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择业问题及对策.doc
- 文档编号:2048648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30KB
高校大学生择业问题及对策.doc
《高校大学生择业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择业问题及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大学生择业问题及对策
李桂林
焦作工学院学生处
【内容提要】:
根据对焦作工学院近1000名毕业生的问卷及座谈调查结果,分析了毕业生择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问题、对策
为了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向,更好地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笔者对两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及座谈调查。
调查对象是焦作工学院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工程系、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管理工程系、土木建筑工程系、测量工程系。
调查采取问卷和座谈两种形式。
问卷共有20道选择题,内容都是就业有关的热点问题。
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68份,回收率为96.8%。
其中男同学比例为83.4%,女同学比例为16.6%。
城镇学生比例为28.13%,农村学生比例为71.87%。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和座谈情况来看,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应引起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大学生择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自我评价失当,择业期望值过高
自我评价失当,主要是对自我就业条件评价过高,在就业中过于挑剔。
从统计数字结果来看,毕业生中出现了“四愿四不愿”现象。
即愿意到月工资在800元以下企业的学生仅有4.66%,愿意到月工资在800—1500元之间企业的学生占43.11%,愿意到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企业的学生占52.23%。
愿意到沿海或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占33.87%,愿意到大城市就业的学生占36.44%,只有14%的毕业生愿意到乡镇企业,其它方面占15.66%。
愿意到大型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有42.04%,愿意到三资企业的有16.95%,愿意到集体企业的有4.45%,愿意到私人企业的占9.24%,其它方面(如部队、设计单位等)27.32%。
这种现象有市场经济大潮、家长和亲朋好友及社会对职业评价的影响,但最主要的是学生本身原因。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较好,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比较强,是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称号获得者,他们认为自己的条件比其他人好,不可能找不到好单位,因而过高地评价自己,把自己的期望值定得过高。
在“双向选择”时,不是用人单位挑选他们,而是他们挑选用人单位。
加之有些学生争强好胜,攀比心理较强,看到别人签到了不错的单位,认为“我在很多方面比他优秀,非要找一个比他好的单位不可”,最后是“高不成低不就”,很难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单位。
(二)、就业政策了解少,盲目行事
调查问卷中,“你对毕业政策的了解情况”一题,回答非常了解的占16.16%,了解不多的占72.60%,不了解的占15.80%。
由于很多同学对毕业政策了解不多或不了解,本因是就业中的正常工作,却采取不正常手段;本是政策不允许的事情,却到处拉关系,搞不正之风。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不注意实际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才发现学校是按四年的综合积分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
有的同学为了增加“竞争力”,不惜花钱炮制假四级英语证和计算机等级证,或者做表面文章,将自己进行包装。
在调查中,有56.07%的学生在打印自己的推荐表时,将自己的情况略有夸大,有10.53%的学生过分夸大。
有些学生就业不考虑国家分配政策,看见别人签定了协议,便急于行事,结果刚签协议就要毁约。
这些说明毕业生对就业政策不了解,行为出现了盲目性和从众性。
(三)、自信心不强,不敢参与竞争
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是学生择业所必需的,也是重要的。
从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找工作依靠自己,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参与竞争。
问卷中“你对自己找到满意工作是否有信心”一题,回答有信心的占64.4%,其它为没有或者是说不清楚。
在回答“你认为哪种途径择业较好”时,59.16%的学生回答是“供需见面、双向选择”,23.48%的学生选择的是“自主择业”,有12.50%的学生回答是“依靠家长或亲朋好友”,4.86%的学生回答是“依靠学校统一分配”。
通过座谈了解到,那些学习成绩平平或较差、没有获得奖学金、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同学,对自身就业条件缺乏信心,内心十分焦虑,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缺乏胆量,自卑心理、消极等待心理、依赖心理较强。
在供需见面会上,常常见到父母和用人单位洽谈,或其他同学代为洽谈。
(四)、受思维定势影响,主观偏执
毕业生认识偏执、思维定势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职业门类不断涌现,原有的一些职业门类可能被淘汰。
但有些大学生头脑中始终保持着过去职业门类的老观念,仍是凭借仍有的思维定势思考问题,挑选职业。
有9.90%的学生“必须专业对口”,有43.72%的学生“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这就严重影响到他们选择职业的视野,甚至失去一些可供他们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大学生择业情形看,部分大学生认识存在偏执,择业观念错位,他们总希望能进牌子硬的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大院校(四大)单位,而目前最需要毕业生的新兴行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艰苦行业,他们却不愿意去,这些行业人才奇缺,非常希望能接受到大学生毕业生,但年年要不到人。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核心,大学生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从而正确地给自己定位,避免“期望值过高”和“攀比心理”的出现。
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冷静而稳妥地对待和处理就业中各种矛盾,经受住各种挫折,走出心理误区。
随着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化,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遇到的问题将会更加复杂,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应对他们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鼓励他们在择业时,既要考虑个人成长和才智的发挥,又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开设就业指导课,使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的客观形势。
就业指导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急需人才的部门和专业门类,党和政府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择业方法和择业技巧等,减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积极引导毕业生正确估量自己,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综合能力。
就业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才能和个人发展的职业。
特别是要提高毕业生对就业形式的认识,因为许多学生在入学填报志愿时,对所报专业在社会中对口部门和单位及具体的职业岗位不十分清楚,甚至有些学生是按家长意见报的。
专业入学时可能是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变成冷门专业,因此临毕业时可能不知道究竟应该去哪些单位、哪些部门求职,心中无数,就会紧张、恐惧,影响求职心态。
第三,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
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某些心理困惑而提供一种服务,它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试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就业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有效地排泄各种不良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第四,应多方面的鼓励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
自信心是学生择业求职必备的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应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自信心,在正确估量自己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参与竞争。
竞争有成功和失败,失败时帮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把自己融进人才竞争的行列中去。
当然,自信心应建立在真才识学的基础上,而不因盲目的自信,甚至自负。
第五,学校以班为单位组织模拟现场招聘会活动,招聘者和被招聘者都是学生,教师起指导作用。
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掌握两方面的知识,即求职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会两种技巧,即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技巧;培养一种能力,即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优势的能力。
当学生在招聘活动中遇到问题,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经过这种活动,让学生在以后真正求职时,充分做好心理和知识准备,避免出现盲目、被动和慌乱。
总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使学生求职时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成功与挫折,才能找到既能满足国家需要又能适合个人发展的单位。
参考文献:
(1)胡德辉等.《大学生心理与辅导》,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2)肖沛雄等.《大学生心理与训练》,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3) 王秋云.重视与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4) 张淑茳等对高等学校毕业生择业中问题的分析,教育探索,1999年第5期
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大学生 择业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