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杂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86496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21KB
《孙权劝学》教学杂谈文档格式.docx
《《孙权劝学》教学杂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学杂谈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上沉重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引用史实,对历史人物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深深体味到文言教材内涵的博大精深。
〖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美丽〗
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乐于参与
法国教育思想家户梭说: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对教学活动产生兴趣是关键。
因而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创新。
如教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自编自演,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诗歌时,让学生唱一唱,画一画,体会意境,领会情感;
评讲作文时,让学生组织“颁奖”活动,教师充当“嘉宾”,一举多得;
教学文言文时《孙权劝学》时,让学生创造性表演,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旧瓶”也可给它装上“新酒”,变成“记忆仓库”,“思维体操”,“自选超市”,“才艺展示”,“过教师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开放的课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利用教具学具也是吸引学生参与的方法之一。
教学时听录音,给古诗配乐,用电脑操作等等,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自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索知识的规律。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因文章浅显易懂,且以对话为主,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懂全文,然后三人一小组,分别扮演孙权、吕蒙、鲁肃,用白话文把文章内容表演出来,学生根据文中的艺术形象,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显著,而且学生兴趣很浓。
〖掬水月在手──德育与语文教学之例说〗
巧设导语,先声夺人
导语犹如一扇门的开启,好的导语能够引人入胜,先声夺人,使学生渐入佳境。
利用文本资源,在阅读之初精心设计课文的导语也能达到一定的德育功效。
如:
《孙权劝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几个精彩的故事,题目是:
《孟母断织》、《铁杵磨针》、《凿壁借光》、《萤囊映雪》、《悬梁刺股》。
有谁知道其中几个的故事情节,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你们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
(学生七嘴八舌讨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则跟学习有关的故事……由于这些故事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其中的蕴藏的内涵也深入浅出,再加上都是古代名人的事迹,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体会自然也就更为深刻了。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初探〗
第三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
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第四篇写的是群像,有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学习本单元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从过程和方法方面指导学生向名人学习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从知识和能力方面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第一步: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七年级下语文课本的第三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
通过学习我们能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多角度地认识名人,发现名人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并且能获得自己对名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采取单元整合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并且通过演讲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二步:
学生自学课本,整体感知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求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给与必要的提示与辅导。
第三步:
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情况。
第四步:
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
第五步:
教师简要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第六步:
课外拓展,收集课文中人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课堂交流。
第七步:
演讲活动,通过“名人故事大家讲”,“我最崇敬的名人”等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这五步过程中,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二步和第四步。
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靠个别优生唱戏,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实践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比原来教师授课讲解要好,已显示出以下优势:
1、学生们的活动更具有创意性和竞争性。
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更为明显,无论过去成绩是好是差,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
每个组员更加关注他人,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
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如差生&
times;
&
,虽基础过差无法担任独立任务,但他在小组中一该懒散拖拉之习惯,小心根据小组要求做发言记录整理,虽烦琐但无怨言,更学会了“不耻最后,敢为稍先”的小组作风。
2、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明显增强。
合作小组的异质性,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
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
3、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这一单元的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
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例如我对这一单元的有些专门知识不了解,就请教专家或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
我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4、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成绩较差学生的焦虑程度大大降低了,采取追求成功的学习动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辅导者和监督者,都对小组和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使其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刻,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我任教的一⑴班的第三小组(裘录组),组里的一个成员平常不大爱说话,但在讨论“是做&
lsquo;
邓稼先&
rsquo;
还是“杨振宁&
”时,表现异常兴奋,言辞激烈,甚至课后还把家长也拉进来讨论,他自己更是查了大量的资料,以求驳倒其他人,后来还引发了班级辩论赛,并在家长会上作了表演。
5、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小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例如我任教班的三个科代表作组长的小组,他们之间的竞争是最激烈的,他们各有千秋,分别求救了不同学科的其他老师做后援,解决了很多专业知识问题,令我深受鼓舞。
〖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运用对比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皇帝和小孩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真与假、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再如《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和《伤仲永》的方仲永,通过两人的横向对比,吕蒙的好学上进与仲永的一事无成便跃然纸上。
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秀出”德育〗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实践“秀”德育。
抓住学生认识的深入点。
在上《孙权劝学》一课时,当学生已基本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后,我想到我班学生的不爱学习缺少目标的现状,便顺势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鲁肃是一个谋士,认识吕蒙也不是一两天了,他为什么现在才和吕蒙结为朋友而别?
”学生很快分析出了原因:
那是因为吕蒙成了一个有才略的人,不再是一介武夫了。
“那你有没有朋友是因为你的才学而结交的?
或者因为他的才学出众你才与他结交呢?
”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似乎没有肯定的答案。
“那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今后你准备怎么做呢?
”学生都很自然地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要想结交更多更好的朋友,首先要使自己成为有才学、有魅力的人。
然后,我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己的经历和反思写成一篇读后感。
建立在学生深入认识基础之上的反思教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一段时间,班里的学习风气有所好转。
〖语文话题式教学方式的尝试〗
那么,怎样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备课呢?
我认为首先和学生一起确定将要研究的话题,比如语文七年级上册都是与自然有关的课文,备课的主题就是“自然”,七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孙权劝学》,备课的话题就是“劝学”。
再将学生分成学习兴趣小组,从图书、报刊杂志和网络中搜集、选择和整理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和诗词歌赋,名人名言等,如《孙权劝学》一课,围绕“劝学”,有些同学收集到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也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一个没有知识和墨水的闲居者,等于是一具没有生命的僵尸”,“玉不琢,不成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等古今中外名言俗语几十条,并有《劝学》、《师旷治学》、《黄生借书说》、《薛谭学讴》等文章和“孟母三迁”、汉武帝“乐此不疲”和许多名人经过努力学习而成材的故事,经过学生的参与和精心准备后,未学课文已使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了教深印象,激发浓厚的兴趣。
在这里,教师的备课也不仅仅是备教材,备学生,而应备“可预备性资源”、备知识,应当充分的占有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多种资料,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是孤立和静态的知识,因为新课程标准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此,这里的知识是指与这一话题相关的多种材料、多种观点、多种写法。
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首先应备好这篇课文的基本知识、能力、情感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引发到相关材料上去。
并在课前了解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将这些材料与课文联系起来,适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
教师只有充分备好“可预备性资源”,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导得自然,评得恰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孙权劝学 劝学 教学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