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484069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42KB
教学论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七、全日制
1、语文课程总目标:
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相互渗透。
第二章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1、以教学哲学、普通教学、教学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
2、“教什么”、“为何而教”、“如何教”
3、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做出的预期行之有效的策划。
二、教学设计具体操作(程序)
第一步:
确定教学目标(我们期待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第二步:
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学情分析)是否具备学习当前内容所具备的预备形式,以及具有哪些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
第三步: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确定过程方法
第四步: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的起点
第五步:
制定教学策略
第六步: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第七步:
进行教学评估,并根据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信息
三、教学设计与教案区别
教学设计:
它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不断否定、修正、完善、发展的过程和手段方法。
教案:
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是教学设计相对“终结”的阶段。
(教学设计是内隐,教案是外化)
四、教学设计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心中装着课程标准;
地位:
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是我们教学与考试的依据。
2、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学生的知音。
文本的知音:
要吃透教材;
把握教材内容。
研究单篇课文步骤:
疏通课文力求全懂,小至字、词、标点,大至内容、结构;
诵读课文力求烂熟;
分析课文力求透彻。
感知——理解——鉴赏
理解文章的程序:
首先,整体把握——写了什么
其次,局部分析——怎样写的
最后,回到整体把握
学生的知音——分析学情
教师的教,一定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关键的时候
学习不可揣度,必须通过调查,了解,观察等方式才能比较全面了解。
3、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五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标准
例如:
学生(主体)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条件)复述(动词)课文内容(对象),复述要具体涉及时间、经过、结果(行为程度标准)。
1、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是确定,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运用。
3、行为对象要明确;
4、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知识与技能);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5、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
辨别,回忆,背诵,选出,举例,复述,列举,识别
理解水平:
阐述,说明,阐明,解释,比较,分类,概述,归纳,概括,判断,区别,提供,预测,推断,收集,整理
应用水平:
使用,应用,质疑,设计,撰写,评价
迁移水平:
联系,转换,灵活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体验水平
经历水平:
感受,经历,参与,交流,合作,参观,访问,体验,考查,分享
反映水平:
关心,关注,爱护,珍惜,克服,抵制
领悟水平:
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6、行为条件(行为情景):
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景下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行为程度标准:
1、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
2、行为准确率;
3、完成的百分比
4、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关注教学中的各种环节
五、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1、什么是“导入技能”:
唤醒注意力,欲望和兴趣的行为和技能
2、导入的要求:
期待性:
满足和利用学生的“心向”,扩大阅读,探究期待。
针对性: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正对学生年龄,兴趣,知识基础。
简短性:
因地制宜:
3、导入的类型:
直接导入:
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
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素材为出发点
设疑导入:
通过几个问题来提示课文的学习重点
悬念导入: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在问题中巧妙提出学习任务,同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新旧联系导入:
温故导入
引用名诗、名句、名言等来导入
移植相关信息导入
背景介绍导入:
最适合于小说教学及某些杂文教学
直观演示法:
(主要用于说明文教学)
释题导入:
《夏天也是好天气》,“好”、“也”分析题目
情趣式导入
例如:
经验导入——《我的老师》: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谁能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呢?
《我的老师》中的老师又是怎么样的呢?
悬念设计导入——《春》:
盲人乞丐“自幼双目失明”,诗人增了一句话“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
实验式导入——《死海不死》:
盐度高,东西浮在上面的盐水
错误方式:
喧宾夺主,期待过低。
六、课堂提问
提问技能:
教师运用技能知识。
1、问题的划分:
认知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
评价性问题;
创造性问题
A.认知性问题:
指关于确认言语信息类知识的问题(例:
这篇文章作者是谁?
)
所适用场合: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收束课文,复习课文,承启教学环节,课堂管理等
功能:
为新的学习环境提供心理准备和材料
B理解性问题:
指运用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问题类型
(例:
《荔枝蜜》一文是作者对蜜蜂发生怎样的感情变化从而来来组织材料的)
适用场合:
课文讲解,课内讨论,课始预习,复读课文
功能:
深化教学内容,为教师讲解提供“抓手”,引导思维路向,培养分析能力
注意点:
1、问题应引导学生细化,体验化,主体化,文本化的阅读和理解课文
2、力忌笼统空泛,大而化之
C评价性问题:
1、是指关于批评(即评论)和抉择对象的问题类型,也要求运用只会技能和认知策略。
但与理解性问题,其要求学生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经验为参照,为论据来解决问题,答案是多元的。
2、这类问题指向的重点不是作品,而是阅读主体
在理解性问题解决后,复读课文和段落,全文讨论收束,引入课外信息等
学生在问答时要先设定标准或价值观念,据此对对象作出评价,判断或选择
例: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的“套子”只是用来“套”自己的吗?
强化只会技能,提升认知策略水平,培养综合能力,教习鉴赏方法,扩大教学容量,增加阅读趣味等。
D创造性问题:
是关于构建和发表独创见解的问题
南郭先生在现实中是不是永远只是反面教材?
理解文本背景,将课内与课外鉴读经验联系,让学生发表广大独特见解,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后的总结课文主旨,提示文章特点,学习写作方法等方法。
优化智慧技能,强化认知策略的个人风格培养创造性思维,拓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辨识敏感等功能。
2.提问的三环节与五要求(重点)P406
五要求:
补充:
6、有序、循序:
问题的排列要有顺序
排列方式:
总分式(平行);
串联式(递进)
3、问题的类型:
a、牵筋式提问:
有人说作文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说说为什么?
B、揭疑式提问:
《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
C、转弯式提问,也叫曲问:
“孀妻”“遗男”
D、辐射式提问:
小说《祝福》,分散提问,揭示祥林嫂悲惨遭遇
E、创造式提问:
《孔雀东南飞》加入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焦仲卿也没有“自挂东南枝”,那他们会有什么结局?
F、比较式提问
4、提问要防止的通病
过于简单;
不分轻重主次;
过深过难;
毫无新意;
过于模糊不清;
搞突然袭击;
偏重于优等生;
迁就学生答案,有错不纠。
5、发问技巧
巧选角度,激发疑问,激活思维(替换法);
把握教材,紧扣目标,针对性强;
利用矛盾,曲问提问;
(总——分法)
多层设问,化整为零,化难为易
6、课堂迁移
避免迁移过度,伤害本节课重点
迁移方式:
内容迁移,能力迁移
原则:
与所学内容相关联;
拓宽学生视野;
提升语言能力的作用
7、课堂应变技巧
类型:
内容型教学变故;
规律性教学变故;
环境性教学变故;
混合型教学变故
特点:
处理的现场性;
决断的快速性;
措施的灵活性;
调控的有效性;
影响的两面性。
应变技能要点:
1、应变的准备:
广博的知识;
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宽容的心态和敏捷的思维
2、应变的方法:
幽默法(椅子交响曲);
冷处理法;
因势利导法;
实事求是法;
合理接纳法
3、补充:
运用“自己人效应”拉近师生距离(例如:
和你们在一起,我就像回到了童年)
消除“标签效应”防止错误判断(例如:
小丽,你放得最慢,怎么这么慢呢?
运用“破窗理论”,防止恶习扩大(例如:
我就和你对着干)
语文课堂教学收束技能:
一堂课将要结束,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总结。
及时整理,系统归纳;
及时提示,把握重点;
及时回顾,强化记忆;
及时训练,促进迁移;
及时检查,加强反馈。
收束方法:
归纳式收束;
画龙点睛式;
开拓式收束;
链索式收束;
比较式收束;
有疑式收束
基本内容:
紧扣内容,简洁明快,首尾呼应,掌握时间
七、板书设计
用简明醒目的板书
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要有清晰的条理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要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
要具有启发性和灵活性
从内容上划分类型:
概括型;
整体型;
框架式;
图符式;
词语式;
图文式;
纲领式
词语式板书:
如何从课文中精选出关键的词语;
按一定的顺序和结构编排结构;
设计词语的空间位置;
写出词语的网络图
图符式板书(多应用于多媒体)
图解式板书
归纳式板书
讲述式板书
板书要求:
简洁美,含蓄美,缜密美,映衬美,奇异美,流动美,形象美
八、教学方法(阅读)重点
1、一般性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常规教学方法
讲授,诵读,议论,练习,观察五大类的几十种具体教学方法构成的
2、讲授类:
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优点: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缺点:
学生活动少,教师得到反馈少;
教师讲得多,学生及时消化困难;
教师忽视启发学生思维
要求:
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逻辑性;
讲授要具有启发性;
讲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讲授要配合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
分类:
讲述法,讲解法,评析法,串讲法(主要运用于文言文),点评文(圈点—文言文)
3、诵读法:
通过反复朗诵疏通文章,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诵读法:
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
背诵法:
凭借记忆念出度过的文章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吟诵法:
用唱歌式的声调来诵读作品,以声入情,因声求义。
4、议论法:
是语文教学基本方法之一
谈话法(提问法,问答法,疑问法,析疑法)是以师生相互问答为主要方法
议论法(议论法,辩论法,研究法,研讨法)是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
(明确目的;
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
5、练习法:
引导学生在口头作业或书面作业过程中阅读和理解课文(巩固法,总结法,复习法)
6、观察法:
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视听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增强学生感性知识
观察法:
幻灯,投影,录像
演示法:
教学卡片,挂图,实物
参观法:
看实地
九、综合性语文教学方法(了解)
1.读议讲练法:
读:
导语法;
议:
讨论法;
讲:
评点法;
练:
练习法
八字教学法: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程序:
指导学生阅读,主要用导读法;
组织学生研讨,主要用谈话法和讨论法;
精讲,主要用评点法;
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主要用练习法。
2、目标教学法:
结合学生共同制定和指导学生自己制定)
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展示教学目标;
依据内容要点安排教学过程;
依据能力层次选择教学方法;
利用观察,提问,检查作业,测验,考试等评价。
3、单元教学法: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有机结合,着眼于一组课文而不是一篇文章
知识短文开路法:
抒情散文
举一反三法:
讲读课文教学带动自读课文阅读
目标控制法:
“学习重点”和“训练要求”进行调节
比较式:
两篇或多篇进行比较
4、导读法:
教读法,自读法,探讨法
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
三主: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四式:
自读式(基本),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
六步骤:
认读,辩体,审题,问答,质疑,评析(以质疑解难为核心)
魏书生:
“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
5、情景教学法: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的直观的情景中掌握知识。
假设你是林黛玉,在你白天遇到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谁?
为什么?
一、阅读:
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过程。
1、阅读教学内容
阅读习惯:
勤于读书;
健康读书(习惯健康,选择内容要健康);
边读边思边动笔;
质疑困难的习惯;
使用工具书。
阅读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
明确阅读的目标与意义;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2、阅读能力:
阅读感受力(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感受能力,字形,字音,字义,小学低年级以培养阅读感受力为主);
阅读理解力(深入文章字里行间);
阅读欣赏力(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审美观,展开想象。
反复涵咏,实现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阅读评价力;
阅读迁移力(举一反三);
阅读创造力(新的发现,新的见解)
3、阅读方法:
朗读,默读,精读
二、一般性阅读解读方法
1.引导:
预习,解题,介绍背景,课前谈话
2、研读:
感知阶段
分析阶段(分析结构;
分析要素;
写作技巧;
语言分析;
重点分析(特点,要点,难点,疑点)
综合阶段:
概括中心思想(段意综合;
审题引申;
弦外之音)
总结写作特点
3、运用过程(知识转化为能力)
避免:
设法回避问题和干扰的发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预设的对课文的解释;
不能容忍学生对课文产生荒诞的想象。
三、文本解读的教学理论
1、文本解读教学背景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
以讲解代替精读,喧宾夺主;
以练习代替阅读,本末倒置;
缺失课外阅读,无源之水)
学要以读为本,以学生的读为本。
学首要和根本——秘妙
2、真实阅读的基本规律(重点)
影响阅读的因素:
读者的阅读状态,可以分为消遣的(自由的,享受的,凭着兴趣的)和理性的(带着某种理性目的乃至强制性)两类;
读物的质量,有“吸引力大于排斥力“和”排斥力大于吸引力“两种情况;
读者的阅读水平。
真实阅读:
原汁原味的阅读,直面读物面貌
吸引力是真实阅读的根本——阅读教学,是对优秀读物的真实阅读
3、真实阅读的规律
审美自失——优秀读物是最基本的阅读状态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秘妙——优秀读物的理性阅读的基本指向
“审美自失”深层原因——美感=陌生感X熟悉感
4、秘妙情况(重点):
学生读者发现了也具体感受到了这一秘妙,但不会分析,一旦分析出,必有豁然开朗之美;
学生读者对着秘妙有总体朦胧的感受,但具体并未感觉到,并未发现到,一旦引其发现,必有恍然大悟之美;
这秘妙产生深藏在学生心中,但他浑然不知,一旦揭示,必有惊喜,震撼之美。
5、真实阅读中的焦点意识和附属意识
焦点意识:
原汁原味,专心致志,乃至如痴如醉阅读作品本身,目标明确,凝神静思
附属意识:
阅读方式,方法,手段。
第四节文本解读教学具体操作
一、指向秘妙,解读文本——三美教学
(一)美的积累:
1、大量阅读,熟读,乃至背诵优秀读物,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基本途径。
不断的进入‘审美自失’的阅读状态,不断感受读物秘妙之所在
2、读背名篇的具体做法
1)分层法:
广泛接触——熟读(含抄写)——背诵(含默写)
2)基本法:
熟读背诵一定量的规定篇目
3)兴趣法:
从兴趣入手,从易懂好记入手
4)强制或半强制法:
强制+兴趣(考试、读书笔记)
(二)“美”在此处——即知道“美”在何处
1、古人如何进行“美”在此处的阅读教学。
1)暗引;
2)明引
2、现代语文教育如何“美在此处”的阅读教学。
1)备课,教师应努力地比较好的把握文本究竟“美”在何处。
句——一枝红杏出墙来;
字——红杏枝头春意闹;
段;
篇章;
2)应检查学生是否把握了读物的“美”之所在。
3)如果文本之美确实需要让学生了解,而学生又浑然不知,教师就应该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美”在何处,给予必要点拨
三)、美的发现——知“美”之所以然
1、解读分析文本,发现秘妙重要性
2、培养文本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文本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列入教学目标
2)各种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关系
读懂为主,理解是必要的
3、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人文主义的闪光点
二、“美”教学体现有序教学
美的积累,美在此处——课标的“体验”
“美”的发现——课标的“探究”、“鉴赏”
三、掌握必要的阅读知识和方法
一)成为“美”发现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中,明确将相关知识列为目标和内容
比喻—《春》;
拟人—《济南的冬天》;
白描、幽默—《阿长与山海经》;
铺陈、反复—《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安排不破坏真实阅读的知识、理论学习体系
1、阅读教材排列:
1)课文教参;
2)课后补白
2、阅读篇目:
1)文体知识:
A、文学类: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小说:
类型/基本特点;
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情节、主要场面环境描写;
-诗歌:
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把握诗歌的艺术形象;
分析诗歌的形式技巧;
把握诗歌丰富意蕴;
-散文:
形散神像/情景交融/细节描写;
理清散文线索;
体察散文情感;
领悟散文意境;
研究散文语言;
-戏剧:
人物、时间、事件高度统一;
了解戏剧的时代背景;
分析戏剧的线索、情节和结构;
研究戏剧的矛盾冲突;
研究戏剧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研究戏剧的语言
B、议论文:
说明文/记叙文:
通讯、特写
C、应用文:
公文类、书信类、备忘类、条据规约类、宣传告白类
D、文言文:
类型:
文言散文、文言韵文
字词把握: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贯通
特殊性:
在语文文字中分量较大;
篇幅较短;
三)学习运用有关的阅读方法
1、熟悉掌握一些阅读方法
2、学习运用一些指导鉴赏的理论方法
1)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
2)社会历史批评和理论批评: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3)审美批评(印象主义批评):
审美直觉批评、审美赏析批评—赏析评价性
4)文体学批评:
语音,音节、词汇、句法
5)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6)心理批评:
无意识作用
7)新批评的细读法
四、具体操作之三:
多元有界的实践运作
1、1)作品阅读应该是多元的《林黛玉进贾府》;
2)有界指多元阅读并不是绝对相对主义的任意、乱读,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
2、“唯一标准答案“的表现形式和弊害
1)一元解读在课堂、考试中的表现
3、“多元有界“的理论依据
英伽登:
1)提出了著名的“填充(具体化)“理论
2)无论怎么强调读者不可或缺作用,文本仍然是他们的主要依据——奇思怪惧
董庆炳:
阅读接受,一方面是异变的,不确定的,元界的,存在审美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是有阈限的,有范围的,存在着社会共通性
4、实践的具体方法:
“多元”的界定、“越界”的界定、“创新”的界定
第三节说课评课、——科组活动
一、说课:
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同行,专家,以口头表达为主要方式,讲述所授课程的教学设想、过程方法以及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
二、说课与上课的异同
项目异同
说课
上课
目的
相同
展示教师课堂操作艺术、反映教师语言、教态与基本功
相异
介绍教学设想,侧重评析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运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
传授知识,培育能力,陶冶情操,除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外,还能反映教师驾驭课堂学生的能力
内容
围绕同一教学课题
教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教
教什么,怎么做
对象
同行,专家,评委
学生
方法
主要运用口头语言
教师的独自解说
师生双边互动
二)说课的要求
1、追求语言简练,一般单纯的说课时间较短,15-30分钟左右
2、讲究重点突出重点,谈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分析,重要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等
3、确保理论水准,说明白为什么这么教,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教学论等的理论要随着说课的步骤体现
4、力避常见毛病,表述平淡,重点欠缺,述说琐碎,衔接不当
三)推理程序
“四说法”: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五说法”: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练习
1、说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