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河水环境治理工程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80031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62.80KB
XX县河水环境治理工程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XX县河水环境治理工程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河水环境治理工程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限公司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咨询有限公司
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1.3.1研究的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委托协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文)》;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
《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水利部资源【2004】316号文)》;
《##省水功能区划》;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
《&
&
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
《##县“十二五”发展规划》;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防洪标准》(GB50201-94);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县%%%%责任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和数据,以及其他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地方的环保条例规定等。
1.3.2研究工作的范围
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方案及建设规模;
3、建设条件;
4、工程技术方案;
5、环境保护与节能;
6、项目实施进度;
7、项目管理及工程招标;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财务评价;
10、项目风险及防御措施。
1.4项目背景及建设的意义
本次整治河段水利工程经过了几十年运行,建筑物严重老化,河道堤防年久失修,特别是左岸,垮塌严重,河道行洪不畅,近年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损失极大,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
年月,持续的强降水使##县出现内涝,大量积水不断涌入地势低洼的街道和居民家中,大片居民被洪水围困。
目前##县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河面较窄,流量较小:
河道四周植被覆盖面积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长期淤塞,行洪能力减弱;
2、河道管理工程薄弱
河道护岸工程结合土地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挤占河道,城市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人为设障使城区河道行洪断面不断缩小,进一步加重了城市的防洪负担。
3、缺乏现代化的洪水预报系统和土地利用、防洪保险等条件和法制建设,对处理好经济建设和防洪安全的关系极为不便。
4、河道两岸道路系统狭窄,交通拥堵:
由于河道两岸欠缺规划,道路狭窄,居民出行不便。
5、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对河道周围的管制不到位,居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导致水质变坏,滋生蚊蝇等有害物质,水体污染严重。
为改变以上现状,全面防御洪涝灾害,有效保护城区安全,使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不仅是城区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更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需要。
因此,&
河的水治理是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的。
1.5建设地点及配套条件
1.5.1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总长km。
1.5.2配套条件
1、自然条件
##县位居,交通便利,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极大地优势。
##县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和平原、湖区面积各半,呈三级阶梯倾斜。
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其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气候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县矿产资源丰富。
2、社会基础条件
近年来,##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以大项目、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3、原材料及动力供应条件
供电:
项目区对外交通方便,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油路已经实现。
农村电网全部形成,供电设施齐全,电力供应有保障。
供水:
相关部门承诺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建筑材料:
本工程建筑材均为普通材料,均可在当地市场采购。
1.6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县##河水环境治理工程位于##,本项目拟对##县长km的**河进行河道整治、堤身加固加宽、河道引水、河道清障及周边闲置土地收储等建设,本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
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1、河道整治工程
本项目河道整治工程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清除河床中的杂草、杂物,使其河道通畅。
主要包括河道治理、整修拦河堰、修建城乡闸、王窑闸及河涵、堤脚护岸、加固加宽堤坝等内容。
河道治理中清表土方;
拦河堰工程中主要有土方开挖等;
河闸工程中主要有土方开挖等;
河涵工程中主要有土方开挖等;
加固加宽堤坝工程中主要有堤顶整形土方挖运等;
2、引水工程
本项目引水工程对河堤进行培厚(粘土)加高,设计洪水位以下采用砼护坡,实现堤坝防渗,引水位以上采用砼框格内植草护坡,引水位以下采用砼重力式挡土墙,蓄河水和引水,使##县城水体形成循环,同时使右岸达到年型洪水设防,左岸达到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增强河堤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主要包括修建橡胶坝(一座)、引水渠、引水涵闸、穿堤建筑物工程等;
3、河道清障工程
需清理障碍物主要有砖混结构建筑m2,框架结构建筑m2,简易房屋m2。
4、生态护坡工程
生态护坡工程主要为在河岸上种植吸污能力强、具有景观效果的植物,有利于增强河岸的稳定性,防止岸坡重力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生态护坡工程包含沿岸绿化m2。
5、土地收储工程
土地收储面积亩,收储土地位置位于##县&
河两岸,范围包括域内耕地、农村道路、未利用地等。
1.7工程技术方案
1、通过建设橡胶坝、整治河道及引水渠等措施调节新河水系水体。
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增强行洪能力,改善水系水质,保障水源安全,同时满足周边农田灌溉的需求。
工程施工安排在枯水期。
2、本项目收储土地总面积亩。
通过对&
河两岸区域内内耕地、农村道路、未利用地收储,腾出土地进行整理后出让,为项目还本付息提供保障。
1.8环境保护
本项目主要污染来自施工期间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工地扬尘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项目建设主体工程与“三废”控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项目做好环境评估,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做到“三同时”,达到环保要求。
工程建成后可以提高环境质量。
1.9节约能源
本项目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开发与节约并重”的能源管理方针,坚持走“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在项目中,通过采取有效节能措施,选用合适的节能技术、设备及材料,力求达到最少的能源消耗。
1.10项目实施进度及劳动定员
项目建设期24个月。
1.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建设期借款利息万元。
项目建设投资为万元,其中水环境治理工程万元,土地收储补偿费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基本预备费万元。
资金来源分两个部分:
申请银行长期贷款万元,占总投资的%;
公司自有资金万元,占总投资的%。
1.12财务评价
项目总投资额万元,运营成本万元,土地出让收入万元,出让收益总额万元,出让收益进行分配后的净收益为万元,项目内部收益率为%,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更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敏感性分析显示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贷款偿还有保障。
因此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经济评价综合指标表
1.13研究结论
本项目实施后,将极大提高##县&
河的防洪排涝能力,保护水资源环境,带动周边地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打造##县城区的新形象,对改善周边居民居住环境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有力完善了##县的城市功能,保障了水源,造福百姓,同时,沿线用地的开发带来土地价值的提升和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有效促进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社会效益显著,因而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县位于##省的东南部,地处。
##县现有防洪设施较少,防洪标准不足五年一遇,年月,持续的强降雨使##县城出现内涝,大量积水不断涌入地势低洼的街道和居民家中,城区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损失。
因此,提高防洪标准,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2.1.1国家各部门相关政策支持水利
1、中央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水利改革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
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文件提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同时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按照目前财政收入的增长态势,只要统一加快水利改革思想认识,未来实现上述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中央各部门为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纷纷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水利改革:
2、发改委: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6月发布了《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水利发展规划”),该规划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三部门联合编制。
水利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主要任务为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水利发展规划中对十二五水利发展改革提出了多项目标,包括全面解决约3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城市的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以上等。
水利发展规划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对水利这一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国家有能力加大投入,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
在中央加大投入的同时,地方水利建设投资规模也快速增长。
3、财政部、水利部补助中西部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1年12月,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文件,明确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从中央水利建设基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中安排。
中央补助资金的补助范围为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县级水利部门或其所属水管单位管理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包括承担防洪、排涝、抗旱、灌溉等公益性任务的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控导工程、泵站工程、淤地坝工程,纳入中央补助资金的补助范围。
东部地区中享受中西部地区政策的县,也被纳入中央补助范围。
4、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土地供应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土地供应,2012年2月,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发布文件,要求各地将农饮工程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列入县市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
项目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原则上使用集体土地,不实行征收,但日供水千吨万人以上饮水项目用地也可实行征收;
项目选址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应使用国有建设用地,按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
同时明确,农饮项目用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可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报有审批权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项目用地要严格控制规模,节约集约,并防止以饮水安全为名进行其他项目建设。
《通知》还要求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饮水项目用地报批具体操作办法,简化报批手续,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利益给予保障。
2.1.2##省委、省政府给予“水利建设”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是水利大省,水利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长期以来,水利部对**的水利工作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倾斜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农村水电和初级电气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1.3&
市“水利建设”迈开大步,展开新纪元
市把水利项目建设作为推进&
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强力推进&
向水利强市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机制,大力倡导“三民水利”(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及早部署,快速行动,在水利建设上坚持重点工程与面上工程两手抓:
一手抓重点工程不放松,一手抓面上群众工程不动摇,以“三民水利”为动力的水利机制改革发展势头强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全市水利建设高潮迭起。
2.1.4##县有力依托政策支持,大兴水利建设,掀起建设高潮
1、成立“试验区”,推动经济设协同发展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成立以后,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1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达到4.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8.7%,超过一季度1个百分点。
同时,其GDP增速实现回升,均值达9.4%,与2011年的GDP增速持平。
珠三角成立以后,该区九市打破了行政体制障碍,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在工业方面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外贸易发展快,形成城市密集区,大幅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环渤海经济圈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参与全球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环渤海经济圈形成以后,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
由此可见,城市群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各城市间的壁垒,形成“1+1+1>
3”的局面。
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在我国加速形成,这就是由**、湖南、江西三省合伙打造的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群——“中三角”,此举放大了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避免中部被边缘化和中部各经济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弱化,使“中三角”各省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2、成立“试验区”,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
##县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本项目的建设正在其中,通过试验区的各种支持,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
3、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迎接历史发展新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省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面对##县在大别山试验区、中三角试验区中的重大战略机遇,对改革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2.1.5##县&
河防洪现状
2012年##县城区常住人口万人,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防洪建设相对滞后。
每逢汛期,##县外洪内涝严重。
目前##县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由于河道两岸欠缺规划,道路狭窄,居民出行不便;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县城区防洪的迫切需要
##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防洪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堤防加高加固工程是当地近年来固房建设的首要内容,该地区沿河两岸除局部地段实施护岸工程外,基本没有防洪工程设施,防洪排涝标准低。
故每遇较大暴雨洪水,城区即造成严重的外洪内涝。
本工程的实施可提高整个##县城区的防洪能力,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对当地城镇的发展,社会环境更加安定将产生积极有利影响。
并且,该地区实施本工程,可以有效防止因区域地面沉降带来的防洪、排涝能力的下降,提高项目区的防洪标准。
2.2.2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完善公共设施的需要
##历史悠久,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素有“七省通衢”之称。
河在##县东部由北向南穿行而过,周边农田人口较为密集。
由于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建成完善的防洪工程设施,汛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当地群众强烈要求修建高标准的防洪堤坝,以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及公共设施安全。
所以本建设工程正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及公共设施安全的迫切需要。
2.2.3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
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2.2.4是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的号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城区环境的需要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制约趋紧,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据此,加快水力资源开发,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能有效缓解水污染问题,对河道的合理规划既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同时又能通过河堤绿化,防护林的建设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周围居住环境质量的目的。
##县城区缺乏防洪设施的现状不仅影响沿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城区景观,随着##县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增加,搞好防洪工程对##县的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工程建设地纳入##县远景规划中,随着当地经济不断的发展和项目所在地周边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小区正式落户,新区已经成为##县的商业和住宅重要发展区域,在实施过程中利用的水力是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节约大量资源量有限的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
由此可见,本项目是一项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的号召的名副其实的“利民”工程。
2.2.5本项目建设是提高城市品位的需要。
防洪工程的完善不是局部性问题,而是使其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使抗洪机能得以完善,强调中心区的综合功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通过前几年的开发建设,##县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城市的集聚功能逐渐增强,城市活力日益旺盛。
在这个背景下,不完善的防洪现状显得很不协调,实施##县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是改革这一状况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2.2.6本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要统筹区域发展;
要统筹城乡发展;
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本次##县防洪工程项目的建设积极响应了“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新农村”建设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河水 环境 治理 工程规划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