位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被控于半自治。
(教育目标控制;权威意识控制)
•二、班级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1、班级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
•贝尔-兰格斯特制
•柏克赫斯特-克伯屈制
•马卡联柯工学制
•2、什么是班级组织?
•1)含义
•班级是个体与社会发生联系的中介,班级组织是学生组织,是一个“准社会化组织”。
•2)性质
•班级社会学理论认为,班级决不仅仅是学习的集体,它更是一个生活的集体。
这样,班级应当重新定位为:
人的学习、人格成长、社会性发展三位一体的集体。
•▲作为学习的集体;
•▲作为人格成长的场所;
•▲作为社会性发展的社会组织。
•3、班级成员的界定
•三种观点:
•学生
•学生+班主任
•学生+任课教师
•4、班级组织的特点
•第一,班级是由成年人指导未成年人的组织
•第二,班级内部存在各种群体
•第三,班级的外部表现是“人格化群体”,班级具有自身的明显的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表现,以“班风”表现出来
•第四,班级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
•三、班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班级组织的结构
•1、职权结构
•班级组织中各种正式权力的分配关系。
其作用在于形成班级工作任务的完成与班级目标的实现。
•2、角色结构
•是学生个人和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
有以下特征:
•第一,角色关系常常成对出现,成为对偶角色,如教师和学生,领导与被领导;
•第二,角色的多重性,即师生扮演多种不同角色;
•第三,角色整合易失度,导致角色问题。
(角色不明,角色冲突)
•3、信息沟通结构
•是班级组织的神经系统。
包括知识信息,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不仅要与班级职权结构、角色结构相和谐,而且要与校外的信息网络相联系。
•班级组织的功能
•1、社会化功能
•“班级是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的最重要的一个单位”
•社会化是使社会的价值观念内在化为个人人格的一部分的过程。
——帕森斯
•班级社会化的功能(任务)主要是个人责任感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
•班级社会化的内容?
(鲁洁)
•▲传递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儿童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
•▲培养社会角色。
•教师如何促进班级学生社会化?
•2、选择功能
•韦伯认为,班级具有选择功能和合法化功能(法定资格的取得),班级是学校完成政治经济使命所进行的选择人才使他们认同现存社会、并使他们获得现存社会法定资格的必经过程。
•班级的选择功能目前主要存在三种界定:
•1)指班级在儿童的社会地位选择中的职能;
•2)指职业选择功能。
•3)从儿童社会化的整体涵义上解释
•如何有效发挥班级的选择功能?
•3、个性化功能
•班集体形成和发展儿童个性的方法和内容:
•▲对儿童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全面的研究;
•▲在班级社会化学习、交往、公益劳动、游戏、社会生活、集体自治等多种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儿童的个性;
•▲指导儿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4、保护功能
•5、归属功能
第二节班级的群体分析
•一、班级的特殊初级群体理论
关于初级群体
•也称为初级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含义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人的合成体。
•2、群体形成的原因
•人的本质特点:
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表现出人的本质,只有在社会群体中才能过社会人的生活。
(鲁滨逊)
•2、社会群体并不等于社会中所有的群体
•首先,社会群体并不是偶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偶遇群体)
•其次,统计群体也不是社会群体。
•统计群体是社会对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甚至相同身份的众多社会成员的称谓。
(大学生群体、农民工群体)
•3、社会群体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社会群体类型
•如:
根据群体的规模分为:
大群体和小群体
•按照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划分:
•初级群体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
•次级群体包括社会各种各样的组织是人们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合作的形式,并不强调成员间关系的亲密
•4、初级群体的含义及特征
•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1)规模较小
•2)持续地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3)人际关系亲密
•4)非正式控制
•初级群体是产生人类合作及友谊的土壤,是培育人类友爱和同情心的园地。
在这些群体中,人们为了整体的最大利益可以放弃个人利益,同情心和情感将人们联系在一起。
•初级群体中形成初级关系;次级群体中形成次级关系
•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的不同?
•一、班级的特殊初级群体理论
•1、代表人物及观点
•1)日本片冈德雄
•班级是在课堂里进行学习的人的群体。
这种群体具有“角色分化是不断变化,相互之间关系带有很浓的相协助的色彩,集体的目标常具有复数的流动性,在达到目标的形式上,不大讲究速度,比较中是是否丰富多彩,是否有独创性”的特点。
•其依据在于:
•第一,师生之间通常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地互动,并不存在某种交往的中介。
•第二,情感在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及在班级的互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多方面的和全面的。
•第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不仅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维持,而且也要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护。
教师更多地需要以自己人格的力量、道德的感召力以及情感的联系开展班级的各种活动。
•2)谢维和
•认为班级是一种特殊的初级群体。
理由在于:
•第一,班级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角色是在成员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在班级中的地位往往取决于个体的个性特征。
(班长、学习委员)且学生职责不是固定不变的,随学生之间关系的变化、学生个性特征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班级成员在趣味、志向、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年龄、同一社区)
•第三,班级应该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在这里应该体会到自由与尊重,有一种自愿的归属感,并在这里快乐的成长。
•班级作为一种特殊的初级群体,对于克服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更好地进行班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初级群体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能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
•第二,直接的,面对面地交往互动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初级群体强调个别调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班级中各种非正式群体能够合理对待,更好地发挥不同学生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和归属感。
•二、班级群体的形成与类型
•1、群体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熟悉程度、任务、座位、性别)
•2、班级群体的类型
•1)从群体功能的角度,划分为:
•游戏群体(偶发群体)
•兴趣性群体
•倾吐群体
•互助群体
•冲突群体
•2)从学生角度出发,群体可以分为:
•所属群体¡ª¡ª刚成立的群体,每个学生属于这个群体一员只是客观事实(带有强制性),但该生是否意识到或是否愿意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则很难说。
•参照群体¡ª¡ª学生心目中向往的群体,废除希望能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群体中的成员彼此具有相同的观点、思想及感受。
•3、班级群体的作用
•第一,提供同伴影响;
•第二,有助于促进社会性发展;
•第三,有助于促进个性发展。
•三、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
•反抗行为
•从众行为
•时尚趋求行为
•嫉妒行为
•四、班集体的建设
•诞生:
学生偶然集合
•成长:
班主任领导者作用
•成熟:
班级气氛、班级规范
•衰落:
出现问题,班主任诊断和治疗
•班主任的角色:
•初期¡ª¡ª社会工作者
•成长期¡ª¡ª领导者
•稳定期¡ª¡ª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集体的衡量标准
•两种标准:
•1)班级组织的结构化程度;
•A所属群体;参照群体
•B班级组织的水平:
孤立探索期;横向分化期;纵向分化期;小群体形成期;群体统合期
•2)结构化程度与班级组织的社会价值
•班集体发展水平指标系统(前苏联)
第三节班级的结构分析
•什么是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系统和组织不同。
•一、班级正式结构
•1、含义
•是班级中的¡°工具性角色¡±的结构,即为完成班级工作而服务的角色结构。
•是指把学生看成是学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并传递给学生的期望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措施和教师的教学策略,同时,学生的表现是由教师给予正式的心理报酬量,这种情形构成了班级成员在班级结构中体现学术成就的主要基础。
•2、我国中小学班级正式结构
•三层次
•呈金字塔型
•稳定性
•3、班干部经历对意识形成的影响
•二、非正式结构
•1、含义
•主要由学生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并以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为参照系。
•从学生角度出发,班级可以分为所属集体(membershipgroup)和参照集体(referencegroup)。
•前者是刚成立的集体,每个学生属于这个集体只是一个客观事实(带有强制性),但该生是否意识到或是否愿意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员,则很难说。
•后者则是指这样的集体:
某人非常希望能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员,这个集体对他来说是一个他向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班级 社会学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